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目录大气运动教学目标热力环流热气球加热后,气囊内的空气温度愈高,气囊内气体的密度就愈小,能产生更大的向上浮力,让热气球向上飞行。热气球是指用热空气作为浮升气体的气球。相传热气球的原型由三国时期诸葛亮(字孔明)所发明。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诸葛亮算准风向,制成能在空中漂浮的纸灯笼,附上求救信息,后来终于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现代载人热气球由球囊、吊篮和加热装置三部分构成。球囊下端开口,下悬一只载人吊篮,用火焰加热空气灌入球囊,使球囊膨胀并平稳升空。说明气体受热会膨胀上升热气球加热后,气囊内的空气温度愈高,气囊内气体的密度就愈小,能产生更大的向上
2、浮力,让热气球向上飞行。壹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等压面定义:空气中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一个个水平面1010百帕960百帕910百帕860百帕假设:地面受热均匀,则形成的等压面如下:等压线:气压值相等的点的连线1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1010百帕960百帕910百帕860百帕1向上弯曲:向下弯曲:凸高为高(凸向高处为高压)凸低为低(凸向低处为低压)高低低低高高等压面1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A AB BC C地面地面高空高空1000hpa1000hpa800hpa800hpa600hpa600hpaAABBCC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假设某一理想区域,地表性质均一,且受热均匀。大气热力环流
3、的形成2A AB BC C地面地面高空高空1000hpa1000hpa800hpa800hpa600hpa600hpa受热受热冷却冷却冷却冷却低低低低高高高高等压面高凸低凹A、B、C三处的空气在垂直方向将作何运动?把你的结论画在图上加以解释。原先的等压面还能保持水平分布吗?如果不能,尝试着画出此时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A、B、C三地,近地面和高空中,同一水平面的空气将如何运动?将你的结论在图中画出来。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2高高低低典例探究:典例探究:答案:.D 100020003000高度(米)高度(米)AB等压面等高面CD (1)图中至点,气压最高的是_,气压最低的是_。(2)A、B两地受热的
4、是_地,空气_;冷却的是_地,空气_。(3)A、B、C、D四处气压值由高到低排序:(4)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AB上升下沉ABCD下图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要求。目录1.知识导学/一、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一、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1.概念概念:由于地面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2.特点特点: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_的形式。冷热不均简单等压面是指空中气压值等压面是指空中气压值相同相同各点所组成的面,反映出各点所组成的面,反映出垂直垂直方方向上的气压差异。向上的气压差异。等压面等压面凸起凸起的地方为的地方为高气压区高气压区,下凹下凹的地方为的地方为低气压区低气压区,近地面近地面与
5、与高空高空等压面凸出方向等压面凸出方向相反相反。目录1.知识导学/3.形成过程形成过程(1)B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_;高空空气聚集,密度增大,形成_。(2)A、C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_;两地高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_。(3)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_流向_。低气压高气压高气压低气压高气压区低气压区学习目标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目录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贰 城市人口集中,产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等每天要释放出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使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人们称之为“城市热岛城市热岛”。1 情境探究情境情境 某学习
6、小组,学习了某学习小组,学习了“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知识后,对城市市中心和郊区的知识后,对城市市中心和郊区的气温和气压做了测量研究,组内气温和气压做了测量研究,组内A、B、C、D四位同学画出了城市市中心与郊四位同学画出了城市市中心与郊区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区高空等压面示意图。探究探究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分析哪位同学的示意图是正确的?提示提示C同学正确。市中心与郊区相比,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近地面同学正确。市中心与郊区相比,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弯曲;高空气压高,且高空与近地面等压面凸出方向相反,所以高等压面向下弯曲;高空气压高,且高空与近地面等压面凸出
7、方向相反,所以高空等压面向高空凸起。空等压面向高空凸起。郊区中心区【气温高】郊区上升气流由郊区流向中心区由郊区流向中心区高压中心下降气流下降气流高压中心高压中心城市热岛环流1讨论城市布局规划(1)为了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在城市规划时,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应该怎样布局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市郊外热力环流之外。“火烧上方谷”一战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毕其生智而又功败垂成的一战,描写的是:诸葛亮领三十七万大军北上,司马懿带四十万大军抵抗,在上方谷相遇,上方谷是个周围高,中间低,呈葫芦状的峡谷。诸葛亮叫魏延在上方谷口与司马懿大战,然后佯装败退,司马懿追进上方谷内。诸葛亮用柴草堵住上方谷口,上
8、射火箭,以图在上方谷内将司马懿烧死。司马懿父子在上方谷内抱头痛哭,以为就此殒命。突然,上方谷黑云密布,大风乍起,顷刻间下起了倾盆大雨,司马懿父子趁此机会逃脱。引诸葛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后人叹曰“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探究探究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推测上方谷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推测上方谷突降突降大雨大雨的原因是什么?的原因是什么?谷底白天积攒了大量热量和水汽水汽。谷内起火,加剧地面空气迅速膨胀上升。夜间山顶冷空气下沉至谷底,谷底热空气被顺势抬升,上升过程中冷却致雨冷却致雨。柴草燃烧为上升遇冷的水汽提供了大量凝结核。凝结
9、核。(1)在图中分别画出山峰和山谷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并说明理由。白天山坡受热,空气增温快,空气密度小;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增温较慢,密度仍较大;空气自山谷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热热冷冷3山谷风(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巴山为什么多夜雨?夜晚谷地中盛行上升气流,气流上升过程中降温,水汽凝结形成降水。3山谷风(3)山谷地区如果有工业生产产生大量大气污染物的情况下,污染现象往往持续时间更长,更严重,这是为什么?谷地地形封闭地形封闭,污染物不易扩散;夜晚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堆积在谷地,形成逆温逆温(下冷上热)大气较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扩散。3山谷风陆地海洋热冷陆地海洋热冷
10、(1)在图中分别画出白天、夜晚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并说明理由。陆地比热容小,升温降温速度快,白天为热源,夜晚为冷源;海洋比热容大,升温降温速度慢,白天为冷源,夜晚为热源。2海陆风(2)我国海南岛白天多雨,夜晚多晴朗。运用海陆风形成的原理,分析这一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近地面白天吹海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湿润水汽,增加降水;近地面夜晚吹陆风,从陆地吹来气流干燥,多晴朗。2海陆风(3)大湖泊周围、大江大河沿岸也会出现与海陆风相似的风的周期变化,分别称为“湖陆风”或“江(河)陆风”。赴上述地区进行考察,观察白天和夜间风向是怎么变化的,验证所学过的知识。河湖与周围陆地之间存在
11、早晚差异,白天吹湖(河)风,晚上吹陆风。2海陆风小结海拔越高,气压越低A AB BC C受热受热冷却冷却冷却冷却低低低低高高高高地面地面高空高空1000hpa1000hpa800hpa800hpa600hpa600hpa小结目录1.知识导学/C读图,完成12题。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甲、乙、丙、丁四处的气压比较正确的是()A.丙乙丁甲 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 D.乙甲丙丁解析解析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则丙丁,乙甲;垂直方向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则丙丁,乙甲;垂直方向上,气压随高度的上升而减小,则丙甲,丁乙;所以丙丁乙甲。上,气压随高度的上升而减小,则丙甲,丁乙;
12、所以丙丁乙甲。正确答案是正确答案是C。目录1.知识导学/D2.若此图表示“海滨地区海陆风示意图”,且图中丁处为陆地,丙处为海洋,则图中所示的情况为()A.夜间的陆风 B.夜间的海风C.白天的陆风 D.白天的海风解析解析若此图表示若此图表示“海滨地区海陆风示意图海滨地区海陆风示意图”,丁处为陆地,丙处为海洋;,丁处为陆地,丙处为海洋;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白天,近地面陆地增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海洋增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白天,近地面陆地增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海洋增温慢,气温低,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反之,风温慢,气温低,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反之,风从
13、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综上所述,图示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为白天的海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综上所述,图示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为白天的海风,正确答案是正确答案是D。目录1.知识导学/B3.下图表示“四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A.B.C.D.解析解析根据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和不同性质下垫面物理性质进行判断。根据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和不同性质下垫面物理性质进行判断。目录1.知识导学/D4.下图为北半球某地不同高度等压面分布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气温:甲乙丁丙此时近地面水平气流由甲流向乙此时高空水平气流由丁流向丙气压:甲乙丙丁A.B.C.D.解析解析依据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可判断近地面甲为高压区,乙为低压区,且甲依据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可判断近地面甲为高压区,乙为低压区,且甲处气温低于乙处,丙处气压高于丁处,则处气温低于乙处,丙处气压高于丁处,则错误、错误、正确;此时近地面水平正确;此时近地面水平气流由甲流向乙,高空水平气流由丙流向丁,则气流由甲流向乙,高空水平气流由丙流向丁,则正确,正确,错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