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化学走进化学世界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一、选择题1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氯化钠B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C量取液体时,手持量筒,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D称量固体时,发现指针向左偏,应该用镊子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天平平衡【答案】B【解析】A、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时要注意“左物右码”,错误;B、溶于配制好后需要标明溶液的名称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正确;C、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应放在水平桌面上,错误;D、定量称量固体质量时,指针向左偏,说明左盘重了,应该减少药品的质量直至天平平衡,错误。故选B。2化学在生产生
2、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活性炭净水 C煤制煤气 D干冰降雨 【答案】C【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详解】A、海水晒盐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故A错误;B、活性炭净水是将水和一些颜色、异味等可溶性杂质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故B错误;C、煤制煤气是将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了一氧化碳等物质,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故C正确;D、干冰降雨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吸热使水蒸汽变成液态的水,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C。3下列实验操作所
3、产生的现象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A给水通直流电B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C将大理石和稀盐酸混合D向铁粉中滴入稀盐酸【答案】B【解析】A、给水通直流电,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气泡产生,错误;B、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产生,正确;C、将大理石和稀盐酸混合,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错误;D、向铁粉中滴入稀盐酸,铁与稀盐酸反应有氢气产生,错误。故选B。4下列图示的 “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的是A标签受损B不会产生氧气C灯内酒精燃烧D量得的液体偏小【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液体流出会腐蚀标签,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
4、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不符合题意;B、加热固体氯酸钾,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可能导致试管炸裂,不会影响产生氧气的量,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符合题意;C、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不能用嘴吹,可能会灯内酒精燃烧,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不符合题意;D、读取液体体积,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不正确,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不符合题意。故选B。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塞紧橡皮塞B加热液体C取用液体D读出液体的体积【答案】D【解析】【详解】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
5、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取液后的胶头滴管不能倒置,以防止腐蚀胶头,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6“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的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稻草造纸 B使用火药 C蚕丝织布 D冶炼金属【答案】C【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
6、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稻草造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使用火药的过程中,火药燃烧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蚕丝织布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冶炼金属的过程中有金属单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7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磨杵成针B积土成山C木已成舟D死灰复燃【答案】D【解析】【详解】A、磨杵成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积土成山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形
7、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8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液体喷出B污染试剂C酒精溅出D读数偏大【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会导致液体沸腾喷出伤人,故A正确;B、使用胶头滴管时,用自来水冲洗,会使滴管沾有自来水,自来水中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所以能污染试剂,故B正确;C、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
8、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发生火灾,故C错误;D、用量筒量液读数时,视线偏高(俯视)会导致读数偏大;故D正确;故选C。9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答案】A【解析】A下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燃放烟花爆竹能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石灰石高温煅烧时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A。点睛:明确化学变化与
9、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题关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本题可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据此分析判断。10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答案】B【解析】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这一过程中落花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夜来风雨声,花
10、落知多少,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B。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11用试管加热时试管破裂,其原因可能是()A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B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1/3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试管对着人可能伤人,但是不会造成试管破裂,错误;B、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1/3可能造成液体外溅,错误;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会使试管
11、受热不均匀,炸裂,正确;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是试管加热的正确方法,错误。故选C。1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规范的是( )A给液体加热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C闻药品气味D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答案】A【解析】【详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标签未朝向手心,错误,符合题意。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D、
12、固体药品的取用时,试管横放,用纸槽或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避免沾在试管壁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氧气验满B读取液体体积C气密性检验D液体加热【答案】C【解析】【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即可,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量筒内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D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操作错误,故不符合
13、题意;故选C【点睛】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决此类试题的关键。14下列关于对化学实验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2B加热过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C向盛有一定量浓硫酸的试管中,滴加蒸馏水进行稀释D用嘴小心吹灭燃着的酒精灯【答案】B【解析】【分析】A、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B、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C、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注意事项分析。D、根据熄灭酒精灯的方法分析。【详解】A、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一,故错误。B、加热过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立即用冷
14、水冲洗会炸裂试管,故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稀释浓硫酸时,一般在烧杯中进行稀释,故错误;D、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故错误;故选:B。【点睛】实验是化学的基础,要了解常见的实验操作,能对错误操作的后果做出判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15陶瓷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手工制造陶瓷器的一般过程如图,其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混合B成型C干燥D烧结【答案】D【解析】【详解】A、混合只是简单的将原料混合,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B、成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不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干燥是将成型的物品
15、进行晾晒,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烧结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16安徽省物产丰富,人杰地灵。下列是省内四地市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其过程主要体现的是化学变化的是()A芜湖汽车组装B铜陵冶炼金属C六安水力发电D淮南开采煤矿【答案】B【解析】【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详解】A、汽车组装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B、冶炼金属过程中,生成金属单质,是化学变化;C、水力发电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D、开采煤矿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选B。【点
16、睛】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17用KClO3和MnO2制取O2,并回收MnO2和KCl的装置如下,其中正确的是()A制取O 2B溶解C过滤D蒸发结晶【答案】B【解析】【分析】A、收集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B、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促进固体的溶解;C、根据过滤的注意事项考虑;D、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详解】收集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图示是向下排空气法,故A错;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促进固体的溶解,故B正确;过滤的注意事项:玻璃棒末端放在三层滤纸一边,不能放到滤纸上缘,漏斗尖嘴部分紧贴烧杯内壁
17、,故C错;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液滴飞溅,故D错。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1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药品B检查装置气密性C取用液体药品D液体的取用【答案】B【解析】【详解】A、使用托盘天平称物时: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使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药品时,先将胶头滴管中的空气排出,再伸入液体内吸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
18、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19下列能量的转化中, 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B水力发电C燃烧天然气做饭D电取暖器取暖【答案】C【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详解】A、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B、水力发电是将水能转化为电能,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C、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D、电取暖器取暖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故选C。20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器生锈B葡萄酿酒C剩饭变馊D苹果榨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铁器生锈, B葡萄酿酒,C剩饭变馊,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苹果榨汁,属于物理变化。考点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