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格言积累格言积累 夫,成年男子。字形采用夫,成年男子。字形采用“大大”作边旁,用作边旁,用“一划一划”表示成年男子头发上的簪子。表示成年男子头发上的簪子。周代的长度制度,将十尺算周代的长度制度,将十尺算作一丈。成年男子身高达到作一丈。成年男子身高达到八尺,所以称成年男子为八尺,所以称成年男子为“丈夫丈夫”。孟孟 子子富富 贵贵 不不 能能 淫淫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理解文意 领悟思想内涵2、品析词句 感知说理特点 一读:吐字清晰 字音准 景春曰: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公孙衍、张仪/岂不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而天下熄。”孟子曰:孟子曰:“是焉得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天下之正位,行行/天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由之;不得志,独行/其其道。富贵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不能屈,此之谓谓/大丈夫。大丈夫。”有感情地
3、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整体感知 二读:语速放慢 节奏出 音节 文意 停连 1、富贵/不能淫。2、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3、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4、是/焉得/为大丈夫乎?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6、居/天下/之广居。三读:静思细想 解文意抓住关键字词 联系上下语句1、富贵不能淫2、以顺为正者3、行天下之大道惑乱,迷惑。使动用法。准则,标准。文中喻指“义”。本文探讨了一个什么问题?本文探讨了一个什么问题?探讨了什么是大丈夫的问题。探讨了什么是大丈夫的问题。整体感知22 22 孟子三章/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是什么样子的?景景春心目
4、中的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大丈夫,是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精读细研三、品词句 悟情理 一悟景春妾妇道公孙衍、张仪大丈夫哉。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22 22 孟子三章/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这两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敬仰敬仰、崇拜、崇拜、羡慕的语气,从羡慕的语气,从反问句式、副词反问句式、副词“诚诚”以及对他们能力的夸张性描述上可以看出来以及对他们能力的夸张性描述上可以看出来。应该应该以一种肯定、赞叹并试图得到听话人认可的语以一种肯定、赞叹并试图得到听话人认可的语气
5、来读。气来读。精读细研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安居而天下熄。22 22 孟子三章/秦国想要攻打楚国,为秦国想要攻打楚国,为了分裂齐楚了分裂齐楚“两座大山两座大山”,张仪欺骗楚怀王,只要楚国张仪欺骗楚怀王,只要楚国断绝与齐国之交,秦国将割断绝与齐国之交,秦国将割让六百里商于之地,怀王中让六百里商于之地,怀王中计,在与齐国断交后,张仪计,在与齐国断交后,张仪出尔发尔,称秦国只答应给出尔发尔,称秦国只答应给六里地。六里地。.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他们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
6、摩主上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其所好。朱自清 22 22 孟子三章/孟子一向孟子一向重视德行仁义重视德行仁义,不言私利、私欲。不言私利、私欲。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就像出嫁女子顺从丈夫之流就像出嫁女子顺从丈夫一样顺从君王的意志,一样顺从君王的意志,没有没有独立人格,没有独立的判断独立人格,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的标准,行事没有善恶是非的标准,行事没有原则和道德底线,无非在迎原则和道德底线,无非在迎合君王喜好。合君王喜好。这种人算不得这种人算不得大丈夫,这种做法是大丈夫,这种做法是“妾妇妾妇之道之道”,孟子对此类人是,孟子对此类人是鄙鄙薄薄的。的。22 22 孟子三章/“是焉得
7、为大丈夫乎?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一悟景春妾妇道 子未学礼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顺从 22 22 孟子三章/二悟孟子“大丈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正气(仁)(礼)(义)22 22 孟子三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22 22 孟子三章/
8、居_,立_,行_。得志_,不得志_。富贵_,_,_。22 22 孟子三章/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两个层次。两个层次。精读细研第一层:第一层:“是焉得为大丈夫是焉得为大丈夫”至至“妾妇之道也妾妇之道也”。反驳景春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反驳景春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的合主上的“妾妇之道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称不上大丈夫。第二层:第二层:“居天下之广居居天下之广居”至至“此之谓大丈夫此之谓大丈夫”,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22 22 孟子三章/大丈夫大丈夫之之“延续延续”22 22 孟子三章/读书万卷心怀天下行路万里恪守礼义22 22 孟子三章/22 22 孟子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