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六课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六课聆听摇篮曲教学设计聆听摇篮曲教学设计 一、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摇篮曲由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于 1868 年。四三拍,由 两个乐段构成,每个乐段两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是由第三拍弱起。音 乐以徐缓的叙事语气, 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 表现出母性特有的柔情, 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美好祝福。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 入睡所唱的歌曲,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不同国家、不同 民族都有摇篮曲,许多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 创作过摇篮曲。 二、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身体律动,感受四三拍的韵律,体验母爱的亲切与温馨;
2、2、通过哼唱,引导学生体会徐缓的叙述性与起伏的跳荡性旋律 给人的不同感受。 三、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一一)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二)(二)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感受摇篮曲的音乐风格 四、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情境导入情境导入 1、跟随音乐走进音乐教室 PPT:播放口哨与小狗图片与音频,让同学感受节奏欢快的 乐曲; 引言:同学们,刚刚你们走进教室时听到了一段音乐,这段音乐 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活动:谈对歌曲的感受(欢快、快乐、轻松、高兴) (二)完整聆听(二)完整聆听 1、初听歌曲 PPT:出示“月夜”图片,播放音乐; 请同学们看着图片,听着音乐,感受这
3、首乐 曲和第一首乐曲有何不同?请同学们来为这首歌曲起一个好听的名 字。 学生活动:谈与第一首乐曲的不同(节奏慢、舒缓、温暖、想睡 觉了);给歌曲起名字(温暖的夜、大宝贝快睡觉) 2、揭示课题摇篮曲 3、介绍摇篮曲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 婴儿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 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柔、亲 切、安宁的氛围。曲调平静、舒缓、优美,充满 了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忱祝福。伴奏中往往模仿摇篮摆动的律动。 4、复听歌曲,感受意境 过渡语:“让我们再来听听这首歌曲,请你 听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再次聆听音乐,引导学生歌词描 绘的意境,并感受歌曲的情绪
4、,完成选一选。 5、介绍作曲家 过渡语:“这是作曲家勃拉姆斯,1833-1897,是徳国音乐史上最 后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古典作曲家,被视为 19 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 的“复古者。主要作品有第交响曲、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牙利舞曲等,”让我 们一起来走进勃拉姆斯吧。 PPT:播放作曲家介绍视频 5、律动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随音乐视频进行模仿摇 篮或拍宝宝入睡的动作。 (三)(三)分析音乐分析音乐 过渡语:“音乐是如何表现妈妈对宝宝的爱?” 1、分析速度 过渡语:“摇篮曲是慢速,那么作曲家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学生活动:对比体会不同速度的摇篮曲,哪个更适合表现这 种情景。 2、分析节奏 复习
5、3 拍子的节奏特点,再听音乐,跟老师一起指挥,感受节奏。 3、分析旋律 (1)体会旋律 师范唱歌曲, 请同学们体会和感受旋律, 引导同学们划旋律线。 (2)哼唱旋律 师演奏歌曲,请同学们哼唱。 4、分析力度 思考:这样的歌曲应该选择怎样的力度? 师引导学生演唱体会。 5、播放器乐(小提琴)演奏摇篮曲视频,感受和体会音乐的美。 (四)(四)表现音乐表现音乐 过渡语:“现在你也来扮演爸爸妈妈,轻声地哼着旋律,哄你怀 中的小宝宝睡觉吧!” 学生活动:扮演角色,哼唱旋律 师总结:通过你们的表演和演唱,让我感 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 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
6、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 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 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母亲节就要到了,那咱们就在音乐 声中把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回家送给妈妈吧。 (五)音乐拓展(五)音乐拓展 1、聆听中外摇篮曲 过渡语: “我这还有几首风格不同的 摇 篮曲 , 一首是舒伯特的 摇篮曲 , 一首是中国东北民歌 摇篮曲 ,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后说说你的感受吧。” 学生活动:说说感受,几首曲子的异同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旋律、力度、速度体会不同。 (六)课堂总结(六)课堂总结 1、发现摇篮曲的特点; 2、总结体会“摇篮曲”曲式风格。 安徽省合肥市青阳路小学 胡珺 2019 年 4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