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文档.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初三课外言阅读训练(1)(1)齐王筑城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注释】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踣(b):跌倒。应侯:顺应时令。1
2、给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2分)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1)岁苦支备()(2)臣怪之()(1)每年(2)对感到奇怪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耶?(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有不欢欣踊跃地前参加呢?4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远利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2)上谓太子少师萧璃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3、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注释】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1)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始:(2)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延:(1)才,方才。(2)请。2中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2分)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3弓工的话使李世民获得了什么启示?(3分)领悟到自己虽然依靠武力(或:弓矢)统一天下,但从前对弓的知识了解不全面,对治理国
4、家的事务更是不可能全部了解,应当广泛听取主管大臣们的意见。4结合选简要谈谈李世民具有哪些特点?(3分)中李世民的特点主要有两点:一是谦虚,关心民间疾苦,从他自我批评治理天下的得失,召见京城五品以上的官员询问政治可见;二是善于自省(或:细心、聪敏),从他从弓工的话里反思自己的治理这件事可见。译:皇上对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萧璃说:“我从小就爱好弓箭,拥有好弓十几张,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但我让做弓的匠人看时,他竟然说:都不是好材料。我问他们缘故,他说:木材的心不直,脉理就都歪斜了,弓虽然强劲但射出的箭不能直行。我这才领悟到从前辨别弓的眼光还不精准。我凭借弓箭平定天下,尚且对弓的情况不能尽知,何况
5、天下那么多的事务,怎么能全知呢!”从此以后,命令五品以上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多次接见,询问他们民间疾苦和政事的得失。(3)汉顺帝初,苏迁冀州刺史。其故人为清河太守,知其奸藏,将按其罪。一日,请太守,为设酒宴,陈往日之好甚欢。太守喜曰:“人皆言若为青天。”曰:“今日苏孺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按事者公法也。”太守黯然。翌日,遂收太守。【注释】1.奸藏:贪污受贿。2.按:追究。1.解释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1)陈往日之好甚欢()(2)遂收太守()陈述逮捕2.给画线句断句。(3分)今日苏孺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按事者公法也。3.为什么在苏一番话后太守会“黯然”?(2分)
6、因为他察觉灾难要临头。4.读了这篇短后,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不能因私情而徇私,要公事公办。译:汉顺帝初年,苏调职去担任冀州刺史,他的一个朋友是冀州的太守。苏知道他贪污受贿,将要追究他的罪行。一天,邀请太守,设了酒席菜肴,双方诉说着从前相交友好的事情,很友好。太守高兴的说:“人们都说你公正无私。”苏说:“今天苏我与你一起喝酒,是私下的事情。明天冀州的刺史按办事,则是公法。”太守沉默不语,第二天,便将太守逮捕了。(4)东施效颦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选自庄子天运)【注释】东施:
7、越国的丑女。西施:越国的美女。病心:心口疼。颦:皱眉。里:乡里。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美:认为美(2)挈妻子而去之走去:离开2请将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她只知道西施皱眉很美,却不知道西施皱眉显得美的原因。3.请针对东施失败的原因,给提一点建议。(3分)建议对方从实际出发,取人之长,不可盲目效仿。(5)永之氓永之氓善游。一日,水基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qut;不应,摇其首。有项,益怠。已济者立
8、岸上呼且号曰:“汝尽之甚,蔽之甚,里卫匹迎竺堂尘”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翻译: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船上的人纷纷游水逃生。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多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愚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像
9、这样,难道不会有因为大的利益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下了哀溺。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水暴甚()乘小船绝湘水()今何后为?()益怠()(1)涨(2)横渡(3)落后(4)疲惫2.翻译中划线的句子(4分)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身且死,何以货为?其中一个人虽然拼命划水,却前进不了多少。自己都将要死了,还要钱做什么呢?25题目中的“哀溺”是什么意思?“哀”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l)替被淹死的人感到悲哀、惋惜。(2)这个人很愚蠢,要钱不要命。(6)刘宣苦读成才景泰(明代宗年号)间,吉安刘公宣(即刘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
10、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取解时,刘恭公铉(即刘铉)主试,讶其,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恭知人之名益著。译明代宗景泰年间,吉安的刘宣代替别人在京师的龙骧卫当兵,为卫使养马,白天晚上都在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知道。刘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师谈论起春秋,老师对他的能力感到惊异,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卫使便对刘宣很好了,不久,刘宣发榜考中了解元。会试时,刘铉主持考试,对他的很惊讶,认为这必定是饱读诗书的老儒生的作品,等到启封时,才知道是刘宣的,人们才认识了刘宣,刘铉识人的名声也更加大了。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A.以语使(告诉
11、)B.讶其(感到惊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做法)D. 使乃优遇之(他,指刘宣)2、翻译下面句子,补上省略的成分。(2分)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3、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中刘宣、卫使、刘铉三个人物。(3分)(1)刘宣:苦读成才。(2)卫使:爱惜人才。(3)刘铉:慧眼识才。(7)景清倜傥尚大节,领乡荐,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辄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
12、戏耳。”【注释】领乡荐:古代称乡试中试为领乡荐。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译景清洒脱注重气节,乡试中举,到京城国子监从师求学。当时跟他同住的一个书生收藏有一本书,景清向他借,他不肯。再一次向他请求借书,并相约明天早上就还书。第二天早上,那个书生向他要书,景清说:我不知道什么书,也没有从你那里借书。那个书生很生气,向地方的官员诉讼。景清就拿着所借的书,去公堂,说:这是我灯下辛苦所作之书。说完将书整篇背了出。官员问那个书生,他却一个字都背不出。于是官员将那个书生赶了出。景清跟着出,把书还给了那个书生,说道:我因为你太过珍惜这本书了,所以特意用这个方法与你开个玩笑罢了。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
13、分)(1)祭酒叱生退()(2)清即持所假书()(1)大声斥责(2)借2把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我因为你过于珍爱这本书,所以特意用这个办法戏弄你(与你开个玩笑)罢了。3当书生向景清索还所借的书,景清为何说“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2分)虽然那书生十分爱惜书,但是书生并没有好好的钻研书,利用书,反而是将书当成了摆饰,所以景清以特别的方式“教诲”了一下书生。4古人读书的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书的价值在于阅读与使用,而不仅仅在于把它当宝贝一样的珍藏与炫耀。(8)翁天性孝友,深得父母心。母蚤世,事继母无懈,,二弟一妹,翁所成
14、立也。尝携妹北上,艤舟绝岸,妹戏而前,俄坠水中。翁惊愕,不觉俱坠。其水深不可测,加天寒裘重,没人不见踪迹,观者皆骇。顷之,持妹而出。论者谓有神相云。蜀俗,兄弟壮且婚,多割灶自食。翁深耻之,然不欲上母弟心志,悉让其田宅。御史之死无事业,向二毛其施弗究。翁痛之,作永思堂于家,岁时率子妇祭拜以为常。2解释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尝()(2)悉()(1)曾经(2)全、都3翻译中画线句子。(2分)顷之,持妹而出。一会儿,(坦然翁)拉着妹妹(从水里)出。4选详写了哪几件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分)奋力救妹,让出田宅,遵从父愿。5读了本,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2分)孝敬父母,善待家人,体恤父母。2
15、解释中加点词的意思。(1)辄()(2)比()(1)立即,就,便(2)等到3翻译中画线句子。(2分)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我用三千精锐的骑兵,足以对抗你众多疲弱的士兵。4秦观在少时读书和后治学道路上分别遇到了什么问题?(2分)少时读书:“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或“少而不勤”。后治学:“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或“长而善忘”。5秦观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2分)(1)不能倚仗自己天资聪颖就不愿用功学习。(2)要注重后天的努力,勤于学习和总结,善于吸收前人智慧提升自我。(3)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要主动想办法解决。(9)崔昭行贿事裴佶尝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
16、,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者报寿州崔使君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令秣马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千匹。1.下列加点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会其朝退(适逢,正赶上)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B.如此安得不乱(怎么)窥谷忘反(通“返”).束带强出(勉强)皆朝于齐(朝廷)D.又令秣马、饭仆(用饭招待)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2.下列加点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佶至宅看其姑门人弟子填其室B.将鞭之公
17、将鼓之.前何倨而后何恭也面山而居D.乃昭赠官絁千匹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A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中崔昭是一个靠行贿博得“众口称美”的朝廷官员。B.裴佶姑父“呵阍者”“良久,束带强出”,表明他是一个素有雅望、为官清廉的人。.这则小故事揭露了封建官场的腐朽与黑暗。D.塑造崔昭这一人物形象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B(10)孔子相卫,弟子予皋为狱吏,跀人足,所跀者守门。人有恶孔子于卫君者,曰:“尼欲作乱。”卫君欲执孔子。孔子走,弟子皆逃。子皋从出门,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吏追不得。夜半,子皋问跀危日:“吾不能亏主之法令而亲跀子之足,是子报仇之时,而子何故乃肯逃我?我何以得此于子?”跀
18、危日:“吾断足也,固吾罪当之,不可奈何。然方公之狱治臣也,公倾侧法令,先后臣以言。欲臣之免也甚,而臣知之。及狱决罪定,公憱然不悦,形于颜色,臣见又知之。非私臣而然也,夫天性仁心固然也。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注释】跀(yu):古代一种酷刑,把人的脚或脚趾砍去。恶(w):痛恨,引申为说坏话,诬陷。倾侧:这里是反复推敲之意。僦():脸色改变,表现不安的神色。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2分)(1)及狱决罪定(2)非私臣而然也(1)狱:案件(2)私:偏袒,偏爱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1)人有恶孔子于卫君者。(2)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1)有一个向卫君讲孔子坏话的人。(2)这就是我欣慰并感激您
19、的原因。3.跀危为何会放掉处罚过他的法官子皋?(3分)(1)自己确实有罪,应该受到处罚。(2)子皋在断案时,反复对照法令,想找出轻判的理由。(3)依法处罚了犯人之后,子皋又显出不安和同情的神色。4读了本则小故事,你认为怎样的法律惩处才有最好的效果?(2分)(1)不偏袒,不严苛,依法惩处。(2)对被惩处者予以应有的人关怀。(11)王罴性俭率王罴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罴为其设食。使乃裂其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un)造成,用力不少,乃尔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有客与罴食瓜,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有愧色。【注释
20、】王罴(p):北周大将。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派出的使者。舂爨(un):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生火做饭。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有客与罴食瓜食:及瓜皮落地及:(1)吃(2)等到2.将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客人把果皮削得稍微厚了点,王罴心里厌恶他这种行为。3.你怎样看待王罴的“直率”?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2分)示例一:我赞赏王罴的直率。王罴敢于用自己的言行制止浪费的行为,让浪费者感到惭愧。示例二:我不赞赏王罴的直率。王罴制止浪费的言行太直接,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让人感到尴尬,这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译】王罴为人俭朴直率,不修边幅。
21、有一次,朝廷派一位使者,王罴为他设下饭肴。使者竟然把薄饼的边缘撕去。王罴说:“耕种收获,已经不易,去壳加火,费力不少,你却是挑挑拣拣,想必是肚子不饿,不想吃。”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使者大惊,十分惭愧。又一次,一位客人与王罴吃瓜,客人把瓜皮削得很厚,王罴不高兴。等到瓜皮落到地上,王罴伸手就从地上拣起(瓜皮)吃。客人(看了后)神色很惭愧。(12)子桑户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而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而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
22、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译桑户回答说:“你没有听说过那假国人的逃亡吗?林回舍弃了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有人议论:他是为了钱财吗?初生婴儿的价值太少太少了;他是为了怕拖累吗?初生婴儿的拖累太多太多了。舍弃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为了什么呢?林回说:价值千金的璧玉跟我是以利益相合,这个孩子跟我则是以天性相连。以利益相合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抛弃;以天性相连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包容。相互收容与相互抛弃差别也就太远了。而且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
23、甜却利断义绝。大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13)小港渡者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扑。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小书童。关闭。同“仆”,跌倒。上锁。牡,锁簧。若有所失的样子。其,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即“大概”“或许”的意思。犹是,如同这样。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的主要内容。我没有听从渡者的忠告而没有能及时
24、回城。2、结合内容,说说中的小港渡者是一个怎样的人?渡者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具有丰富生活经验的人。他能够“熟视”书童,看出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3、你从这篇短中得到哪些启发?欲速则不达,或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或要善于吸取经验教训等(14)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列子说符)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1)杨子之邻人亡羊亡:()(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之:()丢失代词,羊2.翻译(2分)
25、: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羊)逃到哪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了。3.本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致于误人歧途)。或:做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或:做什么事都不能慌张,要静下心分析,理清思路,做出正确的判断译杨子的邻居丢失了羊,于是率领他的朋友,还请杨子的童仆一起追赶。杨子说:“呵!丢一只羊,干吗要这么多人去追?”邻居说:“岔路很多。”不久回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回答:“掉了。”问:“怎么会呢?”回答:“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往那边去追,所以就回了。”(15)汉世老人汉世有人,
26、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内帑(tng躺):旧时指国库。帑:国库所藏金帛。译汉朝的时候有个老头,没有儿子。虽然家里非常有钱,但是生性朴素吝啬,衣食粗劣。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快到半夜才睡觉,细心经营自己的产业,积攒钱财从不满足,自己也舍不得花费。如果有人向他乞讨,他又推辞不了时,便到屋里取十钱,然后往外走,边走边减少准备送人的钱的数目,等到走出门去,只剩下一半了。他心疼地闭着眼睛将钱交给乞丐。不一会又叮嘱说:“我将家里的钱都拿给了你,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以至别人仿效着都向我要钱。”老头不久便死了。他的田地房屋被官府没收,钱则上缴给了国家。讽刺了生活中那些家财万贯而一毛不拔的铁公鸡。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8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