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三节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三节教学设计 (一) 教材内容分析: 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人音版新课标高中音乐欣赏课本中第十四单元第二十五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两首中国古代歌曲阳关三叠、扬州慢。 本课以课本中阳关三叠为基础,结合语文、历史知识,和流行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介绍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展示中国古代诗词音乐魅力。 (二)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中国古代歌曲接触较少,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特别是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特点,鼓励学生进行表演活动。 1、重点:在教学活动中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关系,和体会中国古代诗词所表现出的艺术魅力
2、。 2、难点:启发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挖掘和发现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在不同层面上的关系。 1、高中学生已具有相当的音乐经验和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很高,充满自信,但对中国古代音乐还缺乏认识和了解,音乐综合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 2、通过直观教育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引导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从而更好地发挥音乐想象力和音乐理解能力。 3、设计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规律的方式,在动中学、在乐中学。通过参与教学活动的愉快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一)、认知目标: 1、通过鉴赏中国古代歌曲
3、阳关三叠、扬州慢,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中国古代歌曲的风格; 、认识“琴歌”、“乐舞”等中国古代歌曲体裁; 、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歌曲的基础知识。体会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关系 (二)、能力发展目标: 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学会自己学习、欣赏音乐,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在欣赏中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启发学生通过音乐欣赏,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 (三)情感培养目标: 通过阳关三叠和扬州慢等作品的欣赏与学习,感
4、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体会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关系,激发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多渠道(互联网,书籍,报刊,传播媒体,音响等)收集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相关知识、资料。 、教师需准备一些相关的资料,并制成课件,与学生进行交流或补充。 (一)、多媒体教学策略: 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课件演示,把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取其容量大、手段新、感官刺激等优点,灵活再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加强视
5、觉享受,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更高效地学习、掌握音乐知识,并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分析,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体现现代教育的效能性。 (二)、师生互动合作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师生双方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教师与学生都处于一种平等、民主、和谐、自主、自觉的角色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在一种自由空间里相互发展,相互创造,相互提高。通过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在与学生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双向互动,凸现学习的主体性。 (三)、启发诱导式教学与对比法教学: 运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法,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原有的音乐经验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歌曲
6、。运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更清晰的古代歌曲风格。 : 课件演示 展示课件封面课题西出阳关无故人 导入 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主持人 交流和探讨 课代表主持: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 1、课代表主持学生交流 (1)、学生展示各自的作业,多渠道(互联网,书籍,报刊,传播媒体)收集的资料,并互相交流。 (2)、由课代表主持,按组自选介绍的内容,选出代表进行作业展示,让大家初步了解(说明: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课件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2、教师应灵活掌握,根据学生介绍的内容,及时、灵活地进行交流、切磋和补充。着重在以下三方面作适当引导、启发、交流。 (1)、中国古代歌曲的历史 (
7、2)、欣赏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教师课件展示,在聆听的同时,播放一些相关图片) (3)、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学生讨论、谈感受。(学生填写对比卡) 拓展与探究 1、对比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的节奏、旋律、速度、音乐风格特征。(课件展示) 节 奏 旋 律 速 度 音乐风格特征 辽阔的草原 宗巴朗松 牡丹汗 2、教师分别小结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音乐的风格特征。 导入 通过师生交流诗词导入课题西出阳关无故人 交流 1、学生交流各自的作业。(收集的有关资料) 2、学生分组展示并介绍。 3、教师灵活掌握,根据学生的介绍内容,灵活的进行交流
8、、切磋和补充。 鉴赏与拓展 (一)鉴赏扬州慢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96)冬至日,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1、聆听扬州慢(感受其中意境) 2、请学生轻轻唱歌谱 3、拓展:对歌曲的内容、音调、情绪、结构等内容做简要的评论。 (二)、感受阳关三叠的艺术魅力。 1、介绍作品送元二使安西的意境及作者。 2、老师范唱阳关三叠,提示学生注意诗词的节奏与歌曲节奏的关系。 3、小声跟录音学唱。 4、讨论:诗歌送元二使安西与歌曲阳关三叠的节奏有没有内在的联系,试说明。 5、聆听合
9、唱曲并注意哪个段落重复了三遍,区分上阕和下阕,并体验其音乐情绪。 (三)、交流与分享。 1、展示学生在课前收集的有关中国古代歌曲的的资料。 2、展示老师收集的资料: 滚滚长江东逝水,提示学生注意诗词中的韵律与音乐旋律的关系。 踏歌(舞蹈); 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虞美人李煜。 (四)、小结我们的收获 我们发现音乐和诗歌原本就是密不可分的。诗经当初就是音乐、舞蹈、诗歌三位一体的。屈原是在楚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楚辞,汉武帝设置乐府为诗歌配曲,而宋词元曲更是把诗和音乐融合在一起。时止今日,仍有许多词曲被广泛吟唱。 事实上,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形象,唤起一种模糊的情绪,而这些是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的。况且高中生尤其喜欢音乐,吟唱正迎合了学生的这种需求,激发了学生兴趣,便于学生在吟唱中记诵。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柳永的雨霖铃、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等都可以作如是处理。 请在博客上以小组为形式写出课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