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解析(DOC 22页).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74909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解析(DOC 2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解析(DOC 2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解析(DOC 22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解析(DOC 22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解析(DOC 22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有仙则名_谈笑有鸿儒_可以调素琴_何陋之有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2、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4)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_、_、_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_的情趣。 【答案】 (1)出名,著名;学者;弹奏;简陋(2)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3)C(4)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安贫乐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陋室铭的阅读理解能力。(1)句意分别为:有了神仙就出名。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有什

3、么简陋的呢?据此提取字词意思即可。(2)斯:这;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乱耳:扰乱双耳。据此整理句意即可。(3)A项“龙”和“仙”是吉祥、高尚的象征,符合情理;B项属于环境描写,符合情理;C项并没有刻意贬低无学问的人,说法错误;D项是作者内心的独白,符合情理。(4)从环境、交往、日常三方面分析即可总结出“陋室不陋”所表达的生活情调。故答案为:(1)出名,著名;学者;弹奏;简陋;(2)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3)C;(4)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安贫乐

4、道。【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作品的中心意思。(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注意:名:今为名词,文中用作动词。(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注意:“无丝竹之乱耳”的“之”是语气助词,不译。(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关键词句的理解能力。注意:作者重在言论自己的陋室,无闲谈他人的意思。(4)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归纳、整理能力。作品包括环境、交往等方面的描写,内容充实。立意明了。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

5、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卖油翁的作者是_朝的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睨之久而不去_以钱覆其口_ (3)翻译下列句子。吾射不亦精乎?康肃笑而遣之。 (4)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指出来。 【答案】(1)北宋;欧阳修(2)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盖(3)我射箭的本领不也是很精湛吗?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4)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了解了卖油翁技艺精湛后态度变得谦和。卖油翁不因有长处而骄傲自满。 【解析】【分析】(1)本题

6、考查文学常识。卖油翁的作者是北宋的欧阳修。(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这里“睨”是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句中重点的词“ 遣”的翻译。(4)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及主题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题,需要疏通文意,

7、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来分析。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了解了卖油翁技艺精湛后态度变得谦和。卖油翁不因有长处而骄傲自满。故答案为:(1)北宋;欧阳修。(2)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盖(3)我射箭的本领不也是很精湛吗?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4)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了解了卖油翁技艺精湛后态度变得谦和。卖油翁不因有长处而骄傲自满。【点评】分析人物形象时,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查,一方面是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有时还要对主要人物进行评析;另一方面是分析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并分析其作用。在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找出文中对人物描写的关键语句和具体事例来分

8、析,切记不可脱离文本。分析陈尧咨和卖油翁的形象时,要注意从两方面全面分析。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

9、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阅十余岁 _竟不可得 _(2)翻译下面语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4)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答案】 (1)经过,经历;终了,最后(2)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3)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

10、断”的道理。(4)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要注意“竟”的意思是“终了,最后”。(2)此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尽量直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3)要注意在理解短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加

11、以概括。(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中第二段和第三段两人的讲述,可知,寺僧与学者分别考虑了水流推力,沙性石性等因素,而老河兵经验丰富将影响石兽位置的水流,沙性,石性等因素都考虑到了。 故答案为:(1)经过,经历;终了,最后(2)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3)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4)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点评】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

12、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13、,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本文选自_,作者_,字晓岚,直隶献县人,清代学者、文学家。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山门圮于河_ 阅十余岁_求石兽于水中_ 棹数小舟_湮于沙上_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_转转不已_ 但知其一_ (3)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众服为确论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4)翻译下列句子。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然则天下之事,但知

14、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答案】(1)阅微草堂笔记;纪昀(2)倒塌;经历;寻找;划(船);埋没);颠倒、错乱;停止;只(3)被认为成为(4)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带走呢?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泥沙成为坑洞。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表面现象,而不了解深层本质的情况太多了,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5)道理:遇事不能主观推论,要实事求是的道理。实践出真知。实践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重要。启示: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不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尽可能少闹只知其一,不

15、知其二的笑话。 【解析】【分析】(1)文学常识的考查。答这种题,必须要熟悉原著的情节内容。死记硬背作者。(2)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如“已”:停止。“但”:只。(3)“为”这个词在文言中词义多变,用法也较多。可以作动词,可以作介词,还可以作句末语气词。因语义不同,读音也随之有变。比如“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此“为”表被动。(4)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

16、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尔辈”“物理”“啮”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5)要答好此题,首先要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要把道理和启示分开来谈。【点评】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

17、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卖蒜叟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

18、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1)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思。旁睨而揶揄之_卒不肯告人姓氏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3)选文塑造了两个人物:杨二相公和卖蒜叟,这两个人物各自有怎样的特点?(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读了以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答案】(1)斜着眼睛看;最终(2)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3)杨二相公:骄傲自大,仗着自己精于拳

19、术,哗众取宠,炫耀于世。卖蒜叟:武艺超群,深藏不露。(4)强中自有强中手,不要骄傲自大,否则就会吃亏。【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注意“睥”解释为“斜着眼睛看”,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或翻译能力。做此类题时,要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本题中要注意“纵”“外”等词语的解释。翻译的时候还要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全,把倒装的成分理顺,疏通语句。所学课文,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3)分析

20、人物形象,结合“二人”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做这些事?揣摩“二人”的心理、态度和情感。结合原文分析,杨二相公是一个骄傲自大,仗着自己精于拳术,哗众取宠,炫耀于世的人;卖蒜叟是一个武艺超群,深藏不露的人。(4)第一问这类题型,先要读懂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写作背景等去把握文章的主题。这则故事说明了强中自有强中手,不要骄傲自大,否则就会吃亏的道理;第二问属于个性化阅读,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语句合理即可。【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

21、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附参考译文】 南阳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枪棒功夫时,来围观的人非常多,就好像一堵墙一样。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不停地咳嗽,斜着眼睛看,还出言嘲笑他。杨二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轻视地对老人说:“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老人说:“你(这

22、样也就)能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更加生气了,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怨恨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都快要死了的老头,如果我死了能够成全你的名声,死了也没什么可怨恨的!”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因此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他)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错了。”原来当杨二想拔出拳头,却发现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背着他的蒜走了,始终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6阅读爱莲说,回答下列小题 水陆草

23、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蕃:_ 鲜: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从作者对莲花的赞美来看,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答案】 (1)多;很少(2)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4、(3)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蕃”,多;“鲜”,很少。 (2)重点字词:“亵”亲近而不庄重;“同予者”,像我一样的。 (3)结合“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得出:作者把“莲”喻为“君子”,君子应该是在混浊的世道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故答案为: 多 ; 很少 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具有

25、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 。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文章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文章的大意,感知情节,然后根据文章中对莲花的描写,联系君子的品质来作答。 【参考译文

26、】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

27、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列句子中,

28、加下划线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是非木柿/如是再啮B.尔辈不能究物理/唯手熟尔C.遂反溯流逆上矣/肃遂拜蒙母D.但知其一/但微颔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寺院的僧人一开始认为石兽顺流而下,往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B.讲学家认为沙性松浮,石兽埋在沙里,越沉越深,应该在原地深处找。C.老河兵认为凡是沉在河中的石头,应从上游寻找,最终果然找到它们。D.作者认为天下的事情不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应该实事求是。【答案】 (1)B(2)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

29、唐吗?(3)A 【解析】【分析】(1)A是:两个“是”都是古今异义词,是代词,解释为“这”“此”。B尔:第一个是代词,解释为“你”“你们”;第二个是语气助词,表限止语气,解释为“罢了”。C遂:两个“遂”都是副词,表承接关系,解释为“就”“于是”。D但两个“但”都是副词,表仅限于某个范围内,解释为“只”“只是”。故选B。 (2)本句中,“求之下流”,“求之地中”是倒装句、省略句,翻译时补充调整为“(于)下流求之”“(于)地中求之”;“下流”指的是水的下游;“固”意思是本来;“颠”意思是“颠倒”“错乱”。 (3)从文中第一段“众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

30、寻十余里无迹”可知,一开始,僧人们是在原地水中寻找石兽,没有找到后,才到下游去寻找,所以选项A的表述错误。故答案选A。 故答案为:B; 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A。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31、;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即可做出选择。 【参考译文】 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

32、很荒唐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33、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余春夏秋尝在西湖,但未见寒山而归。甲辰 , 同二王参云栖。时已二月,大雪盈尺。出赤山埠,一路琼枝玉干,披拂照耀。望江南诸山皑皑云端尤可爱也。庚戌秋,与白民看雪两堤。余既归,白民独留,迟雪至腊尽。是岁竟无雪,怏怏而返。世间事各有缘,固不可以意求也。(李流芳云栖春雪图跋)【乙】 甲子嘉平月九日大雪,泊舟阊门 , 作此图。忆往岁在西湖遇雪,雪后两山出云,上下一白,不辩其为云为雪也。余画时目中有雪,而意中有云,观者指为云山图,不知乃画雪山耳。放笔一笑。(李流芳题雪山图)【注】甲辰: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云栖:寺名。在杭州西湖西面山中,以产竹闻名。江南:钱塘江南

34、岸。庚戌: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迟:等待。甲子:明天启四年(1624年)。嘉平月:农历十二月的别称。阊门:苏州古城之西门。(1)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白民独留 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出心裁B.是岁竟无 竟不可得 有志者事竟成C.固不可以意求也 求之下流,固颠 根深蒂固D.而意中有云 目似瞑,意暇甚 词不达意(2)用“/”给【甲】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望 江 南 诸 山 皑 皑 云 端 尤 可 爱 也。(3)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余春夏秋尝在西湖,但未见寒山而归。(4)【甲】【乙】两文都写到雪景,但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甲】文的“琼枝玉干,披拂照耀”

35、运用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雪景_的特点;【乙】文的“雪后两山出云,上下一白,不辩其为云为雪也”运用_的描写手法,写出了雪景_的特点。 【答案】 (1)B(2)望 江 南 诸 山/ 皑 皑 云 端/ 尤 可 爱 也。(3)我春夏秋三季曾经在西湖游玩过,只是没有看到冬天的山景就回来了。(4)比喻;洁白美艳;白描;苍茫浩大 【解析】【分析】(1)A项的“独”解释为:独自/独自/独到;B项的“竟”解释为:最终;C项的“固”解释为:本来/本来/牢固。D项的“意”解释为:意念/神情/意思。故选B。 (2)翻译为:遥望江南群山,白雪皑皑,如浮云端,尤其令人喜爱。故可断句为:望江南诸山/皑皑云端/尤可爱也。 (

36、3)本题重点字词:“尝”,曾经;“但”,只是;“归”,回来。 (4)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琼枝玉干,披拂照耀”的意思分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琼枝玉干,披拂照耀”写出了雪洁白美艳的特点。“雪后两山出云,上下一白,不辩其为云为雪也”运用了“白描(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描写方法。结合其意思“雪后两座山上与天上全是白色,不能分清哪是云,哪是雪。”写出了雪景苍茫浩大的特点。 故答案为: B; 望 江 南 诸 山/ 皑 皑 云 端/ 尤 可 爱 也。 我春夏秋三季曾经在西湖游玩过,只是没有看到冬天的山景就回来了。 比喻;洁白美艳;白描;苍茫浩大【点评】此

37、题考查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单音节实词大多是多义词,接触时一要清楚它的几种常规的解释;二是根据语境判断句中意义。 断句的基本方法是:断句前要通读几遍,弄清楚大概写的是什么意思;然后根据理解先断开较大的层次,将能断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在集中精力分析句中的虚词和句式特点(如判断句和对称句);最后还要回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起来有拗口之感。一般来说,断句主要难在一两个词上,突破这一两个点之后其余的就迎刃而解了。断句的真正基础在于平时加强对文言文的诵读,增强语感、提高能力。 文言翻译注意先抓字眼,本句子重点词为“尝”“但”。翻译时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除

38、,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保证不丢分。平时训练注意自己抓住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考查对两篇文章写作艺术特色的把握。只要理解文意,要注意结合学过的写景抒情类文言文,如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等,结合所学的分析艺术特色的方法。【附参考译文】 【甲】我春夏秋一直待在西湖,但没有参观寒山寺就回来了。甲辰月,我和两位王姓的同伴一起参谒了云栖寺。出了赤山步行,一路琼枝玉干,披拂耀眼。遥望江南群山,白雪皑皑,如浮云端,尤其令人喜爱。庚戌月已是秋天,我和白民相约在两堤看雪。我已经回来了,白民独自留了下来,雪到腊月快结束了也迟迟未下。这一年最终也没有下雪,白民失望而返。人世间的事各有缘法,本来

39、就不能强求的。 【乙】明天启四年农历十二月初九下大雪,将船停在苏州古城的西门。做此图。回忆往年在西湖遇雪的故事,雪后两座山上与天上全是白色,不能分清哪是云,哪是雪。我画画时,看到的是雪,而想象中有云。观看我的图的人都说是云山图。却不知道我画的乃是雪山图。放下笔笑一笑吧。9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

40、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河中石兽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

41、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其发矢十之八九 发矢:射箭B.康肃忿然曰 忿然:激动的样子C.一寺临河干 临:靠近D.阅十余岁 阅:经历(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B.公亦以此自矜他也因此自豪。C.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可能到河的上游去找。D.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但是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的道理的人和事很多

42、啊。(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是以故事来揭示某种道理,甲文通过写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熟能生巧,即使有一技之长也不要骄傲自满;乙文通过记叙寻找河中石兽的经过,告诉了人们天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事很多,不可以按照常理主观臆断,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调查探究。B.甲乙两文都是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陈尧咨地位显赫,卖油翁身份卑微;甲文陈尧咨“当世无双”,卖油翁默默无闻;陈尧咨“十中八九”,卖油翁沥油而钱孔不湿。乙文教书先生嘲笑侍僧,他认为石兽并非木柿,不会被大水冲走,而是为水中的沙一点点的湮没,沉于深处;老河兵对僧人和教书先生的两种做法嘲笑,他

43、的经验是,只要水中遗失了石头,应当到上游去找。C.甲乙两文都是先讲故事,最后在文末点明主旨。甲文卖油翁把他的沥油技术高超归结为“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乙文在最后通过议论的形式“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D.甲乙两文都通过语言、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卖油翁“睨之”“微颔”陈尧咨“忿然”“笑”把人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刻画出他们的自负和对别人的嘲笑。【答案】 (1)B(2)A(3)B 【解析】【分析】(1)B. 康肃忿然曰:康肃气愤地说。忿然: 气愤愤地。然,作形容词或者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的”或”地”。故B错误,选B。 (2)B. 公亦以此自矜他也

44、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以,凭借。矜,夸耀。故B错误。C.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当,应当。故C错误。D.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其一,其中一点。其二,其中另一点。故D错误。故选A。 (3)B“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老河兵嘲笑的是教书先生一人,不包括寺僧。故B错误,选B。 故答案为:B;A;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

45、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做出选择。 【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七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解析(DOC 22页).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