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卖家):清风明月心 文档编号:586200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宫: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宫: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宫: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宫: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抓住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揣摩人物内心世界。2、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阅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围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了几件事?(生说)2、通过上节课的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周恩来刚到沈阳时,伯父就告诉他没事不要到租

2、界去玩,可好奇的周恩来想知道为什么,于是伯父告诉他这是为什么啊?(板书:中华不振)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个词语,老师没有听出伤感的语气,再读。“中华不振”让我们每个中国人感到伤心、难过,更让当时的周恩来感到疑惑不解。二、研读“中华不振”1、为了解开这个疑惑,周恩来闯进租界,他亲眼看到了什么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呢?请你用心读课文7、8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2、交流反馈。重点交流: 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数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中华不振”?你可以抓句子中

3、的词语来谈读后的体会。提示:大不相同 (1)你读出了哪些不相同?提示:灯红酒绿,热闹非凡中国的别处会怎样呢? 耀武扬威本该为民服务 外国人多把租界当成了自己的国家(2)看到这样的场面,年幼的周恩来会怎么想?让学生说想法时读句子,读出学生自己的感受。(3)小结:是的,贫穷的中国土地上有一处繁华之地,但这繁华不属于中国!中华不振啊!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通过哭诉着、得意扬扬的对比描写体会中华不振。体会得意洋洋。这位洋人在什么情况下得意洋洋?句式练习:这位轧死了中国人的洋人不但不 反而 。用表情来演示一下这位洋人当时的神态

4、。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洋人? 为什么敢得意洋洋? 从当时妇女的穿着“衣衫褴褛”体会中国当时的落后、人民生活的困难,体会中华不振。周恩来看到后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朗读体会(板书:哭诉 得意洋洋)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通过“不但不反而”这组词语体会中国巡警仗势欺人、欺压百姓,对中国人的生命漠不关心,感受中华不振。巡警局本该怎样做?你为什么认为要这样做? 换词体会:“训斥”能改成“批评”吗?想像:巡警局是怎样训斥的?注意语气和神态。那这些巡警又是怎样对待这位洋人的呢?听了这几

5、位巡警的训斥,你现在最想说什么?能把这种心情融入到朗读之中吗?朗读体会小结:本该为民服务的中国巡警却成了洋人的走狗,真是中华不振啊!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都不敢怎么样,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从“只能”、“谁又敢怎么样呢?”看出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都没有能力去反抗,也不敢反抗,体会国人的无奈和懦弱,以便感受中华不振。 从“紧握着”这个词语体会国人敢怒不敢言,只能把愤怒压抑在心中。对比写法,感悟写法的作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国人的无奈和懦弱,感悟中华不振。)这些围观的中国人应该怎样

6、做?为什么不这样做?朗读:读出无奈。同学们,假如当时你就在现场,假如当时你亲眼目睹了这样的场景,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老师深深地为你们的话所感动,谁愿意再来读读这段话?3、导读:这位被洋人轧死的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活泼可爱的孩子,她心如刀绞,可这位洋人竟然还生读(得意洋洋)可能是他相依为命的丈夫,她悲痛欲绝,可这些中国巡警不但不安慰,还要对她进行生读(训斥)可能是他白发苍苍的母亲,她心都碎了,可这些围观的中国人却只能生读(敢怒不敢言)是呀,面对这样的情景,谁又敢怎么样呢?同学们读着这样的话,亲眼目睹这样的情景,你的脑子里是不是有许多问题想问? 既然你们的脑子里有那么多的问题困扰着你们、折磨着

7、你们,那么,你们想过这些问题的原因吗? 谁来读读画横线的这段话?(这个妇女.惩处这个洋人。)这个中国的巡警有没有给咱们中国人撑腰呢?为什么?问题的答案就在黑板上:中华不振啊!谁再来读读画波浪线的这部分内容?(谁知训斥了一通)这个把中国人轧死的洋人有没有被惩处呀?这究竟又是为什么?(中华不振呀)答案还在这里中华不振呀! 请全体同学把剩下的部分读完。(围观的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些围观的中国人有没有为自己的同胞讨回公道呢?他们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这可是在咱们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啊,而且站着的是“一群中国人”!他们怎么会连做一些什么,说一些什么都办不到呢?答案还在这里中华不振啊!(再一次朗读

8、这段话!)其实当周恩来刚到这里的时候伯父就告诉他没处说理去呀,同学们现在你们能体会到伯父当时的心情了吗?进入角色体会着读读当时他们的对话,想一想应该怎么来读。 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呀!”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伯父对他说:“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4、补充资料。是的!中华不振啊!身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怎能不义愤填膺?其实,发生这样的事情,在当时落后的旧中国,哪里只是这一件,两件啊学生看资料。补充材料:出示一组图

9、片,教师解说 (1)在旧中国的土地上,每天都在上演这样的事,面对这一件件、一桩桩的不平等事件,你想说些什么? (2)交流学生的感受。学生说时,老师提炼,用一句话激情并肯定学生的想法。同学们,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为什么啊?! 小结:妇女的哭诉;洋人的得意扬扬;巡警的训斥;围观中国人的敢怒不敢言。这一切,都源于“中华不振”。周恩来看了内心很不平静愤怒、同情、悲哀、伤心于是回来后他一直在沉思。他究竟在想什么。你知道他在想什么吗?三、研读立志 1、默读课文1117自然段。2、周恩来在沉思些什么?3、交流。4、引读周恩来的话。引:(他决心拯救这个贫穷的旧中国,立志 要:)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生齐读引

10、:(这简短的九个字在周恩来的心中重复了无数次。因此,当校长提问时他清晰而坚定地回答:)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女生读: . 引:(这九个字是他今后的学习的动力,因此当校长再次询问时他铿锵有力地回答:)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男生读:5、看图感受。(这九个字是他一生信守的诺言啊!)出示一组图片:教师讲述。正因如此,他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戴,他离去时十里长街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他逝世时,联合国为之降半旗。小结。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周恩来从小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四、课外延伸。1、正因为有了像周恩来这样的一代领导人的努力,如今的中国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帝国主义再也不敢欺凌我

11、们,那我们又是为什么而读书呢?学生自由表达,师相机鼓励,引导结合中国现状。2大家都清楚,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人均收入,综合国力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应当成为我们共同的理想。然而,中华之崛起,民族的强大,光靠理想是不够的,要科技,要文化,要一大批掌握了一定科学技术的建设者,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我们应当刻苦学习,为真正实现中华之崛起而奋斗。3你们能做到吗?能。你们能一生为之努力吗?学生齐回答:能。4让我们以伟大的周恩来总理为榜样,沿着伟人的足迹走下去,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吧!老师期待着。板书: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妇女 哭诉中华不振 洋人 得意扬扬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巡警 训斥 中国人 敢怒不敢言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宫: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清风明月心)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