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by詹文婕)Q1:怎样才算是成熟的政治制度?预设:制度系统全面完善。Q2:那成熟的政治制度包括那些内容呢?(引导学生参考秦始皇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回答)预设:中央(枢)行政系统、官制、法制、选官制度、地方制度等。总结: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始皇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先河。 此后历代封建王朝的君主们就围绕两对矛盾进行努力。副板书:从君主专制(专制主义)皇权VS相权 中央集权中央集权VS地方分权 (解释矛盾来源)如何处理好这两矛盾,关系朝政的稳定,国家的安危和发展。给学生解释课本第3、4课的小目编排,以及内在的联系。Q3:看课本,从汉朝到元朝,是如何解
2、决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的?一、 君主专制的演进(一) 汉:汉承秦制 1、 汉初,丞相位高权重2、 强化皇权的措施:中外朝制度(汉武帝时期开始) 内:尚书令、侍中 职能:军国大事的决策 作用:制衡丞相外: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 职能:执行 (东汉:尚书台,代三公)(二)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制,但未成熟(三) 隋唐:三省六部制(确立)看图,以及示意图 Q4 :三省各自职能?长官?流程? 三省相互关系? 三省六部的作用(关系+影响) 三省六部制的评价: 结合课本P11和:相权一分为三,保证皇权独尊,行政效率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代基本沿用此制度。(四) 宋:二府三司(演变)1、 中书
3、门下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2、 参知政事(行政权)(枢密院)枢密使(军权) 削弱相权,皇帝总揽大权(作用)(三司) 三司使(财政权)(五) 元:一省二院1、 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 原因:地广,需要行政效率(课本材料)2、 军事机关:枢密院3、 统领宗教、西藏事务:宣政院 结果:后期相权逐强,甚至左右皇位,导致内部争权斗争激烈,元亡。(读材料“学思”,体现皇权此消彼长(有时间提)二、 选官制度的演变(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提一下:夏商西周:世卿世禄(世官制) 如何破坏的?分封宗法破(一) 战国至汉初:军功爵制度标准是?所以战时适合,但是和平之下还能用这样的标准选官吗?勇猛战将不一定是治国
4、良才(引出下面新选官制度)(二) 汉武帝时期:察举制、征辟制1、 原因:时代变化,治国需要2、 内容:(课本) 察举: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标准:孝、廉 征辟:课本3、 作用:课本(一定满足官需,但弊端:易任人唯亲,形成集团)(三)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1、标准:门第 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视族”局面2、导致:不重才学,有才身低无法任高官,政治腐朽。南朝时期,皇帝出身不高,多用寒门子弟,士族衰落。(四) 科举制1、 原因:(从九弊端出发)2、 过程:创立:隋文:分科考选 隋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发展完善:唐太宗:进士,明经为主 武则天:武举,殿试 宋:“重文轻武”,糊名法(王安石改革科举
5、制) 明清:八股取士,束缚思想的工具。3、标准:才能 特点:公开公正4、影响:为非贵族人士提供参政机会,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促进官僚制度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高素质人才。 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5、评价:科举制将读书 、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将选才任官权力从世家大族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三、监察谏议制度(速度过让学生联系红对勾P9)1、目的: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提:谏议制度概念)2、历程:(明清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是没有专门的谏议机构皇权高度加
6、强)(了解)秦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监察百官汉御史大夫监察和弹劾百官刺史监督郡国长官隋唐门下省谏议、封驳宋谏院(独立明清都察院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六科给事中对六部进行业务监督按察使司负责司法、监察3、 评价:积极: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 失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消极: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权力,也未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三省六部制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课本P1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应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需要,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 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断吸纳新生力量,保持统治基础的稳固。(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