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角形边的关系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30 页第 31 页,主要内容是“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 三边。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 创造情境引入新课,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思考、交流。亲自体验等活动得出 “
2、三角形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结论的普遍性。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各种长短不同的小棒。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小学资源网 教学环节 主导活动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一、创设情境 激趣明标激趣明标 1.教师三条路线图。 小明今天晚起床了,这里有三 条路线,你们猜猜走哪条路能 最快到达学校。 为什么走这条路最近? 2.复习铺垫引疑 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是否任意三条线段都一定能围 看路线图,捕获数学 信息,猜出哪条路线 能最快到达学校。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 问。 根据四年级学 生的认知规律, 先给学生创设 情景,引起悬 念, 激发学生学 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大胆猜 成。 测, 产生求
3、知欲 望。 二二、扶放结合扶放结合 探究新知探究新知 1.出示几组长短不一的小 棒,想一想,摆一摆,能用这些 小棒摆成三角形吗? 第一组:3 厘米,4 厘米,5 厘米。 第二组:3 厘米,3 厘米,5 厘米 第三组:3 厘米,2 厘米,5 厘米 第四组:3 厘米,1 厘米,5 厘米 教师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 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 为什么? 2.质疑。 教师:是不是任意两条边 的长度的和一定比第三条边大 呢?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 论: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 三边。 学生进行实验,并 填写书上的表格。 组织汇报。 通过实验,学生发现 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 都可以围成三角形。 学生画一
4、画,算一 算。 并根据自己的生活 经验肯定得出结论。 小 学 资 源 网 通过动手操作 实验,仔细观 察。 最终得出结 论: 三角形任意 两边的和大于 第三边。 三三、反馈矫正反馈矫正 落实双基落实双基 1.第 31 页“练一练”第 1 题。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并说一说 是怎样进行判断的。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 生发现,只要将两条最短的边 学生独立进行判断,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 辅导。 说一说是怎样进行判 课堂练习的目 的是让学生及 时掌握知识, 形 想加的和与第三边进行比较, 大于第三边就可以围成三角 形,否则就不能围成三角形。 2.摆一摆,从下面的 5 根小棒 中人以取出 3 根小棒
5、,摆出两 种不同的三角形。 3 厘米,3 厘米,3 厘米,4 厘 米,6 厘米。 第一种:3 厘米,3 厘米,3 厘 米。 第二种:3 厘米,3 厘米,4 厘 米。 第三种:3 厘米,4 厘米,6 厘 米。 3.摆一摆,填一填。 (1)3 根同样长的小棒,能否 摆成一个三角形?它是什么三 角形? (2)4 根同样长的小棒,能否 摆成一个三角形?它是什么三 角形?5 根,6 根呢? 断的。 小学资源网 学生动手操作,先摆 一摆,再小组交流。 动手摆得出结论:摆 出等边。 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成能力。 不同类 型, 不同层次的 练习题使不同 层次的学生都 能得到发展。 四四、小结评价小结评价 布置预习布置预习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 获?对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满 意吗? 学生交流收获。 学生学习的过 程经历也是我 们关注的重点, 只有学会反思, 才算是真正的 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