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反思).doc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文档编号:571938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98 大小:1.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亲,该文档总共9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教学 内容内容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 年级下册 P4-P5 例 1 、例 2 教材教材 分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 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 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整 理同级运算的顺序,并掌握递等式计算的方法。 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而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 是重点

2、和难点。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 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思 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计算 6 天接待多少人” 。不要停留在“先用 987 3,再乘 6”的描述方式上。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能复述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用递等式正确运算两步式题。 3、能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4、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运算顺序与解题思路的同一性。 、 教学教学 重点重点 重点: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用递等式来运算两步式题。 教学教学 难点难点 难点: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教学教学 准备准备 教材主

3、题情图 预设过程预设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 主题图引入 师:今年的春节天气特别寒冷,下了大雪,今天我们就去冰雪天地游乐园, 看看哪里的数学问题。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 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对简单问题迅 速解决。 小结:看来同学们都能准确的收集信息、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先去滑冰场看 看。 二、新授课。 1教学教科书第 4 页的例题 1。 师:这里有补充的信息: 滑冰场上午有 72 人,中午有 44 人离去,又有 85 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 在滑冰?

4、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中午有 44 人离去”是什么意思? “又有 85 人到来”又是什么意思? 那么要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 让学生分步列式:724428(人) 2885=113(人) 请大家列出综合算式:724485 教学脱式计算 师: 我们直接写出最后得数容易出错, 如果我们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 来就不容易错了。 应用题大家要记住写答案:答:现在有 113 人在滑冰。 2练习:教科书第 5 页“做一做”第 1 题。 提问:这一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综合算式:98462577(本) 3观察:这两道题中,有什么共同点?(都含有加法和减法运算) 那刚才我们都是怎样算

5、的?(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 小结:如果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法和减法运算,那我们就从左往右 1、 根据已学 知识列式。 2、 提出本课 的课题,明 确学习任 务。 1、 能复述含 有同一级运 算的运算顺 序。 2、 能用递等 式正确运算 两步式题。 3、 能用量的 关系来描述 解题思路。 按顺序计算。 4教学教科书第 4 页的例题 2。 “冰雪天地”3 天接待 987 人。照这样计算,6 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分析:照这样计算?表示什么?用线段图表示出相应的数量关系。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大家列出综合算式。 98736 3296 1974(人) 答:6 天预计接待 1974 人。 提

6、问:9873 表示什么?再乘 6 又表示什么?有没有不同的列式? 63987 2987 1974 (人) 答:6 天预计接待 1974 人。 提问:63 表示什么?再乘 987 又表示什么? 5练习:教科书第 5 页“做一做”第 2 题。 让学生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列式。 讲评时要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6观察:例题 2 和“做一做”第 2 题这两道题中,有什么共同点?(都含有 乘法和除法运算)那刚才我们都是怎样算的?(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 小结:如果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那我们就从左往右 按顺序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1、计算,脱式计算 2、根据老师提

7、供的情景编题。A 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 的借书还书问题,B 速度、单价、工作效率。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小 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 (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四则运算(一) 1.滑冰场上午有 72 人,中午有 44 人离去, 2.“冰雪天地”3 天接待 987 人。 照这 又有 85 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 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

8、3 987 =27+85 =3296 =2987 =113 (人) =1974 (人) =1974 (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 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作业作业 设计设计 :课堂作业本 P1 新课标第一网 口算训练 P2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课后反思:这节课的内容在上个学期已经提了一些,学生对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都已经知道了,所以这堂课学生学得很轻松,也很主动,可是学生的口算能力不 是特别好,口算经常出错,这方面还要不断加强。 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 教学教学 内容内容 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9、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 P6 例 3 教材教材 分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 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 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教 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学会正确计算两步或三步的两级混合运算。 较同级运算而言,学生对两级运算的是相对比较陌生的。从直观上知道“A BC”要先算“AB” ,但不清楚为什么要先算,尤其是“ABC”这样的形 式。本课需要通过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

10、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 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 、 教学教学 重点重点 重点:知道两级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两、三步的两级混合运算。 教学教学 难点难点 难点:理解两级运算的顺序。 教学教学 准备准备 课件 预设过程预设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引入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并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1)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2)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展开 1、出示: (例 3 )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

11、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 钱? 2、学生尝试解答。 3、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4、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1、 能在情境 242 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 242,前两个 24 是爸爸和妈 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 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 多少钱。 (2)242+242 =48+12 =60(元) 242 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 242,再把三张 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5、比较: (1)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

12、么共同特 点? (2)讨论得出: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 有乘除法。 (3)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算式里没有括号,先算乘除、 后加减) 三、巩固练习 小结: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没有小括号的四则运算, 你能说说他们的运算 顺序吗? (一)基本练习 1、 口算 2、 校对答案:说说错误的原因。 (二)巩固练习新课标第一网 1、 第 5 题(递等式计算) 2、 指名板演 3、 集体讲评 (三)解决问题 1、 出示第 2、3 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要求用综合算式,并用递等式计算 中,用量的 关系来描述 解题思路, 并明确运算 顺序。 2

13、、 能复述含 有同一级运 算的运算顺 序。 3、 能用递等 式正确计算 两级两、三 步式题。 (3)集体讲评 2、 独立练习:第 6、7、8、9 (1)学生各自完成 (2)看到第 7 题你们有什么想法?那应该补充什么条件? (高速公路的长和普通公路的长相等) (3)指名板演:说一说想法。 三、提高练习 1、 出示第 10 题: (1)学生各自尝试 (2)讨论交流 (3)通过线段图帮助理解 (4)说一说想法 2、 思考题: (1)独立尝试 (2)说一说想法 (3)总结:象这样的你可以从最后一个数开始想,比如 3 和几经过怎样的 运算才是 1?(3 除以 3 等于 1)所以前面算出的得数为 3,依

14、次往前推就可 以了。 作业作业 设计设计 :课堂作业本 P2 口算训练 P3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课后反思:本节课内容是乘除混合的运算,教学内容是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引导 学生列出算式,算出得数,着重在于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先算乘除理解,学生可以 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解决,要先出哪一部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 算式的解读和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这也可以看出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还是比 较薄弱的,这方面还要加强。 练习一练习一 教学教学 内容内容 练习一练习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 P8练习一 教教材材 分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

15、学会按从左 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 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对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进行练习。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知道并能复述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两、三步的混合运算。 3、能解决相应的两、三步的实际问题。 教学教学 重点重点 重点:知道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 教学教学 难点难点 难点: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教学教学 准备准备 预预设过程设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复习 1、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2、划出 P8-1,51 的运算顺序。 1)独立划

16、出先算什么。 2)展示、评议学生的作业。 2、说说怎么确定运算顺序。 1)学生发言。 2)小结 (板书):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的 顺序计算。如果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乘除后加减。 3)背一背。2、学生尝试解答。 3、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二、计算 1、P8-1,5 1、 能划出不 含 括 号 的 两、三步混 合 运 算 顺 序。 2、 能说出确 定不含括号 的两、三步 混合运算顺 序的方法。 独立练习,教师巡指。 选择展示,评议作业。 2、P9-7,8,10 教师读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诊。 展评,请学生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17、3、发展练习:P9 思考题 尝试,或与同学讨论。 展评。 三、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 (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1、 能根据情 境列出综合 算式,并正 确解答。 2、 能用量的 关系来描述 解题思路。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作业作业 设计设计 :课堂作业本 P3 口算训练 P4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有括号的混合运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 教学教学 内容内容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 P10 例 4 ,P11 例 5 教材教材 分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 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

18、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 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教 学并整理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学会正确计算两步或三步的有括号的混合运 算。 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孩子们相对比较熟悉,而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相 对比较陌生。本课需要通过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先算括号里面的”的原 则。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知道并能复述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正确计算两、三步的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3、能解决相应的两、三步的实际问题。 4、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运算顺序与解题思路的同一性,理解“先算括 号里面的” 。 教学教学 重点重点 重

19、点:知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两、三步的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教学 难点难点 难点:理解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教学 准备准备 预设过程预设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二、新授 1、引导学生读懂题意。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 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 180 位,下午有 270 位。 如果每 30 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师:每 30 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 游人数与保洁员之间的关系,游人越多,保洁员越多 上午和下午标准一样, 60 人要几位?90?多少游人要 5 位?你是怎么想的? 2、分析数量关系。 要

20、求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小组讨论,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汇报。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 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 18030 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 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 (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 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 30 就算出下午要比上午 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 1、2 P11/做一做

21、(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 2 副手套”等等。 ) 1、 知道并能 复述含有括 号的两步混 合 运 算 顺 序。 2、 能用量的 关系来描述 解题思路, 理解运算顺 序。 3、 提出本课 的课题,明 确学习任 务。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 180 位,下午有 270 位。 如果每 30 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1)27030-18030 (2) (270-180)30 =9-6 =9030 =3(名) =3(名) 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作业作业 设计设计 :课堂作业本 P

22、4 口算训练 P5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带有小括号的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没有小括号运算的基础上 进行学习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算出得数,着 重在于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解 决,要先出哪一部分,所以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 对于算式的解读和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这也可以看出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还 是比较薄弱的,这方面还要加强。 新课标第一网 0 0 的运算的运算 教学教学 内容内容 0 0 的运算的运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 P13 例 6 教材教材 分析分析 本单元主

23、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 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 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教 学并整理 0 的运算。 在第一学段,学生刚开始学习加减法,就认识了 0,掌握了有关 0 的加、减 法计算,明白了这些加减法的含义,随着知识的不断扩展,在学习乘、除法时, 又认识了 0 在乘除运算中的特性,之后学生又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实际计算,进一 步掌握了 0 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到 0 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但他们 对 0 在除法中的运算缺乏全面了解。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使学生

24、掌握关于 0 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教学 重点重点 重点:关于 0 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教学 难点难点 难点:0 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教学 准备准备 预设过程预设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复习 1、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顺序,谁会说?老师根据学生的 回答进行板书。 2、独立完成:书上习题 二、引入 1、口算(逐个出示)学生快速回答 (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

25、+319= (12)029= 2、揭题 三、展开 1、观察:请你们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互相交流想法 3、汇报: 任何数和 0 相加都得原数 关于 0 的运算 任何数和 0 相减都得原数 1、知道有关于 0 的运算。 2、知道 0 的运算 应该注意的问 题。 0 乘任何数都得 0 0 除以一个非 0 的数都得 0 (0 不能作除数) 教师小结:0 不能做除数。如 50 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 同 0 相乘得到 5.00 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 0 相 乘都得 0。 四、总结 1、学生小结关于 0 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2、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板

26、书板书 设计设计 作业作业 设计设计 :课堂作业本 P5 口算训练 P6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关于 0 的运算,学生在前面几个学期中都已经学过,但是还没有综合探讨关 于 0 的运算。学生可能对于关于 0 的除法的解释会更加困难一些,所以在探讨过 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主动探讨研究。 生 1: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有 9 个苹果,平均分给 0 个学生,这样没有意义。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 2:我想 3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 0 相乘得到 3. 生 3:我还有补充,00 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 0 相乘都得 0. 比起二年级时,学生的论证更具说服力,他们不仅仅停留在

27、具体的事件上,而且 能够根据一道算式来说明。 练习二练习二 教学教学 内容内容 练习二练习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 P14练习 二 教材教材 分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 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 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教 学并整理本单元的混合运算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主要出现的问题是:解决问题中,列综合算式漏写 括号;混合运算过程中,对后算部分漏抄。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说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

28、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2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教学 重点重点 重点:列综合算式和规范格式的训练。 教学教学 难点难点 教学教学 准备准备 预设过程预设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 明确任务 师述:今天,我们对前面学习的混合运算知识进行练习,提高计 算能力。2、独立完成:书上习题 二、计算练习 1、完成 P14-1 1-1 划出运算顺序。 1-2 说出运算顺序。 1-3 讨论结果是否相同及其原因。 1-4 在自备本上独立计算。 1-5 展示讲评。 2、完成 P14-4 2-1 在自备本上独立计算。 2-2

29、 重点讲评计算过程中的格式 2、揭题 三、应用练习 1、独立完成 P15-7,8,10 各题,再讲评。 说出混合运算的 运算顺序,正确 计算两三步式 题。 会用两三步计算 的方法解决一些 1、独立完成 P15-12,13 各题,再讲评。 四、提高练习 P15-9 P16-14 P16 思考 五、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 (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实际问题。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作业作业 设计设计 :课堂作业本 P6 口算训练 P7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四则运算单元反思 本单元是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初步教学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有以

30、下的特色: 、选择适宜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1) 联系现实素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算顺序。 (2) 以已有的运算顺序为依据,通过演绎推理解决稍复杂的混合运算。 、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新课程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不讲数量关系,恰恰相反,新课程十分重视数量关系。 标 准明确指出: “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过程。 ”学生掌握数量关系是伴随着对四则计算意义的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数学 化”思考实现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课堂教学过程 成为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互动过程。在这样的课

31、堂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让学生 在自主探索中不断地发展! 位置与方向位置与方向(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 教学教学 内容内容 位置与方向位置与方向(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 册 P18 例 1 教材教材 分析分析 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里的“图形与位置” 。它是前面学习的提高,也是 后继学习的准备。它试图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 用,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位置和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进一 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

32、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而且通过第一学段 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 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认识了在平面 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根据任意方向和距 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教学 重点重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教学 难点难点 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

33、准确描述。 教学教学 准备准备 预设过程预设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项正兴起的时尚运动,定向运动。这是怎样的 一项运动呢?请仔细观看短片,寻找答案。 (视频播放定向运动的简介) 师:通过介绍,你对定向运动有什么了解? 师:看来要参加定向运动还要具备一些本领,什么本领呢? 师:要学会从图上找到目的地的位置和方向。 复习: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有关方向的知识,谁能跟大家讲讲你 了还记得哪些知识?(生说八个方向,师板书。 ) 二、探究新知: 1、如果上图是一个简单的地图,O 是中心点,图上有 A 地(用点表示) , 你能非常准确地告诉老师从 O 点到

34、A 点怎么走吗?生讨论。 2、方位表达引导: 引导:就说东北方向准确吗?怎么说好一些? 生 1:量一量 通过寻找A号 检查点,认识 位置图,探讨 并初步知道 通过方向和 距离确定位 A O 师:怎么量?(师量出夹角约为 30 度)那应该怎么说呢?(A 地在 O 点的 东偏北 30 度) 师:还有别的说法吗?为什么不说是(A 地在 O 点的北偏东 60 度) 3、小结: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方位,所以应 该说东偏北 30C。 4、距离表达引导: 这样就能确定 A 点的位置吗?(师在此方向上再任意点一点) 生:还必须说距离是多少. 师:只知道一段 为米,不知道这里到底有多长的

35、距离,你能 估计一下吗? 5、小结。 三、尝试练习: 1、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 护卫舰的位置是 偏 度,距离雷达站 千米。 巡洋舰的位置是 偏 度,距离雷达站 千米。 鱼雷艇的位置是 偏 度,距离雷达站 千米。 2、做一做: 注意:选择夹角小的来量角度、注意单位长度。还要注意量角的方法。 置的方法。 1、 知道以 “小 夹角”描述方 位的方法。 2、知道用量 角 器 确 定 角 度的方法。 3、知道以单 位 长 度 来 计 数 实 际 距 离 的方法。 4、能通过方 向与距离确 定物体位置。 师:刚才我们都是以小明家为中心,如果是从小明先到书店再到邮局 呢?应该怎么确定位置? 四、练习巩

36、固: 六、总结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作业作业 设计设计 课堂作业本 P7 口算训练 P8 新课标第一网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在学习了东、南、西、北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 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于前面的学习掌握还可以,但是这节课主要在于怎么确定 位置,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第一种说法不是很准,第二种说得很麻烦,第三种比 较合理、准确。 “那这样说就能找到吗?”学生指出还要量出角的度数,从而进一 步引出距离,学生就明白了能够根据方向、距离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 位置与方向位置与方向(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 教学教学 内容内容 位置与方向位置与方向(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人教版

37、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 下册 P19 例 2 教材教材 分析分析 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里的“图形与位置” 。它是前面学习的提高,也 是后继学习的准备。它试图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 应用,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位置和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进 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 而且通过第一学段的 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 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 可以通过两个条件

38、确定物体的位置。经过本单元例 1 的学习后,学生又掌握了用 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位置的基本方法。 本课要研究的例 2 的内容是例 1 的“逆命题”即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 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 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 兴趣和意识。 教学教学 重点重点 教学重点: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教学 难点难点 教学难点:在量角器帮

39、助下确定方向;用标准长度表示一定距离。 教学教学 准备准备 预设过程预设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学习了如何更加准确 地确定位置,今天我们还要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2、复习: 以电视塔为观测点,按要求填空。新课标第一网 文化广场在电视塔西偏南 45 度的方向;体育场在电视塔东偏南 30 度的方向;博物馆在电视塔南偏东 30 度的方向;动物园在电视塔北偏 西 40 度的方向。 二、 尝试探索、学习方法: 1、尝试。 2、反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问:东偏北 40 度怎么画?(东偏北说明是靠近东边往北偏,角度 是 40 度。

40、)距离为 45 千米怎么画?(1 厘米 15 千米,45 千米里面有 3 个 15 千米,图上要画 3 厘米。 ) 2、小结:要先确定方向,再确定距离。 3、注意:如果是北偏东 40 度呢?南偏西 40 度呢?(靠近哪个方向 就以哪个方向为基准。 ) 三、 再次尝试: (1)独立练习。 (2)小组讨论校对,说说方法。 (3)小组汇报、集体评议,教师进行梳理。 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 样确定? (4)提问质疑。 生提问。师: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 小结:1 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 四、巩固练习: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

41、有什么疑问?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作业作业 设计设计 :课堂作业本 P8 口算训练 P9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位置与方向位置与方向(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 教学教学 内容内容 位置与方向位置与方向(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 下册 P22-3 教材教材 分析分析 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里的“图形与位置” 。它是前面学习的提高,也 是后继学习的准备。它试图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 应用,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位置和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进 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42、本课要研究的是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 “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 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教学 重点重点 教学重点:由于参照点与目标点的不同,描述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时会有两种方 式。 教学教学 难点难点 教学难点: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教学 准备准备 预设过程预设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观察书上插图,小组讨论 (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这些城市的位置关系。 (2)讨论后每组选出

43、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 2、汇报讨论结果 (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 (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 (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 (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 30 度的方向上。以上海 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 30 度的方向上。 ) 3、答疑解难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能在组内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努 内解决不了的老师解答。) 二、复习巩固 1、完成做一做 (1)组织学生做游戏(可两人一组也可四人一组) (2)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人人开口说一说。 三、复习反馈 1、完成练习第 1、2 两题 2、当堂汇报 (北京在哈尔滨的南偏西的方向上,哈尔滨在

44、北京的备偏东的方向 上。 ) (学校在我家的南偏西的方向上,距离约是 900 米。 )(小刚) (你家在学校的北偏西的方向上。 ) (小芳)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 作业作业 设计设计 :课堂作业本 P9 题 1、2 口算训练 P10 新课标第一网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位置与方向位置与方向(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 教学教学 内容内容 位置与方向位置与方向( (第四课时第四课时)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 下册 P23-4 教材教材 分析分析 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里的“图形与位置” 。它是前面学习的提高,也 是后继学习的准备。它试图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

45、位置在生活中的 应用,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位置和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进 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本课要学习描述或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教学 重点重点 教学重点: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 教学教学 难点难点 教学难点: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 教学教学 准备准备 预设过程预设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介绍应用 1、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位置与方向的有关知识

46、。这些知识在生活中 非常有用!比如说现在非常流行的“定向运动”!你们知道什么叫作 “定向运动”吗? 2、师介绍。(演示课件)大致估计方向。新课标第一网 二、说说方向与路程: (1)这个图不是很清晰,我们来看看书上一幅差不多的图:校园定 向运动路线图。 完成这个题关键是什么?(确定中心) 中心怎么确定?昨天所学?今天的呢? 你能根据这个路线图,说说每一赛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吗?试 一试。跟同桌说一说。 (2)反馈校对 (3)小结 。 能确定目标的方 向与距离,并用 语言描述简单的 路线图。 2、校对 25 页第 3 题。 三、画路线图: 1、做一做。 说一说怎么做?再试一试。(重点在第二部分:画到

47、哪个地 点就以哪个地点为中心。) 2、26 页第 5 题: 四、总结 能根据目标的方 向与距离,绘制 简单的路线图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作业作业 设计设计 :课堂作业本 P10 口算训练 P11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教学 内容内容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 级下册 P27-P29 例 1、例 2 教材教材 分析分析 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 理的依据。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 ,不仅适 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

48、法。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 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 知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 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习并整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提高计算的灵活 性。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教学 重点重点 重点:借助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教学 难点难点 难点: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整理算式。 教学教学 准备准备 预设过程预设过程 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人教版(2024) > 四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反思).doc)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