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秦朝A加强文化控制B分封,行郡县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D便利了经济的发展2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上述反映了丝绸之路的A背景B内容C时间D作用32016年11月,中央开展监察制度的试点改革。两千多年前,我国的秦王朝在中央设立的官职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丞相B太尉C郡守D御史大夫4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
2、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变化5修建骊山陵墓、长城和驰道以及阿房宫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是A沉重的赋税B繁重的徭役C残酷的刑罚D可怕的殉葬6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异彩纷呈,孕育出了与西医学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与概念范畴的中医学。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是( )A擅长针灸的华佗B尝遍百草的神农氏C使用“四诊法”的扁鹊D“治未病”的张仲景7舌尖上的中国解释了我国各地的美食,中原地区开始吃上石榴、核桃应该是
3、在A秦朝B西汉C东汉D三国时期8如果你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焚书坑儒书同文,车同轨颁布“推恩令”张骞出使西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 B C D9司马迁写作历史前,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在此基础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史记的著述。这表明司马迁著史()A坚持“有闻必录”原则B轻视文献记载的价值C忽略实地考察的真实性D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10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 史现象是A武将权力
4、膨胀B地主势力增强C外戚专权D宦官专权11“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社会政治大转型”是指(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B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12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发生在 ()A商纣和周武王间B夏桀和商汤间C秦二世和陈胜间D项羽和刘邦间13根据关键词判断历史事物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主要能力之一。观察以下关键词:修建骊山陵,连坐制度,公元前209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张楚政权。请你判断该历史事件是A长平之战B
5、秦末农民起义C黄巾起义D流民起义14“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 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A削弱了王国势力B促成了“文景之治”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15新皇帝废除此前的王国和诸侯,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个是指推行了哪一个制度( )A分封制B郡县制C宗法制D世袭制16如图是战国形势图,图中、分别代表了当时不同的诸侯国其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的是( )ABCD17“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为此,汉武帝( )A分封诸侯B广设
6、郡县C实施“推恩令”D设立“三司”18张老师在讲授大一统的汉朝一课时,出示了两幅图片(如下图)从图片中你 能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太学是最早的私学B西汉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C罢黜百家D儒家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19西汉政权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他们继续推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并重视“以德化民”,使国库充盈、粮仓丰裕,历史上把这局面称为( )A开皇之治B文景之治C光武中兴D开元盛世20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秦末农民战争和( )A统一中国B焚书坑儒C楚汉之争D修筑长城21东汉中期以后“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
7、势衰,宦官又盛”。这则材料反映出东汉中后期的社会状况是A宗族观念的根深蒂固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中央与地方矛盾加剧D政治清明社会稳定22“有志者,事竟成,破斧沉舟,百二秦关终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段名言里出现的“破斧沉舟”这个成语典故发生的时间是( )A战国时期B三国时期C秦朝时期D春秋时期232007年7月8日凌晨,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活动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揭晓,中国长城成功入选世界“新七大奇迹”。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下列关于秦长城起止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B西起咸阳,东至鸭绿江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D西起长安,
8、东到山海关24下面时间轴示意图,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史记这部史学名著中能查阅到AABBCCDD25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李白称赞他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称赞他的功绩是A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B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C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D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图片可知,这是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措施。秦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国家统一,秦始皇规定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措施巩固了国家统一,便利于经济的
9、发展,故D符合题意;秦朝通过“焚书坑儒”等措施而加强文化控制,排除A;材料无关地方行政管理,排除B;统一文字是在秦灭六国实现国家统一以后的举措,统一后的官方字体是小篆,排除C。故选D。2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体现了丝绸之路的作用和影响,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说法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D。3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
10、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4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都是秦朝巩固其统治采取的额措施;汉朝时期采取的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等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11、,推进大一统格局的形成,C项符合题意,AB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大一统格局的形成,秦汉时期的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5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所给“建骊山陵墓、长城和驰道以及阿房宫”等信息,可知这些工程在修建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征发沉重的徭役,所以B符合题意;沉重的赋税说明人民受到的剥削严重,题干未体现,所以A不符合题意;残酷的刑罚说明秦朝刑罚的严苛,题干未体现,所以C不符合题意;秦代的殉葬已经不像奴隶制社会时期一样非常盛行,题干未体现
12、,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B。6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了诊断上要辨证施治,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故D符合题意;华佗、神农氏、扁鹊与题干无关,故AB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是解题的关键,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7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线,丝绸之路开通,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
13、,而西域物产如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豆等物种也经河西走廊传入中原,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8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汉武帝统治时期”,结合所知识可知,焚书坑儒发生在秦始皇统治时期,故不符合题意。书同文,车同轨是发生在秦始皇统治时期,故不符合题意。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使得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加强了中央集权,故符合题意。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故符合题意。汉武帝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故符合题意。符合题意,故选C。9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司马迁写作历史前,一方面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获得史料,一方面还到各处实地
14、探访,搜集遗闻,以补充史料之不足,使史料和考察结果相互印证,具有史料考证意识。故题文材料表明司马迁著史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故D项正确;A材料中并为反映出来,排除;BC违背了题文的“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BC项排除。所以答案选D。10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可知,此内容反映了东汉中后期继位的皇帝年幼,太后依靠娘家人,导致外戚专权,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武将权力膨胀、地主势力增强、宦官专权,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11B解析: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
15、鞅变法中,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的措施,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秦朝建立后,为加强对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解除了王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答案为B。12D解析: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项羽粮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从此就有了楚河汉界的说法。“楚河”“汉界”字样,这是象征历史上的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的 “楚汉之争”。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13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
16、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陈胜高呼“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故B符合题意;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在长平一带发生的战争,排除A;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利用宗教组织发动的农民战争,排除C;流民起义是居无定所的民众发动的起义,排除D。故选B。14D解析: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汉武帝有关知识的认识。为加强中央集权,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 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故选D。【考点定位】人教新
17、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15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任命”“向中央政府负责”描述的是秦代的郡县制下地方管理的情形,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信息“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学生需要掌握关于郡县制的相关知识,郡县制的官员的任命是由朝廷任命的,由中央政府直接负责,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6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秦国位于战国七雄的最西面,应是图中。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18、,故答案为D。17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中材料汉书主父偃传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初年,一些大国仍然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并且诸侯王骄奢淫逸,时常违抗中央政令,严重威胁着中央集权的巩固。朝臣主父偃上书武帝,建议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这样,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这一建议既符合了汉武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因此立即为武帝所采纳。同年武帝颁布推恩令。封地大王国被分
19、成封地较小的侯国,这个过程直接导致了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这样,汉朝朝廷不用贬斥诸侯王,就使得大的王国自己分崩离析了。在此之后,侯国辖地仅有数县,彻底解决王国封地过大问题。C选项符合题意;分封诸侯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属于干扰项,A选项不符合题意;广设郡县是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属于干扰项。B选项不符合题意;设立“三司”是明朝为了加强君主集权,在地方设立的行政机构。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18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中“汉代讲学图”“西安长安太学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西汉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2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此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B正确;太学属于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校,春秋时期孔子最早创办私学,A排除;题干直接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推行儒学教育,但没有体现对其他学派学说的态度,无法直接得出罢黜百家,C排除;题干没有体现儒学教育的效果,无法直接得出儒家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D排除。故选B。19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B符合题意;开皇
21、之治是隋文帝时期开创的,A排除;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时期开创的,C排除;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时期开创的,D排除。故选择B。20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坑灰未冷山东乱,”提到的重大事件是秦末农民战争,“竹帛烟销帝业虚”提到的重大事件是焚书坑儒,B符合题意;ACD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B。21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东汉中期以后“宗室权落宦官又盛”。结合所学知识,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政治统治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B符合题意;宗族观念的根深蒂固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来,A不符合题意;中
22、央与地方矛盾加剧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来,C不符合题意;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故选B。22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百二秦关终楚”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末农民起义时期,在巨鹿之战中,项羽面对数量明显多于自己的秦军,为了激发士兵的决心从而获得战争的胜利,项羽破釜沉舟,不留后路,最终巨鹿之战中项羽军队以少胜多实现胜利。C正确;ABD与破釜沉舟无关,排除。综上故选C。23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秦长城起止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城的修建是为了防御匈奴的进攻,在燕、秦、赵三国旧长城基础上修补而成,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一万余里。明长城东起鸭绿江
23、,西至嘉峪关。故选C。24A解析: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5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可知李白称赞的是秦始皇。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从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了统一六国的战争,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先后攻灭韩、赵、魏等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是秦始皇加强对秦朝统治的措施,不合题意,排除;故选择B。【点睛】理解“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是解题的关键,说的是秦王嬴政灭掉六国,统一天下的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