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伦理学案例分析及答案(一)尼克松与水门事件“水门事件”是指1972 年 6 月 17 日美国共和党总统竞选班子成员为刺探民主党的竞选政策,在民主党总部水门大楼安装窃听器,事后被揭发,从而掀起弹劾尼克松总统的事件。“水门”是华盛顿的一座综合大厦。1972 年 6 月 17 日晚有 5 个人因闯入大厦内的民主党全国总部被捕。在 5 人被捕后几天,前白宫助理小亨特和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总顾问利迪即被指控犯有盗窃罪和窃听罪。为不影响连任,当时的总统尼克松施加压力,下令掩盖事实。11 月 7 日,尼克松在大选中获得了胜利从而连任。1973 年 1 月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首席法官赛里卡主持审讯7 名
2、被告,在 7 名被告中有 5 人认罪,另外 2 人由陪审团定罪。1973 年 3 月 23 日宣判时赛里卡法官宣读了被告之一麦科德的来信。信中指控白宫至今仍在掩盖它与闯入水门的关系。麦科德还说白宫曾对7 名被告施加压力,要他们认罪并保持缄默。在白宫显然有牵连的情况下,尼克松总统于1973 年 4 月 17 日被迫宣布他已开始一次新的调查。4 月30 日尼克松公开声明他对卷入此案的白宫工作人员的行动负有责任,并解除了其中一些人的职务,但同时他一口咬定对政治谍报活动以及掩盖错误的努力毫不知情。在华盛顿邮报两名记者以及相关司法调查人员的努力下,相关调查表明,尼克松政府为破坏选举的进程采取了一系列的行
3、动,总统与掩盖事实的活动有关。尼克松总统被迫于 1974 年 8 月 8 日宣布辞职,1974 年 9 月 8 日继任总统福特给予尼克松以无条件的赦免, 使其不受进一步惩处。1、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公共行政要解决的仅仅是技术和科学的问题,“水门事件”使得人们更为关注公职人员行为中的( C ) A效率问题B技术问题 C伦理与道德问题 D科学问题2、为了回应“水门事件”,乔治格雷姆于 1974 年发表公共管理人员的伦理指导:游戏规则的考察一文,指出行政人员可以普遍接受的游戏规则都具有特定的伦理根源,它根植于(B )。 A个体的经济地位B官僚责任的本质特征C组织规模的大小D政府职能的延伸范围3
4、、沃尔多在 1974 年发表的公共道德反思一文中,用政治哲学和历史的观点分析“水门事件”,他认为,随着时间和政治制度的变化,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公共道德和私人道德之间( C)。 A没有任何关系B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C有着永恒的联系D是一回事4、“水门事件”暴露出在现代公共行政活动中,那些控制组织的精英人物隐于幕后,不检验他们的价值观, 不考虑行使权力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他们的借口往往就是所谓的( C )。A“公正正义”B“自由博爱”C“价值中立”D“国家利益” 5、罗尔认为,“水门事件”为一个学科的成熟提供了契机,这门学科就是(B )。 A行政决策学B行政伦理学C行政组织学D行政法学(二)
5、遏制官员“权力期权” 打击变相腐败公共行政人员在位时通过职权与人“方便”,但并不谋求即时回报,等到退休或者离职下海后再享受“储存”恩惠带来的报答权力就好像期货交易,“权力期权”已是客观存在。“权力期权”腐败因其长期性、隐蔽性和复杂性,造成的危害更大。“权力期权”的特点就在于“期权”,没有即时回报,见不到赤裸裸的现金交易,也没有任何“把柄”捏在人家手里,其安全系数之高,让交易者大可放心,也无怪乎一些官员对此“趋之若鹜”: 案例一:浙东南某县级市的房管办负责人在位时,通过各种关系精心策划将市区黄金地段大片地块出让给某民营企 业,该企业借此开发的小商品市场建成后,日进斗金,成了“亿元户”。房管办负责
6、人退休后,该企业老 板把他聘为本公司干部,年薪三十万,高级住房一套,以及每年几万元的请客送礼签批权。案例二:浙西某县级市城建局局长,在位时为某建筑企业在几次重大项目的“公开招投标”过程中施加权力影响,并亲自出面替该企业弄到了银行贷款,使原本实力不强的企业一年内窜升至当地建筑企业中的“龙头老大”地位。该局长退休后,企业将其派往江西“负责”业务,实则坐在家里收钱。权力期权腐败的现象越来越多,而且在某些地方,于官于商都已“深入人心”。“投桃在先,报李在后”,“权力期权”已到了心照不宣、代代相承的地步! 针对此类现象,2005 年 4 月 27 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辞去公职或退休
7、的,原系领导成员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阅读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权力期权”之所以被称之为“变相腐败”,是因为它实质上是一种延期回报的(A )。A权力交易行为B个人商业行为C无偿服务行为D志愿行为2、在上述案例中,相关公共行政人员将原本以公共利益为首要目标的政府决策蜕变成以私人利益为目的的腐败决策,公共资源从而流向( C )。A公共组织B政府部门C私人或特殊利益集团D全社会3、公共行政人员的“权力期权”行为有悖于公务员与全体公民间的(C )。A平等关系B属地关系C委托代理关系D业缘关系4、案例中提到,
8、权力期权腐败的现象越来越多,而且在某些地方,已经“深入人心”。这说明对该问题的解决已经非常迫切,因为它已经影响到法律与规则执行所依赖的(A )。A道德环境B立法程序C执法手段D组织结构 5、和其他腐败行为一样, 案例中提到的“权力期权”腐败行为的结构性基础为( D)。A组织结构的规模B管理层次的纵深 C行政人员的学历D行政权力的特征案例一、个体责任与“问责”这些年来,各地都发生了一些重特大安全事故,如:2003 年 12 月 23 日晚,重庆市开县境内川东北气矿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井喷”于27 日成功压井封堵。截至 2004 年 1 月 4 日 22 时,井喷事故死亡人数已经升至243
9、人。2004 年 2 月 15 日 11 时 25 分,吉林市中百商厦发生火灾,死亡人数50 多人。经现场勘查,大火是从商厦后侧与锅炉房西侧相隔的临时仓库燃起的。2004 年 2 月 5 日元宵节晚,在密云县密虹公园第二届迎春灯展中,大量游人涌上彩虹桥,7 时 45 分左右,桥上西侧下坡处一观灯游人跌倒,其身后游人向前拥挤,造成了这次 37 人死亡、多人受伤的特大伤亡事故。在这些责任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被追究相应的责任: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马富才多次表示对事故发生负有领导责任并提出引咎辞职;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分管质量安全工作的副总经理任传俊记大过处分,对其他相关责任人员也分别
10、做了严肃处理。吉林省长洪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向公众表示道歉,全省电视电话会议上,洪虎再次向公众道歉。吉林市委副书记、市长刚占标引咎辞去吉林市市长职务,同时辞去吉林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密云县委书记夏强,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密云县委副书记、密云县县长张文,引咎辞去县长职务。阅读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相关公职人员在所属组织结构中承担了相应的角色与使命,拥有了相应的权威, 从而也必须承担相应的( B)。A收益B责任C职务D职位2、在上述案例中,一些高层官员虽然与事故无直接关系,但是也承担了一定的责任。这是因为,作为拥有权力或权威的公职人员,如果他要指导
11、其他人的行为,他就不仅应该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还应该为那些执行他的指令的行为负责,这就是常说的( D)。A管理责任B组织责任C直接责任D领导责任3、在上述案例中,一些高层官员的“引绺辞职”体现了责任与权力的对应,但是,人们应该警惕:“引咎辞职”不应该成为逃避进一步惩戒的方法,或是在保职无望的情况下做出的无奈姿态,而应该是基于责任感的(A )。A自我道德选择B管理技术选择C责任规避选择D经济利益选择 4、从公共行政伦理学的角度看,行政人员的角色与职位决定负责任的内容,也就是说,为行为“责任”的确认设定主体性前提的是( B )。A职位B职责C职能D职类5、除了角色与职位明确界定的制度性责任之外,公
12、共行政人员还必须履行大量的“非制度性责任”,也就行政人员的(D )。A外在法律责任B外在道德责任C内在法律责任D.内在道德责任案例二、为“孝”立法折射对官员的人格期待据成都晚报2004 年 10 月 6 日报道,一名叫李宗发的律师,慎重地向四川省人大提交了一份四川省父母子女家庭关系规定即孝法的立法草案建议稿,呼吁能为“孝”立法,让子女尽“亲情孝敬、奉养”义务,其中突出的一条就是公务员录用以“孝”为先。立法草案中提到:“本省招收、聘用、晋升公务员、领导干部,必须审查其孝敬、赡养父母情况,并 以此作为衡量审查其品行是否端正的第一前提。”根据这部孝法建议稿,对于谩骂、冻饿、凌辱、殴 打、遗弃父母的,
13、将终身不得录用和晋升。已改正并表现优秀的,需父母推荐,方可予以考虑录用、晋升, 但不得优先录用、晋升。李宗发还表示,乡政府、村委会、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等对辖区内亲情文明建设负有不可推卸责任。应将辖区范围内谩骂父母者记录在案,对谩骂父母两次以上或殴打、冻饿、凌辱父母者,应向有关部门报案或支持起诉。孝敬、赡养父母风气不好的,街道办事处等的基层领导干部不得连任、晋升或平调。把孝道作为官员升迁考核的标准并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情。汉武帝以后,“孝”就逐渐成为朝野臧否人物的重要标准,也是孝道规范开始形成的显著标志。从汉武帝之后,从地方官吏到朝廷的名公巨卿,不少是孝子出身。但是将“孝”的道德标准引入现代公务
14、员管理,引发了不小的争议。阅读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对于现代社会的一个公务员而言,对“孝”的个人道德偏好属于(B )。A公共领域B私人领域C大众领域D社会领域2、本案例中提案人将“孝”作为公务员管理的重要标准,是试图将个人立场中的角色道德要求转变为( A )。A.公共角色的道德要求 B.个人角色的道德要求 C.群体角色的道德要求 D.家庭角色的道德要求3、在私人领域,个人总是会偏向情感最深的群体,如家庭成员、朋友等,表现为孝道、亲情、义气等等,这是因为从个人立场观察世界时,每一个人都会受到强烈的( B )。A利他主义驱策B义务本位驱策C利己主义驱策D公共利益驱策4、俗语说:“忠”、“孝”不能
15、两全。这是因为角色道德要求在经历从“私人领域”向“公共领域”转变的过程中,充满着( C )。A利益的调和B动力的一致C责任的冲突D立场的兼顾5、现代公共行政活动的发展,确实需要不断提升行政个体的道德水平,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从全社会的立场审视行政行为的道德价值,因为公共行政活动的最终目的是( D )。A家庭利益B个人利益C群体利益D普遍利益案例三、遏制官员“权力期权” 打击变相腐败公共行政人员在位时通过职权与人“方便”,但并不谋求即时回报,等到退休或者离职下海后再享受 “储存”恩惠带来的报答权力就好像期货交易,“权力期权”已是客观存在。“权力期权”腐败因其长期性、隐蔽性和复杂性,造成的危害更大
16、。“权力期权”的特点就在于“期权”,没有即时回报,见不到赤裸裸的现金交易,也没有任何“把柄”捏在人家手里,其安全系数之高,让交易者大可放心,也无怪乎一些官员对此“趋之若鹜”:例一:浙东南某县级市的房管办负责人在位时,通过各种关系精心策划将市区黄金地段大片地块出让给某民营企业,该企业借此开发的小商品市场建成后,日进斗金,成了“亿元户”。房管办负责人退休后, 该企业老板把他聘为本公司干部,年薪三十万,高级住房一套,以及每年几万元的请客送礼签批权。例二:浙西某县级市城建局局长,在位时为某建筑企业在几次重大项目的“公开招投标”过程中施加权力影响,并亲自出面替该企业弄到了银行贷款,使原本实力不强的企业一
17、年内窜升至当地建筑企业中的“龙头老大”地位。该局长退休后,企业将其派往江西“负责”业务,实则坐在家里收钱。权力期权腐败的现象越来越多,而且在某些地方,于官于商都已“深入人心”。“投桃在先,报李在后”, “权力期权”已到了心照不宣、代代相承的地步!针对此类现象,2005 年 4 月 27 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辞去公职或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阅读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权力期权”之所以被称之为“变相腐败”,是因为它实质上是一种延期回报的( A )。 A权力交易行为
18、B个人商业行为C无偿服务行为D志愿行为2、在上述案例中,相关公共行政人员将原本以公共利益为首要目标的政府决策蜕变成以私人利益为目的的腐败决策,公共资源从而流向( C )。A公共组织B政府部门C私人或特殊利益集团D全社会3、公共行政人员的“权力期权”行为有悖于公务员与全体公民间的( A )。A平等关系B属地关系C委托代理关系D业缘关系4、案例中提到,权力期权腐败的现象越来越多,而且在某些地方,已经“深入人心”。这说明对该问题的解决已经非常迫切,因为它已经影响到法律与规则执行所依赖的( A )。A道德环境B立法程序C执法手段D组织结构5、和其他腐败行为一样,案例中提到的“权力期权”腐败行为的结构性
19、基础为(D )。A组织结构的规模B管理层次的纵深C行政人员的学历D行政权力的特征案例四、公务员对上级的错误决定可以说“不”2005 年 1 月召开的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人事部部长张柏林就公务员法草案向会议作的说明中提到,公务员“不得对抗上级决定和命令”,否则,将被视为违反纪律的行为受到行政处分。公务员法草案的这一规定,当时受到有关专家和媒体广泛质疑,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过程中就引起不同的看法。一些常委会委员、地方、专家提出,公务员服从上级命令是公务员应当遵守的纪律,但草案这一规定过于绝对,为防止执行上级违法或者错误的决定或者命令,而对公共利益或者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重大的不可挽回的
20、损失,公务员有权提出纠正意见;对于执行明显违法或者错误的决定和命令,公务员本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以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意识。从 2005 年 4 月 24 日开始,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再次就公务员法草案进行了审议。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光宝表示,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经过研究,赞成此前相关人士的这一意见,建议增加规定:“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该公务员不承担责任。但是,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 应当依
21、法承担相应的责任。”4 月 27 日,包括上述提案在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获得通过。阅读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确保公共行政组织整体价值的实现,行政人员个体价值目标在其中总是处于( B )。A主导地位B从属地位C平等地位D对立地位2、公务员法中规定:“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这反映了行政组织中的服从与效忠是需要的,因为这种关系体现了常态的( D )。A组织人员规模B管理方式与方法C政府与社会关系D权力与职责关系 3、公务员“不得对抗上级决定和命令”的前提是,上级决定和命令不能有悖于( C )。A组织利益B团体利益C公共利益D特殊集团
22、的利益4、公务员法中规定:“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每一个行政人员也必须具备一种( C )。A管理技术B效率观念C责任能力D学历水平5、公务员对不道德的组织环境与违背公众的长官意志是否具有敏锐的警觉与判断力,从道德上说, 这取决于行政人员具有怎样的(B )。A管理效率B职业良心C学历水平D管理技能案例五、香港廉政公署的道德推广香港廉政公署成立于 1974 年,作为当前国际上最有成效的反腐机构,廉政公署一直通过执法、预防及教育三管齐下的方法打击贪污,并获得政府及广大市民的支持,使得香港成为全球最廉洁的地方之一。三管齐下的策略对培养公众对抗贪污
23、的意识至为重要。检控虽可收阻吓作用,预防及教育工作亦不可或缺。有关人员认为,惟有令市民彻底改变对贪污的态度,才可令反贪工作收到持久的成效。这策略证实行之有效,时至今日,已成为廉政公署的金科玉律。在组织架构上为实践三管齐下的策略,廉政公署成立了执行处、防止贪污处及社区关系处三个专责部门。其中社区关系处负责倡廉及防贪教育工作:向政府部门推广廉洁信息,是其首要任务。包括:为政府部门各级雇员举办倡廉教育活动,阐释常见的贪污流弊,并就遇到行贿时的处理方法提供意见;为管理级举办研讨会,协助他们管理职员操守事宜; 协助各公共机构提高其雇员的道德操守。维持商界的公平竞争环境对香港至为重要。社关处致力在商界推广
24、良好营商手法、提高商业道德水平及宣传维护公平的信息。工作包括:举办防贪讲座,提醒商界堵塞贪污漏洞及推行防贪措施的重要性;向职员提供有关法律及道德问题的培训;1995 年还成立了“香港道德发展中心”,推广商业道德。青少年一向是其倡廉教育工作的主要培育对象。工作包括:通过卡通短片、漫画、故事游戏集、互动教具及音乐剧向幼稚园及小学生传递倡廉信息,让学生亲自探讨及验证正面价值观的重要性;为即将毕业的中学、职业学校、工业学院及大学学生举办互动倡廉讲座及活动;与其他机构携手合作,向在职青年推广正确的价值观及职业道德。阅读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香港廉政公署在行使权力过程中的威慑力源于其( B )。A.规模
25、上的庞大性 B.组织上的独立性 C.执法手段的强制性 D.部门首脑的个人魅力2、案例中提到的廉署社区关系处对各界别的倡廉教育与道德推广实质上就是一种( A )。A伦理培训B 立 法 程 序 C 制 度 执行D结构重组3、廉署社区关系处通过卡通片、漫画、故事游戏集、互动教具及音乐剧向幼稚园及小学生传递倡廉信息,激励青少年服从最低的道德标准,从方式上而言,这属于伦理培训的( A )。A遵从模式B正直模式C融合模式D整合模式4、有效的伦理培训与道德推广能有助于反腐倡廉,因为它从行政人员个体的角度,激发行政人员的道德能动性,并增强了行政个体的( C )。A逐利本能B效率观念C公共责任意识D学历水平5、
26、在当前中国大陆地区,行政道德不够健全,道德监督并没有渗透到日常的行政行为中,而只是限于( A )。A机制建设B实际监督C舆论层面D切实措施案例六、“先富”与“共富”邓小平“先富”带“共富”的思想深刻揭示和肯定了一定时期和范围内收入差距存在的必要性,他认为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以及由此而规定的经济利益关系,不可能使人们同时、同步、同等程度地实现富裕。加之各人体力、智力存在差异,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不同,总会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出现贫富差别。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但无论是实践还是统计数据都表明贫富差距已经拉得过大。根据国际惯例,通常把基尼系
27、数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超过这条警戒线, 就表明贫富过于不均,容易产生社会的动荡。目前,对于中国的基尼系数,说法各异。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为左右,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的数据是,南开大学的研究成果是已经超过。但是考虑到最高收入阶层中有不少没有经过统计的灰色收入,因此很可能事实上中国已经超过警戒线。而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甚至略微超过美国的水平。必须清楚的是,我国是在人均 GDP 不到 1000 美元(美国接近 30000 美元)时达到这么高的基尼系数的。它显示我国最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水平的需要还难以满足。现在的收入差距扩大明显反映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不同社会阶层之
28、间,由此导致社会的紧张。阅读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邓小平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体现了我国政府管理的( C )。 A公平原则B正义原则C效率原则D组织原则2、功利主义在对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率的追求中,尤其是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牺牲全社会的(B)。A效率B公平C增长D速度3、与功利主义不同,义务论认为政府有责任根据平等的要求,矫正不公平的社会分配模式,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需要遵循“差别原则”与( B)。A.“平均原则”B.“机会平等原则”C.“分化原则”D.“干预原则” 4、我国政府对效率导向可能带来的分配不公的矫正原则是( A)。A.“共同富裕”B.“效率优先”C.“
29、牺牲效率”D.“鼓励分化”5、即使在同一时期内,行政伦理导向往往也是多元的、复合的,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必须在“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这就取决于行政人员能否正确理解( B )。A.经济增长的意义B.行政伦理的目标C.提高效率的作用D.利益分化的反应案例七、腐败势力猖狂 反腐勇士遭报复陈少青,中共党员,47 岁,海南省万宁市工商局干部。陈少青从 1998 年开始举报万宁市工商局原局长、党组书记叶东雄任职期间的腐败行为。2002 年,他的举报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引发了海南省工商系统的“反腐风暴”。查出全国最大的假人事档案案,137 个持假档案者被清理出工商队伍;查出叶东雄买官
30、卖官,贪污公款 47 万多元;查出万宁市工商局22 个基层工商所大量严重问题。同时,查出省工商局原局长马招德、原副局长郑先育等人接受叶东雄等8 个市县工商局局长贿赂、买官卖官的窝案串案;查出省纪委监察厅第四派驻组原组长何焕强接受叶东雄的贿赂、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案。然而,当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的时候,被誉为反腐勇士的陈少青却遭遇打击报复。2003 年 10 月至 12 月,万宁市工商局中层干部竞岗,叶东雄的亲信到处造谣中伤,利用竞岗中民主测评不记名投票的考核形式,大量投陈少青的“不信任”票将其淘汰,随后又免去陈少青的商广股副股长职务,而一大批向叶东雄行贿买官的人在竞岗中继续当股所长;12 月初,叶
31、东雄的亲戚、局办公室主任麦某等人公开在工商局门口对陈进行侮辱、推打,还在工商局门口贴大字报,对陈少青进行人身攻击。2003 年 12 月 15 日,万宁工商局人员“定编定位”,陈少青被下放到后安镇工商所,然后又名曰“照顾”到该局下属没有编制的群众团体“个体劳动者协会”工作。重新调回机关后,局领导多次在会上对陈少青进行冷嘲热讽,在竞岗中,陈少青就有关竞岗人员的资格审查问题提了一些意见,局里一位领导却说:“要当心老婆孩子的脑袋,不要再闹了,郭光允反腐败与程维高斗,不是坐了几年牢吗!”局机关现有的 36 人中有 6 人的亲属被清理,5 人被专案组隔离审查,7 人涉及人事档案弄虚作假被工作组传讯谈话。
32、由此可见,陈少青的举报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他们的利益。陈少青认为,竞岗中民主测评带有特殊性,测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但某位领导说,这是省工商局的事。于是,陈少青又向省工商局领导多次反映,省局领导说,陈少青作为反腐败斗争的举报人,情况特殊,竞岗民主测评没有特殊规定对举报人进行保护,这事应找省纪委。万般无奈下,2004 年 6 月,陈少青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辞去公务员职务,打算带着老婆孩子回家务农或远走他乡打工谋生。阅读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案例中因为下属揭发上级的某些犯罪行为或不正当行为,从而招致惩罚和不公平对待,这属于(B )。A管理行为B报复行为C政治行为D行政行为2、从案例中可以看出,陈少青的
33、举报行为侵犯了组织内部相当一部分人的利益,这使他面临着特殊的道德冲突与组织内部压力,因为当组织与官员没有很好的履行职责,日益扩张地侵占公共利益时,组织总是倾向于保护(C )。A管理客体B全体组织成员C行政相对人D既得利益者3、对于检举者来说,检举的后果通常是危险的,特别是当检举行为在组织内部公开之后。这是因为检举行为往往被组织内部视之为一种(A)。A.“违背忠诚”行为B.“增进组织利益”行为C.“凝聚组织”行为D.“集体选择”行为 4、正如案例中的陈少青,检举者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遵循公共利益与公正原则的基础上使检举行为合法化,因为检举行为实质上是一种( C )。A.利益选择B.功利选择C
34、.道德选择D.经济选择5、具有道德自主能力的公共行政人员有责任阻止组织中其他人的不道德行为,这意味着个体对上级与组织的忠诚度需要重新界定,行政人员必须选择更高、更具权威性的准则,即( C )。A部门纪律B组织法C宪法D行为守则案例八、集体责任与个体责任二战中,德国党卫军公安部与盖世太保、秘密警察等各种警察机关合并,成立了国家公安部(RSHA),国家公安部的第六局第四科为犹太人问题科,直接听命于希姆莱和海特利希的指挥,处理犹太人的各种行动大都是党卫军中校艾希曼直接负责。1960 年艾希曼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被以色列特工绑架。在以色列耶路撒冷的法庭上,艾希曼不承认自己是反犹太主义者,他从来没有读
35、过我的奋斗,对党的纲领一无所知,反复表示自己只是对希特勒的计划执行而已,只不过“服从命令”,同时也是“服从法律”。但是,艾希曼最终还是被判处死刑。与此相反,西德从1958 年至 1963 年间,在一百二十名战时犯有杀人、协助杀人罪行的被告(内不少是党卫军高级军官)中,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仅二十九人。法院对许多犯有滔天大罪的纳粹党徒都作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轻微判刑,如参与夺取四万犹太人生命的奥托 勃拉特菲歇博士仅判十年徒刑;曾任艾希曼法律顾问的奥托 法拉齐在战争结束前强制移送了一千二百名犹太人,并“解决”了其中的六百余人,仅判五年徒刑,而且不剥夺公民权。战后不少在欧洲其他国家被判处死刑的纳粹罪犯,如
36、在西德法庭受审的话,不仅生命无虞,还处以极轻的刑罚。在西德,很多杀人多达三位数不足四位数的罪犯都被判处“无罪”。艾希曼的审判引起对人们政治与道德关系问题的关心。二战的战犯在法庭上都把罪责归于社会(国家) 的犯罪,完全没有个人的罪恶感。在耶路撒冷法庭上律师和检察官争论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国家犯罪和个人责任问题;二是服从命令与犯罪的问题。比如艾希曼的律师就强调,艾希曼只不过是国家机器上的一个齿轮。有学者指出:这里根本的问题,不是国家体制起什么功能的问题,而是为什么会成为这个体制的官员的问题。希特勒之流梦寐以求的就是那种不能追求个人责任的极权社会体制。阅读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37、中,希特勒的权威命令如此迅速、顺利地得到执行,这本身不只是程序与制度的问题,同时也关系到执行者理性判断与( A )。A个体道德选择的能力B科学技术的水平C学历修养的层次D服从命令的意识2、纳粹政府的所有政策与命令都是在行政人员和各级官员毫不怀疑的服从下执行的,在这种情况下, 集体责任与个体责任无法区分,行政个体也往往倾向于在( B)。A个体责任中逃避集体责任B集体责任中逃避自己责任C集体责任中逃避社会责任D个体责任中逃避社会责任3、在艾希曼的辩护中,职业良心不再基于“个体人”的人性,而是基于一种( B )。A人性假设B绝对命令C工具理性D广泛人性4、行政人员要避免盲目服从,以便独立地行使自主行
38、为,关键在于摆脱(D )。A组织制约B代理状态C法律约束D道德边界5、官僚制高度服从下的个人无自主性和盲从性源于科层组织系统中的有序性和(C )。A效率优先B组织规模C等级差序D权利本位案例九、警惕:“弱势群体”利益在“最小化”改革必须重视“利益”的走向问题,必须重视因改革而产生的“利益”究竟是谁在“享受”的问题。当前一种危险的倾向是:经过“改革”,一些“强势群体”的利益在“最大化”,一些“弱势群体”的利益在“最小化”。人民网发表了一篇题为“领导加薪是事业单位改革的灵丹妙药”的文章,一些网友发表了如下感言:“只要一改革,就是领导利益最大化,就是群众利益最小化”,“领导在改革中致富,群众在市场竞
39、争中挣扎。”据统计,2004 年,收入最高的 10%家庭的财产总额占城镇居民全部财产的比重接近一半,收入最低的10%家庭的财产比重只有 1%左右。而且,高收入家庭收入的增长明显快于低收入家庭。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实际增长仍然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到了倍,而 2003 年这个数据是倍。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也表明,2004 年前 11 个月,高、低收入组的收入之比为比 1,与上年同期的比 1 相比,差距也在扩大。以上数据至少说明处于初级社会主义阶段中国的“利益流向”是不合理的,据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的研究,仅 90 年代后期,寻租性腐败、地下经济腐败、税收流失性腐败、公共投资
40、与公共支出性腐败所造成的各类经济损失平均每年占GDP 的%。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说明了,当今我们的社会在“利”的走向方面确实出了问题。阅读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在效率导向的功利主义原则下,“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只关心分配的效率,社会财富呈( A )。 A单向集聚B双向集聚C多向集聚D全面集聚2、为了应对案例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公共行政部门必须在效率的基础上,加上一个( B )。A效益的标准B公平的标准C速度的标准D规模的标准3、为了保证全社会范围内,每个人的利益都被考虑到,义务论的差别原则要求将政府分配政策调整到有利于(C )。A.“最大受惠者”的利益B.“最小受惠者”的利益C.“既得利益群
41、体”的利益 D.领导与精英阶层的利益4、案例中反映的社会问题实质上是( B)。A.效率变化的技术问题 B.利益分配的正义问题 C.数据收集的统计问题D.个人成败的事业问题 5、正义的分配使得一方利益的增加,必然带来其他人利益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各阶层的利益分配比例是( D )。A反比关系B对立关系C没有关系D紧密啮合关系案例十、从“真理标准”到“三个有利于”邓小平是 20 世纪对中国历史命运有重大影响的伟大人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粉碎“四人帮” 后,“两个凡是”的“左”的观念仍然禁锢着人们的思想,致使拨乱反正不能进行“,左”的错误不能纠正,新的路线和政策无法提出,党和国家的工作处于停滞和
42、徘徊状态。面对如此严重局势,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领导和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大讨论,倡导思想解放,重新确立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篇文章提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也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正如在法律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靠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在 1992 年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时,针对一段时期以来,党内和国内不少人在改革开放问题上迈不开步子,不敢闯,以及理论界对改革开放性质的争论,指出:“要害是姓资
43、还是姓社的问题。而这一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此,三个“有利于”成为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1、从案例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我们可以得出推论:道德的依据不存在于主观领域, 而是存在于客观效果中。这种道德论在道德评价上必然逻辑地推论出( D )。A.义务论B公平论C权利论D效果论2、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人们对于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更多的体现为一种(B)。 A效果评价B道德评价C功利评价D实利评价3、“三个有利于”的论述告诉我们,当我们用道德标准判断一个行为的
44、善恶时,依据的对象只能是(B )。A价值取向B主观动机C行为效果D客观环境4、在功利主义者看来,只有当一个政府能够高效地组织社会合作和利益分配时,这个政府才是( B )。A完全正义的B充分自由的C高效率的D绝对民主的5、在邓小平的伦理思想中,政府行政的有效性和优越性从来不是抽象的,行政道德价值也不是存在于思辨的道德论证中,他认为检验政府行为的道德价值,只能看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多的(D )。A理论B意识形态C制度D财富案例十一、GDP 与科学发展观2001 年,H 市开始淡化官员政绩考核中的GDP 指标考核。当年,GDP 考核指标从占整个考核指标的10% 调减至 8%,2002
45、年减至 4%,2003 年只占 2%。2003 年 12 月 16 日,H 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完善县区年度综合考核工作的意见,取消了 GDP 直接指标的考核,调整后的考核指标如下:一、财政总收入;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农民人均纯收入;四、招商引资;五、外贸和外经工作;六、工业经济; 七、农业经济;八、第三产业;九、科技教育;十、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十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十二、就业和社会保障;十三、民主政治建设;十四、精神文明建设;十五、党的建设;十六、社会稳定。2004 年 3 月 23 日,新华社以“干部政绩考核遭遇变革”为题报道了 H 市在干部政绩考核中取消了GDP
46、指标一事。当年 3 月 28 日,央视新闻联播以“考核不重GDP干部转变政绩观”为题再次报道了此事。新考核标准提高了对财政总收入、群众生活质量、环境保护和政府办事效率等内容的考核比重,取代了过去以GDP 为中心的考核,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有分析人士认为,此迹象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开始对现行政绩考核制度进行反思。阅读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将GDP 作为测定发展的唯一标准、衡量工作绩效的唯一尺度,这是一种单纯的( A)。 A效率导向B价值导向C公平导向D权利导向2、根据功利主义的观点,要评判政府和个体行政人员行为的道德价值,需要通过比较决策结果的( C )。A行为动机 B相对利益量 C绝对收益 D执行速度3、功利主义通过计算利益的大小来确定行为的道德价值,在这种功利主义价值导向下,政府在设计行政职责与目标时,往往关注的是政府管理的( B )。A长远利益 B当前绩效 C最终价值 D行为动机4、功利主义的政绩观将 GDP 作为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而案例中有关地方政府则试图“将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起来”,这种对发展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认识就是一种( A )。A科学发展观 B功利主义观念 C效果主义观念 D片面发展观5、以本案例为代表,对GDP 指标地位的反思与争论意味着在日后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