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案教学实录.docx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文档编号:584854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劝学》教案教学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劝学》教案教学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劝学》教案教学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劝学》教案教学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劝学》教案教学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劝学教案教学实录在理解基础上熟读成诵的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小编给大家提供劝学教案教学实录,欢迎阅读和参考!导入新课:大家认真品读这段文字,注意它表达上的特点。投影显示:平淡是一枚青橄榄,初尝时,似没什么滋味,细细咀嚼,却回味悠长。平淡是一本冗长却富含哲理的大百科全书,每天翻阅它,都会有新的收获,而用心读它越多,心灵的幽潭就越是充盈多彩。这段文字读起来感觉如何?生1:很形象,生动。生2:意味深长。师:说得很好。但是,平淡是一种感觉或者说是一种境界,应该是比较抽象难以表述的,但这两段话却没有这个感觉。原因何在?注意表达上的特点。生3:用了比喻修辞。把平淡比成青橄榄,比成一本大百科全书。师:

2、非常正确。意义因比喻而精警,文段因比喻而连贯有势,可谓文采焕发。假如,用比喻来证明不易理解的事物或深奥的道理会有什么效果呢?好,我们言归正传。大家考虑:劝学是一篇什么性质的文字?生4:说理性散文。师:好。这类文驾驭不好很容易流于枯燥单调,但这篇文却形象清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传诵不衰。比喻的论证方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把比喻论证作为解读此问的一把钥匙。板书:学习重点:1、理解思想内容。2、学习论证方法,突破比喻论证。大家先齐读课文。注意节奏。比如:学/不可以已。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齐读课文。)师:这篇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大声齐

3、答)学不可以已。师:是作者直接提出的吗?生5:不是,是借“君子”之口提出的。师:有什么好处呢?生5:(迟疑地)好象更有点说服力吧。师:不是“好象”,而是“就是”,君子是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那么这样的人说出来的话是不是更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呢?当然如此。师:同学们再考虑,“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包含哪些意思呢?(一分钟考虑,找一个中等学生回答。)生6:学习很重要。生7:学习应该有的态度和方法。师:这两位同学谈的都对,如果把他们的回答结合起来就更完整了。这个观点里包含着这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意义很大,所以不可以已,一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可以已。师:再考虑,课文有几个分论点?生:(齐答)三个。一

4、是学习的意义,一是学习的作用,一是学习应有的态度和方法。教师同时板书:意义;作用;态度和方法。师:下面我们就具体讨论课文是如何运用比喻论证来证明这些分论点的。找同学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学习的意义”。(生大声背诵。)师:大家说她背的好不好?生:(很高兴地)好!师:字正腔圆,声音洪亮。熟读成诵对我们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大有好处,希望同学们都能养成背诵名篇的习惯。下面我们看这段都用了哪些比喻?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证的?生9:青,冰,轮,木,金等五个比喻。师:这五个比喻是不是从同一个方面论证的?这些比喻之间有什么联系?生9:青和冰的比喻之间用了分号,它们两个之间是并列关系,说的是一个方面。师:(鼓励地

5、)好,那你看看讲的是什么问题?生9:青和冰经过一定的变化都比原来有了提高。生10:也就是说,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之后,比原来有了提高,有了发展。师:说的非常正确。那么,它比喻学习中的哪个问题呢?生6:人经过学习可以提高自己。师:讲中要害。(板书:提高自己)轮、木、金的比喻又说明什么问题呢?注意它们前后的变化。生11:(急不可待地)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状况。人通过学习可以改变自己。师:(高兴地)很好,这个同学由前一个推论的得出马上就能联系到这个推论的得出,触类旁通,很不错。对,这三个比喻谈的就是这个道理(板书:轮、木、金改变自己)下面结论的得出就是水到渠成了。大家齐读。生:君子博学

6、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师:荀子认为人的知识品德才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改造获得的。表现了他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同学们齐背第三自然段,看看学习有什么作用呢?“吾尝终日而思矣”预备起(生齐背,教师巡视,并和学生一起背诵。)师:看来同学们都下了一番功夫。背得不错。不过个别同学明显地信心不足,课下还要下功夫。同学们看,这段文字句子形式有何特点?生12:结构差不多相同,(有点犹豫),两两相对。老师,你看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其他生皆笑了。)师:你看,有理有据,答得很好,大家鼓励一下。(生齐鼓掌。)我们句子形式着手,看看,此段用了几个比喻,这些比喻

7、有什么关系,是不是论证了同一个观点?(给一分钟时间。)生6:五个比喻。“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假舟楫者”谈的是同一个问题“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3:我觉得第一个比喻好象与其它四个不太相同。和它对称的句子不是比喻句。师:这个同学观察得很细致。其它四个比喻两两相对,只有这个与众不同。这个比喻是和前句话联系紧密的。生5:是比喻证明第一句的吧?师:非常正确。“望不如登高,终日思不如须臾学”,从形式上就可以推断出来。下面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写“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假舟楫者”这四个比喻为什么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生沉默

8、,思考。)师:(提示)这四种做法取得了什么效果?生:(齐答)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师:教师出示投影:登高而招 见者远顺风而呼 闻者彰假舆马者 致千里假舟楫者 绝江河师:臂、声、足、水属于哪方面的因素?生:(恍然大悟)是人的主观能动性部分。生13:否定它们是想说明这些效果的取得不是因为人的本质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凭借外界客观条件。师:概括得非常好。外界客观条件弥补了人某方面的不足。由此得出结论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师: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这“物”至关重要。这“物”是什么?生:(齐)学习!投影显示:人物学习君子师:人通过学习,丰富了自己,提高了自己,还可以弥补不足,那么对学习应

9、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呢?(生齐背第四自然段。)师:这段讲了几层意思?分别用成语加以概括。生14:三层。讲的是学习要积累,要坚持,要专一。可以用积少成多,锲而不舍,专心致志来概括。师:答得很棒。其他同学能不能再举几个成语?生4:第二个还可以用持之以恒来概括。师:还有没有其它的?生15:第二层还可以用坚持不懈来概括。师:很好。看来第二层的很好概括是不是?我给同学们推荐几个,第一层,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第三层可以用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不过我觉得还是上位同学“专心致志”最好,有比较才有优劣嘛。这个讨论就到这里,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再查查词典,多了解几个。时间关系不再多列举。下面思考:三层之间是什么关系?生

10、:逐层深入。师:积是基础,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是日积月累,就是坚持,还要始终如一,不可浮躁,层层推进。看看这段用了哪些比喻?这些比喻之间有什么联系?生13:“积累”一层用了四个比喻,“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不积小流”正反对比,得出了一个小推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生14:用了四个比喻证明“学习要坚持”,骐骥和驽马相对,朽木和金石对比。师:用骐骥和朽木论证了如果一暴十寒,那么生:(齐)再简单的知识也学不会。生15:驽马和金石的比喻则说明了如果持之以恒,再艰深的知识也可学会。生14:蚓和蟹的比喻说明了专心的重要。学习要专心。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也都谈到了一个问题,就

11、是这段在比喻中还有正反对比论证,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生12:正确的观点鲜明。师:对。对比中见真伪,使正确的观点显得更正确,错误的观点更加明显。我们看全文用了约二十个比喻,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设喻,没有烦琐累赘的感觉。它在运用比喻时手法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无枯燥的学究气。文中所用的喻体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这些仿佛信手拈来的通俗明了的比喻,都会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某些直观浅近的形象事物,进而连类比物,启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比喻的作用用一句话概括,大家填空:(板书:化 为,化 为)深入浅出,观点鲜明。生16: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师:深入浅出,观点鲜明。综观全文,此文是以

12、荀子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他认为人的聪明才智道德品质并非先天固有,而是后天获得的。因此,他特别重视学习。课文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就是他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熟读课文,掌握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翻译全文,理解文意。步骤与方法:1.看“预习提示”,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了解课文。2.教师出示应掌握的实词和虚词,让学生默读课文,对照注释弄明白。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集体解答。3.同位(桌)轮流口译课文。翻译不准确的,对方应指出来加以纠正或共同讨论;二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集体解决。4.教师提问几个重、难点的语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5.布置作业:背诵课

13、文。(上课)师:同学们,荀况特别强调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劝学就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请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集体)“学不可以已。”(板书:学不可以已)师:请同学们齐背第一自然段生:(集体)“学不可以已君子博不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师:请问本段论述了什么内容?(学生举手)同学回答。生(1):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师:运用什么方法论述的?生(1):比喻。师:很好。本文作者运用了5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者以青青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板书:青青于蓝,冰寒水)同学,请你回答。生(2):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过程会发生变化。师: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14、生(2):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发展。师:对。作者又以“直木为轮”为喻,说明什么道理呢?(板书:直木为轮)(学生举手)同学。生(3):说明事物可以后天改造。师:对。谁能说得更全面、更具体些?(学生举手)同学。生(4):比喻说明人的资质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而且一旦提高和发展了,就不会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即人若不断地学习下去,会发生质的变化。师:很好。“金就砺”“木受绳”两个比喻引出什么结论?(板书:金就砺、木受绳)生:(集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板书:知明而行无过)师:此句与本段哪句相照应?生:(集体)“学不可以已。”师:对。荀子提出人性本恶的思想,认为只有用教育来陶

15、冶,用礼法来约束,才能把这种生而具有的“恶”转变为“善”。这里作者运用5个比喻阐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人发展的过程,如果不停止地学习,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会不断地增进、提高,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请同学背诵第二自然段生(5):“吾尝终日而思矣善假于物也。”师:很好。同学们思考一下本段写了几层内容?同学回答。生(6):分三层。第1句为第一层,第2、3句为第二层,第4句为第三层。师:对。第一层阐明什么内容?同学。生(7):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师:对。第二层与第三层是什么关系?同学。生(8):分总关系。师:对。第二层是具体阐述“假于物”的重要,第三得出结论:“君子善假于物”。联系前文思考“善

16、假于物的”“物”暗指什么?生:(部分)学习。师:对。由此看来,第二层用什么方法阐述学习的重要性?生:(集体)比喻。师:用哪几个比喻?同学。生(9):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板书: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善假于物)师:第一、二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大量的比喻,从各个方面对中心论点加以阐释,使论点既鲜明又生动师:请同学们齐背第三段,“积土成山”,开始生:“积土成山用心躁也。”?师:本段主要论述什么问题?分几层?(学生举手)同学回答。生(10):这段主要论述学习态度。分三层:第一层,从“积土成山”到“金石可镂”,阐述要有持之以

17、恒的态度;第三层,从“蚓无爪牙之利”到本段末,阐述学习要专心。(板书:学习态度积累、恒心、专心)师:很好。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论述问题的?同学。生(11):比喻。师:每一层的两个比喻句是什么关系?生(11):对比关系。师:对。本段的三层内容都用对比设喻的方法阐述。这样的写法什么好处?同学,你说说。生(12):使中心论点更生动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师:很好。请同学们拿出纸来,按要求作练习。要求:每人写一个比喻句阐述知识的重要性,比喻要恰当。(学生动笔写,5分钟)。师: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谁说?(学生举手)同学。生(13):知识如血液一样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就会枯

18、竭。师:比喻贴切吗?(学生答:“贴切。”)同学,你怎样写的。生(14):空虚的头脑若以知识来充实,犹如雨水浇灌着干旱的土地,使它能恢复生气。师:很好。同学,你说一个生(15):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没有知识的生活,犹如在黑暗中的远征。师:好。同学生(16):没有知识的头脑,像不长谷物的荒地。师:他从反面设喻,也很好。同学生(17):没有知识的人,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东摇西晃,虚度年华。师:请同学们推敲一下是否贴切。同学,说说你的意见生(18):不贴切。“断线的风筝,东摇西晃”主要是说无明确的飞行方向,与“没有知识”无相似之处。师:若将本体改动一下,就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句,请你改一下生(19):将“知识

19、”改为“志向”。师:对。改为“志向”“目标”“理想”等,就是个很生动贴切的比喻。好的比喻必须符合合理、生动、新颖的要求师:再请同学们运用对比设喻的方法,阐述学习要勤奋或谦虚。(学生写,6分钟)师:我看同学们基本上作完了,下面分成几个小组交流一下,写得好的向全班同学推荐一下。(6人一组,交流7分钟)师:哪些同学写得不错,请组长推荐一下(第二组组长举手说:同学),请同学读读。生(20):谦虚的人像翱翔高空的雄鹰,知道天高地阔、学海无涯,因而刻苦好学,永不自满;骄傲的人就像井底之蛙,以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因而浅尝辄止、夜朗自大。师:好。这是以对比设喻阐述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还有好的吗?(第五组组长站起来说:同学请同学读一下。生(21):勤奋的人,像一颗明珠,无时不刻不放出光芒;而懒惰的人,像生了锈的铁,毫无用处。师:不错。这是以对比设喻阐述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还有组长举手)(下课铃响)还有好的句子,请课代表收集起来,贴在学习专栏里今天的作业: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议论文,论述人要有崇高的理想。适当运用比喻论证法。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劝学》教案教学实录.docx)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