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省优获奖教案(DOC 8页).docx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72201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东阳马生序-省优获奖教案(DOC 8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送东阳马生序-省优获奖教案(DOC 8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送东阳马生序-省优获奖教案(DOC 8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送东阳马生序-省优获奖教案(DOC 8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送东阳马生序-省优获奖教案(DOC 8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送东阳马生序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及文体特征。2反复朗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3感知作者求学的艰辛和勤奋,学习作者的求学精神。一、导入新课古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翻开历史画卷,不少仁人志士以勤奋为基石铺就成功之路:苏秦以铁锥刺股,发愤不已;路温舒取水中蒲叶,抄录尚书;朱买臣、李密负薪挂角,且行且读;车胤、孙康囊萤映雪,苦学不辍;祖逖呕心沥血,夜半闻鸡起舞;周恩来披肝沥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千百年来,众多的光辉形象一直在用他们自身的行为劝勉我们要努力学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宋濂的读书求学之路。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作者简介:宋濂(1310

2、1381),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明太祖朱元璋推其为“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宋学士全集。背景资料:洪武十一年(1378年),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文,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作品资料: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

3、不同,始于唐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劝勉鼓励之辞。目标导学二:反复朗读,培养文言语感1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2结合注释,反复朗读,尝试在朗读的过程中感知文意。3小

4、组内同学合作,借助工具书,同桌之间合作,老师指导,疏通文章大意。目标导学三:分析文章,把握文章内容1宋濂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明确:(1)家贫,少年得书之难: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2)成年从师叩问的艰难:趋百里外,从师叩问。(3)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作者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2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作者已经从读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所以并不在意生活的贫困。3“今诸生学于太学”与作者儿时求学有何不同?作者写“今诸生学于太学”的目的是什么?明确:诸生

5、无冻馁之患、无奔走之劳、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不必手录书籍,这都是与作者儿时读书所不同的。其目的是为了劝勉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该好好珍惜,用心学问,不可荒怠岁月。4这篇文章的题目叫送东阳马生序,然而文章一开篇就大肆叙说作者自己的求学之苦,有人说作者写作该赠序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夸耀自己,你是如何看待这个观点的?明确:作者在开篇便现身说法,从自己艰苦的求学经历切入,又兼及有关对比,用种种具体实在的事实说话,深寓对年轻人的殷切期望,告之以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励年轻人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这自然不是对自己的夸耀,正如文中结尾所说:“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目标导学四:赏析文本写

6、作特征1阅读第二段,说说哪些语句描写了天气的寒冷,这些描写有何作用。明确:“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作用:写天气寒冷侧面烘托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勤奋,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2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请任举一例赏析其作用。示例:“同舍生皆被绮绣缊袍敝衣处其间”,将自己的求学生活条件与同舍生进行对比,用同舍生的华丽富有反衬自己求学生活之艰苦,同时也突出自己求学信念之坚定。目标导学五:发表观点,个性表达1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示例:(1)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

7、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2)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学了本文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示例:梅花香自苦寒来。勤奋与艰苦是相互联系的,有了主观的勤奋,持之以恒,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勤奋求学,这样才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三、板书设计得书之难借书抄书、录毕送之从师之难立侍左右、俯身倾耳求学之苦负箧曳屣、四支僵劲生活之艰食无滋味、缊袍敝衣勤且艰可取之处本文感情深切,适宜朗读,本文教学也从朗读入

8、手,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本文的教育意义十分明显,因此,并未详细解读,只是稍做提示,便能引导学生感悟宋濂的学习条件和勤奋求学的精神,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最后表达的观点,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感受现在学习生活的幸福和优越,从而激发其好好学习的热情,达到本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不足之处本文生僻字词并不少,但是由于感情极深,因此,究竟是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知会文意,还是在解读字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知会文意,需视情况做出选择。梅岭三章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感受诗歌韵律,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意象。3.能够体会并学习勇往直前、坚定信念等革命精神。【教学过程】一背景导入1934年10月,中

9、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因“左”倾冒进主义的错误指挥导致失败,红军主力被迫作战略转移。陈毅因伤留下,担负起领导江西工农红军进行游击战争的重任。当时赣南游击队在敌人重兵围攻中,斗争万分艰苦。陈毅和战友们转战在深山密林中,已有两个年头。 由于和陕北中央长期失去联系,大家非常着急。这时,有个派在敌军内部做兵运工作的陈海叛变投敌,他写信上山谎称中央派人前来联络。要游击区负责人下山前往县城接关系,妄图诱捕我游击区领导人。陈毅接到密信,亲自赶往大余城接头,幸遇我基层群众报告陈海叛变,于是立即离开县城。归途中又遇陈海带领反动军队搜山,只好躲进树丛,避开敌人的搜捕。敌人听说山上有游击队的重要负责人,便调集

10、了四个营的兵力,将梅山团团围了20多天。陈毅以伤病之身伏丛莽间,幸得脱险。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被困梅山,自料难免牺牲的情况下写成的一组带有绝笔性质的诗篇。二作者简介【陈毅】(19011972),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三整体感知1.朗诵全诗,读出节奏;把握 的情感基调。2. 本组诗歌的小序有什么作用?(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3. 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4. 本诗后两句有什么表达效果?5. 主要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6.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族十万斩阎罗。

11、(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7. 如何理解本诗前两句?8.本诗主要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9. “捷报飞来当纸钱”中的“飞”能否换成“飘”“传”?为什么?(三)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10. 如何理解诗歌前两句?11. 最后一句“人间遍种自由花”有什么表达效果?1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本诗。13. 概括这组诗的内容。示例:第一首:回首征程过去第二首: 第三首: 【细读感悟】比较三首诗的内容,并分析其内在联系。无言之美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把握文章内容及论证思路。2.学会论证方法。3.认识艺

12、术中的无言之美,提升的审美素养。【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二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三整体感知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2.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明确:“言不尽意”。四细读感悟 1.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所谓文学,就是

13、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2.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还能达到美吗?“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但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也不必”,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旨也能达到美。3.作者从哪些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者一共从五种艺术入手,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了“无言”也能产生美。以“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以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以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

14、言之美;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从戏剧中“静”的表现来突出无言之美;从雕刻艺术的低眉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4. 你能简要说说文本的论证思路吗?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无言”之美的。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 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用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也无需全然用言表意,即说明有无言之美。 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话剧的静态之美,雕刻的含蓄不流露之美来论证。【文本探究】 1.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无言之美

15、”的感受。诗歌本是极其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却是极其宽广的。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短短的十个字,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一切宽阔宏伟之景,一切悲凉之意,给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 然而,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恐怕树万言都是难以说尽的,这不是意味着作者将它们寓于无言之中了吗?这就是古典文学中深蕴的“无言之美”。2.体会下面一段话,说说你品味到“无言之美”的例子。“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如孤独之旅,文章结尾仅以鸭子下蛋结尾,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鸭下蛋了杜小康可能就要回去了;杜小康也许要抒发自己长大的感慨了。作者不出一言,而像是以千言万言促使着我们在脑中构造图景,这就是一种“无言之美”。(言之成理即可)【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送东阳马生序-省优获奖教案(DOC 8页).docx)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