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伯牙鼓琴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则文言文,文章讲述了音乐家俞伯牙为了悼念知音锺子期而摔破古琴不再复谈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它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学情分析:虽然这是孩子们第二次学文言文,但是时空跨越比较大,学生存在着明显的语言障碍和理解障碍。设计理念: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
2、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累。 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准备: 高山流水、琵琶语的乐曲;伯牙和子期等资料。 教法:以读代讲、 情境感悟、点拨引导 学法:读、思、议、悟结合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两千多年前,被称为琴仙的晋国上大夫俞伯牙出使楚国,返回途中遇上了大雨,船泊汉阳。看高山耸立,听阵阵涛声,情不自禁抚起琴来。此时岸上一个青布包头、两截布衣的打柴樵夫,循着琴声悄
3、然而至。就这样两个身份悬殊素不相识的人成就了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话。(板书课题:伯牙鼓琴)文言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有时候一个字就是一句话,不容易理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至理名言多读。那我们就边读边走进我们的故事。二、初读课文,品味韵味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孩子们,课前我们已经初读了文章,老师先检查一下,同学们是否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准节奏,读好停顿。出示课件:【读课文,注意停顿: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
4、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现在老师已经给文章划分了节奏,请同学们按节奏自由读三遍,注意停顿,读准节奏,读好停顿。(课件出示课文)3、师范读课文。4、指导学生练读。三、读懂文言,化人化文同学们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课文中有一些难字、不常见字,你又是怎么理解它们的呢?(学生举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右板书:看注释、查字典、自己琢磨)教师小结:学无定法,贵在得法。你们看,这位同学,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四、品味“知音”之情(一)感悟“知音相遇之喜”师:文中那些描写体现了伯牙和锺子期师是知音呢?(1)听音乐想像:(播
5、放高山流水节选音乐)师:现在你就是子期,伯牙的琴声悠然响起,他的思绪飞到了巍峨的泰山之巅,你怎样称赞?(读的高昂,读出磅礴)(2)师:伯牙转轸拨弦,将琴再鼓,浩荡的江水从他的指间滚滚流淌,你怎样称赞?(读的激越,读出气势)师:这曲高山流水最初是伯牙在宫廷演奏的,宫廷里的人只会阿谀奉承,或者百般挑剔;孤独的伯牙,他的琴声只有遇到了锺子期,才会得到这样的赞叹再读句子。听了锺子期的赞叹,伯牙会说什么?试着用文言来说。(4)想象说话:伯牙的琴声还会描绘那些自然景物,锺子期又是如何称赞的?方鼓琴而志在( ),锺子期曰:“( );”少选之间而志在( ),锺子期又曰:( );”稍顷而志在( ),锺子期再曰:
6、( )”. 师:这才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千里知音一琴牵,让我们再次诵读“高山”、“流水”这千古流传的佳句。男同学读伯牙的部分,女同学读子期的部分。(课件分色)(二)感悟“知音离世之悲”次日,雨过天晴,艳阳高照,俞伯牙必须启程复命去,长江口两人洒泪而别。约定来年再聚首。第二年伯牙如期赴会,可世事难料,与他相会的是子期那冰冷的墓碑。1、此时,闻此噩耗伯牙是怎样的心情?(一个词)(悲痛欲绝、痛不欲生)2、知音已死,岂一个悲字了得。面对一抔无情的黄土,伯牙做出了怎样的举动?(破琴绝弦)从伯牙的举动你体会到什么?(悲痛欲绝)带着你的感受读这个句子。3弦断心碎,正是这震撼人心的痛,才演绎出这凄美动人的故事。
7、在子期墓前,伯牙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忆昔去年春, 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学生齐读,说说你们读出了什么?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最后一句话。(多名学生读、齐读)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在高山流水的音乐声中,我们试着讲讲这个故事。四、拓展阅读,以文带文关于知音难觅的故事在庄子中也有记载郢人。庄子与惠子是一对知音,惠子去世,庄子送葬,去惠子墓地的路上,他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一个楚国人,把白色粘土涂抹在他的鼻尖上,(粘土薄得)像苍蝇的翅
8、膀。他让一个叫石的匠人砍掉这一小白点。石听他的话挥动斧子,快得像一阵风,很快地砍过去,削去鼻尖上的白泥,并且没有伤到鼻子。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找来匠人对他说:你再给我砍一下试试。匠人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尽管如此,知音不在了,我再也不会做这些了。”原典:郢人庄子/送葬,过/惠子墓,顾/谓从者曰:“郢( yng )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zhu)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庄子1、 师范读2、 生自由读。3、 结合注释说说感悟。五、回归整体,背诵积累一曲高山流水,一段旷世友情,一程感人的艺术之旅,带给我们深深地震撼与启迪。让我们伴着这首曲子,在传唱这个故事中结束这堂课吧。六、课后延伸,巩固运用 必做:熟读并背诵课文。选做: 1.收集有关知音的成语、古诗、名言。 2.有兴趣的同学吧文言文改写成记叙文吧。板书设计:伯牙 锺子期破琴绝弦 死 知音难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