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第五节水圈和水循环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4江苏学考)下图为“地球各圈层间的水分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 B.下渗 C.降水 D.径流2.下列关于各圈层间相互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生长参与了岩浆岩的形成过程B.水循环是围绕生物圈进行的C.地壳物质循环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D.季风环流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环节是由大气圈到水圈,应该是大气降水。第2题,生物参与了生物循环、土壤循环,A错;水循环围绕水圈进行,B错;太阳辐射纬
2、度分布不均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通过季风水汽输送参与了海陆间循环,D对。答案1.C2.D(2016苏锡常镇四市一调)图1为某河流水利工程建设后的遥感影像图,图2为该河流大坝以下河段的某观测站测得的流量过程线与流量历时曲线图,流量历时是指一年中等于和大于某一流量出现的天数之和。读图回答34题。3.该段河流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后()A.大坝上游河道变宽,通航条件改善B.大坝下游水位升高,淹没水中沙洲C.河流支流数量增加,流域面积增大D.流量季节变化增大,两岸植被减少4.大坝建成后,流量历时曲线上的甲、乙点将()A.甲、乙同时上移 B.甲下移,乙上移C.甲、乙同时下移 D.甲上移,乙
3、下移解析第3题,该段河流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后,大坝拦蓄了上游水量,上游河道较原来变宽,通航条件改善,A正确;由于大坝的拦蓄作用,大坝下游水位下降,泥沙沉积沙洲增大,B错误;修建大坝,淹没面积扩大,部分短小支流会被库区淹没,河流支流数量不会增加反可能减少,流域面积也不会变大,C错误;由于水库调节作用,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不会影响两岸植被,D错误。所以答案选A。第4题,由于水库调节作用,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低水位时间历时变长,高水位时间历时变短,即流量历时曲线将变得平缓,甲往下移,乙往上移,所以答案选B。答案3.A4.B(2016南京、盐城一模)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
4、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增加C.地表径流量增加 D.降水量增加6.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减少土壤侵蚀补充地下水延长径流集聚时间解决城市洪灾解决城市缺水问题A. B. C. D.解析第5题,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道路逐渐硬化,使用不透水砖,导致下渗量逐渐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对蒸发量和降水量影响不大。第6题,读图可知,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使用了渗水路面,下渗量增加,补充地下水资源;增加了绿化带,可以延长径流
5、汇聚的时间;但是不能解决城市洪灾;图中对雨水进行收集,可以缓解城市缺水问题,但不能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答案5.C6.B(2016南京六校联考)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读“南半球某水库多年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图”,回答78题。7.关于该水库储水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12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B.3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小C.6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小D.9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小8.该水库库区水量变化若只受气候影响,则其所处的自然带最有可能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解析第7题,根据表格数据,水量盈余
6、率大于1,注入量就大于流出量,水库储水量就在增加,所以从10月到2月水量都在增加,3月份收支平衡,水库水量达到最大值, A、B错。同理,水量盈余率小于1,水量就在减少,所以9月份水量达到最小值,C错,D对。第8题,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发现,10月到次年2月注入量大于流出量,说明此时是雨季,降水多。48月流入量小于流出量,说明降水少,是枯水期。1月份南半球是夏季多雨,南半球没有亚寒带针叶林,所以可以排除B、D选项。温带落叶阔叶林对应的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半球没有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均匀,与图示不符,C也错。答案7.D8.A9.(2015南京盐城二模)下图为“某河流径
7、流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径流、地表调蓄、蒸发蒸腾、河网调蓄B.蒸发蒸腾、河网调蓄、地表调蓄、径流C.河网调蓄、地表调蓄、蒸发蒸腾、径流D.蒸发蒸腾、地表调蓄、河网调蓄、径流解析从图中看,箭头向上,应为蒸发蒸腾,A、C错。位于冠层与土壤之间,为地表调蓄,B错。包括地表调蓄、土壤调蓄、地下调蓄应为河网调蓄,是径流,D正确。答案D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5南京三模)图1为某区域水系图,图2为甲湖泊及与其相连乙河段的水位变化图。读图完成1011题。10.湖泊水补给河水的月份是()A.1月 B.7月 C.8月 D.11
8、月11.关于图中丙河河水流动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6月,从东北流向西南B.7月,从西南流向东北 C.8月,从东北流向西南D.11月,从西南流向东北解析第10题,由图2可知,610月份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此时河流位于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11次年5月份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河流处于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水。第11题,由上题可知,610月份,当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根据图1判断,此时河水由丙流向甲。11月次年5月份,湖泊水补给河流水;根据图1判断,此时河水由甲流向丙。答案10.AD11.CD(2016无锡上学期期中)“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
9、“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读图回答1213题。12.“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有()A.调节地表径流 B.调节水汽输送C.增加大气降水 D.增加地表下渗13.“海绵城市”的建设()A.加快雨水外泄,浪费水资源B.能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的压力C.增加城市径流污染负荷D.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解析第12题,“海绵城市”利用植被绿化,下雨时能及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增加了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但对水汽输送和大气降水环节影响不大。第13题,据材料信息可知,海绵城市能够增加下渗,地表径流减少,可以
10、缓解城市内涝压力,B正确。海绵城市建设是城镇化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可以涵养水源、调节城市小气候,减少城市热岛效应,D正确。答案12.AD13.BD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14.(2015江苏学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01年起国家对塔里木河进行综合整治,下游断流近30年的河段(大西海子水库至台特马湖段)恢复了水流,沿岸生态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材料二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不足50 mm。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当地发展了“果(杏、桃、苹果、红枣)麦棉”农林复合型生态系统。材料三图1为“塔里木河流域略图”。图2为“塔里木河(阿拉尔水文站)径流量变化图”。(1)塔里木河径流量最大
11、值出现在月,最小值出现在月。(2)塔里木河下游出现多年断流,其人为原因是_。(3)“果麦棉”农林复合型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其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该地区果、麦、棉等农作物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主要有、。解析第(1)题,塔里木河是内流河,主要靠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因此径流量的多少和气温变化关系密切,还要结合图2中信息,不难得出流量最大值出现在8月,最小值出现在4月。第(2)题,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上中下游水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出现多年断流。第(3)题,该处属于绿洲农业,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在绿洲附近,水源(不足)是其生产的限制性因素;由于深处内陆,气候大陆性强,昼夜温差
12、大,光照强,有利于该地区果、麦、棉等农作物生长。答案(1)84(2)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3)绿洲(有水源的山麓地带)水源昼夜温差大光热充足15.(2015泰州二模)海河洪涝灾害多发。读我国北方某区域图,回答问题。结合水循环相关环节分析该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解析洪涝的形成原因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降水量大且集中;二是地面排水不畅。水循环主要从降水、下渗、蒸发、径流等环节分析。答案夏季多暴雨;支流在天津汇集成扇形水系(入海河道少);地势低平,流速较慢,排泄不畅;湖泊面积小,对河流的调蓄作用弱;植被破坏,下渗与蒸腾量少或加剧水土流失。16.(2016成都一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洞庭湖位置图(图
13、1)。材料二洞庭湖湖面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距平值变化图(图2)。(1)说出图示地区主要的水循环类型并简述其过程。(2)据材料二,说出洞庭湖湖面降水的日变化规律,并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其原因。(3)分析洞庭湖面积减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该处河流能注入海洋,属于海陆间循环:过程要从四个环节分析。第(2)题,日变化可从图中降水的时刻变化看出;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就是要分析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大气垂直运动。第(3)题,首先明确洞庭湖对环境的作用,再来分析面积减小带来的不利影响。答案(1)海陆间循环。太平洋海面蒸发的水汽,随东南季风被输送到该地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长江,最后流回太平洋。(2)夜晚降水量大于白天。原因:夜晚湖面气温高于陆地,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白天湖面气温低于陆地,空气下沉,降水少。(3)湖泊调蓄水量能力减弱(或湖泊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减弱),洪涝(旱涝)灾害频繁;湖泊水量减少,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下降(水污染加剧);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减小,调节气候能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