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红烛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今日学习任务:检查沁园春.长沙注释,背诵预习新课红烛,疏通字词,熟练朗读,了解作者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闻一多(18991946),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民主战士。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著有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学术著作有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闻一多的主要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视频展示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红烛:1923年9月出版。闻一多对中国传统诗歌的感情更为深厚,在吸收西方诗歌营养的同时,他未曾放弃过对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研习、摹写。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是能引起闻一多兴
2、趣的中国古典诗歌之一。李商隐的传世名句李商隐的传世名句“蜡炬成灰泪蜡炬成灰泪始干始干”就被闻一多接受了下来就被闻一多接受了下来,“红烛红烛”成为中国成为中国文人的理想、追求的象征文人的理想、追求的象征。但是,红烛显然又不是李商隐无题的现代翻版,诗中到处充满了现实的投影、时代的声音。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新诗格律化早期白话诗的作者如胡适、郭沫若等人,他们所写的新诗是不讲究格律的,他们推崇“自由”与“自然”。但后来徐志摩、闻一多等人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即用白话写诗,也讲究诗的韵律。如徐志摩的新诗多以四行一节,且多有押韵。闻一多提出了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建筑美就是
3、要求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句(行)与句(行)之间要均齐。徐志摩、闻一多等是新格律派的代表诗人。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1.读准字音 蜡炬蜡炬(l j)慰藉慰藉(wi ji)耕耘耕耘(gng yn)烧沸烧沸(sho fi)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2.写对字形3.掌握词语慰藉:安慰。听音频 细感悟红烛【任务一】理解标题1.蜡烛有红有白蜡烛有红有白,诗人为何以红烛为题诗人为何以红烛为题?明确:本文以“红烛”为题,用红色的蜡烛象征诗人对祖国的一颗赤诚之心。【任务二】逐节赏析1.这首诗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诗歌主体扣住了引子中的哪两个字写红烛
4、?说一下理由。“灰”与“泪”2、3、4节“灰”5、6、7、8“泪”2.开头“红烛啊”贯穿全诗,这用什么修辞?对全诗有什么作用?明确:反复的修辞方法,局部复沓吟咏,形成诗节的排比,便于倾诉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是全诗抒情的中心和总纲 3.红烛一诗,第2节中说“一误再误”,而第3节却说“不误,不误!”前后是否自相矛盾?点拨:前后并不自相矛盾。前后并不自相矛盾。“一误再误一误再误”,错怪红烛错怪红烛的语气很强烈的语气很强烈,又包含着自作聪明的意味又包含着自作聪明的意味;“不误不误,不不误误!”用了反复手法用了反复手法,否定语气更加强烈。否定语气更加强烈。一反一正两一反一正两种回答种回答,更强烈地表现了
5、认识的根本转变更强烈地表现了认识的根本转变,由顿悟而由顿悟而对红烛产生了深为敬仰的感情。对红烛产生了深为敬仰的感情。诗人的思考诗人的思考,实际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4.怎样理解怎样理解“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点拨:是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
6、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5.第五至第七节你认为写了第五至第七节你认为写了“泪泪”的哪些内容?的哪些内容?参考:参考:是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是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诗人运用拟人手法,抒发诗人在现实生活的旋涡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冷酷的现实就是这样,你要创造光明,不但要牺牲自己,还要“流一滴泪,灰一分心”。但是,红烛的泪不会白流。红烛的泪便是对世人的贡献。诗人托物言志,他既已抱定献身祖国的心愿,也就不怕不幸的遭遇,那些带泪的诗行,可以“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6.怎样理解怎
7、样理解“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点拨:第8、9两节的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劝导鼓励的呼唤。“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为着“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只有做不屈的奉献。诗人劝勉红烛,也是劝勉自己:耕耘者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任务三】分析篇章结构7.红烛一诗以什么为线索?请梳理诗人红烛一诗以什么为线索?请梳理诗人的抒情脉络。的抒情脉络。点拨:全诗以诗人与“红烛”心迹的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
8、意、抒发诗情,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真谛、对诗歌创作的宗旨求索的过程和结果。【任务四】把握情感,托物言志8.红烛你觉得用的什么表现手法?红烛你觉得用的什么表现手法?点拨:托物言志 像我们学过的爱莲说白杨礼赞。思维导图文本研读技法迁移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诗词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比如诗人闻一多在红烛一诗中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红烛精神,表达了自己献身祖国、勇于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情怀。9.红烛一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点拨:本诗抒发的爱国主义激情,具有震撼人们灵魂的力量。红烛的精神是献
9、身祖国的精神。这首诗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的心声,他赤诚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拯救世人的灵魂。这表明作者的诗歌创作一开始就有严肃的社会责任感。红烛的形象是诗人光辉人格的写照。诗篇闪耀着诗人人格美的光辉。感谢聆听!如何学好中学语文?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2、公式: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
10、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二、插叙的作用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三、归纳文章的中心公式: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公式: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
11、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五、描写手法的作用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五、描写手法的作用3、公式: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语言:的
12、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六、环境描写的作用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2、公式: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七、论证方法的作用1、在文段中找出相关的论证方法。2、明确知识:例证法主要是增强说服力,通过一两个典型事例,可以使阐述的道理令人信服。引证法的主要作用是充实内容,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正反对比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使论证更为深刻。比喻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论证更为具体生动形象。七、论证方法的作用3、公式:例证法:采用了举例的方法,以来说明的观点,列举详实,说服力强。引证法:采用了引证法,以的名言来说理,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以来论述,深刻。比喻论证法:采用了比喻论证法,以的比喻形象地阐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