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生物长句表达(一)【易错易混】1.真、原核细胞的“5”个不一定(1)不属于真核生物的不一定就是原核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非原核生物也非真核生物。(2)带“菌”的不一定都是细菌(原核生物),如酵母菌是真核生物。(3)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叶绿体,如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无叶绿体。(4)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线粒体,如硝化细菌。(5)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都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2.关于糖类和脂质的5点辨析(1)多糖和二糖不能直接被吸收,只能水解为单糖才能被人体吸收,这是由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决定的。(2)糖类不一定都提供能量:如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
2、,核糖和脱氧核糖是组成核酸的成分,它们都不提供能量。(3)脂质中构成生物膜的不一定只有磷脂: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4)糖类和脂肪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氧化分解时均产生CO2、H2O,同时释放能量。但脂肪中氢的含量远远高于糖类,所以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脂肪耗氧量多,放能多,产生水多。(5)脂肪不是多聚体:脂肪由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结合而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与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相比小很多,且脂肪也不是由许多单体聚合而成的,故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也不是多聚体。3.关于蛋白质的5个易错点(1)组成蛋白质的元素一定有C、H、O、N,一般还含有S元素。(2)多肽和蛋白质的区别
3、:多肽没有明显的空间结构,必须经过加工后,才能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和特定功能的蛋白质。(3)煮熟的食物易被人体消化,是因为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肽链变得松散,易被蛋白酶分解。(4)高温、过酸、过碱、重金属盐,都会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的变化,但低温不会。(5)酒精、加热、紫外线方法消毒、杀菌的原理是使细菌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4.有关核酸的4个易错点(1)分清在真核生物细胞DNA和RNA分布中的“主要”和“只”的不同,如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而不是只分布于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有少量DNA)。(2)病毒核酸中嘌呤碱基数不一定与嘧啶碱基数不同,如在双链DNA病毒和双
4、链RNA病毒中,其嘌呤碱基数与嘧啶碱基数相等。(3)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只存在于双链DNA中,有些RNA病毒是以双链RNA为遗传物质,tRNA中也有局部双链区。(4)蛋白质和DNA的分子多样性并不都与空间结构有关,如DNA分子多样性取决于碱基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其空间结构一般都是双螺旋结构。【长句应答】1.名词解释(1)(必修1 P10)真(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作真核生物,如植物、动物、真菌等。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作原核生物。(2)(必修1 P21)自由水、结合水: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绝大部分的水呈游离状态,可以自由流动,叫作自由水;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作结合
5、水。(3)(必修1P30)肽键: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作肽键。(4)(必修1 P30)二肽:由两个氨基酸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作二肽。(5)(必修1 P30)多肽、肽链:由多个氨基酸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作多肽。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作肽链。2.教材黑体字(1)(必修1 P4)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2)(必修1 P21)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3)(必修1 P23)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4)(必修1 P26)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5)(必修1 P28)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6)(必修1 P29)氨基酸是
6、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7)(必修1 P35)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3.教材结论性语句(1)(必修1 P8)从系统的视角看生命世界,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由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形成、维系和运转都是以细胞为基础的,因此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2)(必修1 P8)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以细胞作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3)(必修1 P11)细胞是多种多样的,总体上可以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包
7、被的细胞核。(4)(必修1 P23)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糖类大致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5)(必修1 P25)脂质通常包括脂肪、磷脂、固醇等,它们有些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有些参与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其中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6)(必修1 P3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在形成肽链时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通过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这样就形成了结构和功能极其多样的蛋白质。(7)(必修1 P36)多糖、蛋白质和核酸分别以单糖、氨基酸和核苷酸为单体组成多聚体,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称为生物大分子
8、。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二)【易错易混】1.与细胞膜有关的5个易错点(1)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而不是蛋白质。(2)各种膜所含的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3)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膜的成分及含量不完全相同,如动物细胞膜中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而植物细胞膜中则没有。(4)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因为其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不能作为细胞的边界。(5)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2.与细胞器有关的5个“误区”(1)具有细胞壁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反例:真菌、细菌等都有细胞壁。(2)没有叶绿体
9、的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反例:蓝细菌。(3)没有叶绿体或光合色素就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反例: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4)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反例:大多数原核生物都是需氧型的。(5)人体内的细胞都可进行有氧呼吸。反例: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3.与生物膜系统有关的4个易混点(1)内质网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还能和高尔基体膜相互转化,是细胞中面积最大、联系最广的膜结构,是生物膜系统的中心。(2)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有生物膜,但生物膜系统是真核生物特有的。原核生物的生物膜即细胞膜,核糖体无膜结构。(3)分泌蛋白排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需消耗能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
10、结构特点。(4)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过程需要多种细胞器的协作:核糖体是各种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肽链形成),其没有加工功能;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车间”;高尔基体可加工、修饰蛋白质,但没有合成功能。4.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相关的5个易错点(1)物质跨膜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大分子物质和颗粒性物质的胞吞、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2)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并非都来自ATP: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其能量主要来自ATP,此外还可能来自离子跨膜运输的电化学势能。(3)Na、K等无机盐离子一般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但也可通过协助扩散(或离子通道)进出细胞,如
11、神经元受到刺激时Na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4)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运输方式除主动运输外,不要漏掉协助扩散。(5)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除供能的线粒体外,不要漏掉载体蛋白的合成场所核糖体。【长句应答】1.名词解释(1)(必修1 P52)生物膜系统: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2)(必修1 P62)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3)(必修1 P63)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4)(必修1 P65)被动运输: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被动运
12、输。(5)(必修1 P66)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的方式,叫作自由扩散,也叫简单扩散。(6)(必修1 P66)转运蛋白: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殊的蛋白质,能够协助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这些蛋白质称为转运蛋白。(7)(必修1 P66)协助扩散(易化扩散):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协助扩散,也叫易化扩散。(8)(必修1 P69)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2.教材黑体字(1)(必修1 P40)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3、。(2)(必修1 P55)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3)(必修1 P56)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4)(必修1 P56)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3.教材结论性语句(1)(必修1 P45)糖类在细胞膜上以糖脂和糖蛋白的形式存在,且糖蛋白只能在膜外侧,据此可以判断细胞膜的内外侧。(2)(必修1 P44)各种膜所含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3)(必修1 P49)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4)(必修1 P49)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14、。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细胞壁,低等植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中心体。(5)(必修1 P49)无论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及核糖体这种细胞器,且遗传物质均为DNA。(6)(必修1 P49)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7)(必修1 P63)动物细胞的细胞膜、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都相当于一层半透膜。(8)(必修1 P66)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类。(9)(必修1 P70)蛋白质和多糖等有机大分子由于分子太大,靠转运蛋白无法运输,它们进出细胞则通过胞吞或胞吐。(三)【易错易混】1.酶活性实验探究中的4个易错易混点(1)若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用淀粉酶来验证酶
15、的专一性时,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斐林试剂,“不宜”选用碘液,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2)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底物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碘液,“不宜”选用斐林试剂,因为用斐林试剂鉴定时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3)在探究酶的适宜温度的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H2O2)和过氧化氢酶作实验材料,因为过氧化氢(H2O2)在常温常压时就能分解,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会加快,从而影响实验结果。(4)在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时,“宜”保证酶的最适温度(排除温度干扰),且将酶溶液的pH调至实验要求的pH后再让酶与底物接触,“不宜”在未达到预设pH前,让底
16、物与酶接触。2.有关细胞呼吸过程的8个易错点(1)有氧呼吸的场所并非只是线粒体: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原核细胞无线粒体,有氧呼吸在细胞质中和细胞膜上进行。(2)细胞呼吸中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不一定是有氧呼吸,但对动物和人体而言,有CO2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因为动物及人体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3)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无线粒体的真核细胞(或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蛔虫等,一些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可进行有氧呼吸。(4)葡萄糖分子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被分解,必须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被分解。(5)无氧呼吸只
17、在第一阶段产生ATP和H,第二阶段不产生ATP,还要消耗第一阶段产生的H。(6)无氧呼吸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彻底,还有大量能量储存在乳酸或者酒精中。(7)脂肪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O2的量产生CO2的量。脂肪与葡萄糖相比,含H量高,含O量低,因此有氧呼吸消耗O2的量大于产生CO2的量。(8)有氧呼吸过程并非只产生水,不消耗水: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水,第三阶段产生水。3.与光合作用有关的5个易错点(1)光合作用的场所不一定是叶绿体: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但某些原核生物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蓝细菌;对于真核生物,光合作用的场所一定是叶绿体。(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并非都发生在生物膜上:绿色植物进行
18、光合作用的场所为叶绿体,其中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暗反应则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3)光合作用全过程并非都需要酶:光反应中光合色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需要酶参与。(4)叶绿体中的色素并非都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两类色素一般情况下吸收的都是可见光。(5)光反应产生的ATP主要用于暗反应,进而实现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一般不用于叶绿体外进行的生命活动。【长句应答】1.名词解释(1)(必修1 P76)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2)(必修1 P7
19、8)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3)(必修1 P81)酶: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4)(必修1 P93)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5)(必修1P94)无氧呼吸: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就是无氧呼吸。(6)(必修1 P94)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7)(必修1 P102)
20、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教材黑体字(1)(必修1 P78)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2)(必修1 P84)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3)(必修1 P99)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4)(必修1 P103)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作光反应阶段。(5)(必修1 P104)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能进行,这个阶段叫作暗反应阶段。3.教材结论性语句(1)(
21、必修1 P84)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0 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会升高。因此,酶制剂适宜在低温下保存。(2)(必修1 P86)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真核细胞ATP的来源有光反应及细胞呼吸,前者产自绿色植物,后者产自绿色植物、动物和人等。(3)(必修1 P93)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产物为丙酮酸、NADH、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需耗水,产物为CO2、H、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需耗O2,能产生水,并产生大量ATP。(4)(必修1 P101)吸收光能
22、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5)(必修1 P101)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6)(必修1 P103)光反应可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暗反应可为光反应提供ADP、Pi和NADP。(7)(必修1 P100)光合作用产物O2中的氧全来自水,有氧呼吸产物H2O中氧全来自O2。(8)(必修1 P107)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四
23、)【易错易混】1.与细胞增殖有关的8个易错点(1)在细胞分裂前间期,可以发生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在细胞分裂期由于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变成染色体而无法解旋,所以细胞分裂期只能进行翻译过程。(2)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高度分化的成熟细胞无细胞周期。(3)无丝分裂中不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但是仍有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分配。(4)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分裂。(5)低等植物细胞含有中心体,前期由中心体形成纺锤体,末期形成细胞板将细胞一分为二。(6)染色体的数目始终和着丝粒的数目相等;细胞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时,着丝粒数目不变,染色体数目不加倍。(7)着丝粒分裂不是
24、纺锤丝牵引导致的,而是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自主分裂的结果。(8)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观察不到;细胞板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细胞结构,可以观察到。2.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5个易错点(1)精(卵)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卵细胞)。(2)第一极体也是均等分裂,极体不参与受精作用,不是生殖细胞。(3)精细胞不是精子,精细胞变形后成为精子,精子头部只有细胞核,无细胞质,线粒体聚集在尾部的基部,受精时只有头部进入卵细胞,而尾部留在外面。(4)精子与卵细胞发生膜的融合,这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5)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受精卵细胞质中的DNA(即
25、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方。3.与细胞生命历程有关的4个易混点(1)分化程度高的细胞其全能性不一定低。一般来说,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难以表达,但卵细胞的分化程度较高,其全能性也较高。(2)细胞分化的判断依据:选择性表达的基因(奢侈基因)得以表达的细胞发生了分化,如胰岛素基因、血红蛋白基因表达出相应蛋白质可以证明细胞发生了分化。(3)细胞衰老和凋亡对机体的正常发育都是有利的,细胞坏死对机体是有害的。(4)细胞凋亡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但不属于细胞分化过程。【长句应答】1.名词解释(1)(必修1 P110)细胞增殖: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的过程,叫做细胞增殖。(2)(必修1 P111)
26、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3)(必修1 P119)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4)(必修1 P121)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5)(必修1 P126)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6)(必修2 P20)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7)(必修2 P20)联会、四
27、分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都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8)(必修2 P27)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2.教材黑体字(1)(必修1 P110)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2)(必修1 P114)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关键是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3)(必修1 P119)细胞分化是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种类
28、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4)(必修2 P19)在减数分裂前,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最后形成四个精细胞。这两次分裂分别叫作减数分裂(也叫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分裂(也叫减数第二次分裂)。(5)(必修2 P20)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6)(必修2 P22)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3.教材结论性语句(1)(必修1 P111)细胞通
29、过分裂进行增殖。细胞分裂具有周期性。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进行细胞分裂。(2)(必修1 P113)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DNA加倍、中心粒加倍均发生于有丝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加倍发生于后期。(3)(必修1 P123)水分减少,呼吸速率、代谢速率减慢,多种酶活性降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色素积累,细胞核体积变大是细胞衰老的特征。(4)(必修1 P126)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5)(必修1 P126)细胞坏死是指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如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的情况下,由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6)(必修2 P20)减数分裂的最重要特征是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分裂的重要特征是着丝粒分裂。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