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文档编号:586149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木兰诗教学设计 【单元分析】 第二单元主要让同学们感受的是家国情怀,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木兰诗是本单元的一首叙事民歌,通过学习花木兰的传奇故事,体会作者塑造的“忠孝智勇淳俏”的木兰形象,同时感受木兰身上的家国情怀和作者想要表达的对和平的向往。 【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我国北朝时期北方的一篇叙事民歌,讲述的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但是最后辞官还乡的古诗。给我们展现了一位既有英雄气更有女儿情的饱满形象。 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以唧唧复唧唧的拟声词声开篇,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

2、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充满忧愁苦闷的女子形象。她“替父从军”的选择是在深思熟虑之后,不忍年老的父亲和年幼的弟弟征战沙场,于是决定女扮男装奔赴战场。这是她对于家的责任也是为国的担当,看出了她的“忠”和“孝”。 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又从容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在两个“旦”“暮”之间,便完成了从家到战场的地点转变,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

3、争氛围。其中写“鸣溅溅”“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虽然能够果敢地奔赴战场,但是依旧是远离亲人便思家的女子。 第四段,略写木兰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金柝的打重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形象地展现了战场的肃杀骇人“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目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我们女儿身的木兰又会是怎么样的结果呢? 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木兰是

4、立功归来的一位,可见她的骁勇善战,这是她的“勇”。木兰朝见天子,“十二转”、“百千强”可见天子赏赐之多,木兰功劳之大。这与下文的木兰辞官不就,“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愿望形成了巨大的戏剧冲突效果。更能体现出木兰当时“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这个选择不是为了封官加爵,而是为了她的家庭和家人做出的选择。如今战胜归来,自然还是回归本心,重新回到那个普通但是让木兰日思夜想的家中,不慕名利、思家恋家,这是木兰的“淳”。 第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极力铺陈,描写家中的欢乐温馨的气氛,这样的家庭也是木兰“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和“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5、”的根本原因。而在沙场上骁勇善战的英雄如今回到家中又是如何一番景象?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装束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这一系列的行为,也体现了她作为女儿身依旧不改爱红装的“俏”。 第七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从这四句俏皮风趣的回答,我们看到了木兰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女儿家的“俏”和“智”跃然纸上,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本诗写得是“忠孝智勇淳俏”兼备的花木兰,但是在选材上的详略取

6、舍可以窥见作者的目的。对于能体现她英雄气概的战争场面选择了略写而对于木兰为父担心的女子忧愁和归家后的女子情态进行了详写,流露出作者对于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战争的冷淡和疏远的心理。 【教学目标】 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生动的联想和想象补充诗歌的“空白” 体会诗中复沓、排比、比喻、夸张、互文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体会木兰的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体会诗中复沓、排比、比喻、夸张、互文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生动的联想和

7、想象补充诗歌的“空白” 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体会木兰的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怀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古语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奇女子,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她的事迹被老百姓编成民歌、她的故事也被搬上银幕舞台,广为流传,她的名字叫花木兰。她的故事原型就来自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北朝民歌木兰诗。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

8、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景。 积累文学常识 1.“乐府” “乐府”本来是官府的名称,是朝廷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 2.“乐府诗” 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乐府诗”主要反映的是下层人民的生活,常采用五言、七言和杂言的诗歌形式,押运相对灵活自由。 3.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北宋郭茂倩所编着的乐府歌辞集,木兰诗是其中的一首, 代表了乐府民歌艺术成就的高度。 积累语言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请同学们自读一遍课文。有两个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句子的节奏。 机杼(zh) 军贴(t

9、i) 可汗(k hn) 鞍鞯(n jin) 辔头(pi)溅溅(jin jin) 胡骑(q) 啾啾(ji ji) 朔气(shu) 金柝(tu) 十二转(zhun) 著(zhu) 裳(chng) 理解词义 不闻机杼声 闻:听见 愿为市鞍马 市:买 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鞍鞯:马鞍子和马鞍子的垫子;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旦辞爷娘去 旦:早晨;去:离开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只,仅仅;溅溅:水流声 可汗问所欲 欲:想要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驰:赶马快跑;还:返回 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扶将:扶持 对镜帖花黄 帖:同“贴” 双兔傍地走 傍:靠近、临近 走:跑 安能辨我是雄雌 安:怎么,那

10、里。 同时要注意,诗中的数字“十二”“百”“千”都是虚指,极言“多” 分析课文 木兰的两个“愿”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木兰两个“愿”: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这节课我们先来研读文章的前三段,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 1.木兰的第一个“愿”是什么? “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鞍马,从此开始代替父亲去征战。” 2.这个“愿”在什么情形下产生?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忠“军书十二卷”极言征兵的名册之多,可见当时战况紧急,从军是百姓的义务,保家卫国是为国家承担责任。 孝在大规模征兵的大背景下,木兰

11、不忍心年迈的父亲征战沙场,自己的弟弟又还年幼。于是她承担起了对家庭的责任。 (一个“愿”字写出了木兰的坚定,道出了平凡女子木兰对父之孝、对国之忠。) 木兰决心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是一个具有英雄气概的少女,仅此而已吗? 齐读: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这两句可以读出木兰的忧思之深。 第 1 段展现给读者是的一个忧愁苦闷的满腹心事的少女形象。 那么木兰替父从军这个决定做得是否果敢决断呢?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这两句话运用了对偶和复沓,突出了木兰当时在反复叹息,强调了木兰的纠结。突出她作下决定的踌躇) 3.“愿”引出了她什么行为 “东市买骏

12、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从字面看,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其实这里运用互文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出征前繁忙准备、精心挑选的场景渲染了木兰紧张又周密的准备戎装的气氛。 补充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补充,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在经过精心准备之后,我们的英雄木兰离开家人,踏上前往战场的征程。文中是怎么处理木兰由女儿到战士的身份转变的呢?让我们品读第三段: 梳理出木兰的行踪 家黄河边黑山 文中怎么表示时间的变化? 两个“旦辞”,一个“暮宿”,一个“暮至”,不一定是实写一天之内发生的事,说的

13、是晓行夜宿征途之长。行军之急。 从闺阁远赴沙场,木兰当时的心情是如何的呢?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不闻”“但闻”回环复沓,强调木兰在漫漫征途中内心时刻牵挂着送自己远行的亲人) 请大家展开合理想象,说一说:这么长的征途,木兰怎么抑制内心对爹娘的思念?这么高强度的行军,木兰会遇到什么困难?当她思念亲人,却只能听见风潇潇、战马鸣的时候,她的内心又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六、总结 通过前面三段的分析,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木兰? 愿意以女儿之身承担对家的责任,对国家的担当,体现了她的勇敢、刚强。 她立下这个“愿”并付诸行动,并不是完全义无反顾

14、的,她的忧愁、她的纠结、她对爷娘的依恋,他对家园的不舍,又显示出她是一个普通的女孩。 下节课我们将着眼于第二个“愿”,联系整首诗歌继续探究木兰形象,并解读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第二课时 回顾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木兰的两个“愿”: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是木兰从军传奇故事的开端和起因发展。我们读出了花木兰对于国家战事严峻,承担责任的“忠”,也读出了木兰心系父亲的“孝”;她是个具有英雄气概的奇女子,同时也是会有满腹忧愁、思家情切的女儿家。 这一节课,将着眼于第二个“愿”,联系整首诗歌,继续探究木兰形象,并解读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分析

15、课文 木兰的第二个“愿”是什么呢?我们在第5段里圈画出来: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驰”字,表现出了木兰的归心似箭,她想着骑着千里马回乡,还要赶马快跑,恨不能立刻回到魂牵梦萦的家园。) 2这种急切的愿望是在怎样的情形下产生的?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策勋十二转”是给木兰记了最高的勋级,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是最高的勋级,还赏赐了很多的财物,“百千强”是百千有余,形容赏赐得多。 木兰凭什么可以得到这么高的封赏?我们来读第4段: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写行军过程。

16、夸张地描写木兰生跨战马,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情景。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写宿营场景。(夜里,凛冽的朔风传送着金柝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 四个景物:“朔气”“金柝”“寒光”“铁衣”,突出了北地边声、军旅苦寒的环境,也衬托出木兰经受着艰苦卓绝的战地生活的考验,表现出非凡的意志。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一句运用互文,写战争的旷日持久和木兰的九死一生。“百战”、“十年”也同样不是确指,由此可以看出木兰能够凯旋回朝的不容易。 请同学们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说一说木兰在沙场上会经历哪些千难万苦?她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坚持下去的呢? 这一句也起到了承上启下

17、的作用。只一句“十年归” 就转到木兰凯旋还朝。 得到天子的赏识,这是无数文官武将渴求的好事情,而木兰在高官厚禄面前,在天子青眼有加的时刻,完全不为所动,甚至没有表现出欣喜。她别无他求,只愿还乡,这也很好地印证她的第一个“愿”只为家国,不为其他。 4.我们把第4、5两段连起来读一遍,思考:这部分内容写出了木兰怎样的特点呢? “赴戎机”、“度关山”、着铁衣受苦寒、百战不畏、十年征战“勇” “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孝”“淳” (木兰是一个坚毅、勇敢、英勇、顽强、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是个不求富贵、不慕名利、眷恋家园、渴盼亲情的木兰) 5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乡”让木兰魂牵梦萦,

18、甘愿放弃高官荣华?让我们来看看6-7自然段: 木兰归家后,家里人的表现如何?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每个家人的举动都不厌其烦地写下来,极尽铺排,强调了木兰全家的喜悦之情,烘托了家中的欢快喜庆的气氛) 木兰归家后,她有什么表现?你体会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这几句诗连用对偶、互文,一起铺排下来,让我们感受到了木兰归家后的喜不自胜。脱去战袍后她依旧是娇俏的女儿郎,数十年征战没有改变她的心境。) 木兰恢复女儿身之后,她又做了什么呢?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

19、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面对伙伴的提问,木兰是如何回答的?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用雌雄双兔的例子来比喻,巧妙机智地回答,木兰的机智、娇俏得意跃然纸上) 在这一部分我们看到了木兰作为女儿身的“俏”和“智”,恋家、爱美的女儿情态,她的活泼风趣,她的快乐欣喜,让我们更能理解木兰在朝堂之上对着天子所说的那句话的含义, “还故乡”才是木兰的追求,才能让木兰感到快乐和幸福。 6分析两个“愿”之间的关系 两个“愿”是木兰人生重要关口的两次重要选择,指引着木兰出征,又指引着木兰回乡。这两个“愿”凸显了木兰的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怀,不愧为奇女子。 三揭示主旨 文章给我们

20、展现了兼具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怀的木兰,有着“忠孝智勇俏”的饱满形象,那么作者塑造这样的形象是为了表现什么思想感情呢? 1.让我们回顾文章内容, 作者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最后辞官还乡的传奇故事,塑造了“忠孝智勇俏”的饱满形象,读出作者对木兰奇女子的赞颂之情。 2文章选取了不同的片段来展现木兰的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怀,但是在材料选取上却详略不同,从中你能否读出作者的情感倾向? 详写:见到军帖后的叹息、所思所忆、木兰回乡后的表现 略写:征战生活 作者有意突出了木兰的女儿情怀,可见作者创造木兰这一形象,这样安排叙事的详略,在某种意义上也透露出自己的情感态度,那就是对和平

21、生活的向往之情。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这首乐府诗得以传唱不衰,恐怕不仅出于人们对奇女子木兰的喜爱,也出于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从木兰的两个“愿”入手,认识到了一位兼具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怀,有着“忠孝智勇俏”的木兰,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五作业布置 在当代,尤其是在之前的全民抗疫期间,也有着无数像木兰一样的奇女子。在疫情面前,他们为国,站在抗疫第一线,离开不舍的家庭,这也是为了每一个小家而做出的选择。有家才有国、有过才有家。在疫情结束后,她们又不求回报的回到了自己原有岗位,回归了自己的家庭,化身成普通的妈妈、女儿。 请同学们仿照木兰诗的诗歌形式,为这些“当代花木兰”写下一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七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