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依法治国 知识点讲解(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5902133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依法治国 知识点讲解(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依法治国 知识点讲解(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依法治国 知识点讲解(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依法治国 知识点讲解1诚信做人1、承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不要轻易许诺,轻易许诺而不兑现,是一种不良品质。践约守信是我们诚实做人的核心。 2、诚信做人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 我们所做的大事、小事,都要认真面对,在做人方面实质上没有大事小事之分。生活是点点滴滴的小事构成的,诚信做人就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我们做大事的同时也要拘小节,把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2违法行为及种类【知识点讲解】1、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3、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2、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二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知识扩展】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例题透析】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是()A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 B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 C小青周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 D小江多次拨打119谎报火情分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法律并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解答:抢劫他人财物、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多次拨打

3、119谎报火情等行为都是触犯法律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ABD符合题意;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是道德义务,不是法定义务,因此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不是违法行为,C不符合题意。故选ABD。点评:正确解答此题要准确理解违法行为的含义,排除干扰项。3预防违法犯罪【知识点讲解】1、尊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2、预防犯罪(1)我

4、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知识扩展】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1)家庭原因:缺乏家庭保护,家教不严,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方法单一、粗暴,家庭生活不和睦,家庭成员不良行为的影响等; (2)学校原因:只重视知识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方法单一; (3)社会原因:缺乏社会保护,社会环境复杂,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 (4)个人原因

5、:身心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道德水平低,是非、法制观念淡薄,自制力差,没有调控好自己的不良情绪,没有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没有正确对待好奇心理和从众心理,贪图享受,交友不慎,无心向学,具有不良行为等。【例题透析】古语云“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良行为是一定会走向违法犯罪的 要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要懂得避免沾染不良习气,改正错误 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会走上违法犯罪。ABCD分析:该题考查预防违法犯罪的内容;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干一些违法的事;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到滑向犯罪的泥潭。因此,我们要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预防违法犯

6、罪的重要途径。解答:题干谚语告诉我们: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我们要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结合题干选项可知,符合题意;说法绝对;故选D。点评:解答该题需要给出的选项依次分析,结合题干信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确定正确的选项。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知识点讲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1)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每个公民都平等的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的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3)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知识扩展】在我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7、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1)它为公民自由权及其他基本权利的实现奠定了基础;(2)它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它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4)它对我国的立法产生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例题精析】2016年9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广东省委原常委、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受贿案,对被告人万庆良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万庆良受贿所得财物予以追缴,上缴国库。这说明()A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所有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D万庆良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分析:本题考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律面前

8、人人平等原则,即任何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解答:题文材料我国依法惩处贪腐高官。法律不因高官身份特殊而免于追究器违法责任,表明我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A符合题意;BC正确,但不符合题文主旨;万庆良的行为触犯刑法,是犯罪行为,D错误。故选A点评:正确解答此题要抓住题文材料关键信息分析,明确犯罪行为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5善用新媒体【知识点讲解】1、新媒体时代,我们可以利用媒体资源做些什么: (1)可利用它来学习。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加强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与老师、同学交流,解惑答疑等; (2)可利用它来管理家庭事务,解决家庭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问题; (3)可

9、学会用它来关心国内外大事,参与公共生活; (4)可以通过它来表达看法、建议,传递爱心和责任。 2、 我们应怎样正确利用媒体资源,提高自己的媒体批判能力和媒体素养: (1)关键在于,要养成积极的媒体批判能力,具备必要的辨析能力、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 (2)始终对生活保持着积极正面的态度,以负责任的态度合理利用媒体资源。【知识扩展】我们不仅要会用新媒体,更要善用新媒体: (1)新媒体提供的海量信息资源中,有真实的,也有虚假的,有积极、正面的,也有消极的负面的;既有有价值的,也有无价值的。如果不加分辨地完全接受,就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成长; (2)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个

10、个都是信息发布者,如果不辨是非善恶,就会混淆视听,扰乱公共秩序,会害人害己。【例题透析】下列做法属于合理利用媒体资源的是()A周末通宵上网B浏览低俗不健康信息C通过网络课程进行自主学习D利用媒体资源发布咋骗信息分析: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解答: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由于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休闲时间呈现出碎片化倾向,新媒体正是迎合了这种需求而生的,材料表明新媒体不仅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还拉近

11、了我们与世界距离,我们可以利用媒体资源进行自主学习,C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不利于自己是身体健康;CD选项都是没有遵守法律和道德要求的表现,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为选择题,关键是抓住材料的主旨是合理利用媒体资源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即可。6司法保护【知识点讲解】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国家司法机关,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一种专门保护措施。【知识扩展】司法保护的基本要求:第一、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实行有别于审理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殊制度; 第二、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

12、人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第三、对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应做好安置工作,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 第四、人民法院处理继承案件、离婚案件,要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抚养权。【例题透析】2017年3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新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其中明确规定,被执行人为未成年人的,人民法院不得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这一规定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A学校保护 B家庭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分析:该题考查司法保护;司法保护是指人民检察院,法院,公安机关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国家专政机构通

13、过依照法律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所实施的一种专门保护措施。解答: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司法保护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题干中对未成年人保护的主体是人民法院,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D符合题意;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ABC。故选D。点评:此题要准确掌握课本知识“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在此基础上即可顺利选择。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知识点讲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知识扩展】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4、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例题透析】68岁的代传华老人,在过去八年里,一门心思只做一件事,就是替“失信”的老板还债。老人的行为体现了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中的()A明礼诚信 B民主法治 C自强不息 D敬业奉献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解答:该题考查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依据课本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题干中老人的行为体现

15、了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中的明礼诚信的要求;故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故选A。点评:依据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正确作答。8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知识点讲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2)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3)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知识扩展】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1)国家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国家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3)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4)国家的根本政治

16、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6)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文化教育权利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纳税、劳动、受教育等;(7)国家标志:国旗:五星红旗;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四周是麦穗和齿轮;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例题透析】2016年12月4日,习近平对“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做出重要指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宪法之所以得到如此重视,是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不同于普通法律宪法包罗万象,

17、是一切法律的总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ABCD解析: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这是宪法的地位决定的。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符合题意;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宪法不是普通法律总和,排除。故选C。9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知识点讲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1)宪法是其它法律的立法依据和立法基础,其它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2)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其它法律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3)宪法是一切组织或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知识扩展】我国宪法与普通法律的相同点主

18、要表现在:(1)阶级本质相同。二者都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意志的体现; (2)指导思想相同。二者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3)任务和目标相同。都是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例题透析】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表现在()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违反宪法必然要受到刑罚处罚 宪法是一切组织或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ABCD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和基础,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宪法是一切组织或个人的根本活动

19、准则,符合题意;错误,只有触犯刑法的犯罪行为才会受刑罚处罚。故选D。10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知识点讲解】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1、联系:(1)都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都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3)都主要取决于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区别:(1)规定的内容不同。 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国家的性质、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的等等。而普通法律知识对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2)法律地位和效力不同。 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表现在: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根据

20、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人们通常把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称为“母法”与“子法”的关系。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宪法第5条第3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第5条第4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3)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宪法制定时往往要成立一个专门机构,如制宪委员会、制

21、宪议会或宪法起草委员会等。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才有权提出并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而普通法律的制定修改,则以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知识扩展】“宪法”一词源远流长,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均古已有之,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首次使用“宪法”一词,要求清政府制定宪法、开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政治。从此“宪法”一词日渐被作为专门表述国家根本法的法律术语。我们可以对宪法的概念作出如下表述: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结果,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它是一定政治斗争的终点和起点,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

22、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普通法律是“宪法性法律”的对称。规定某种社会关系或社会关系某一方面行为规则的规范性文件。由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一般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发;它以宪法为依据,法律效力次于宪法。如我国的刑法、民法通则等均为普通法律。【例题透析】2016年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该法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是()A民法通则 B安全法 C行政法 D宪法解析:依据课本内容,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故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是宪法

23、;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故选D。11增强宪法意识【知识点讲解】1、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2、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的目的?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3、公民如何增强宪法意识?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知识扩展】依法治国首先就必须依宪治国,树立法律的权威首先就必须树立宪法的权威,普及法律知识首先就应当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公

24、民的法律意识首先就要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例题透析】习近平在2016年12月4日即第3个国家宪法日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这就要求我们()增强宪法意识,自觉学习宪法把宪法作为我们行为的最高规范时时宣传宪法,事事遵循宪法检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规定。ABCD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公民要增强宪法观念,自觉学习宪法知识,把宪法作为我们行为的最高规范和根本行为准则,注意自己的行为要符合宪法要求,符合题意;“时时”“事事”说法绝对,排除。故选C12维护宪法权威【知识点讲解】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

25、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知识扩展】宪法宣誓誓词:我宣誓: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全心全意遵守宪法和法律,永远忠于宪法,忠于祖国,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捍卫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违宪不违法,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依法办事,廉洁从政,恪尽职守,求真务实,勤奋工作,奋发有为,开拓进取,为履行好基层央行职责而努力奋斗。【例题透析】自2016年1月1 日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开始实施。实行这一制度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崇尚宪法权威 依照宪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维护宪法尊严 把宪法作为最高的行为准则。ABCD解析:我国实

26、行宪法宣誓制度目的是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观念,促进他们崇尚宪法权威、维护宪法尊严,把宪法作为最高的行为准则,进而推进依宪治国和依法治国进程,符合题意;说法不符合题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是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目的。故选C13依法治国的含义和目的【知识点讲解】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知识扩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发表了

27、一系列重要论述。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全面的战略部署。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例题透析】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

28、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A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B要求每个公民都成为执法者C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D要求对违法行为都追究其刑事责任解析: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所以C是正确的选项;A选项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是四项基本原则;B选项不符合实际;D选项犯罪行为都追究其刑事责任,排除。故选C。1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知识点讲解】(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3)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

29、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4)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知识扩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全面的战略部署。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各级党

30、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例题透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我国要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A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B实现中国梦,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解析: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1、。我国要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其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BD不符题意,故选C。15树立法治观念【知识点讲解】1、树立法治观念的重要性:(1)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 (2)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3)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地保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守法用法,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环节。2、树立法治观念的基本要求:(1)学法,懂法,树立法治观念; (2)自觉守法,法律规定的一定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3)学会用法,运用

32、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自觉护法,敢于和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知识扩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例题透析】浙江农民陈某因捉了114只癞蛤蟆被抓,被告知涉嫌非法狩猎罪。陈某一脸茫然,声称“不知道捉癞蛤蟆犯法”。这一案例告诉

33、我们()A不知法就可以不受法律的制裁B要认真学法,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C法律禁止的行为坚决不做,否则就是犯罪D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得伤害任何动物解析:浙江农民陈某涉嫌非法狩猎罪的原因在于法治观念淡薄,警示我们公民要认真学法,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B符合题意;A错误,违背法治精神;C错误,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行为;D说法绝对,排除。故选B16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知识点讲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知识扩展】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

34、次会议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指出,到下世纪初要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7年10月,中共十五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1999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1982年宪法进行修改,将法治与法治国家予以宪法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例题透析】日前,我国最高检察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反腐力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媒体网络对反贪工作的助推作用”。我国加大力度严查、严惩腐败官员,这有利于()建成高效廉洁、公正透明的政府 切实维护我国全体公民的最根本利益维护法律的权威,建设法治国家 构建公

35、平正义、民主法治的和谐社会。ABCD解析:加大力度严查、严惩腐败官员,表明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反腐倡廉,致力于建设高效廉洁、公正透明的政府,维护法律的权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和谐社会,正确,符合题意;说法错误,应为维护我国全体人民的最根本利益。故选A17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知识点讲解】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2)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3)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知识扩展】宪法作为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行为准则,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禁

36、止做的事;二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规定做的事;三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未授权的事。【例题透析】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在宪法范围内活动,这说明宪法()A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是最高行为准则C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D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因此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在宪法范围内活动,模范遵守宪法,B符合题意;AC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18依法办事的要求【知识点讲解】

37、依法办事的要求是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养成遵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知识扩展】依法办事原则的具体要求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四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法的制定和法的实施”这两个环节。【例题透析】2012年12月14日,36岁的河南光山县文殊乡邹鹏村村民闵应军冲入文殊乡陈棚村完全小学,砍伤学生22名,群众1名。警方初步认定闵应军因受“世界末日”谣言影响持刀伤人,检方2012年12月16日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将其批捕,闵应军必将受到刑罚的处罚。据此回答1012题。该案例给我们的警示是()法律所禁止的坚决不做 要养成

38、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一切违法行为必将受到刑罚的处罚 要学法、知法、守法,不做侵害别人的事。ABCD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分析材料可知,闵应军的案例警示我们,公民履行义务,就要做到法律提倡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不允许的坚决不做,要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要学法、知法、守法,不做侵害别人的事,所以是正确的选项;选项太绝对,犯罪行为受到刑罚的处罚,排除,故选B。19宪法规范权力运行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1)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 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

39、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3)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20宪法监督权力

40、行使1、为什么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2、如何保证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3、人大如何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21厉行法治的要求(1)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全利,履行义务。(1)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

41、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3)国家(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22扫黑除恶什么是“黑”?什么是“恶”?(1)威胁政治安全特别是制度安全、政权安全以及向政治领域渗透的黑恶势力。(2)把持基层政权、操纵破坏基层换届选举、垄断农村资源、侵吞集体资产的黑恶势力。(3)利用家族、宗族势力横行乡里、称霸一方、欺压残害百姓的“村霸”等黑恶势力。(4)在征地、租地、拆迁、工程项目建设等

42、过程中煽动闹事的黑恶势力。(5)在建筑工程、交通运输、矿产资源、渔业捕捞等行业、领域,强揽工程、恶意竞标、非法占地、滥开滥采的黑恶势力。(6)在商贸集市、批发市场、车站码头、旅游景区等场所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收保护费的市霸、行霸等黑恶势力。(7)操纵、经营“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黑恶势力。(8)非法高利放贷、暴力讨债的黑恶势力。(9)插手民间纠纷充当“地下执法队的黑恶势力”。(10)境外黑社会入境发展渗透以及跨国跨境的黑恶势力。2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1)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及地位产生:我国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是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的,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

43、国和地方的重大事务。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2、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根据宪法和法律行使地方立法权。(2)决定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3)任免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享有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决定、罢免的权力。(4)监督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县级以上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本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第 21 页 共 2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道德与法治 > 中考复习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依法治国 知识点讲解(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