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精进手册 班级: 姓名: 学号: 1. 陶侃惜谷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司马光资治通鉴【注释】出:外出。持:拿着。何为:“为何”,指干什么。耳:罢了。贼:毁害,毁坏。执:抓住。是以:因此。勤于农植:即“于农植勤”,对农业肯下苦力。给:富裕,丰足。足:足够。【译文】陶侃曾经外出游玩,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有成熟的稻穗,陶侃问:“你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我走在路上看见的,随便取来玩玩罢了。”陶侃非常生气地对他说:“你既不努力种田,竟然还为了玩乐而毁坏他人
2、的庄稼!”于是陶侃就把那人抓起来用鞭子打。(这件事流传开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巩固练习】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 陶侃尝出游( )(2) 聊取之耳( )(3) 执而鞭之( )(4)汝既不田(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执而鞭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蔽林间窥之。B.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用此何为? (2)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4.陶侃“大怒”,“执而鞭之”的原因是 5.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6.你认为陶侃做得对吗?说说你的
3、理由。 2.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吕不韦吕氏春秋【注释】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穿井:挖井。穿,有“凿通”的意思。国人道之: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国人,居住在国都的人。令:派。对:应答,回答。【译文】宋国有一个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他家院子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4、。”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国君听到了这件事。宋国君派人去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不是从并里得到了一个人啊。”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巩固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1)闻之于宋君( ) (2)及其家穿井( )(3)国人道之( ) (4)不若无闻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 的危害。4.根据文意说说宋国国君为什么会对一个百姓家挖
5、井的事感兴趣? 5.读了这个小故事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3.书马犬事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事。”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公曰:“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相与一笑。 冯梦龙古今谭概 【注释】欧阳公:欧阳修。 翰林:此处指翰林院。明清时以翰林院为储才之地,在科举考试中选拔一部分人入院为翰林官。 毙:这里指踏死。通衢:四通八达的大街,这里指大路。 逸马:奔马。 内翰:翰林的别称,这里指欧阳修。【译文】欧阳修在翰林院供职时,曾经与翰林院的同事外出游玩。有一匹
6、奔跑着的马踩死了一条狗,欧阳修说:“大家试着把这件事记下来。”一人说:“有条狗卧在大路上,狂奔的马用蹄子踩死了它。”另一人说:“有匹马在街道上狂奔,躺着的狗遇上它,被踏死了。”欧阳修说:“如果让你们来撰写史书,恐怕一万卷也写不完。”同游的人问他:“你打算怎样记这件事呢?”欧阳修说:“奔跑着的马在大路上踩死了狗。”说完,大家相视而笑。【巩固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试书其事( ) (2)逸马蹄而杀之( )(3)内翰云何( ) (4)有马逸于街衢(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 (2)逸马杀犬于道。 3.判断下面句子所属句式。(填序号)A.主动句 B.
7、被动句(1)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2)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4.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讲述了欧阳修和翰林院同事出游时遇到的一件事。B.如果让各位翰林去编撰史书,恐怕一万卷才写得完。C.本文告诉我们写文章要言简意赅,不能啰唆。5.结尾处众人“相与一笑”很有意味,你从这“一笑”中读到了什么? 6.你觉得欧阳修的叙述与其他两人相比好在哪里? 4.八大山人八大山人,号人屋。山人既嗜(sh) 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
8、(h),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陈鼎虞初新志【注释】八大山人:朱耷,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明皇室后裔。敝帚(zhu):破扫帚。败冠:破帽子。攘 (rng) 臂搦(nu) 管:伸长胳膊,手执毛笔。镒 (y): 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十两。【译文】八大山人,号人屋。山人后来除了嗜好喝酒,也就没有其他的爱好了。人们喜欢他的书画,就备下很多酒来招待他,预先放置几升墨汁、若干纸张在座位右边。山人酒醉后看见了,便高兴地在宽大的画纸上泼墨作画。有时候用破扫帚洒,用坏帽子涂,弄得满纸肮脏,不堪入目。然
9、后他提笔渲染,有的成山林,有的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精妙。如果碰到他喜欢写字时,他就伸长胳膊,提起毛笔,狂喊大呼,洋洋洒洒,几十幅书法片刻就完成了。他酒醒时,要想索求他的片纸只字都无法得到,即使将几百两黄金陈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不屑一顾。他的癫狂就像这样。【巩固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或洒以敝帚( )(2)盈纸肮脏 ( )(3)数十幅立就( )(4)其颠如此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山人既嗜酒,无他好。 (2) 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 3.本文从 和 两方面写了八大山人的艺术造诣。4.根据短文内容,归纳八大山人的人物特点。 5. 作者在文末用一个“颠”字
10、来评价八大山人,读了本文,你是如何看待八大山人的“颠”的? 5.刘备纳贤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注释】涿(zhuo)郡:地名。后:后代。贩履:卖鞋。履,鞋子。顾:回头看。公孙瓒(zn):人名。依:依靠。以为:把作为。诣:拜访。奇:以为奇。主:统领
11、。【译文】当初,涿郡人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他幼年丧父,家境十分贫穷,与母亲一起靠贩卖草鞋为生。刘备身高七尺五寸,手垂下时超过了膝盖,回头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朵;他胸怀大志,很少说话,喜悦愤怒不轻易在脸上表现出来。他曾经与公孙瓒一起在卢植门下拜师学习,因此前往投靠公孙瓒。公孙瓒派刘备和田楷夺取青州,他们立下了战功,于是把他们立为平原县相。刘备年轻时与河东的关羽、涿郡的张飞交情深厚,他与他们二人睡在同一张床上,像亲兄弟一样友爱,但在公众场合关羽和张飞整日侍立在刘备左右,他们跟随刘备一起与敌人周旋,不避艰难险阻。常山的赵云率领本郡的队伍前去拜访公孙瓒,刘备见到赵云后,以赵云的胆识为奇,真诚与他
12、结交。赵云于是就随刘备到平原,为他统领骑兵。【巩固练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2. (1)少孤贫( ): 3. (2)少语言(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 (2) 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 5.找出文中描写刘备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作者细致描写刘备的外貌是为了说明什么。_6.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刘备的人物形象。_7.刘备的人生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6. 韩信忍辱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信至国,召辱已之少年令
13、出袴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司马迁史记【注释】淮阴:地名,今江苏淮安区(原楚州区)附近。中情:内心。众:当着众人的面。能死:能不怕死,敢死。出我袴(ku)下:从我裤裆下钻过去。袴,同“胯”。俛(f):同“俯”。蒲伏:同“匍匐”。召:召请,召见。【译文】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还喜欢带着刀剑,其实你内心怯懦!”又当着众人的面侮辱韩信说:“如果你不怕死,就用你的佩剑来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吧。”这时,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最终弯下身子,从那个年轻人的胯下匍匐着钻了过去。整个集市上的人都
14、嘲笑韩信,认为他很胆怯。(为楚王后)韩信回到淮阴,召见侮辱自己,让自己从胯下钻过去的那个人,让他担任楚国的中尉。韩信对文官武将说:“这个人是壮士。从前侮辱我的时候,我为什么不杀他呢?因为杀他没有正当的理由,因此忍辱,这才有今天的成就。”【巩固练习】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若虽长大 若:( )(2)中情怯耳 耳:( )(3)于是信孰视之 孰:( )(4)一市人皆笑信 一:(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 (2)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袴下者以为楚中尉。 3.文中的韩信是一个怎样的人? 4.读了这则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5.你知道哪些与韩信有关的成语?
15、试着写几个。 7.沛公至咸阳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 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 司马迁史记【注释】诸:各个。何:萧何。厄塞:险要之地。户口:人口【译文】刘邦到了咸阳,手下的将士们都争着跑到存放金帛的府库,瓜分了金帛财物,只有萧何先进去收集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把它们藏起来。刘邦成为汉王,任用萧何做丞相。项羽和众诸侯们到了咸阳,烧杀抢掠了一番后离去。刘邦之所以了解天下的险要之地、人口的多少、强弱的分布、百姓痛恨忧苦的事
16、,都是因为萧何完备地得到了秦朝的图籍。萧何向汉王推荐韩信,汉王让韩信担任大将军。【巩固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1)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走:( ) (2)以何为丞相 为:( )(3)屠烧咸阳而去 去:( ) (4)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 所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2)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3.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刘邦善于用人的具体表现。 4.你认为萧何是一个怎样的人? 5.搜寻资料,分别摘录几个与刘邦或萧何有关的成语。 8.太宗怀鹞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乃藏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微以讽谏。语
17、久,帝惜鹞且死,而素严敬徵,欲尽其言。徵语不时尽,鹞死怀中。 刘餗隋唐嘉话 【注释】鹞(yo):鹞鹰,比鹰小的猛禽。 臂之:把鹞鹰放在手臂上。 郑公:魏徵,封郑国公。 白事:报告、陈述事情。 逸豫:闲适安乐 严敬:尊敬。 不时尽:没有时间停止、指不停地说。【译文】唐太宗得到一只鹞鹰,极其漂亮、太宗暗地里把鹞鹰放在手臂上,看到魏徵来了,就把鹞鹰藏在怀里。魏徵知道了这件事,就走向前去向太宗汇报事情,趁机还讲了古代帝王安逸享乐的故事,委城地劝谏太宗。魏徵说了很久,太宗担心鹞鹰快要被捂死了,但他一向尊敬魏徵,想让他把话说完。魏徵说个没完,鹞鹰最终被捂死在太宗怀里。【巩固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8、。(1)公知之,遂前白事( )(2)因语古帝王逸豫( )(3)而素严敬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语久,帝惜鹞且死。 3.“鹞死怀中”的原因是 4.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唐太宗和魏徴的人物形象。 5.历史上唐太宗与魏徴有着良好的君臣关系,从文中看,唐太宗对魏徴怀有怎样的复杂感情? 6.你知道哪些唐太宗和魏徵说的名言?请各写一句。 9.曹操战吕布众将拜伏问安,操仰面笑曰:“误中匹夫之计,吾必当报之!”郭嘉曰:“计可速发。”操曰:“今只将计就计:诈言吾被火伤,已身死,布必引兵来攻,吾伏兵于马陵山中,候其兵半渡而击之,布可擒矣。”嘉曰:“真良策也!”遂令军士挂孝发丧,诈言操死。早有人来濮阳
19、报吕布,曰曹操被火烧伤肢体,到寨身死。布随点起军马,杀奔马陵山来。将到操寨,一声鼓响,伏兵四起。吕布死战得脱,折了好些人马,败回濮阳,坚守不出。罗贯中三国演义【注释】拜伏:跪拜。诈:假装。【译文】众将领跪拜问安,曹操仰起脸笑道:“误中了匹夫(吕布)的计谋,我一定会报复他的!”郭嘉说:“应该赶快想出计谋来。”曹操说:“现在只需将计就计:谎称我被火烧伤,已经死了,吕布一定会率兵来攻。我们就在马陵山中安排伏兵,等他的军队走到一半时攻击他们,吕布就可以被擒获了。”郭嘉说:“真是个好办法!”于是命令士兵戴孝发丧,谎称曹操死了。很快就有人来濮阳报告吕布,说曹操被火烧伤肢体,到寨里就死了。吕布随即点起兵马,
20、向马陵山杀来。快到曹操营寨时,一声战鼓敲响,伏兵四起。吕布拼死作战才得以逃脱,损失了好些人马;战败后逃回濮阳,坚守着不再出来。【巩固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1)众将拜伏问安,操仰面笑曰:“误中匹夫之计,吾必当报之!”( )(2)早有人来濮阳报吕布,曰曹操被火烧伤肢体,到寨身死。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吾伏兵于马陵山中,候其兵半渡而击之,布可擒矣。 (2)吕布死战得脱,折了好些人马,败回濮阳,坚守不出。 3.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事件的前因后果。起因: 经过: 结果: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5.你知道有关曹操的成语有哪些?(举三个) 10.陈胜
21、有鸿鹄之志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司马迁史记 【注释】佣耕:被雇佣耕地。垄:田畔高地。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译文】陈胜,是阳城人,字涉。陈涉年轻时,曾经与别人一起被雇用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垄上,惆怅怨恨了很长时间,说:“如果有一天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啊。”和他一起受雇佣的人笑着回答说:“你是被雇佣来耕田的,哪会有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天鹅的远大志向呢!”【巩固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2、1)辍耕之垄上( )(2)苟富贵( )(3)若为佣耕(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陈胜者,阳城人也。 (2)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文中“燕雀”比喻 ,“鸿鹄”比喻 。4.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陈胜?从中可见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 5. 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11.文天祥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其词日:“孔日成仁,孟日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日:“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注释
23、】自费:自己表白。 堵: 墙。【译文】文天样将技押出本狱段前,就写下遭书自期。、性在农物中,间中写道:“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市区时,气概神色自然,态度从容, 观看的人像墙一样团团围住。 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忙地向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做来下间市场上周观的人何处是前何处是北。四向的方文用成的更用民元。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停止行刑,到达时文天祥已经死了。看到、听到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巩固练习】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项是( )。A.俄有使使止之(使者) B.见闻者无不流涕(鼻涕)C.天祥将出狱(将要) D.吾
24、事毕矣(完)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3.文中的“孔”指 ,“孟”指 。4.下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自赞是文天祥死前最后所写的文章。B.文天祥就义前,“观者如堵”:意思是观看的人很多。C.文天祥“南面再拜就死”,是因为南面有太阳。D.文天祥的就义实现了孟子所谓的“不失本心”。5.选文体现了文天祥怎样的精神品质? 6.文天祥在本文中所表现出的精神气质在过零丁洋中的“ , ”两句得到了充分体现。12.太祖撷衣太祖尝出猎,雪初霁,恐草上浮雪沾濡,撷衣而行。侍卫辈私语曰:“上何所不有,而惜一衣耶?”太祖闻之,笑曰:“吾岂无衣而惜之,吾常以衣赐尔曹,与其被雪沾濡,何如
25、鲜洁为愈。躬行节俭,汝等正当效法耳。”自是八旗臣民,无敢以褕衣华服从事者。陈康祺郎潜纪闻【注释】撷(y):文中是“提”的意思。霁(j):雨雪停止,天放晴。沾濡(r):浸湿。尔曹:你们。八旗: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华服:华美的衣服。【译文】清太祖曾有一次外出打猎,当时雪刚晴,他担心枯草上的雪沾湿外衣,就提着衣服走。侍卫们私下议论说:“皇上什么没有,又何必爱惜一件衣服呢?”太祖听见这些话,笑着说:“哪里是因为没有衣服而爱惜它啊,我常常把衣服赐给你们,与其被雪弄湿了,还不如保持其洁净更好呢。我亲自施行节俭,你们正应该向我学习呢。”从此清朝的八旗子弟没有敢穿着华丽的衣服做事的了。【巩固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太祖尝出猎( )(2)吾常以衣赐尔曹( )(3)自是八旗臣民(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上何所不有,而惜一衣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