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细跳月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欣赏作品中具有明显民族风格的共计二十 首,本年级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已经接触、积累的作品十四首。今天欣 赏的这首作品是由我国著名民乐指挥家、 作曲家彭修文先生根据彝族 传统歌舞音乐创编的同名民乐合奏曲。作品吸取了传统“跳月”的民 族音调,具有鲜明民族特色,表现了彝族阿细人民跳月时欢乐热烈的 歌舞场面。 乐曲节拍采用了别致的四五拍,节奏富于动感,旋律是五声宫调 式,素材简洁活泼,起伏跳跃。 乐曲共分为三个部分。开头是一个短小的引子,紧接着乐曲以第 一小节为动机展开形成主题,运用竹笛等不同乐器的音色和力度、速 度的对比,多次变化重复这一主
2、题,显示不断变化的舞蹈场面。最后 以快速合奏将全曲推向高潮连接尾声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 这首乐曲列入国家非遗保护名录、 在世界青年大会上获极高评价、 代表中国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上演、对发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 让更多的人喜欢我们的民族音乐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随年龄增长对人和事物有了自己的初步看法, 正是情 感、态度、价值观等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 力,在逻辑思维、查阅资料、对音乐感悟和表现等能力均比低年级有 了一定提高,同时具有了初步的创作能力,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具有 初步认识和积累, 但对本课涉及的彝族阿细分支的相关音乐文化了解 不多
3、,对本课出现的四五拍还需要在本课的学习中加以理解。 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特点和欣赏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 教学目标: 1.在轻松的氛围中初步感受四五拍子的乐曲,熟悉其节奏型。 2.能够了解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感受音乐中的欢快、热情 的情绪。 3.能够记忆主题旋律并在音乐中听辨。 初步了解彝族舞蹈 “跳月” 的简单舞步。 四、教学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乐曲主题,听辨并记忆主题旋律 2.教学难点:学习四五拍子,掌握本作品的基本节奏型。 五、教学策略:五、教学策略: 针对前测应紧密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 (一) 激发学习兴趣, 注重
4、主体性、 参与性、 愉悦性; 运用体验、 模仿、探究、合作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 (二)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引出新知,结合音视频等辅助手段和资 料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三)在欣赏的基础上鼓励探索与创新,为进一步学习与活动打 下基础。 六、教学过程(主要环节)六、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走近彝族 1.在师生问好后,首先观看图片,让学生看看猜一猜,他们在庆 祝什么节日?通过观察讨论初步感受民族风情, 接着让学生谈谈对少 数民族、特别是彝族的了解。明确彝族重大节日是火把节,今天就欣 赏彝族乐曲阿细跳月点出课题 2.解释阿细、跳月(板书) 【设计意图】课程初始需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5、因此通 过欣赏图片带给学生初步感受, 吸引学生注意力, 让学生边看边思考, 帮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独特的地域风格, 进而理解本课阿细及跳月的 意思,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节奏模仿,解决难点划拍读一读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条节奏,第一条节奏引出四五拍的节 奏特点出 PPT 节奏、 现场拍, 第二条节奏练习阿细跳月的基本节奏型, 出 PPT 节奏、现场拍。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节奏这一枯燥的环节上不感到乏味, 设计节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入有趣的词进行练习,在这一环节 上基本解决教学难点。 在此基础上出示第一小节动机划拍唱一唱 【设计意图】切分节奏与四五拍结合成为难点,学生前期学
6、习从 未接触, 可能出现击拍不准。 采用在乐曲中听、 对比听辨、 自主学习、 分组学习来掌握节拍规律、熟记音乐动机。 第三环节:初听全曲,整体感知 聆听前提出问题: 1.这首乐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2.思考乐曲的演奏形式?学生回答 3.你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 学生通过聆听回答: 速度:较快 情绪:热烈的、欢快的、活泼的、热情奔放、欢腾跳跃. 演奏形式:民乐合奏 乐器:笛子、二胡、琵琶、笙等 (出示乐器图片、帮助学生直 观了解几种主要乐器) 【设计意图】通过初听对音乐的速度、情绪、演奏形式和乐器等 有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逐步养成聆听习惯。 第四环节:乐曲简介,逐步了解 1.讲解乐曲
7、创作背景(图片) 师:本作品由我国著名民乐指挥家、作曲家彭修文先生根据彝族 传统歌舞音乐创编的同名民乐合奏曲。作品吸取了传统“跳月”的民 族音调,表现了彝族阿细人民跳月时欢乐热烈的歌舞场面。 2.详细介绍传统跳月歌舞的由来:提问:阿细人为何跳月? 跳 月起源有多种传说,但大多与阿细人对火的崇拜有关,比较常见的说 法是: 阿细人每到播种的时候,为了抢时间尽快烧荒、播种,人们 等不到烧荒火星的熄灭, 就赤着双脚在滚烫的田野上开始翻地、 劳作。 为了使双脚少受田野上余火的灼烧, 便两脚一边不停地跳跃一边进行 劳作。后来,人们在这种不停跳跃动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蹬脚和上 肢的左右摆动、 形成了三步一跳
8、、 拍掌、 跳转等主要动作, 节奏鲜明, 情绪欢快。 进而逐渐发展成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的一种交流和娱乐形式, 成为今天被人们喜爱的阿细跳月 。 【设计意图】学生不了解阿细跳月这一音乐形式的起源,在提出 疑问的基础上, 根据疑问先自主讨论, 教师进一步根据学生问题介绍。 3.讲解乐曲结构 师:乐曲共分为三个部分。开头是一个短小的引子,紧接着乐曲 以第一小节为动机展开, 以起承转合的常有形式形成主题并运用不同 乐器音色和力度、速度的对比,多次变化重复这一主题,显示不断变 化的舞蹈场面。 最后以快速合奏将全曲推向高潮连接尾声在热烈的 氛围中结束。 【设计意图】 在前面初步了解的基础上, 通过教师介绍和
9、学生看、 听、想、答等进一步了解作家和跳月起源以及作品结构。 第五环节:深入欣赏,学唱主题 1.在聆听的基础上哼唱主题,通过师生问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帮助学生发现变化重复结构,进而完成主题旋律的视唱,加深对主题 的记忆 第一步:聆听并哼唱 播放音乐,划拍用 lu、la 等衬词哼唱 第二步 点找找唱一唱:找出 1、2、4 小节中的不同音,了解变 化重复的位置,学生通过探究会发现节奏完全重复,这三小节在二三 拍都是切分,且除了第一拍外后面音高完全一样。 第三步 出示第三小节,引导学生发现虽然有一定变化,但也只 在二拍和四拍的前半拍音高不同,节奏还是一致的 2.用主题做声势练习,加入跺脚、捻指、拍
10、手等动作 肢体语言 参与体验音乐变化 3.进一步创编动作:让我们用创编的动作来表现它,你们想用什 么方式? 4.学习跳月动作 师: 让我们看看彝族人民怎样表现音乐的?让我们也来随着他们 跳一跳吧 生:观看阿细跳月动作并模仿 【理论依据】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本 课运用动作体验音乐的变化,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通过模唱、视 唱提高学生对主题的记忆,解决本课重点。在欣赏中感知审美对象独 有的风格,形成对作品的完整印象,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 5.完整欣赏并回答:这首乐曲主题旋律一共出现几次? 6.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相关音乐素材的创编, 找出比较好的创 作作品大家学习,在互相学习
11、中共同提高。 【理论依据】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活给人们带来的音乐创作空 间和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 进一步提高对我国少数民族的音 乐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七环节:小结本课,拓展升华 师:这首乐曲列入国家非遗保护名录、在世界青年大会上获极高 评价、代表中国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上演、对发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 文化,让更多的人喜欢我们的民族音乐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让学生为我们的民族艺术感到骄傲自豪, 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以上是我对 阿 细跳月的说课设计,感谢各位领导与老师的聆听。 七、教学反思七、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本课时除了让学生欣赏到阿
12、细跳月的音乐外,还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让学生通过探索了解音乐基本结构、 学习一些关于“跳月”的知识,初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彝族音乐的特 点,不断提高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此外还通过本课的学习, 让学生根据老师要求和提供的素材进行大胆创编与实践活动, 锻炼了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节阿细跳月的欣赏课教学,基本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 目标。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了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会 唱主题旋律, 还学习了四五拍的节奏, 掌握了 “跳月” 的基本节奏型, 学习了彝族舞蹈的简单舞步。 学习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氛围良好,对本课教学 内容学生能够较好把握, 个别弱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大家的 帮助,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一定提高。在今后教学中我们对于少数民族 音乐,还应加以更多重视,不断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了解程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