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届高考散文阅读一轮复习:“生活哲思”主题练一、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7-9题。简单许多时候,我们早已不去回想,当每一个人来到地球上时,只是一个赤裸的婴儿,除了躯体和灵魂,上苍有让人类带来什么身外之物。等到有一天,人去了,去的仍是来的样子,空空如也。曾几何时,我们不再是婴儿,那份记忆也遥远得如同前生。回首看一看,我们普普通通的活了半生,周围已引出了多少牵绊,伸手所及,又有多少带不去的东西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缺了它们,日子便不完整。许多人说,身体形式都不重要,境由心造,一念之间可以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这是不错的,可是在我们那么复杂拥挤的环境里,你的心灵看见过花吗?只一朵,你看见过吗
2、?我问你的,只是一朵简单的非洲菊,你看见过吗?我甚而不问你玫瑰。不了,我们不再谈沙和花朵,简单的东西是最不易看见的,那么我们只看看复杂的吧!唉,连这个,我也不想提笔写了。在这样的时代里,人们崇拜神童,没有童年的儿童,才进得了那窄门。人类往往少年老成,青年迷茫,中年喜欢将别人的成就与自己相比较,因而觉得受挫。我们一直粗糙地活着,而人的一生,便也这样过去了我们一生复杂,一生追求,总觉得幸福遥不可及。不知那朵花啊,那粒小小的沙子,便在你的窗台上。你那么忙,当然看不见了。对于复杂的生活,人们怨天怨地,却不肯简化。对于这样的生活,我们往往找到一个美丽的代名词,叫作“深刻”。简单的人,社会也有一个形容词,
3、说他们是笨的。恰好我又远离了家国。到大西洋的海岛上来过一个笨人的日子,就如过去许多年的日子一样。在这儿,没有大鱼大肉,没有争名夺利,没有过分的情,没有载不动的愁,没有口舌是非,更没有解不开的结。也许有其他的笨人,比我笨得复杂的,会说:你是幸运的,不是每个人都有一片大西洋的岛屿。唉,你要来吗?你忘了自己窗台上的那朵花了。怎么老是看不见呢?你不带花来,这儿仍是什么也没有的。你又何必来?你的花不在这里,在你的窗,在你心里,不在大西洋啊!一个生命,不止是有了太阳、空气、水便能安然的生存,那只是最基本的。求生的欲望其实单纯,可是我们是人类,是一种贪得无厌的生物,在解决了饥饿之后,我们要求进步,有了物质的
4、享受之后,又要求精神的提升,我们追求幸福、快乐、和谐、富有、健康,甚而永生。我们不肯节制,不懂收敛,泛滋情感,复杂生活起居。到头来,“成功”只是“拥有”的代名词。我们变得沉重,因为担负得太多,不敢放下。其实,快乐,只是国王的新衣,只有聪明的人才看得见。童话里,不是每个人都看见了那件新衣,只除了一个说真话的小孩子。我们不再怀念稻米单纯的丰美,也不认识蔬菜的清香。我们不知四肢是用来活动的,也不明白,穿衣服只是使我们免于受冻。灵魂,在这一切的拘束下,不再明净。感官,退化到只有五种。如果有一个人,能够感应到其他的人已经麻木的自然现象,其他的人不但不信,而且好笑。这里,对于一个简单的笨人,是合适的。对不
5、简单的笨人,就不好了。我只是返璞归真,感到的,也只是早晨醒来时没有那么深的计算和迷茫。我不吃油膩的东西,我不过饱,这使我的身体清洁。我不做不可及的梦,这使我的睡眠安恬。我不穿高跟鞋折磨我的脚,这使我的步子更加悠闲安稳。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诺。我不多说无谓的闲言,这使我觉得清畅。我当心的去爱别人,因为比较不会泛滥。我爱哭的时候便哭,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第二段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人活得久了,身边就会产生很多牵绊,这些东西虽带不走,但也不可或缺,因为缺了它,日子便不完整。
6、B.人们崇拜神童,作者却认为进得了那窄门的都是没有童年的儿童,可见作者对待神童是心怀怜悯的,她不赞同现在对人的评价方式。C.文章末尾两段连用排比,这样写不仅使作者自己的简单生活具体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同时起到首尾照应的作用,深化了主题。D.作者行文善用比喻说明道理,文中把快乐比作“国王的新衣”,是想告诉我们只有如童话里那个诚实的小孩,让心无尘埃,就再无迷茫。8.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9.文章的标题是“简单”,作者却用大量笔墨描述“复杂”,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答案】 7.A8.作者认为“你”自己本身就拥有“花”,只是因为比作者“复杂”,心灵对美丽生活视而
7、不见。对于羡慕大西洋岛屿的“你”,假如不带着简单的心灵,即使来到这里也见不到你想要的。9.在内容上,作者写现代的人们生活在“复杂”的环境里粗糙地活着,努力使自己深刻,是为了批判这些无视“美”的生活态度。在结构上,形成对比,拿复杂的生活状态与作者简单的生活状态做对比,拿贪得无厌的拥有与能少则少的放下作对比。在艺术效果上,突出主旨,作者对复杂否定的越多,对简单的提倡也就越发明显,这与题目“简单”并不背离。【解析】 7.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8、,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手法”,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选项A,“作者认为人活得久了,身边就会产生很多牵绊,这些东西虽带不走,但也不可或缺,因为缺了它日子便不完整”错误,选项曲解了作者的意思,从全文作者所推崇的简单生活态度上看,我们身边引出的牵绊是要去除的东西,“缺了它们日子便不完整”这句话中,作者使用了反语。故选A项。8.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这就要求考生到文中圈出设题的句子,然后分析句子的特色,再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其内涵。“你忘
9、了自己窗台上的那朵花了。怎么老是看不见呢?你不带花来,这儿仍是什么也没有的”,这句话在第十段,作者虚拟了一个对象,即“你”,采取与对方对话的形式来表述自己的想法;“那朵花”应该是理解这个句子的关键,结合第三、四、五段来看,“一念之间可以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你的心灵看见过花吗?只一朵,你看见过吗?我问你的,只是一朵简单的非洲菊,你看见过吗?我甚而不问你玫瑰”“我们不再谈沙和花朵,简单的东西是最不易看见的,那么我们只看看复杂的吧”,由此可知,“花”应是指我们身边那些美好的东西、简单的东西;“忘了”“老是看不见”强调对这些美好东西、美丽生活的视而不见;“你不带花来,这儿仍是什么也没有的”强调之
10、所以看不见是因为缺乏“简单的心灵”。理解了这些内容之后,考生可以再结合第十段“也许有其他的笨人,比我笨得复杂的,会说:你是幸运的,不是每个人都有一片大西洋的岛屿。唉,你要来吗”“你又何必来?你的花不在这里,在你的窗,在你心里,不在大西洋啊”这两句来理解设题句子的内涵。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这就要求考生先要明确本文的中心是什么,再看文中所写的“复杂”的内容是什么,这些“复杂”的内容与“简单”之间的关联,与主旨之间的关联。解答本题,考生要注意主要是从内容、结构和主旨的角度分析面来看,“复杂”是“简单”的反面,从文中来看
11、,文中主要写了人们在“复杂”的环境中活着,想要让自己深刻,却因这些“复杂”的牵绊而忽视了生活中简单的美,作者在有关“复杂”的描述中传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批判了这种生活态度;而这种“复杂”的生活态度恰恰与作者那种“简单”的生活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复杂”而看不到美与“简单”却能享受到“美”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对于散文主旨的表达有极大的帮助,批判否定了“复杂”,其实也就是对“简单”的肯定。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二、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79题。哀愁的耶路撒冷王力丽耶路撒冷是世界公认的宗教圣地,历经灾难,圣战不断,屡遭破坏又备受崇敬,有着修复的美丽和挺立的稳重。有人说,耶路撤冷
12、是个被信仰挤爆的地方。犹太教徒认为这是古代犹太王国的首都,是上帝送给犹太子孙的土地,是他们神圣宗教的壬殿遣址所在,虽然看不到犹太教徒的教堂,但只要有摆放大卫六角星的地方,在犹太人心中就是殿堂,就如圣殿被毁后剩下的哭墙。基督教徒相信这是耶稣的诞生地、橄榄山传教布道的场所、他和12门徒吃最后的晚餐的地方,随后在客西马尼花园做了最后的裤告,被犹大出卖后关在了安山鸡鸣堂恐怖的地牢中度过了遇难前的一夜,最后殉难及死后复活都是在圣墓大教堂,一平方公里的古城处处是耶稣走过的路及他的神迹。伊斯兰教教徒坚定地认为,这里是先知穆罕默德昼天聆听真主安拉祝福和启示的圣城,是咸千上万所拉伯人世代聚居之所,这里有世界上第
13、一流的金顶清真寺,是阿拉伯人心目中除麦加、麦地那以外的第三大圣地,也是巴勒斯坦国认为独一无二的首都。所以,世界上千千万万不同信仰的教徒来此朝拜敬仰,三大宗教的象征像犹太人的圣地哭墙,基督徒的圣基教堂及天主教的金顶、银顶清真寺只是相隔几十米,比邻而居相安无事,就像纽成耶路橄冷古城的四大区域,犹太人区、阿拉伯区、基督区、亚美尼亚人区,不同的建筑风格、语言、衣着、食品、风俗,就如同一个世界博物馆,彼此尊重对方的宗教信仰和习俗,独自拥有,谁都不放弃。耶路撒冷经历过无数次宗教的分歧和战争的硝烟,至今也没消停,有评论员总结得好:“世界太多的麻烦在中东,中东的麻烦在阿以,阿以的麻烦在耶路撒冷。”走在耶路撒冷
14、老城蜿蜒起伏狭窄迷宫般的石板小巷,沉重的脚步不得不放慢,那血腥悲哀的600多米的有14处受难的多罗洛萨路上,我仿佛看到了两千年前的场景,耶稣从被审判有罪的无奋到受尽鞭打的忍受,从背负着十字架的几次跌倒到钉上十字架断气,直至安葬、入基,那一路上有耶稣的滴滴鲜血和行人不忍目睹的眼泪,有着让人心惊肉跳的恐惧和悲憤交加的此仿,半路上,我不时见到穿着不同宗教区别很明显的服饰的教徒,而两鬓一缕长卷发的犹太教徒拉比,一定是前往他们的圣地哭墙去的。哭墙是犹太人最大的精神寄托,也是一个巨大的露天广场,广场中间竖立着以色列大卫之星国旗,三千多年前,由犹大王国创始人大卫王之子所罗门王所建供奉“十诚”法规的宏大的圣殿
15、,圣殿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寄托着犹太人生的希望和宗教的情感,恢复圣殿成了犹太人永远的梦想,现仅弃圣殿的外墙残短,即西墙,也有个今人心碎的名字叫哭墙。据说犹太人一某子定要在哭墙面前祈祷一次方能安息,犹太人认为上帝就在哭墙的上面,哭墙是距离上帝最近的地方,所有的祷告和愿望,上帝都会听见,都会如愿以偿。所以,长久以来,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会回到这面象征着犹太信仰和苦难的墙前低声祈祷,为炳怀昔日的民产荣和历史沦桑而悲泣,将压抑千年的苦痛和悲伤倾诉与上帝。多少世纪以来,犹太人相互告别时总是要说向“明年在耶路撒冷(见)”,表达着他们坚定的理想和追求。哭墙的石头泛着幽幽冷光,如泣如诉一般,层层叠叠的石块
16、就是层层叠叠跌宕起伏的耶路冷的历史,象征着犹太民族坚韧不屈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充满着血与泪的交织,犹太人的哭声、歌声、诵经声、叹息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石头缝内夹满了写着各种愿望的纸条,这是寄给上帝的密信,哭墙成为通往天国的邮局。我也不能免俗,写下“路撤冷不要裹愁,我们要和平的阳光”的心愿。 (有删减)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四段中的“这”指的是耶路撒冷这座古城,基督教徒认为耶路撒冷是耶稣出生的地方,也是耶稣和12个门徒吃最后晚餐的地方。B.第七段中评论员的话语运用了顶真的修辞,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并且有力突出了耶路撒冷在阿以、中东和世界上的特殊地位。C.基督教徒认为一平方公里的古城处处是耶解走过的路及他的神迹,他们将哭墙当作精神寄托,在哭墙的棒告和愿望上帝都会帮助实现。D.结尾处“耶路撒冷不要哀愁,我们要和平的阳光”这句话体现了“我”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的伟大情怀,同时也表明文章的写作意图。8.请结合文意分析第二段中“挤爆”一词的内涵。(6分)9.文章标题是“哀愁的耶路撒冷”,这样的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为大家整理的资料供学习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非常感谢大家的下载,以后会为大家提供更多实用的资料。马上期末考试了,祝愿期末考出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