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劝学导学案.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91755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劝学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完整版)劝学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完整版)劝学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完整版)劝学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完整版)劝学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劝 学一、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弄清字音,把握文章内容。 2.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二、导学方法:学案引导,朗读背诵,评论鉴赏三、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结合注释) 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

2、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2题解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第 一 课 时预习案字音木直中( )绳 輮( )以为轮 虽有槁暴( ) 金就砺( )则利 须臾( )之所学 跂( )

3、而望矣 假舆( )马者 假舟楫( )者 蛟( )龙生焉 不积跬( )步 骐( )骥( )一跃 驽( )马十驾, 锲( )而不舍 金石可镂( ) 六跪而二螯( ) 非蛇鳝( )之穴 君子生( )非异也 朽木不折( )探究案速读课文,把握结构 本文一共4段,是围绕那句话展开的?每段的内容各是什么?(学法指导:本文是议论文,可以从文体结构特点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训练案熟读课文 把握文章大意 第 二 课 时预习案1. 重点字词学不可以已( ) 取之于( )蓝而青于( )蓝 木直中( )绳 輮( )以为轮 虽有( )槁暴( ) 金就( )砺( )则利博学( )而( )日参省乎己 终日而( )思 须臾之(

4、 )所学知( )明而( )行无过( )矣 跂而( )望矣 登高而( )招 而( )见者远 假( )舆马者而致( )千里 非能水( ) 而绝( )江河 生( )非异也2.重点句子翻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 我的疑问探究案1. 第一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第二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分解比喻句的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3.第二段哪句话回答了“学不可以已”?(用原话回答)4. 第三段是从那个角度说“学不可以已”的?作者用了哪些比喻来说明? 5. 第三段哪句话回答了“学不可以已”? (用原话回答)训练案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前三段第 三

5、课 时预习案1. 重点字词 风雨兴( )焉 而( )神明自得 故不积跬步( ) 无以( )至千里 锲而( )舍之 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 )利,筋骨之( ) 上( )食埃土,下( )饮黄泉,用( )心一也 蟹六跪而( )二螯2.重点句子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探究案1.第四段是从那个角度说“学不可以已”的? 2.在第四段中作者是怎样运用比喻来说明的?训练案一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第四段二 基础知识巩固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中绳(zhng) 槁暴(p) 须臾(y) 闻者彰(zhng) B.靛青(dng) 舟楫(j) 蛟龙(jio) 跂而望(q)

6、 C.跬步(ku) 蚯蚓(yn) 蛇鳝(shn) 驽马(n) D.可镂(lo) 骐骥(j) 爪牙(zho) 锲而不舍(qi) 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1)虽有槁暴(晒) (2)輮以为轮(使弯曲) (3)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5)非利足也(走路) (6)筋骨之强(强壮) (7)而致千里(送达) (8)而绝江河(隔断) (9)声非加疾也(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10)而闻者彰(清楚) (11)劝学(勉励) A. B. C. D. 3. 选出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7、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 学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弄清字音,把握文章内容。 2.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二、导学方法:学案引导,朗读背诵,评论鉴赏三、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结合注释) 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

8、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2题解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第 一 课 时预习案字音木直中(zhong)绳 輮(rou)以为轮

9、 虽有槁暴(gao pu) 金就砺(li)则利 须臾(yu)之所学 跂(qi)而望矣 假舆(yu)马者 假舟楫(ji)者 蛟(jiao)龙生焉 不积跬(kui)步 骐(qi)骥(ji)一跃 驽(nu)马十驾, 锲(qie)而不舍 金石可镂(lou) 六跪而二螯(ao) 非蛇鳝(shan)之穴 君子生(xing)非异也 朽木不折(she)探究案速读课文,把握结构 本文一共4段,是围绕那句话展开的?每段的内容各是什么?(学法指导:本文是议论文,可以从文体结构特点角度引导学生思考。) 本文是围绕“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展开的。 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第二段:论述学习的意义。 第三段

10、:论述学习的作用。 第四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训练案熟读课文 把握文章大意 第 二 课 时预习案2. 重点字词学不可以已(停止) 取之于(介词,从)蓝而青于(介词,比)蓝 木直中(合乎)绳 輮(通“煣”,使弯曲 )以为轮 虽有(通“又”)槁暴(晒) 金就(动词,靠近)砺(磨刀石)则利博学(广泛学习)而(连词,表递进)日参省乎己 终日而(连词,表修饰)思 须臾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所学知(通智)明而(连词,表并列)行无过(犯错)矣 跂而(连词,表修饰)望矣 登高而(连词,表修饰)招 而(连词,表转折)见者远 假(借助,利用 )舆马者而致(到达)千里 非能水(用作动词,游水) 而绝(横

11、渡)江河 生(通“性”,资质,禀赋)非异也2.重点句子翻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探究案2. 第一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是全文的文眼。统领全篇,开门见山,引起下文论述。2.第二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分解比喻句的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比喻论证。本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木

12、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 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3.第二段哪句话回答了“学不可以已”?(用原话回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 第三段是从那个角度说“学不可以已”的?作者用了哪些比喻来说明?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本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

13、,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5.第三段哪句话回答了“学不可以已”? (用原话回答)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训练案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前三段第 三 课 时预习案2. 重点字词 风雨兴(起、兴起)焉 而(连词,表顺承)神明自得 故不积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至千里 锲而(连词,表假设)舍之 金石可镂(雕刻)蚓无爪牙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利,筋骨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食埃土,下(名词用作动词,向下)饮黄泉 用(由于、因为)心一也

14、蟹六跪而(连词,表并列)二螯2.重点句子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探究案1.第四段是从那个角度说“学不可以已”的?本段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2.在第四段中作者是怎样运用比喻来说明的? 作者用了十个比喻。 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不积跌步”、“不积小流”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 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 “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

15、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 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 训练案三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第四段四 基础知识巩固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A.中绳(zhng) 槁暴(p) 须臾(y) 闻者彰(zhng) B.靛青(dng) 舟楫(j) 蛟龙(jio) 跂而望(q) C.跬步(ku) 蚯蚓(yn) 蛇鳝(shn) 驽马(n)D.可镂(lo) 骐骥(j) 爪牙(zho) 锲而不舍(qi)分析:B项中“靛”读“din”;C项中“跬”

16、读“ku”,“驽”读“n”;D项中“镂”读“lu” 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1)虽有槁暴(晒) (2)輮以为轮(使弯曲) (3)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5)非利足也(走路) (6)筋骨之强(强壮) (7)而致千里(送达) (8)而绝江河(隔断) (9)声非加疾也(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10)而闻者彰(清楚) (11)劝学(勉励)A. B. C. D. 分析:句中“跂”义为“提起脚后跟”,句中“致”义为“到达”,句中“绝”义为“横渡”。3. 选出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 C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D.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分析:A项中“水”名词动用;B项中“日”名词作状语;D项“上”“下”名词作状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完整版)劝学导学案.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