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夏商商隋隋西周西周春秋春秋战国战国秦秦西汉西汉(东周)(东周)东汉东汉魏魏蜀蜀吴吴(三国)(三国)西晋西晋前秦前秦东晋东晋(南北朝)(南北朝)北魏北魏陈陈梁梁齐齐宋宋北齐北齐北周北周西魏西魏东魏东魏(十六国)(十六国)1.1.建立:建立:2.2.统一统一:581581年年隋文帝隋文帝杨坚杨坚长安长安隋的统一,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589589年灭陈年灭陈历史意义:时间:君主:都城:时间:隋文帝杨坚隋初隋初隋盛时隋盛时结论结论人口人口30003000多万人多万人46004600多万人多万人垦
2、田垦田19001900多万顷多万顷55005500多万顷多万顷粮仓粮仓长安太仓长安太仓洛阳含嘉仓洛口仓等洛阳含嘉仓洛口仓等人口激增人口激增垦田扩大垦田扩大粮仓丰实粮仓丰实为什么说为什么说“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勤俭治国,发展生产隋文帝勤俭治国,发展生产 隋炀帝杨广公元公元604604年年,杨广杨广继位,他是继位,他是隋朝第二位皇帝。隋朝第二位皇帝。605605年年 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长安长安中心洛阳、北到涿郡、中心洛阳、北到涿郡、南到余杭南到余杭永济渠、通济渠、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邗沟、江南河洛
3、阳洛阳余杭余杭涿郡涿郡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运河水,荡悠悠,运河水,荡悠悠,隋炀皇帝下扬州。隋炀皇帝下扬州。一心只把琼花看,一心只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万里江山一旦丢。汴水汴水唐唐胡曾胡曾千里长河一旦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惆怅龙舟更不回。汴河怀古汴河怀古唐唐皮日休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共禹论功不较多。否定否定肯定肯定评价原则:一分为二评价原则:一分为二给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给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
4、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你知道古代官员是如何选拔出来的吗?你知道古代官员是如何选拔出来的吗?秦:军功授爵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军功品德门第拼人命拼人品拼地位夏商周:世袭血缘拼爹娘选官制度的演变隋文帝:隋文帝:隋朝科举制度是如何确立的?隋朝科举制度是如何确立的?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易错易混点易错易混点 谁确立了科举制度?标志是什么?谁确立了科举制度?标志是什么?隋炀帝:隋炀帝:科举制选官的依据或标准是
5、什么?科举制选官的依据或标准是什么?才学科:考试科目举:选拔人才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魏晋时期魏晋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隋朝以后隋朝以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参政,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度产生了哪些作用?科举制度产生了哪些作用?最大不同?最大不同?隋炀帝604年618年在位 开凿了大运河开凿了大运河、创立了科举制创立了科举制,有如此功
6、绩有如此功绩的隋炀帝,为什么千百年来,都是的隋炀帝,为什么千百年来,都是作为作为暴君的暴君的典型代表受到典型代表受到人们口诛笔伐?人们口诛笔伐?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统一: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隋朝强盛:开通大运河618年,隋炀帝的暴政导致隋朝灭亡。灭亡:开创科举制建立:581年,隋文帝,长安。隋文帝:隋炀帝:开皇之治1.1.重建统一:重建统一: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纷争,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2.2.制度创举:制度创举:秦朝首创中央集权制;隋朝首创科举制。3.3.大型工程:大型工程:秦朝建万里长城,隋朝开凿大运河。4.4.短命而亡:短命而亡:秦朝暴政而亡,存在17年;隋朝暴政而亡,存在37年。1、历代诗陈中写道:“六朝至此灭,天下归杨坚”,此句描述的史实是()A.南北政权并立B.江南政权更替C.隋朝完成统一D.隋朝经济发展C2、隋唐时期,江都(今扬州)发展较快,经济地位日益重要。据下图可知,江都地位的上升得益于()A.其为隋朝都城之一B.大运河以其为中心C.位于运河与长江交汇之地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C3、古诗云“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俊英”(注:“青钱选比喻科举考试时文章写得好,每次都被选中。)这说明科举制在选官上注重()A.血缘B.品德C.门第D.才学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