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虫媒传染病.2概念病原体主要经吸血节肢动物媒介(如蚊、虱、蚤、蜱、螨等)传播,侵入机体后定位于血液、淋巴或造血器官内。.3虫媒传染病流行特征.4虫媒传染病防止要点1采取以“灭虫、防虫为主,同时做好易感人群的保护等”综合防止措施。2及时发现、明确诊断、迅速隔离、彻底治疗病人。3对患病家畜也要彻底治疗,必要时屠宰,并展开群众性的灭鼠、防虫、灭虫工作。4驻地周围流行病学侦查,并采取相应个人防护措施。5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进行预防接种。.5疟疾疟疾是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寄生原虫病。临床特点是间歇性发作的寒战、高热,继以大汗而缓解。疟疾分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卵性疟四种。.6疟疾发病机理疟原虫因按
2、蚊叮咬病人或带虫者,而随血液进入蚊体,在蚊体内经发育分裂成孢子体,再经叮咬易感人群进入人体肝脏分裂繁殖,成熟胀破肝细胞,裂殖子入血进入红细胞分裂,经过环状体、滋养体、及裂殖体再胀破红细胞,大量裂殖体及其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寒战、发热等症状。.7流行特点传染源为病人及带虫者。主要靠按蚊叮咬传播。人群普遍易感。.8临床表现及诊断根据在流行区居住或停留,临床典型发作症状及脾肿大、贫血等,血液涂片找到疟原虫。但在流行区,只要有比较典型症状,即使涂片中找不到疟原虫,也要按疟疾病人进行诊断性治疗。.9疟疾防治要点发现病人,立即隔离治疗。根治疟疾病人和带虫者。灭蚊,防蚊叮咬。在流行区流行季节应服药预防
3、,至离开疫区一月后停药。乙胺嘧啶25MG1/周抗疟药物治疗.10疟疾药物治疗发作期(1)氯喹伯氨喹啉(2)奎宁伯氨奎宁休止期乙胺嘧啶伯氨奎宁.11流行性乙脑(乙型脑炎/乙脑)病原体是乙脑病毒,经蚊子叮咬传播,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急起高热、惊厥、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等为特征。.12乙脑流行特点病原体:乙脑病毒。传染源:流行区感染的家畜、家禽和鸟类。传播途径:库蚊、伊蚊。季节:79月易感性:可有持久免疫力。故病人多位儿童。.13临床表现及诊断流行季节临床表现血象脑积液.14防治措施1发现病人,隔离治疗。2环境卫生,灭蚊、防蚊。3接种疫苗4对症治疗.15丝虫病由丝
4、虫成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系统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临床表现为急性期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慢性期有淋巴管阻塞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6流行特点传染源:血液中有微丝蚴的病人及无症状的带虫者。传播途径:蚊子.17临床表现及诊断早期行区停留史临床症状:(1)早期四肢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淋巴管和淋巴结疼痛、压痛、局部烫热,从近段向远端发展的红线、下肢游走性片状红肿,精索、睾丸炎。(2)后期淋巴管阻塞症状:下肢、阴囊、阴唇橡皮肿,鞘膜积液,乳糜尿。血液镜检:微幼虫。.18防治措施早期发现病人治疗。做好周围流行病学调查。防蚊、灭蚊。乙胺嗪、左旋咪唑、呋喃咪酮等治疗。有乳糜尿者不劳累,多饮水,少脂肪。橡皮肿者,
5、皮肤清洁,避免局部受伤。.19流行性斑疹伤寒由普氏立克次体通过体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持续高热、斑点样皮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20流行特点传染源:病人传播途径:体虱。季节:冬春易感性:易感。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21临床症状及诊断发热、56天后躯干及四肢鲜红充血性斑丘疹。10天左右好转。外斐氏反应(血清交叉凝集反应).22防治措施发现病人,送院治疗,处理病人衣物,接触者医学观察2周。防虱灭虱四环素、强力霉素、氯霉素等治疗。.23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以发热、出血、低血压和肾损害等为特征。.24流行特点传染源:黑线姬鼠和褐家
6、鼠。季节性易感性:病后有免疫力。.25临床表现及诊断寒战、高热,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红(颜面、颈部、上胸充血潮红)。23天后,皮肤黏膜出现针尖大小出血点或瘀斑。56天,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26防治措施防鼠、灭鼠。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无特效治疗,对症,预防感染及并发症。.27鼠疫由鼠疫耶尔森菌通过带菌的鼠蚤为媒介引起的烈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为甲类传染病之首。传染性强,病死率高。.28流行特点.29临床表现及诊断.30防治措施发现病人,就地严密隔离治疗,不易后送。并及时上报有关卫生防疫机构。病人分泌物、排泄物及一切用具严格消毒。病死人员要立即火化。接触者隔离9天。灭鼠、灭蚤。病原治疗。/10/29.31No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