1、3鸿门宴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 【教学目标】 学习并积累本文重点字词,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特点,通过朗读熟悉全文,培养文言文语感。 2. 通过辩证思考,辩证看待项伯“告密”的行为以及刘邦、项羽各自的性格特征,发展和提升辩证思维。 3. 鉴赏本文的写作特色以及塑造人物的相关技巧,培养与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观。 4. 通过文言文学习,了解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增强文化自觉,提升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文化自信。 【重点难点】 理清本文的主要情节脉络,并从情节发展中分析人物性格。 学习借鉴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予以刻画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
2、入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以上三首诗歌歌咏的人物便是霸王项羽,对他的评价,后人诗词文赋褒贬不一。毛主席就曾为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全中国写下“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诗句。那项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司马迁史记中的鸿门宴。 知人论世 1.知人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
3、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二十八岁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调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论世 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之后的第三年(前206)。陈涉起义之后,出身楚国贵族世家的项梁、项羽叔侄和出身农民又当过亭长的刘邦,也先后起兵反秦。
4、陈涉失败后,项梁等拥立楚怀王之孙,仍号楚怀王。项、刘为楚怀王所辖主力军。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非常恼火,立即破关直抵新丰鸿门。 扬言同刘邦交战。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这件事后的情节为:项羽封侯诸侯反叛彭城大战俘汉妻父汉楚讲和弑父未遂单独挑战攻韩信彭越鸿沟割地张良说刘垓下之围乌江自刎。 3.史记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
5、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4.常识积累 (1)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 (2)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 (3)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 (4)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
6、,西向侍坐。 研读文本 读文正音 欲王(wng)关中 飨(xing)士卒 鲰(zu)生说(shu)我 崤(xio)山 范增数(shu)目项王 从百余骑(j) 举所佩玉玦(ju) 交戟(j)之卫士 如恐不胜(shng) 目眦(z)尽裂 切而啖(dn)之 赐之彘(zh)肩 角色朗读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形象特点;主要角色:旁白、曹无伤、项羽、范增、项伯、张良、刘邦、项庄、樊哙。 课文讲解 讲解第一段 (重点讲清以下词句) (1)军霸上、王关中在霸上驻军,在关中称王;军,王:名词活用作动词,驻军,称王。 (2)旦日飨士卒,为(吾)击破沛公军明天犒劳士兵们,替我打败沛公的军队。
7、(3)“成五采”、“为龙虎”“成”、“为”都有“变成”、“化作”的意思,“龙虎”是龙虎的形状。 (4)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报告说 (5)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现在进了函谷关,(竟然)对财物丝毫不取用,对妇女一概不宠幸,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的方面。 互动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曹无伤是沛公的左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矛盾姚开,故事“开端”。第二件事“范增进言”,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土,他对形势的判
8、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讲解第二段 (重点讲清以下词句) (1)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盗”,窃贼;“非常”,指意外事故。 (2)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接纳,准于入内。 (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用,意为与交好(友善)。 (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您替我叫他进来,我应当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第二天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互动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件事“项伯夜访”,
9、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第二件事“张良献策”,这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 互动3:教师组织小组讨论:从这一段中众人的表现,能看出张良和刘邦的性格如何? 明确:张良:沉稳机警,处变不惊;刘邦:狡猾,善于权变。 讲解第三段(重点讲清以下词句)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带领,使跟随。 (2)若属皆且为虏。为,表被动,你们都将被他俘虏了。 (3)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互动4:提问学生概括本段内容。 明确:第一件事“刘邦谢罪”,第二件事“项王设宴”,第三件事“范增举殃”,第四件事
10、“项庄舞剑”。 互动5:“项庄舞剑”在情节展开上有什么作用?这一事件给后人留下了哪一个成语? 明确:“项王留沛公与饮”,情节已趋缓和,“舞剑”事件发生,形势再度紧张起来,从而引出了“樊哙闯帐”,故事推向高潮。 成语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思是人们表面上做某事心中却另有所图。 讲解第四段(重点讲清以下词句) (1)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句,客为何者? (2)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处罚。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互动6: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樊哙这个人物?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语言描写:“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语句短促急迫,紧张的
11、形势,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行动描写:“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何等英武。外貌描写:“瞑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着墨不多,却极为传神。 文章巧妙地把握人物关系,刘邦信而用之,项羽感其“义”,赞其“勇”,赐酒、赐彘、赐坐,张良则是“导演”兼“舞台调度”,一切全由张良策划,读来绝无喧宾夺主之感。 讲解第五、六、七段(重点讲清以下词句) (1)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大王操何来?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 (2)白璧一双。定语后置,一双白璧。 (3)何辞为?为,句末语气词,常用于疑问句,为什么要告辞呢? (4)沛
12、公安在?宾语前置,沛公在安?沛公在哪里? (5)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竖子不足与(之)谋;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事。 互动7:学生思考第5、6、7部分主要写了几件事? 明确:沛公脱险、张良留谢、刘邦锄奸 互动8:引导学生总结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宴前(幕后活动):无伤告密、亚父定计、项伯夜访、张良献策 宴中(明争暗斗):刘邦谢罪-项羽留饮;范增示意-项羽不应;项庄舞剑-项伯翼蔽。 宴后(脱身除患):沛公脱险;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范增愤骂;刘邦锄奸。 拓展研读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文中人物的形象,并由小组代表作答 项羽:骄横气盛,冲动易怒,有勇无谋的性格特点。他不允许有人跟他争夺霸权;优柔
13、寡断,在宴席中面对范增屡次示意不能做下杀死刘邦的决断,以至放虎归山不够聪慧,直接在刘邦面前泄露曹无伤的名字而不自觉。 【总结】唯我独尊、光明磊落、宽宏大量、“仁义”皆施、直率鲁莽、沾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优柔寡断、眼见不远、不善用人等。 刘邦:聪明,面对项伯说出的情况,刘邦立即对形势作出快速的判断,成功拉拢项伯;能屈能伸,面对敌我力量的巨大差距,降低身份与项伯邀为婚约,在宴席上表现谦卑,毫无争夺之心;杀伐果断:回军营后立即诛杀曹无伤,毫不手软。 【总结】虚心请教、多谋奸诈、能言善辩、头脑清醒、善于应变、虑事周到、善于用人等。 范增:老谋深算:夺天下者必沛公也!洞察敏锐:力促击刘、举佩示意
14、、出召项庄。骄横浮躁:拔剑击斗、斥骂项羽。 2.课下讨论分析文中其他人物的形象特点。 【参考】 樊哙:忠、勇、威、壮、智。有勇有谋,粗中有细,主动请战。 项庄:没有头脑,剑术不佳,刺杀刘邦未成,笨拙无能。有勇无谋,被动。 项伯:义气,为救友不顾失节。禁不住刘邦的拉拢,竟然做了刘邦的内奸。周密,谋略:夜访张良、极力劝羽、翼蔽沛公。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项羽失败的原因。 项羽 刘邦 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 在劣势下忍辱负重,善于保全自己 刚愎自用,粗疏麻痹,拙于应变 善于采纳意见,虚心细致,随机应变 用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 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受命 养
15、奸遗患,又自绝敌营内应 有奸必除,又能收敌为其所用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项羽的性格特征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 明确:作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文章在“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的矛盾中展开情节。对比烘托也是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文章对刘邦的刻画,突出其善于用人(与项羽约为婚姻,对张良言听计从)、能言善变、狡诈多端、当机立断(诛杀曹无伤)的性格特征,这些都是为突出主要人物项羽服务的。 文言知识归纳 词类活用 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项伯乃夜驰之公军 名词作状语,连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籍吏民,封府库 名词用作动词,
16、登记在册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名词使动用法,使之为王 项伯杀人,臣活之 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古今异义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变故 今:副词,很 而听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说来 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 通“拒”,通“纳” 把守;接纳 不敢倍德(“倍 通“背” 忘恩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通“早” 早上 令将军与臣有郤 通“隙” 隔阂、嫌怨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通“俱” 都 因击沛公于坐 通“座” 座位 一词多义 如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17、 动词,好像 沛公起如厕 往,到去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比得上 意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 意图、意愿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料想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道歉,动词 哙拜谢 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 告辞,告别 至鸿门,谢曰 谢罪 特殊句式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判断句,用“为”表判断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判断句,用“也”表示判断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判断句,用“者,也”表示判断 大王来何操? 宾语前置句,大王来操何? 籍何以至此? 宾语前置句,籍以何至此? 具告以事 状语后置句,以事具告。 若属皆且为所虏 被动句,用“为所“表被动” 名句积累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
18、刀俎,我为鱼肉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课堂检测 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距关,毋内诸侯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张良出,要项伯 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 B此亡秦之续耳 续:继续 C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幸而 D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破,使动用法,可译为“击碎”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籍吏民 B沛公军霸上 C范增数目项王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19、 _ _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_ _ 素材积累 写作素材一 项羽攻入函谷关后,拥有大军四十万,实力强大,士气正旺,颇为自负。“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以为刘邦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鸿门宴上坦然接受刘邦恭卑的谢罪,其傲慢轻敌的思想最终为自己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内涵挖掘】轻敌思想要不得,在任何时刻都不要忽略了对手的存在;要尊重对手、警惕对手,对对手不能过于傲慢自负。 【适用话题】1、自负。2、对手。3、居安思危。4、忽略。 写作素材二 范增向项羽进谏,刘邦“其志不在小,有天子气,急击勿失”项伯却劝项羽,“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羽对此没有自己的主见,也
20、没能正确对待两人的不同建议。 【内涵挖掘】要善于采纳别人的建议,择其善者而从之;对待不同的意见自己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 【适用话题】1、主见。2、纳谏与止谤。3、选择。4、认知。 写作素材三 樊哙勇闯军帐,为救刘邦而不顾自己的个人安危,面对项羽也能毫无畏惧地加以斥责。项羽却对樊哙不畏生死的英雄气概生出惺惺相惜之情,对樊哙的无礼行为不加怪罪,反而赐酒肉、赐座。 【内涵挖掘】英雄惜英雄,真性情的流露;宽容使人性显得更加伟大,真正的英雄总是能够宽以待人。 【适用话题】1.宽容。2.气概。3.勇敢。4.人性。 【参考答案】 1. C 解析:A项“距”通“拒”,“内”通“纳”;B项“蚤”通“早”;C项无通假字;D项“要”通“邀”。 2. B 解析:B项“续”是“继承者”的意思。 3. D 解析:A、B、C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D项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4. (1)但是我自己没有想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 (2)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所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