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 愤陆游 书书 愤愤陆游遂溪一中语文郑华金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通过对南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诗人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能力目标:掌握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的方法。掌握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的方法。情感目标情感目标: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提升自学能力 1、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陆游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著名的爱国诗人。诗作今存9300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收复失地的爱
2、国热情。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平定)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嘉定二年(1210年),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陆诗的突出特点是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复事”。今天所要学的。今天所要学的书愤书愤就是一个鲜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明的例子。创作背景介绍:创作背景介绍:解读诗题:书愤书:愤:书写愤懑,悲愤(心中不平、不满意)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写写我心中的不平)让你
3、写写你心中的不平,你会如何写?通过事来说明你的不平。4.4.诗人诗人“书书”了哪些事?了哪些事?事件: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书”中年抗金胜利之役。“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书”敬仰诸葛亮、渴望建功立业之愿。追忆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感慨。追忆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感慨。5.诗人忧愤什么,不平什么?诗人忧愤什么,不平什么?A.忧愤国家忧愤国家: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B.忧愤朝政忧愤朝政: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C.忧愤
4、自己忧愤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目的:目的:表达了老而弥坚、立誓报国的壮烈表达了老而弥坚、立誓报国的壮烈情怀。情怀。6.请将事件和目的组合起来,请将事件和目的组合起来,写成一句话。写成一句话。诗人通过写自己追忆往事和诗人通过写自己追忆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感慨,表达重新立誓报国的感慨,表达了老而弥坚、立誓报国的壮了老而弥坚、立誓报国的壮烈情怀。烈情怀。用合适的关联词串起来:用合适的关联词串起来:通过写通过写表达了表达了情感;情感;借借抒发了抒发了之情。之情。刚才的问题,正式提问时应是这样的:刚才的问题,正式提问时应是这样的:7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5、想感情?情?(6和7都可以如此写):诗人借北望中原,回顾了自己青壮年诗人借北望中原,回顾了自己青壮年时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抒发时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齐读课文,好好感受一下此诗的思想感情。常见的提问方式:常见的提问方式:1.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情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情感?感?2.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心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心境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简要境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简要分析。分析。3.结合意
6、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有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谈谈你的看法谈谈你的看法。8、请思考一下,你是怎么知道此、请思考一下,你是怎么知道此诗的思想感情的?诗的思想感情的?一、先看题目一、先看题目二、解读作者二、解读作者三、细读内容三、细读内容四、留意注释四、留意注释这就是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时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即把握这就是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时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即把握诗歌思想感情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诗歌思想感情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当堂小练习:上节课已经一起将下列词作中愁的具体内容概括过了,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回想一下我们当初是如何找出来的。1.白居易长相
7、思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人倚楼。问:这首词中的问:这首词中的“愁愁”是什么愁?主要是什么愁?主要从哪里看出来?从哪里看出来?答:答:闺中怀人之愁闺中怀人之愁结论:看题目结论:看题目2.李清照声声慢:此词的词眼是李清照声声慢:此词的词眼是“愁愁”,词人具体愁什么?哪里看出来?词人具体愁什么?哪里看出来?答:情愁(孀夫之妻、孀居之苦)“旧时大雁”家愁(丧夫之哀、家道衰败)国愁(亡国之恨)结论:解读作者(知人论世)结论:解读作者(知人论世)李词
8、分前后期:前期生活优裕,词作多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李词分前后期:前期生活优裕,词作多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后期孤苦飘零,多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后期孤苦飘零,多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3.王安石南乡子王安石南乡子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 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此词主要写什么?如何得出此结论?昔胜今衰之愁昔胜今衰之愁 结论:
9、作品的内容结论:作品的内容4.4.陆游书愤陆游书愤: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颈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颈联中的一个字,这个字是哪个字?为何?联中的一个字,这个字是哪个字?为何?答:“空”字。空,形容词,有“时光不再,大志未竟,大志难竟,一切落空”的悲叹,多少的不平与无奈都在这一个饱含悲愤之情的“空”字中叹出。结论:抓好内容中关键词结论:抓好内容中关键词5.陆游书愤陆游书愤:颈联和尾联表达了颈联和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作者怎样的思想思想情感?如何体现的?情感?如何体现的?答:用典。答:用典。“塞上长城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陆游以此自:比喻能守边的将领。陆游以此自许,来明志(捍卫国家、扬威边
10、地的愿望)。许,来明志(捍卫国家、扬威边地的愿望)。“出师一表出师一表”:诸葛亮在:诸葛亮在出师表出师表中曾说过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结论:留意内容中的手法结论:留意内容中的手法(其实是问:颈联和尾联用了什么表达技巧?体现了诗歌怎样的思想感情?)此诗运用到的手法:用典、此诗运用到的手法:用典、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颂
11、古在于讽今。江南的愤恨。颂古在于讽今。再来总结一下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方法:方法:一、先看题目一、先看题目 二、解读作者二、解读作者(知人论世)(知人论世)三、细读内容三、细读内容(抓关键词、手法)(抓关键词、手法)四、留意注释四、留意注释(每处的注释都有它出现的原因)(每处的注释都有它出现的原因)一心报国的英雄却壮志难酬、空度岁月,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的缩影。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屈原),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高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了他长达60年的创作历程,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诗精华的灵魂。清末梁启超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
12、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作为作为9090后的你们,如何继续发扬爱国精神?你们后的你们,如何继续发扬爱国精神?你们现在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请看看超级演说家刘现在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请看看超级演说家刘媛媛的演讲,好好思考这些问题,好好想想从今媛媛的演讲,好好思考这些问题,好好想想从今天开始你要怎样做一个爱国的人!天开始你要怎样做一个爱国的人!爱国,不是只有伟人才会爱爱国,不是只有伟人才会爱国,不是一定要对祖国做出国,不是一定要对祖国做出巨大贡献才算是爱国,在座巨大贡献才算是爱国,在座的每一位做个好孩子、好学的每一位做个好孩子、好学生、好公民,不成为危害社生、好公民,不成为危害社会的那
13、类人,就已经是爱国会的那类人,就已经是爱国了。了。颈联颈联和和尾联尾联采用了哪两个典故?采用了哪两个典故?作用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塞上长城塞上长城”,檀道济的典故点,檀道济的典故点明诗人之志。明诗人之志。“空自许空自许”,跟,跟“世事世事艰艰”照应,是对照应,是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也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也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如何理解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堪伯仲间”两句诗?两句诗?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诸葛亮在出师表出师表中曾说过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原,兴复
14、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自勉,表明表明他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原之志。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出师表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联系历史背,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联系历史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景,想一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陆游称道陆游称道出师表出师表的诗句:的诗句:“出师出师一表千载无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游诸葛武侯书台武侯书台“一表何人继一表何人继出师出师”七十二岁七十二岁吟吟“凛然凛然出师表出师表,一字不可删,一字不可删”感秋感秋 诸葛亮为蜀国丞相,“功
15、盖三分国”,一生力主北伐,恢复汉室,而且付诸实施。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用典,即使用典故。所谓典故,也就是诗文中所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讲蜀道难时已经概括过)根据用典之意,用典可分两种:根据用典之意,用典可分两种:正面直接引用故事、反其意而用正面直接引用故事、反其意而用之即反用故事。之即反用故事。用典的作用:1.引前人之言之事,使立论有根据。2.诗中有不便于直接叙述的,借
16、典故的暗喻,委婉表意。3.减少语辞之繁累,美化词句,使文辞典雅,丰富诗歌内涵。(直接看之前印发的资料里面的手法概述表格)李商隐锦瑟诗中“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就是借庄周、望帝来写自己。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长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里写的不仅是孔明的丰功伟绩,更是诗人对自己壮志难酬、功业未就的感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句中,作者借廉颇来表现对渴望征战疆场,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破灭之后,所产生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廉颇老了尚有人记起,而自己连记起的人都没有了,其用典之意不言自明。王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17、“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留”,表明春草就随它的意衰败吧,王孙自可留在山中。这就是反其意而用之。手法手法 檀道济塞上长城(壮志未酬);诸葛亮出师一表(仰慕英雄、用典明志)诗人早年形象(昔日的浩气壮举)与晚年形象(今日的年迈衰颓)的对比,感慨岁月无情,壮志难酬。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诸葛亮的积极进取与当今权臣的误国对比,表现作者怀古伤今的悲愤与无奈)。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颂古在于讽今。一心报国的英雄却壮志难酬、空度岁月,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的缩影。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屈原),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高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了他长达60年的创作历程,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诗精华的灵魂。清末梁启超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作为90后的你们,如何继续发扬爱国精神?你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请看看超级演说家刘媛媛的演讲,好好思考这些问题,好好想想你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