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熔化和凝固,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重点难点;四、教法与学法;五、教学程序设计;六、教学体会;七、板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第三节内容,安排在“温度和温度计之后”来学习,这一章内容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几乎每节教材都是从生活实际开始,引入新课,学习了知识之后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熔化与凝固这一节是学学自然知识的延续 ,也是初三热学和高中热力学知识的基础 ,无论从大刚不是从物理知识的扩展角度来说 ,本章和本节教材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节教材所采
2、用的“实验 -分析 -比较 -总结”的方法 ,为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 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 2 .知道晶体的熔点 3 .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4 .会查熔点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是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情趣。 三、 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海波和
3、蜡的熔化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四、 教学难点 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是本节课的又一个难点 五、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现象较为熟悉,但理论知识却又较为缺乏的事实,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在熔化特点教学时)以先猜想,再实验,最后总结的实验指导法为主,将课本演示实验改为 学生分组实验,加强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性,辅以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运用实验、微机等手段,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兴趣、渗透方法有机结合,目的在于全方位培养学生。 学生学习时,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结合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不成熟的特点,采用实验探究法和类比法,通过
4、实验归纳、小组讨论来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新课引入时以课件形式展示课本问题(黑龙江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 300C 以 下,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 52.30C。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用酒精温度计呢?根据什么来选择呢?),接着演示一个实验:加热使一块冰熔化。从而引入新课,这样既提出了让学生急于想得到答案的问题,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又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给学生一种亲切熟悉的感觉。 2、进行海波与松香熔化实验之前,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猜想,在新
5、课学习中重点指导学生正确顺利地完成海波与松香的熔化实验(全班共分十组,每组六人,让八个小组观察海波熔化过程,二个小组进行松香熔化实验。)记录数据并在事先准备好的 方格纸上描绘出图象。让学生讨论分析。 3、考虑到有些小组的实验也许误差较大,利用课件快速再现海波与松香的熔化过程,并展示两者熔化过程的图象,便于分析。 4、通过对图象的分析可顺利得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和区别。 5、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过程,由于海波在凝固中会出现过冷现象,因此采用类比的方法来学习(即与熔化过程类比),这样既可避开了过冷现象对学习带来的干扰,又可让学生在类比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在分析总结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
6、位,引导学生总结。 为了让学生更为全面的理解熔化和 凝固知识,设计习题见附页。 七、教学反思 1、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熔化和凝固概念固然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猜想、实验、讨论、总结等方法,尽可能再现知识的发展过程,再现物理思维,使学生受到科学的严谨性教育。 2、本节内容虽不难,但学生学习中仍存在几个疑点:第一、为什么固体会有晶体非晶体之分?第二、晶体和非晶体除了熔化过程的区别外,还有哪些区别?这些问题让学生觉得留有余味。 3、教师的课堂提问是把知识引向深入的重要渠道,从引入新课到最后小结我都尽力设计适当问题,创 设物理情景,并通过自己有意识地引导、点拨,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温馨提示:- 【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科学 全册教案、课件、试题、素材、教学计划 等欢迎点击下方链接,下载全套资料! 】 或者 到 百度 搜索“ 163 文库 ”,到网站下载! 或直接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