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5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A案 课题 10西藏高原 课型 批读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根据旁批展开想象,感受西藏高原的美丽神奇,富饶可爱。 3、尝试边读边做旁批,记录自己的感受。 4、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西藏高原是一个美丽神奇、富饶可爱的地方,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青藏高原歌曲,老师解说:优美的旋律激起多少人
2、对那片神奇土地的向往与追求。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西藏,感受她独特的魅力。课前你搜集了哪些有关西藏的资料。听歌曲,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朗读,体会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2、相机理解文中新词:神奇、富饶 3、请生自学生字,利用生字卡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4、请生再读课文,尝试边读边旁批,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5、交流阅读感觉,相互质疑解答。自读课文,思考问题,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并说明原因。理解文中新词。自学生字。再读课文做旁批。交流、质疑、解答。培养孩子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能力。 三、品味课文,领悟美景 1、有感情地朗读
3、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清楚为什么喜欢。 2、其他同学补充,再集体有感情地朗读,共同领悟美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3、有没有哪位同学去过西藏。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领悟文中美境。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明原因。 注意: 1、高原的天空还像什么? 2、用不仅而且说话。 3、第2段的写作方法是先写看到的,再写感受。培养孩子的朗读、感悟、想象能力。 四、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1、作者笔下的西藏如此动人,摄像师眼中的西藏又是怎样的呢? 2、你眼中或心中的西藏又是怎样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和同学交流交流吧! 3、学完这一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欣赏风光片。 交流自己心中的西藏。 说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培养孩
4、子的审美情趣,通过眼观、口述来达到目标。 五、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记生字。 2、扩词。 3、认真写字,注意汉字的形体美。认生字,记生字。 扩词。 书写生字。培养孩子良好的写字习惯。 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抄写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拓展收看走进西藏的电视纪录片,在课堂上再交流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西藏高原 天空蓝 山高 湖大 丛林密 风景美 雪峰终年不化 药材珍贵 矿藏稀有 森林茂密 物产丰富 B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旁批展开想象,感受西藏高原的美丽
5、神奇、富饶可爱。 3、尝试边读边旁批,记录自己的感受。 4、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西藏高原的风光图片或歌曲,课件。 2、准备磁带走进西藏。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拓展视野 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西藏高原的资料,并做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介绍的准备。 二、资料交流,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西藏高原的资料。 2、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上台找出西藏高原。板书课文题目。 三、自读感知,自主识字 1、第一次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不认识的字,给带有生字的词语作上自己喜欢的记号,多读几遍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2、第二次自读课文,要求一边读
6、一边圈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它们是什么意思。读完后想想,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想好后跟学习伙伴交流,相互质疑解疑。 3、检测自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学生喜欢读的词。读得正确的全班同学跟读。生不会读或读得不好的,请其他同学教读,再一起练习。 游戏:为图片找朋友。屏幕出示生字词、课文中的难词及表现这些词语意思的直观画面,指名让学生上台用鼠标把词语拖到相应的图片上,拖对了,同学们跟着读两遍。接着出示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指导读正确。 整体感知。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全班交流后,师生共同小结。 四、品读感悟,自主体验 1、以情激
7、情。播放西藏高原风光录像片,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师生轻松进入课文情境。 2、师生交流欣赏后的感受。 3、学生带着自己新的感受再自由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批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5、交流阅读感受,相互质疑解答。 6、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清楚为什么喜欢。 7、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假如你就是游人中的一个,来到了风光秀丽、富饶可爱的西藏高原,你会说什么?先说给同桌听,再全班交流。 8、美读升华,内化情感。带着品读后新的体验和感受走进西藏高原的美景中,美美地读课文。先自由读,再挑战读,看谁能通过朗读把西藏高原的神奇美
8、丽、富饶可爱最充分地表现出来。 五、创设情境,快乐积累 师:西藏高原可真美呀!为了表现西藏高原的美,课文中哪些好词佳句立下了大功?请你快把它们找出来欣赏吧! 生找,师建议、补充,展示自己积累的词句和学生交流,提醒学生,将想要积累的词句摘抄到语言积累本上,并要经常翻翻语言积累本看看这些词句,适时运用。 六、实践活动 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以下实践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其中一至二项完成。 1、进一步查找有关西藏高原的资料,当一名小导游,向游客介绍西藏高原。介绍时,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个西藏高原在我心中图片展。搜集来的图片要配上简要的说明。 注意用上积累的
9、好词佳句。 3、搜集一些有关西藏高原的歌曲,利用班里的电教设备播放给同学们听或自己唱给同学听,也可以把歌词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和同学交流感受。 4、仿照课文的写法,试着为你喜欢的一处景点写一段解说词,当一回小导游。 附:板书设计 9、西藏高原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课题:城市化 二、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教材分析:上一节学习的“城市的空间结构”是把城市作为一个面,深入剖析城市的内部结构,本节教材把城市作为一个点,从总体上认识城市的发展过程。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城市化的概念,二是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三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法、
10、图表分析法、分组讨论法等来讲授,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四、学情分析:本届高一学生基础薄弱,自制能力差,但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图表分析能力,但是看待问题还不够全面,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让学生学会全面的分析问题。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了解城市化的动力; ?运用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城市发展观。 六、教学重点与
11、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城市化的内涵 七、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案例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入深圳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图片、表格和数据,让学生思考:深圳三十年来发生的变化。 一、城市化1.城市化的概念 一首歌,一个伟人,一座城市。便成了春天的故事。故事中的城市就是深圳。30年过去了,故事依旧,而城市却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一组图片,大家感受深圳发生的巨变。观察图片:1982年的边陲小镇老深圳、20xx年流光溢彩的深圳、20xx年国际化的大都市,从图片中总结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农业活
12、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大家看课本城市化还有那些表现?2.城市化的具体表现 人口的集中过程 地域的转换过程 经济结构的变化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城市人口总量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 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大量的农村人流向城市呢?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这股动力来自于产生源地不同,但方向相同的两个,即拉力和推力。4.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结合人口迁移的动力因素,思考: 什么是拉力?一般来说拉力因素有哪些? 什么是推力?一般来说推力因素又有哪些呢? 生1: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如就业机会多;赚钱机会多;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受教育与升迁机会多;现代建筑居家舒适;文化设施齐全;社会地
13、位提高等。 生2: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维持生计困难;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与升迁不易;生活品质低;贫困与社会地位低等。 师:从上述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 结合生活体验,谈谈城市化带来哪些变化? 5.城市化的意义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带来聚落形态变化; 带来生产方 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目前,就世界范围来说,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已上升到百分之五十左右,有近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那么城市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
14、过程,让我们来看一幅图。 二、世界城市化进程 1.世界城市化进程 分析世界城市化的发展变化特点?目前发展特 点? 预测今后世界城市化速度将如何变化? 世界城市化进程图 教师归纳总结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 指导学生通过读图,完成下表。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生活情境中学习,使学生喜欢学习、乐意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连、连减
15、算式的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表达图意,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引新 师:小朋友们,今天谭老师去数学王国游玩,你们谁想去呀?我们就乘坐“口算号”公共汽车准备出发吧! 1、学生看着屏幕口算。太棒了!你们个个都是口算小高手! 2、动画演示,欢迎进入数学王国。 ,十二. 抢答;并抽问算式的意思. 36 65 72 17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2-7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要根据以前学习口诀的经验.自己来学习8的乘法口诀. 1.准备题 拿出8张卡片,在第一张上写8,然后8个8个地加,一直加到64,把每加得的数分别写在一张卡片上,按顺序摆好.
16、 2.观察、并回答. 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根据卡片的排列顺序,你能编几句口诀吗?先想想,并把你编的口诀写到练习本上,然后在同桌交流. 18 =8 81=8 一八得八 28=16 82=16 二八十六 38=24 83=24 三八二十四 48=32 84=32 四八三十二 58=40 85=40 五八四十 68=48 86=48 六八四十八 78=56 87=56 七八五十六 88=64 八八六十四 3.课件出示: 提问:24是几个8相加得来的? 五八四十是什么意思? 56是由几个8相加得来的? 4.揭题.齐读口诀.点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8的乘法口诀. 三、观察实践,巩固新知. 1.学生列
17、式,主题图.看第一组有几个人,这是几个8?怎样列式? 并让学生独立列出2个8,3个88个8的乘法算式. 2.找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指算式,这组题有什么特点? 记住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记口诀.比如,忘了四八三十二这句口诀,谁知道可以怎么办? 3.记口诀.看卡片口算,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 85= 84= 82 = 87 = 81 = 83= 88= 86= 4.背口诀,体会一下哪几句最难背.自己重点记这几句. 5.对口令.师生之间对,学生之间对. 6.填适当的数. 7=56 8=32 8= =24 7.数学游戏:摘苹果 春天到了,我们给果树浇水、施肥,秋天苹果获得大丰收,哪个同学愿意帮助摘苹果。
18、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怎样学到的,学得高兴吗?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1运用有效的识字方法,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本课生字。 2运用字典、生活积累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宽恕”“欣慰”“感触”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犯了错要有勇气承担责任。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小故事或关于里根的小故事。 一、名言设疑,导入课题 读名言:“用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怎么会有这样的体会呢?今天我们一块儿学习责任。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语,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自主学习。 用词语卡片检查认读。 2通过
19、读课文,你知道这一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在这件事发生的过程中,小男孩的情感经历了三次变化,默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情感变化的词语,这是学习批读的一种方法。 三、自主阅读,边读边批 1为什么小男孩的情感会发生这样几次变化呢?请大家用心读课文,借助旁批阅读思考,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疑问简单地批在书上。 2结合你的批读,在小组内交流阅读体会,看看哪些同学最会合作学习。 四、全班交流,读中悟情 1小男孩儿为什么感到委屈? 引导学生抓住小男孩无意闯祸、认了错、以为应该得到原谅,而老太太不肯原谅、索赔等词语体会小男孩的委屈。学生在重点词下作符号。 真是认了错就该得到原谅吗?抽读旁批的问题:小男孩
20、已经向老太太认了错,老太太为什么还不原谅他呢? 交流体会,小结:有的错误并不是认了错就可以了结的,还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钱物的赔偿,心灵的不安。 带着我们的体会读“可是”这句话。 2后来小男孩为什么委屈而为难呢? 学生交流体会:自己拿不出钱,父亲有钱不能给。 你还从什么地方看出父亲对小男孩很严厉?在最能体现父亲严厉的词下作记号。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读相关语句,读出父亲的严厉。抽读。 对于父亲的做法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请把你批下的问题说出来。交流问题,引入讨论:父亲为什么有钱不给、借了必还呢? 汇报,小结:严是爱,宽是害。父亲这样做是对儿子的一种严厉的爱,一种深沉的爱
21、。 师生分角色读第3段或同桌练习并抽生表演男孩与父亲的两次对话。 3小男孩为什么感到自豪? 生交流体会。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小男孩很辛苦?投影重点句,学生交流体会,并读好这一句。 想象着小男孩打工挣钱的情境读句子,读出他的艰辛,体会出他的自豪。抽读,范读,齐读。 理解“欣慰”,想一想:父亲为什么感到欣慰?读父亲的话。 4父亲的用意达到了吗?读最后一段,你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到?读里根的话,理解“过失”“自己的劳动”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让我们再读一读里根的话,把它记在心里,对我们的成长会有好处。 五、回归课题,升华激励 读了课文,你们明白“责任”是什么了吗?请将你的想法批在课题旁边。 学生交流对“责任”的认识,老师引导准确表达。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边读边批的方法进行学习,大家对责任有了自己的认识。大家再读课题。让我们牢牢记住里根小时候的故事,牢牢记住“责任”这两个字,希望你们从小做有责任感的人,长大做有出息的人。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