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试题考生注意:本卷分、两卷,卷为选择题,卷为材料问答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所有的答案必须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 共48分。1史记中记载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的受封情况: “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 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其中属于同一类受封对象的是A B C D2.全球通史的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
2、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 A. 汉高祖郡 县制 B.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C. 秦始皇设立郡县制 D. 元朝实行行省制3. 明代律例汇编万历问刑条例任 所置买田宅中规定:“凡有司官吏,不得于现任处所置买田宅,违者笞五十,解任,田宅入官。”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 限制土地兼并 B. 预防官员腐败C保障农民土地所有权 D. 促进农业发展4 什么是民主一书中指出:“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到6000名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制裁,决定任何内部问题
3、。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该材料不能说明的是A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 B雅典民主的范围有较大的局限C公民大会不受任何法律的限制 D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高司法机关5古代罗马颁布的民法大全中规定:“任何人不能因为思想而受惩罚”。这说明A古罗马人认为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 B罗马法保证人在各个方面是平等的C古罗马人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罗马法强调司法实践中的证据意识6“1830年3月伦敦工业资产阶级组织了首都政治联盟。在运动高涨的情况下,托利党惠灵顿内阁倒台,辉格党的格雷上台组阁。1831年3月格雷向国会下院提出了国会选举制度改革的方案被否决。
4、各改革团体在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纷纷举行群众大会,支持改革方案。给国王的请愿书不断呈递上来。人们纷纷从银行提取存款,造成金融风潮。有鉴于此1832年6月,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各选区议员名额。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31个20004000人口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余出的143个议席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在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方面,城市居民收入房租或年缴纳房租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享有选举叔。”对这段材料理解最全面 准确的是 A英国工业资产阶级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获得更多
5、政治权利 B英国民主进程中享有民主权利的仅限于成年男性 C英国议会制度终于得以完善 D英国经济发展不断推动政治民主化的进程7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起草人汉密尔顿曾引用孟德斯鸠的话“假如人类没有创造出一种政体,它既具有共和政体的内在优点,又具有君主政体的对外力量,那么很可能,人类早 已被迫永远生活在一人统治的政体之下了”。汉密尔顿意在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应具有 中央集权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 民主原则 专制主义原则A. B. C. D.8有位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
6、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进步。”他评价的是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 9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作者没有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B作者在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C作者认为英国是在保护自由贸易的原则 D作者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10马克思在1862年指出:“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inpersona(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能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著
7、名的历史学家苏双碧指出:“洪秀全则在建都南京之后,仍然依赖拜上帝教,教权就成了争权夺利的工具。金田起义前,出于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杨秀清代天父下凡,援救了革命,洪秀全只好加以承认。由于王权和神权并行,神权实际上又高于王权,而神权又落在大臣杨秀清手中,这就必然造成洪秀全和杨秀清的矛盾,而这两人的矛盾又必然要延伸到其他大臣之中。”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和苏双碧 A都看到了中国民众的劣根性B都不了解中国情况 C都深知农民阶级不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D都认识到了中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起义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11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
8、,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B. 研究者的立场影响了其对历史的阐述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12有人评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说:“革命之举,必假借于暴民乱人之力,天下岂有与暴民乱人共事而能完成者乎?终亦必亡,不过举身国同毙耳。”这段话的意思是A必须发动群众参加革命 B革命只能导致社会动乱C必须以暴力推翻清政府 D清朝统治最终必然灭亡13右边是1925年部
9、分省份国民党员构成表,它表明1925年的国民党 地区 党员人数 学生 工人 农人绥远 3200 8% 3% 80%湖北 1877 63.1% 2.3% 8.9%广东 15000 21.2% 20.1% 39.1%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C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D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14.右图是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A国民革命运动的发生 B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151935年8月,当中央红军还在长征路上时,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针对日本侵华发表
10、了“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中央红军长征结束后的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对此,学者本杰明杨认为,长征途中共产党完成了“在地域和战略上的关键性转变”。这里的“战略上的关键性转变”是指A. 以南方为革命中心向以北方为革命中心的转变B以运动战为主向以游击战为主转变C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的历史性转变 D从城市中心革命论向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转变16“周恩来、乔冠华等人不仅亲自与美国重庆战时新闻处费正清处长建立了朋友关系,而且还介绍了中共地下党员参加到美国的新闻机构中去开展工作,使战时新闻处成了中共与美方联系的一个成功的渠道。”这
11、一现象发生于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中苏关系破裂后 D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17南京国际航空烈士纪念馆宁波籍抗日英烈简表(部分)姓名 生卒 家庭背景 事迹方长裕 19091937 家庭富裕,曾捐建当地学校 美国二战纪念书籍载:淞沪抗战时,驾意大利进口飞机一次炸毁日机10多架,中弹坠毁。翁心瀚 19171944 父亲翁文灏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长 战争爆发时,赴印度接受飞行培训,在云南打击日军时油尽坠毁。周启多 19141940 大户人家,父辈在天津做生意 作为学员,在昆明主动请缨驾机迎敌,不幸中弹坠毁。分析上表,就其史料价值而言,无法佐证的是A.社会上层青年为国家民族贡献抗日力量 B. 国民
12、政府作了抗日国防准备C.国民革命军将士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日 D.美国支持和援助中国抗日18蒋介石曾在1938年5月5日杂录中回忆某一战役时写道:“敌军战略本以黄河北岸为限,如不能逼其过河,则不 能打破其战略,果尔,则其固守北岸之兵力绰绰有余,是其先侵华北之毒计乃得完成,此于我最大之不利。我欲打破其安占华北之战略,一则逼其军队不得不用于江南,二则欲其军队分略黄河南岸,使其兵力不敷分配,更不能使其集中兵力安驻华北。中倭之战必先打破其侵占华北之政策,而后乃可毁灭其侵略全华之野心。”据此分析,蒋介石回忆的这次战役是 A武汉会战 B徐州会战 C太原会战 D淞沪会战19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会给前线指挥
13、部的电报是:“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台儿庄、临沂等地从北面威胁徐州。”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孟良崮战役 C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D淮海战役20严冬季节,一个煤矿工家庭的母子有这样一段对话: 子:“家里为什么不生火?” 母:“因为我们买不起煤。” 子:“为什么买不起?” 母:“因为你父亲失业了。 ” 子:“父亲为什么失业?” 母:“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这段话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它最可能出现于A. 17世纪的英国 B. 19世纪早期的英国C. 19世纪末的德国 D. 20世纪经济大危机时期21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
14、道:“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这一动员令出现的历史背景 A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B农业集体化出现失误 C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22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根据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行使以下职权:制定并解释国家的法律,颁布法令,并监督执行;任免政府的主要领导人员;筹备并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这说明中央人民政府委
15、员会相当于今天的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C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D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23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八大召开,毛泽东向中央提出,他准备到适当的时候就不当党的主席了。后来会议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的时候,可以设立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一人。”这一规定的意义在于 A中共中央尊重毛泽东的个人意愿 B完成了第一、二代领导人的顺利交替 C实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重大改革D是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的终身制的有益探索24“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B中英签署
16、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卷 本卷共3个小题,每个小题由若干小问组成,总分52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 ,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
17、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卢商)早孤,家窭(j,贫寒)困 ,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北周各时期官员 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8分) (2)材料二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看待这种变化?(7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18、)材料一 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注重枪杆,一个注重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摘自党史知识大讲堂: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材料二 就像毛泽东在七大的一次讲话中说的:我们“被人家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篮子鸡蛋一样摔在地上,摔 烂很多,但没有都打烂,又捡起来,孵小鸡。”摘自党史知识大讲堂: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材料三 亲爱的同胞们!本党这种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与委曲求全的态度,早已向全国同胞在言论行动上明白表示出来,并且已获得同胞们的赞许。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摘自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1)根据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一中的国共两党各自的特点,并指出这应该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国共两党,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8分)(2)材料二中毛泽东说“被人家一巴掌打在地上”是什么含义?中共采取了哪些具体的应对措施?(6分)(3)请简要评述材料三中共产党准备取消苏区、改编红军的行为。(要求结合背景、过程、影响进行评述)(8分) 选做题:请考生在第27、28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
20、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
21、人物如唐才常 黄遵宪也难以接受。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摘自梦蕉亭杂记(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8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7分) 28【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朝鲜战争不仅没有在3周之内结束,相反却持续了3年之久。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面对敌人数量上的强大优势,兵力相对有限的美军与联合国军只能扬长避短,发挥
22、自己在武器装备与技术上的过人之处。但是,朝鲜半岛不仅地势极为险峻,而且气候也十分恶劣,对于美军来说,最大的威胁与其说是朝鲜或者中国的士兵,不如说是这里冬季凛冽刺骨的严寒。 (美)大卫哈伯斯塔姆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序言材料二 抗美援朝战争中,虽然我军在武器装备及其他物质条件上处于明显的劣势,但经历了20多年国内革命战争和反侵略战争锤炼的中国人民军队也有着许多不同寻常的优长。有敢打必胜的信念,有以弱胜强的丰富作战经验,有久经锻炼的高素质的部队和著名战将。加上战争的正义性质,得道多助,士气高昂。这些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 李际均抗美援朝战略遗产:中国大国地位的奠基之战(1)
23、材料一中,美国人认为他们在朝鲜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中国人认为中国在朝鲜战争中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双方的观点有 什么区别?(9分)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选择题DCBCD DCAAD BBCBC ADDDB AADD主观题 26.(1)特点:国民党重视上层宣传和军事斗争;共产党重视下层民众的宣传动员。(4分) 时期:国民革命时期(2分)关系:党内合作(2分) (2)含义:国民革命失败,共产党遭到国民党镇压(2分)措施:召开八七会议,纠正右倾错误;发动武装起义。(4分)(3)共产党的这一行为,是在日本相继发动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背景下(2分
24、),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爱国行为(2分),不久,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四军,进入敌后抗战(2分)。国共第二次合作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政治保障。(2分) 以上共8分。27.(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6分)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2分)(2)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 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两点3分,三点5分,四点7分)28.(1)敌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数量众多;朝鲜半岛地势险峻,气候恶劣;美军和联合国军在武器装备和技术上的优势无法发挥。(6分)(2)原因:有必胜 的信念;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有高素质的部队和优秀的将领;战争的正义性质。 区别:美国人重点强调自然条件和技术;中国人重点强调人的因素与素质。(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