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谈创造性思维罗迦费因格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快速高效的默读中,筛选信息,初步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文章思路。2.了解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提高对论据的认识。3.了解设问句的作用,体会本文语言严谨平和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判断作者论证的中心内容,形成清晰的逻辑关系,感受议论文的逻辑性和针对性。2.读写结合,使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践阐述对文章观点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创造性思维在生活中的意义,增强拥有创造力的自信心,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把握作者关于创造性思维的观点;引导学生
2、把握材料和论点之间的联系,准确运用论据证明论点。2.难点: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把握论点;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生活中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多媒体出示,回答问题。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明确:第一幅图既可以看到三根圆形柱子,又可以看到两根方形柱子;第二幅图既可以看到一张女人的脸,又可以看到两匹马。教师总结:从不同角度来看,我们得到的答案是不同的,其实我们只要稍微调整一下思维模式,就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结果,由此可见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通过谈创造性思维一文,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3、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罗迦费因格,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2.积累生字词。(1)学生自由朗读,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汲取(j)压榨(zh)根深蒂固(d)孜孜不倦(z)锲而不舍(qi)(2)结合文中的语境理解词意。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行之有效:实行起来很有效果,多指已经实施过的方法或措施。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持之以恒:拿出恒心来加以坚持,即有恒心地坚持下去。恒,恒心。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轻而易举:形容事情
4、容易做,不费力气。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下去,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锲,刻。舍,放弃、停止。三、学习新课步骤一:整体感知,明晰结构1.学生快速阅读文章,思考:作者论述了哪些主要观点?是怎样论述的?提示:阅读全文,勾画关键句子,分清问题和观点,在阐述“作者是怎样论述的”时可以用“首先”“然后”等词语使自己思路清晰。阅读时,特别关注关联词、总结性的词语等关键性语句,快速把握观点。明确:首先,用四个图形提出问题,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然后,由此出发,引申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并论述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接着,又论述了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
5、的区别;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明确:主要论述了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3.本文是用什么顺序来论证“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的?明确: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4.整体感知课文,划分文章结构。明确:第一部分(第13段):以一个问题引出话题,说明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第二部分(第48段):论述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第三部分(第912段):论述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第四部分(第13段):论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坚信任何人都有创造力。步骤二:精读课文,深层探究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开始是怎
6、样引出话题的?有什么好处?明确:从生活中的现象谈开去,直观生动地揭示话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内涵。这样引出话题,生动有趣,使读者很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并一步步思考探求知识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同时为后面的分析做了很好的铺垫,显得自然顺畅。2.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明确: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变化。如果认为正确答案是唯一的,找到某个答案后,就会止步不前。3.产生创造性思维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明确:汲取知识基础;活用知识关键;坚持尝试根基。4.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7、?为什么?明确: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从社会发展史上可以看出,伟人们的巨大的天才的创造,往往是从细小的想法开始的。如牛顿从苹果落地中感悟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从水蒸气把水壶的壶盖顶开想到了蒸汽机的发明等。一开始就有大想法的创造也有,但比较少见。小想法慢慢发展成大创造,这似乎是一条规律。5.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明确: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步骤三:探究写法,质疑反思1.议论文常用设问句。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它的作用
8、是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找出文中的设问句,说说它们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明确:第4段中:“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第9段中:“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作用:内容上领起下文,提示下文要论述的主要内容;结构上承接、过渡作用,使文章层次分明。2.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明确:事例论证。谷登堡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罗兰布歇内尔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正反对比论证。先从反面说:“如
9、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又透彻,增强了说服力。道理论证。文章第5段和第10段。3.有人认为谷登堡的例子未能很好地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明确:不同意。文中提到谷登堡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事物组合起来的做法,就是探求新事物的表现。同时文中提到这是“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是对知识的重组过程,是活用知识的体现。4.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明确:图形开篇,新颖有趣;围绕中心,层层展开;结构严谨,过
10、渡自然;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充分利用了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事实是证明论点最有力的武器。引用的成语、典故颇多,增加了文章语言的气势议论文的语言在该简练处简练,该生动处生动。原则是始终为论点服务。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进化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我们只有勇于和善于创新,才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而这个重任就落在了我们肩上。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培养更多的创新精神,人人都争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五、拓展延伸1.你对文中的哪个观点最感兴趣?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
11、两个事例来证明它吗?2.请同学们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从生活细节和现象入手设计发明方案,来培养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如:从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困惑的问题、想解决的问题、想研究的问题等方面入手,进行改进、优化、组合。温馨提示。(1)发明一个更方便省力。(缺点发明)(2)发明一个满足。(需求发明)(3)把和组合起来则更好。(组合发明)附: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本课由趣味图片引入课题,生动有趣,使这篇本来枯燥抽象的议论文学起来不再乏味,而是充满了趣味。课堂上的引导和学习,使学生领悟了如何写简单的议论文,意识到议论文要靠事实说话,要以理服人,也懂得了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同时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真正在读,真正在品,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都大大提高。但与此同时,这一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本课重难点的突破上、教学的过渡上还做得不够;教学方法较保守,只是设计了一个又一个循序渐进的问题,不够灵活,这些还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