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眼睛和眼镜教案教材分析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本节把眼睛作为一种像照相机一样的光学仪器,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疾的原因及矫正的方法,使学生获得一些实际知识。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眼睛的视物原理时比较难理解,教学时可采用动画动态展示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形状,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从而解决此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参与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观
2、察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2.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将科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教学难点: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意识的培养。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闭上眼睛,用手摸课桌上的物品,你能说出每种物品的颜色吗?2、眼睛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你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回答:不能引出课题2.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学生了解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3.自学指导1.
3、 眼睛的构造。2. 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3. 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学生自学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自学4.学生自学,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5.检查自学效果,教师点拨(一)、眼睛眼球 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凸透镜视网膜光屏睫 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看清远物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看清近物(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1 .原因: 2.结果: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 3.矫正:佩戴凹透镜(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1.原因:2.结果: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3.矫正:佩戴凸透镜学生听讲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6.课堂测评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新知7.课堂小结教师总结作业设计课后练习板书设计(一)、眼睛眼球 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凸透镜视
4、网膜光屏睫 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看清远物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看清近物(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1 .原因:2.结果: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 3.矫正:佩戴凹透镜(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1.原因:2.结果: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3.矫正:佩戴凸透镜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基本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凸透镜成规律后的一个重要应用,是一节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眼睛是我们身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PPT演示动画效果,能使生更好的了解眼睛的原理,认识眼睛的工作过程,让学生从学习中知道如何用眼、如何保护眼睛。板书设计:第4节眼睛和眼镜1.
5、眼睛(1)结构。(2)工作原理。2.近视眼及其矫正(1)症状。(2)成因。(3)成像位置。(4)矫正方法。3.远视眼及其矫正(1)症状。(2)成因。(3)成像位置。(4)矫正方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着重探究眼睛和眼镜成像原理、规律,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探究,而是演示、观察、制作、探究的混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目的是总结成像的特征,同时根据课堂的情况适时增加三种凸透镜的动态调节来观察像的大小变化,深化了凸透镜成像的内涵,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高效的参与物理课堂。因此物理老师应当利用生活中及
6、课本中的实验,来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用一组平行光线经过透镜会发生不同情况的偏折,将光的折射和透镜的基本知识串联起来。大致模式为:创设情境演示实验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反馈练习。本节课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色。在课堂中分小组体验式教学,学生经过体验自制投影仪模型,照相机模型,生活的中放大镜等环节,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不同应用。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分享,自己找到实验结论,并进行探究形成对影响成像的因素的感性认识。课堂采用了体验式,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模式,而不是讲解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本节课看似简单但实际很难,要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又不能说明,因此任务的设置,活动的安排尤为重要。学生的行动力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力。在本节课中,大量器材的使用,任务逐级设置,教师巧妙引导,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和体验,做到了有目的,有计划在“做中学,玩中学”,看似轻松的课堂环境,学生一直在观察,操作,对比,思考。体验式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内在主动学习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收获达到最大化,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