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之必备知识.docx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文档编号:5884183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之必备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之必备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之必备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之必备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之必备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之必备知识一、黑塞1.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诗人。生于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1962年8月8日,脑溢血逝世于蒙塔纽拉。8月9日,出版诗集一根断枝的呻吟。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2.阅读资料由于反战,他被迫背井离乡,生活陷入困境。1916年初,他的父亲去世,年幼的儿子又身患重病,妻子的精神病急剧

2、恶化而不得不住院治疗。一连串的精神压迫和心理压力使黑塞深受神经衰弱和抑郁症的折磨,于是,他找到荣格的学生朗昂开始了分析性心理治疗。在19161917年间,朗昂为黑塞共做了72次心理分析,基本上是每周一次,每次3个小时。开始的时候,黑塞的抑郁症非常明显,并且流露出自杀的倾向。朗昂的分析性心理治疗十分有效,帮助黑塞度过了心理危机,并且引起了黑塞对心理分析的兴趣。1923年,黑塞放弃了其德国国籍,不久也与分居了的妻子正式离婚。黑塞自己不仅深受坐骨神经病痛和风湿病的折磨,而且也深受抑郁和自杀情绪的影响。从1925年开始,黑塞重新找朗昂做分析性心理治疗,前后持续了2年左右。实际上,这也是黑塞创作其荒原狼

3、的时期。孤独与乡愁是荒原狼的呐喊,也是黑塞的挣扎;自杀与寻求生路是荒原狼的彷徨,也是黑塞的迷惘。在此期间,黑塞所经历的心理分析具有多重的意义。对于黑塞来说,朗昂不仅仅是他的心理医生,也是他的知心朋友,而且是他在经受像狼一样“冬季荒原之流浪”时的坐标和向导。黑塞在其荒原狼的“出版者序言”中说:“我觉得这个人有病,是某种精神病或忧郁症,是性格病,我是以健康的本能在抵御它。”同时,黑塞也说:“我认识到,哈勒是一个能忍受痛苦的天才,按照尼采的某些说法,他在自己身上已经培养了一种天才的、无限的、可怕的承受痛苦的能力。”黑塞所要表达的是,尽管荒原狼的故事叙述的是疾病和危机,但是,它描写的并不是毁灭,不是通

4、向死亡的危机,恰恰相反,它描写的是治疗和治愈。在我们所理解的心理分析中,治疗和治愈也意味着发展,意味若心性的成长和人格的完善。黑塞将与荣格和朗昂的心理分析过程中所获得的治愈与发展性体验充分展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其中有在黑暗中的求索,有内在心灵意象的指引,也有超越与整合的个性化经历。3.诺贝尔奖是以瑞典的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895年创立的奖项。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有颁奖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诺贝尔奖最初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等五个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

5、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该奖于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奖以“诺贝尔奖基金会”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六个领域对人类做出最重大贡献的人。4.作文中的运用【1】所以,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人生有多少次颠簸,苦难的渡口总会有帮你度过苦难的渡船,而这渡船便是以坚持为桨,以信念为舵,以成熟之姿飞跃苦难的海洋。成熟之姿,便是前往,无论前路天寒地冻,路遥马亡。成熟之姿,便是阳光,穿越苦难温暖的照在人的心上。就如黑塞所言“人一生唯一的使命就是找到自己,然后在心底坚守其一生。”而坚守的信念,便是

6、以成熟之姿。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不如以成熟之姿,努力飞翔。(以成熟之姿)【2】无论有字无字,眼见耳闻,终归是要落实于心。再多的有字之书,倘若不内化于心,不过是附庸风雅地卖弄墨水,再多的无字之书,倘若不内化于心,也只落得“海归”变“海龟”般尴尬境地。黑塞的一句话如同黄钟大吕,“世界上最让人恐惧的恰恰是通往自己的道路”。翻开心灵之书,是近乎严酷的自省,是修剪不必要的枝枝蔓蔓,增添来自有字和无字之书的吸纳与内化,是冷静地直面内心,与自我对话的过程。“吾日三省吾身”,不妨说日阅心灵之书。这是一个更需要勇气与意志的过程:带着剜肉补疮的决绝,携着刮骨疗伤的清醒,将如附骨之疽般的狭隘、嫉妒、自私悉

7、数斩断,成就“心如明镜台”。在信息与行动严重不对等的时代,科技经济等理性力量逐渐占领人文关怀的当下,我们更要以书本和大地浇灌心灵。这位作家的话,无疑振聋发聩。(在书本与大地中浇灌心灵)【3】同样,伟大的心灵亦有益于个人对“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的理解。抗战时曾有文人说自己当年读宋人著作不知国破家亡之苦,只有到了抗战时国家陷于危难,方得与宋人同情。赫尔曼黑塞在谈及读书时,也说自己阅读歌德的亲和力时,由于误读了它而完全成了另一本书。由此可见,真正伟大的心灵会以知识和阅历审视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拥有“读书”更加聪慧的耳目。(人生三读)【4】“有字之书”是我们获取知识最主要和直接的来源。我们出生,

8、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再一起进入学校让心灵得到教化。诚然,“有字之书”不可或缺,正如赫尔曼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所指出的:阅读,特别是经典的阅读,对人学识教养的获得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有字之书”相较于个体总是显得抽离,其中固然有醒世名言,但却难为人所获得。譬如前些年的“药家鑫案件”及“复旦投毒案”,他们的学识毋庸置疑,但他们却未将其内化为自己真正遵循的准则。(善读心灵之书)二、王佐良1.王佐良(1916年2月12日-1995年1月19日),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1929年至1934年,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原清华大学外语系),留校任

9、教,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为攻读英国文学研究生。1949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任、副院长。2.王佐良先生学生时期就写诗,并有英文诗发表,又有中篇小说昆明居为世人所知。五十年代起以双向翻译从事文化交流和文学研究,把中国戏剧文学名著雷雨等作品译成英文,把英诗多种移译为中文,主张以诗译诗,存原诗风貌;研究英国文学的中英文论著,以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诗歌两个领域为主。集诗人、翻译家、研究工作者于一身而各有成就。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与许国璋、吴景荣曾被誉为新中国的“三大英语权威”。他为新中国英语教育和英语翻译所做出的贡献,已有不少文章做过回忆和论述。3.王佐良谈英语学习方法通过文化

10、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语言之有魅力,风格之值得研究,主要是因为后面有一个大的精神世界:但这两者又必须艺术地融合在一起,因此语言表达力同思想洞察力又是互相促进的。文体,风格的研究是有实际用途的,它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观察英语的性能,看到英语的长处,短处,以及我们在学习英语时应该特别注意或警惕的地方。因为英语一方面不难使用,一方面又在不小心或过分小心的使用者面前布满了陷阱。4.上图书馆跌宕起伏的叙述线索上图书馆一文是作者以法国作家西蒙娜德波伏瓦提及的法国国立图书馆为引言,主要叙述了他求学时代,给他留下深刻记忆的在4个图书馆的阅读体验。阶段分明的选材特点在不同学习阶段获得的阅读收获,使得其对阅

11、读体验的回忆,在选材上有了斟酌取舍。他在不同学习阶段去图书馆阅读书刊体验的直接书写梳理出来,非常有意思。聚焦光亮的描写特色本文最有特色的,应该是对光亮(也包括与之对比的暗淡、昏暗)的描写,虽着墨不多,却诗意盎然,耐人寻味。如,灯光、书本之光等。5.相关作文读书三部百年前海宁王先生有读书三境,而今日吾辈读书亦有三部,一曰读书佳文或曰腹中的“有字之书”,正如古人所语“行万里路”而“读万卷书;二曰包容人情世故、伪善交互的“无字之书”,古云“啼笑具不敢,方知做人难”;三曰省悟人何以为人的“心灵之书”,追溯本原,属“道可道,非常道”的最高境界。读好这三部书,人生圆满而无憾,东坡精晓诗书,其文独步天下,投

12、身官场,形迹天涯,融儒道佛三家于一体,临终“勉强想便错了”,一语似是识尽了人生;李叔同少习考据,青年看破红尘,一袭袈裟亦留下富有哲思的语录。吾辈固然不可为子瞻第二,弘一第二,然而此人物的阅历精神,可深为习究、模仿。此三本书亦决然不同于王国维的读书三境。有字、无字、心灵,不仅循序渐进,而且环环相扣,甚至循环往复。不消说我们从颜氏家训传习录中知晓社交之礼仪、为人之谦敬,或许还领略人生之须臾与永恒之道德的之美;亦不消说从社会大浪里体悟的本原精神,更促进对有字之书的了解,如西人米兰昆得拉所言,人照上确有字符,只不知其语法罢了。而清夜扪心,精神与理想,幻灭与虚荣里翻阅“心灵之书”的同时,理解更深。因此这

13、三部书不仅是读书人的书,亦是芸芸众生寻求生命意义的奇书。同时,这三者密不可分。不读有字之书,则不知礼仪,不识知论,不晓技术,是无异于市井之屠夫,山野之草民;不读无字之书,则会清高自傲,不可一世,譬如东汉祢衡,北美罗德曼之流,头脑发热,不能善终;不读心灵之书,则流于世俗,浑噩不知,吾们当中多数沉溺虚拟世间者当为共鉴。由是观之,读此三部实为大义。而社会上出了问题,也可以判断是哪一部出了问题。前日曼彻斯特的一声爆炸,我们不能不怀疑是其人性沦丧,未识心灵之书之缘故;未来我辈踏上社会,则不免多方掣肘,难言是已阅无字之书。书与书之间的衡量、比较、共进,不乏从现实利益出发,然而此中精义仍是要吾侪以人为本,以人类共同之精神为参照,同时以史为鉴,察人可以知己,观宇宙可知人心。该作者之三书理论实为精妙,颇具博采众长之特性。然吾人知之而不取之,则独有精妙,无得裨益。因之天下之大,以三部书为始。“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均是梦”,便是此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之必备知识.docx)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