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2023高考选择题必背核心知识(第12-19题).doc

上传人(卖家):luzy369 文档编号:5880258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2023高考选择题必背核心知识(第12-19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2023高考选择题必背核心知识(第12-19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2023高考选择题必背核心知识(第12-19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2023高考选择题必背核心知识(第12-19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2023高考选择题必背核心知识(第12-19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政治选择题必背核心知识选择题12题(一)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 1.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其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变化中,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2.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二)资本主义社会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

2、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进步性):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上的极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基本特征: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3、。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直接原因:a.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b.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2.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诞生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2)共产党宣言的主

4、要内容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发展历程)(1)十月革命的爆发: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b.实现了科学社会主

5、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c.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3)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a.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b.消灭了人剥削人 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c.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4.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显示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四)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1)近代中国的

6、落后: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2)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3)近代中国人民对复兴之路的探索: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艰辛的探索反复证实了一个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必须另辟新路。(五)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其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相互衔接。(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任务(1)性质:新民主主义革

7、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2)道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七)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八)新民主主义革命重大历史事件及

8、其意义1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2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3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九)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956年,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9、,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十)八大确定的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和任务 1956年9,中共八大召开。主要矛盾是人们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十一)对新中国成立初30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客观评价(1)一个结论: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一个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

10、的伟大飞跃。(3)一个肯定:社会主义的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虽然也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选择题13题一、改革开放的进程1改革开放的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

11、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改革开放的步伐(1)率先突破: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2)重点转移: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迈出重要步伐。(3)关键步伐: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4)基本形成: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5)新发展阶段: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二、改革开放的

12、伟大意义(四个面貌,三个飞跃,一个法宝,两个关键一招)1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简记:四个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简记:三个飞跃)。2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简记:一个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简记:两个关键一招)。3

13、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高频选考)。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文化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1)邓小平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课题

14、。(3)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时代课题。(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

15、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六、新时代的主要矛盾1含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如何适应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1)落实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2)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

16、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七、中国梦1中国梦的本质: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如何实现中国梦(1)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2)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每个人都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3)中国梦与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关。中国要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实现国家发展和稳定

17、,同时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八、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1初心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四个伟大及其关系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九、分两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从2020年代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

18、,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已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2050年),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65年)。2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和青年的使命(1)历史机遇期:机遇千载难逢,要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永不懈怠,不负时代的要求、历史的期待。(2)青年的使命: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广大青年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是回答

19、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1)回答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2)形成的历史背景: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坚定走在时代前列;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2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主要内容可以用“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来概括。思想层面:“十个明确”实践层面:“十四个坚持”。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是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是具有开创性(原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

20、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选择题14题一、物质资料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物质资料生产离不开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二、生产所有制的地位和作用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不同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同一个社会可以有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其中,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三、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1主要内容:我国在社

21、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地位:这一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四、社会主义本质(1)原则: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2)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五、我国的生产资料公有制1地位: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2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3作用: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离不开公有制经济。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生

22、产和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根本制度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体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六、在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1.含义: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个体经济含义:是指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的经济。私营经济含义:是指以生产资料私有和宿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私人成分。外资经济含义:是指外国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境内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共同设立企业的外商投资部分。港澳台地区在内地(

23、大陆)的投资参照外资。2.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七、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统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八、坚持两个不动摇”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

24、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九、资源配置(1)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十、市场经济 1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市场经济体制。 2规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3机制: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 4优点: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 5缺陷: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有局限性,它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病。单靠市场调节,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导致资源浪费;会导致经济

25、运行大起大落,社会经济不稳定;会产生不正当竞争、垄断,损害社会公平;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十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1)意义: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资源效率和公平性。(2)特征:企业自主经菅、公平竟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換。(3)措施: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十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与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经济体制。2.地位: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3.特征:社会

26、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坚持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2)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3)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4)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为显著优势。十三、政府的宏观调控1宏观调控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2宏现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3为什么要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

27、目性、滞后性不足,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4主要经济手段:国家通过财政收入与支出政策等财政政策和通进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选择题15题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含义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内容(1)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发展

28、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3)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二、贯彻新发展理念1为什么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1)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2)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2新发展理念“新”的体现(1)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原因: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发展,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

29、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原因: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要求:坚持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3)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原因: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要求:坚持绿色发展,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

30、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4)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原因: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求:坚持开放发展,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人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5)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原因: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要求:坚持共享发展,要作出更有效的

31、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1)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2)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四、如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2.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3.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4.建立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5.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6.建立多

32、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7.建立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8.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原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2.要求: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六、“一带一路”是共建“丝绸

33、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要求:要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帯一路”框架下的国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共同推劫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七、现阶段分配制度1.内容: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形成原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八、我国的分配方式1按劳分配(1)按劳分配的性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2)基本内容和要求是: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

34、得。(3)原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公有制下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4)重要意义:劳动者的个人收人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木、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平等不是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2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1)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除了公有制范围内的按劳分配,与多种所有制经济相适应,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2)意义:

35、这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九、我国居民收入来源(1)来源: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使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2)途径:个人获取收人的途径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新课程标准新增加内容,值得重点关注!)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人,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人,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经营性收入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

36、策性生产补贴。十、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原因及措施1.原因: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2.措施:(1)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2)完善个人收入三次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社会慈善事业。(3)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两同步)(4)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人者收人,调节过高收人

37、,取缔非法收入。(四收入)十一、坚持消除贫因,实现共同富裕1消除贫困的原因: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2措施:(1)既强化政府的责任,又鼓励社会各界的参与。(2)要鼓励先富帮后富,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互补充与协作的大扶贫格局。(3)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措施:归根结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分配体系。十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1含义: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

38、主体:国家方式:依法主要责任:政府和社会承担)2社会保障制度的形式和内容:社会保险(核心地位)、社会救助(最低的生活水平保障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社会福利(最高层次的保障)社会优抚(特殊的社会保障)。3意义: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社会的“减震器”。通过防范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国民经济再分配,能调节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分担与责任共享,充分发挥社会互助的功能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十三、如何不断完备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9、,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公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3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严格依法监管。十四、要弘扬劳动精神(五育并举,重点关注内容)1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2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观念。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广大劳动群众要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十五

40、、履行社会责任1对创业者的要求:必须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2对企业的要求:既要追求经营利润,又要坚持原则;既要追求经济效益,又要承担社会责任;既要实现自身发展,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3对消费者要求:要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1)即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智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选择题16、17题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及如何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最大优

41、势,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保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政治领导:就是要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最重要的是,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2.全面从严治党的原因和措施(1)原因: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标志。四大考验、四大危险 、四个关系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2)怎么做 坚持:

42、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主线: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统领:党的政治建设。根基:坚定理想信念宗旨。着力点: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5+2”布局: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目标:五句话(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3.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立场、根本宗旨、执政理念、奋斗目标、根本使命、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根本立场:人民

43、立场。 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3)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4)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4.(核心)党的知识点(1)党的地位(2)性质、根本立场、根本宗旨、执政理念、奋斗目标、根本使命、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3)执政方式: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不断完善党执政

44、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关键是依宪执政)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4)领导方式:坚持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5)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自身建设: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7)四大法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8)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

45、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9)以人民为中心: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二、人民当家作主1.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特点、专政职能和我国国家职能(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人民民主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3)国家职能:我国的国家职能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国家职能的表现:A对内职能a.维护国家稳定,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b.促进社会发展:组织开展

46、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B对外职能: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坚定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坚定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坚定维护国家的各项安全和发展利益,坚定维护国家的尊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注: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生命。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属性;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2.人大、人大代表、人大制度知识体系(1)人民代表大会问题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大是国家的权力机关

47、,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2)人大代表问题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权利(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义务(职责):a各级人大代表应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意见和要求,回答询问,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b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肩负人民的重托,应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c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履职意识和履职能力。(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政治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政治2023高考选择题必背核心知识(第12-19题).doc)为本站会员(luzy3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