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2.docx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文档编号:570861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秦论》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过秦论》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过秦论》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过秦论》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过秦论》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1过秦论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归纳掌握“制、亡、利、固、遗、度”等词的一词多义、八个通假字、三种古汉语特殊句式。 了解秦王朝兴亡过程,分析导致其迅速灭亡的原因。(重点) 掌握课文中常用实词、虚词和一些特殊句式的知识。(难点) 课时形态:标准课时 课时安排:3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问题导入法)今年来有很多影视剧都讲述秦朝的盛行衰亡?那么从影视剧里我们可以知道秦朝是怎么兴起和衰亡的呢?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国力还是那样的不可一世,为什么很快一场农民战争就打破了开国者千秋万代的梦想,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过秦”是言秦朝之过

2、,即指责秦王朝的过失,那么秦朝到底有什么过失呢?贾谊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言秦的过失的呢?他这样做有什么目的呢?我们首先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课文学习。 二、走近作者贾谊 贾谊,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岁时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岁。贾谊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能洞察隐微,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能抓住当前社会主要问题、预见未来隐患,作出精辟分析,提出有

3、效对策。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故刘向把他比为古之伊尹、管仲。 三、写作背景: 汉文帝时期,是封建时代的所谓“盛世”,即旧史家艳称的“文景之治”的前期。这时,由于秦末衰敝的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相对安定,社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是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统治阶级中“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而汉文帝周围一些权贵却对此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说什么国家“已安已治”。这使得怀有改革时政抱负的贾谊深为不安。为了向汉文帝说明政治形势的严重性,他从关乎汉王朝兴亡的角度写了过秦论,通过论史讽喻,委婉地批评当时

4、的政治。用秦王朝灭亡的教训,贾谊借“过秦”以“规汉”,规劝汉文帝吸取秦王朝不施仁政导致覆亡的教训,防止重蹈覆辙。 四、检查预习(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腴(y) 轸(zhn) 镞(z) 万乘之势(shng) 藩(fn) 孝公既没(m) 笞(ch) 召滑(sho) 践华为城(hu) 劲弩(jng) 不及中人(zhng) 墨翟(d) 蹑足行伍(hng) 牖(yu) 瓮(wng) 朝同列(cho) 将数百之众(jing) 度长絜大(du) 五、根据注释翻译全文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谋取周王室(的权力),有并吞天下的意图(有像卷席子一样卷走天下,像

5、包包裹一样包走九州,像装口袋一样装走四海,吞并八方荒远之地的意图)。在那时候,(有)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山东诸侯自相争斗。于是,秦人毫不费力地夺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先后)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攻取汉中,向西吞并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盘,向北占领要害的郡邑。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见事明,有智谋,

6、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很宽厚,对贤能之士很敬重,(他们)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将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结成联军。在这时,六国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为各国)沟通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以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开往函谷关去攻打秦国。秦人大开关门引敌深入,九国的军队(却)迟疑起来,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那样的消耗,天下的诸侯(却)已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了。这样一来,纵约解散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富余的力量利用对方弱点来

7、制服他们,追赶(九国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血流(成河),大盾牌也漂浮得起。(秦国)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屈服,弱国(按时)入秦朝拜。待到孝文王、庄襄王依次继位,他们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宝座来控制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性命听凭秦的下级官吏处理。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七百多里;胡人(再)不敢到南边来

8、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为的是使百姓变得愚蠢;毁坏著名的城邑,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去掉刀刃和箭头,用来铸成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踏上华山修城墙,借用黄河做护城河,上有亿丈高的城墙,下临不可测量的深渊,作为坚固(的防御工事)。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以为倚仗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铜墙铁壁,就可以成就子孙万代的帝王基业。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

9、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兵卒;才能不如平常的人,更没有孔子、墨子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公、猗顿那样的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折断树枝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如同烟般聚拢起来,纷纷响应他,都携带粮食,如影随行般地跟着他。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王朝。 要说这时秦朝的统治力量,并没有缩小减弱啊。雍州的土地,殽山函谷关的坚固险要,仍然象从前那样啊。陈涉的地位,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九国的君王尊贵;农具木棍一类的东西,不比钩戟长矛锋利;被征发

10、守卫边塞的戍卒,不比九国的军队强,深远的谋划,行军作战的策略,也不如从前的那些谋士。但是成功和失败却有不同,功绩事业也恰恰相反。试拿殽山以东的各国与陈涉比比长短和大小,比较一下权势和力量,那更不能相提并论了。但是秦国靠不大的地方,得到帝王的权势,统辖八州,而使同等的六国来朝拜,已经有了一百多年了;然后把天下作为家,把殽山函谷关作为内宫;然而一个人发动起义,帝王基业就毁灭了,皇帝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讥笑,这是为什么呢 是由于没有实施仁义,攻取天下守住天下的形势就不同啊。 第二课时 一、文言字词积累 通假字: 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 威振四海(“振

11、”通“震”) 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 赢粮而景从(“景”通“影”) 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古今异义: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黄河以西一带/今:河的西面)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古:继承 今:受) 西举巴蜀( 古:攻取 今:向上抬)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古:吝惜 今: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 皆明智而忠信(古:聪明智慧;今:通达事理) 找出文章的中心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以为桂林、象郡(古:把作为。“以”后省略了宾语“之”;今:认为) 赢粮而景从 (古:担负/今:输赢的“赢”) 山东豪俊并起 (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 词类活用: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

12、括四海之意:像用席子、包裹、口袋一样(名词做状语) 内立法度 外连衡而斗诸侯:国内 对国外(名词做状语) 外连衡而斗诸侯:使(诸侯)相斗(使动用法)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险固的地方(形容词作名词) 会盟而谋弱秦:使(秦)衰弱(使动用法) 约从离衡:使(秦国的连横策略)离散(使动用法)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做帝王(名词作动词)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像云彩那样 像回声那样 像影子那样(名词作状语)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用瓮做 用绳子系(名词作动词) 将数百之众:率领,带领(名词作动词) 履至尊而制六合:本意为鞋子,此处意为登上(名词作动词) 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匈奴)退却(使动用法) 南取

13、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向南(名词作状语)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形容词作动词)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并划分段落,依课文划分为五段 第一段,交代秦的地理优势,政治雄心;与秦孝公的功业,他为秦的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段,主要是写秦惠文王、秦武王与秦昭襄王的功业。 第三段,总写秦始皇帝的功业,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 第四段,总写陈涉起义的情况及其亡秦的结果。 第五段,归纳作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明确:由“攻守”二字切入,秦孝公孝公既没及至始皇始皇既没且夫(引发议论) 三、研读课文 1.陈涉与始皇的比较 对象 地

14、位出身 军队数量 军队素质 武器状况 地理条件 秦 至尊、王侯之家 万乘 良将、信臣精卒 劲弩、利兵 据亿万之城临不测之渊金城千里 陈涉 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迁徙之徒 数百 疲弊之卒 斩木为兵 阡陌之中 2.陈涉与九国的比较 对象 地位出身 军队数量 军队素质 武器状况 地理条件 陈涉 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迁徙之徒 数百 疲弊之卒 斩木为兵 阡陌之中 九国 君主 百万之众 名将统率 钩戟长铩 深谋远虑 3.九国的强大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 明确:诸侯们买通天下之士,采用了合纵政策缔结了盟约;其次各国的文臣武将,人才济济,各有所长。 4.秦国到秦始皇时期统治达到了什么状况?(学生读出原句,

15、教师检重点解释:南取百越之地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5.秦始皇是怎样统一天下的 统一天下后实行了什么样的政策 明确:外交上,执长策而御宇内。用武力统一中国以后,国力空前强盛。接着又以“百越俯首”“北却匈奴”的事例,写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又扩展了版图,巩固了边疆,国力强大之极。接着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废道焚书”、“隳城杀杰”,迅速把它的统治置于同人民敌对的地位。 6.你如何看待秦始皇的政策?(检测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答案不固定) 7.作者写陈涉低贱的出身有什么目的? 明确:为了突出陈涉的才能平庸,兵力弱少,武器低劣,如此之人却能一呼百应,仿佛以不费吹灰之力就“亡秦族矣”,突出了本文的中心是秦

16、朝“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明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9.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有哪些? 明确: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本文作者作了几项对比:一是将秦国的实力与山东九国对比,实力远远大于九国;二是将秦国的实力与秦统一天下后的秦朝对比,秦朝的实力大于原秦国十数倍自不待言;三是将陈涉的实力与九国对比,陈涉的实力则小到“不可同日而语”的程度。陈涉九国秦国秦朝最后交锋的却是最弱小的陈涉与最强大的秦朝,而结果却是秦王朝的灭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行文至此已水到渠成,结论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四、归纳中心思想: 课文着重叙述秦王

17、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这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从反面说明“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而“安之”之策莫大于施行仁义,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政策。 五、写作特点: 1.对比到底,秦国与九国实力;陈涉与九国;陈涉与秦朝,通过对比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史论,叙多于议论,以史实为论据,形象议论法。 3.语言富有辞赋特色,辞藻华丽,讲究铺排渲染。 六、课外拓展对比过秦论(上篇)与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关于批判秦朝过失的赋,与贾谊的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下面我们来比较

18、阿房宫赋与过秦论的异同。(同学们带着问题先花5分钟阅读阿房宫赋) 异:写作手法不同。过秦论是一篇政论,因而重在说理而阿房宫赋是一篇文赋,所以重在讽喻。 立论角度不同。过秦论因要“过”秦,便反复对比:秦先弱后强之比,九国之师与一秦之比,强秦与陈涉之比,九国之师与陈涉之师之比,两两比较,只为激出末句;阿房宫赋则以“寓言”式的描写,来表明“秦爱纷奢”。 同:第一,写作目的相同。两者都是为了以古鉴今,针砭时政,劝诫统治者施行仁政。第二,全文结构相同。过秦论先叙史,末段议论,归纳出秦灭亡原因。阿房宫赋先描绘了阿房宫的雄伟壮观、美人珍宝之多和“秦爱纷奢”之状,末段发出感叹,总结秦灭亡的教训。两文都是前叙后

19、论,篇末明旨。第三,语言特色相同,都用铺排渲染,语言整齐峻拔。两文都使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既形象,又生动,给人以审美的愉悦。 七、课后作业:复习并掌握词类活用、通假、古今异义等内容。 八、课文当场检测: 一选出“因”字用法相同的两项( ) 、蒙故业,因遗策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廉颇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E、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二下列各句中加黑的词属于以下哪种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作状语。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履至尊而制六合()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赢粮而景从() 外连衡而斗诸侯()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三找出不是判断句的一句()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刘备天下枭雄 答案:一.BC 二.C A A B C D 三.A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背诵文章最后三段(及至始皇攻守之势异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中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过秦论》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2.docx)为本站会员(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