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话是本能会说话是修养 疫情让我们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加长了,感受亲情的同时,自然也擦出了些许的火花。不少陪着孩子“宅家”上网课的家长发现,原本亲密的亲子关系,变得有了些许矛盾,甚至感觉孩子有点“不对劲”。林见清一怒之下,便大喊:“我现在有钱了,可以让你住大房子了,有福你不知道享啊!一个破餐馆有什么值得留恋的!”林爸爸反驳道:“我在这呆了一辈子,怎么就是破餐馆了?就是这个破餐馆供你吃、供你用、供你上学,怎么在你眼里就是个破餐馆呢?”毫无疑问,林见清是关心林爸爸的。但由于自己不知道如何更好的表达,而本能的选择了讽刺与抱怨。诗经里写道:”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与父母相处,多点耐心,少点抱怨。消极的
2、话语,尽量少说。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曾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爱父母,就好好说话,温柔以待。有位思想家说:“用刀解剖关键性的字,它会流血。”语言,看不见摸不着,却是有生命力的。罗京曾分享一件事:有一次,他边抽烟边工作。焦头烂额之际,母亲忍不住劝道:“别抽了,对身体不好。”罗京没好气地吼道:“管那么多干嘛!”不曾想,母亲当场流下了眼泪。罗京十分懊悔,从此戒烟,并写下一张纸条随时警醒自己:世若无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父母是我们的根,若是根腐烂了,就不可能有枝繁叶茂。好好说话,说暖心的话,说顺从的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
3、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一起学习子游请教什么是孝,孔子给出的答案是,现在所谓孝顺,以为能养父母就可以了。可是人也都能做到饲养狗与马,如果对于父母没有敬意,那和饲养狗马有何区别呢?明成祖朱棣曾经出个上联:“色难。”要才子解缙来对。解缙应口而答:“这个容易。”一起学习解缙连忙说:“臣方才不是已经对上了吗?”原来“容易”就是下联。对父母和颜悦色真难,此为上联:色难,而对父母容色以待真易,便是下联:容易。细细思量之下,连皇帝都连声称妙。过了很久,皇帝还不见解缙对上,于是便问:“爱卿不是说容易吗?怎么现在还没对上?”礼记里对于孝道,提出了重在养父母之心,这便是针对于“色难”,提出
4、了“色养”要求。子女赡养父母,要做到让他们心情愉快,喜乐无忧,NoImage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隐士叫老莱子,因躲避世乱,逃到蒙山脚下,躬耕事亲。相传老莱子七十岁时,他的父母还活着。这些悦亲敬养的例子,虽然细微,但却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悦亲,最重要的是自己要诚心诚意敬养父母。宋人郑清之的助孝德诗云:“孩提无不爱其亲,不失其心即大人。从此劝君休外慕,悦亲端的在诚身。”善不外在,福自己取。俗语说:“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在家敬养父母,诚身明善,道以悦亲,就是人生最大的孝行,天下第一大善事,又何必到远处烧香拜佛,祈求福报呢?做亲前孝子,不是远胜于做佛老信徒吗?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襁褓中的你要三年之久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长大成人迈入社会,这期间又是十几年的悉心照料。我们不是恶人,更不是不懂孝道,我们只是习惯了自私,习惯了任性。面对日益孱弱的父母,多一点笑脸,少一点不耐烦,发自内心地去关爱他们,照顾他们,切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别让父母在我们面前变得小心翼翼,别让“色难”变成父母与我们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