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健康危险因素的概念是人们在认识疾病病因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一些急性 病、传染病和外伤等的危险因素多为单因单果, 有很大的防治价值。 但很多慢性 病则很难用单一的病因进行解释, 如吸烟是肺癌的多病因中的一个, 因此一个经 流行病学证实的慢性病危险因素就是病因的一个组成单位。由于慢性病病因复 杂,因此评价其危险因素可作为研究慢性病病因学的一种方式和慢性病防治的组 成内容。一、开展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理论基础 第一次卫生革命的胜利, 使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慢性非传染 性疾病又成为主要死亡原因。 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多种致病因素长期综合作用 的结果,难以用单一的病
2、因加以解释。 而且,随着病因学及流行病学研究的进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发展与不良行为、 生活方式及环 境中存在的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要有效防治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必 须对与疾病发生、 发展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价, 以便阐明疾病发生的 病因,预测疾病发生的概率及严重程度,这是提出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依据。 另外,从疾病自然史的观点分析, 要有效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也必须进行健 康危险因素评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按其发病特点及演变过程可大致分为 6 个阶段。1、无危险阶段 这一阶段人们的周围环境和行为生活方式中不存在危险因素, 预 防措施是通过健康教
3、育使人们认识危险因素的有害影响, 保持良好的生产生活环 境和健康生活方式,以防止危险因素的发生。2、出现危险因素 随着年龄增加和环境改变, 人们的生产、 生活环境中出现了危 险因素, 但由于作用时间短暂及程度轻微, 危险因素并无明显危害, 或其危害作 用还不易被检出。 此时进行环境因素检测或行为生活方式调查, 能够发现危险因 素的存在。3、致病因素出现 随着危险因素数量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 危险因素转化为致病 因素开始对机体产生危害作用, 但由于人们机体防御机制的作用以及致病因素的 弱化,尚不足以形成疾病。如果及时采取干预阻断措施,停止危险因素的作用, 可阻止疾病的发生。4、症状出现 疾病已形
4、成可逆的形态功能损害, 用生理生化的诊断手段可及时发 现。此时预防策略是通过筛检在正常人群中及时发现无症状患者, 并予以早期诊 断、早期治疗,可及时阻止危险因素的作用,使病程逆转而恢复健康。5、体征出现 症状与体征可并行或先后出现, 此时患者能明显感觉自身异常而主 动就医,但即使停止危险因素的继续作用, 病程亦不可逆。 只能采取治疗措施以 改善症状和体征,推迟伤残和减少劳动能力的丧失。6、劳动力丧失 随着病程发展,症状加剧,患者逐渐丧失生活和劳动能力。此时 是疾病进程的最后阶段,只能采取康复治疗,以提高生存质量。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从疾病自然史的第一阶段开始, 即在疾病尚未出现时对危险 因素及其
5、对健康的影响进行评价,通过健康促进教育使人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 式,防止危险因素的作用。 在危险因素出现的早期, 通过测定危险因素的严重程 度,分析这些因素对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 预测疾病发生的概率, 亦能减少危险 因素的危害,减少疾病的发生。可见,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一项最基本的、行之有效的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二、慢性病健康危险因素的特点了解危险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 加深对危险因素的认识, 是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评 价的前提,是预防非传染性疾病的基础。(一)潜伏期长,隐性危害大 危险因素作用于机体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其危害作用, 例如吸烟可提 高人群肺癌死亡率 10 倍
6、以上,但需经过 10 年或更长时间才起作 用, 容易被忽视。 又如高血压、 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是不良的膳食结构 (高盐高 脂肪饮食) ,也需要常年累月的作用才能致病。 潜伏期长使疾病的危险因素不易 确定,给疾病预防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但也为其干预赢得了时间与机会。(二)多因素联合作用增强致病危险性 多种危险因素同时存在可彼此诱发致病作用而明显增加其危害性。 如吸烟者同时 接触石棉和其他有害金属粉尘,肺癌的发病率比单纯吸烟者增加几倍或十几倍。 又如冠心病的发病, 有调查显示与高胆固醇血症、 高血压、 肥胖和吸烟关系最为 密切,4 个因素同时存在者比只有一、二个因素者发病率要高,而对
7、 4 个因素同 时进行控制者的效果又较好。 危险因素的这一特点, 提示我们在临床预防工作中, 应对各种健康危险因素综合进行干预。(三)特异性弱 根据慢性病的病因学研究发现, 疾病的发生往往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而一种危 险因素也可导致发生多种疾病。 如吸烟可引起肺癌、 口腔癌、食道癌、支气管炎、 心脑血管疾病和胃溃疡等全身各系统的各种疾病, 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 生又与高脂肪、 高热量、低纤维素饮食及吸烟、 精神紧张、 肥胖等多种因素有关。(四)广泛性存在 慢性病危险因素广泛存在于自然与社会环境中,且早已融入 人们的日常生活, 已被大多数人所习惯和接受, 因此,必须进行深入持久的健康 教
8、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才能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各种危险因素的危害, 并自觉的加 以避免和清除,才能最终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三、慢性病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健康危险因素种类很多, 分类方法也可以有多种形式, 有直接、 间接危险因素之 分,也有群体和个体危险因素之分等。 据生物 -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加以区分, 主 要可分为以下几类:1、环境危险因素( 1)自然环境危险因素 自然环境中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有生物性如细菌、 病毒、 寄生虫等,和物理化学性如噪声、粉尘、电离辐射、农药及汽车尾气等。( 2)社会环境危险因素 包括经济状况、收入水平、居住条件、营养状况、就业 条件以及离婚、 丧偶、 家庭不和睦等家庭
9、因素也是慢性病的发病危险因素。 如贫 困导致的受教育机会减少,造成其发展能力的剥夺,进一步导致社会地位低下, 生存困难和社会隔离的困境,又可因其精神上的压抑,引发躯体上的疾病发生, 贫穷和疾病的因果关系形成恶性循环。 经济发达生活过于优裕、 体力活动太少又 可导致营养过剩使肥胖症发病率增高。2、行为危险因素 主要指不良的个人生活方式或行为所产生的健康危险因素, 属 “自创性”危险因素, 是可以避免的, 也易于通过干预加以清除。 如吸烟、酗酒、 滥用药物、不合理膳食、特殊嗜好、不良性行为和吸毒等,是引起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及精神疾病的重要因素,而通过戒烟、减少饮酒、注意合理营 养、保持乐
10、观情绪等行为改变及注意控制高血压、 降低血胆固醇等措施, 可明显 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3、生物遗传因素 在人类进入 21 世纪之际,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有部分 疾病在分子水平上找到了其发病的遗传学的客观依据, 这为疾病的预防提供了有 效的生物学基础。4、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中的危险因素 狭义上来讲,医疗质量低、误诊漏诊、医院 交叉感染等都可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影响医疗质量; 广义上,医疗资源分配不合 理、初级卫生保健网络不健全、 重治轻防的医疗保健倾向及医疗保健制度不完善 等都可能危害人群健康,需加以重视。四、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根据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对象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个体评价
11、和群体评价两 类。通常采用自填调查表或生物医学测定的方法来进行。(一)个体评价 健康危险因素的个体评价, 主要通过比较实际年龄、 评价年龄和增长年龄三者之 间的差别,以便了解危险因素对寿命可能影响的程度及降低危险因素后寿命可能增长的程度。评价年龄高于实际年龄, 说明被评价者存在的危险因素高于平均水平, 即死亡概 率可能高于当地同年龄性别组的平均水平。 反之则低。 增长年龄与评价年龄之差 数,说明被评价者接受医生建议后采取降低危险因素的措施, 可能延长寿命的年 数。根据实际年龄、评价年龄和增长年龄三者之间不同的量值, 评价结果可以分 为以下四种类型:1、健康型:被评价者的评价年龄小于实际年龄者,
12、其个体危险因素低于平均水 平,预期健康状况良好。如被评价者实际年龄为 51 岁,其评价年龄为 46 岁,说 明其个体危险因素低于平均水平, 即 51 岁的个体可能处于 46 岁年龄者的死亡概 率,其预期健康状况良好。2、自创性危险因素型:被评价者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说明危险因素较平均 水平高) ,并且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之差值大。 如被评价者的实际年龄为 41 岁, 评价年龄为 43.5 岁,增长年龄为 36 岁,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之差值为 7.5 岁(较 大 ), 说明危险因素属自创性, 通过自身的行为改变降低和去除危险因素, 有可能 较大程度的延长预期寿命。3、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被评价
13、者的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但评价年龄与 增长年龄之差较小。如被评价者实际年零 43 岁,评价年龄 49 岁,增长年龄 48 岁,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之差值为 1 岁。其个体的危险因素主要来自生物遗传因 素与既往及目前疾病史。 通常不易于改变这些因素, 因此, 降低这类危险因素的 可能性小,延长预期寿命的余地不大。4、一般性危险型:评价年龄接近实际年龄,其危险因素接近于轻微危害程度, 降低危险因素的可能性有限,增长年龄和评价年龄接近。除此之外,尚可对某一特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例如仅控制超体重的危险因素,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增长年龄, 从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的差值大小说明超体重的危 险因素对个体预期寿命
14、可能影响的程度。(二)群体评价群体评价是在个体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可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评价与分析。1、人群的危险程度:根据个体评价的结果(健康型、自创性危险因素型、难以 改变的危险因素型和一般性危险型) ,可将人群分为健康组、 危险组和一般组三 种类型。根据人群中上述三种类型人群所占比重确定哪一种人群危险程度最高, 而将其列为健康促进的重点对象。 一般而言, 某人群处于危险组人群越多, 危险 水平越高,越应重点加以干预。2、危险因素属性分析:个体评价后,通过计算属于自创性能够消除的危险因素 以及属生物遗传和疾病史等难于消除的危险因素之间的比例, 可估计通过健康促 进能够提高健康水平可能预期的效果。
15、例如,某市居民中男性危险因素中88%属于能消除的自创性危险因素,可通过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而降低危险水平, 而女性则主要为过去疾病史及家庭遗传史等不易消除的危险因素。 因此,对男性 居民进行旨在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较女性更为迫切。3、分析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分析多种危险因素对预防寿命可能影响的程度, 发现其中对人群健康影响最大的危险因素, 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预防措施。 因为 有些因素虽然对预期寿命影响不大, 但在人群中分布范围较广, 对人群总体的危 害程度严重,则须加以重视。总之,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进行疾病预防及健康促进工作的一种重要技术和手 段,因其简单方便且行之有效, 被广泛应
16、用于临床预防服务中, 已为人群健康水 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三)个体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资料和收集1. 当地性别年龄别的疾病死亡率 这些资料可通过适应登记、疾病检测等途径获 得,也可经回顾性调查获得。2. 个人健康危险因素 行为生活方式: 吸烟、饮酒、体力活动和使用安全带等; 环境因素:经济情况、居住条件、家庭、人际关系、生产环境、紧张程度等; 生物遗传因素: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家族遗传等;卫生服务利用:是 否进行定期体格检查;疾病史:详细了解个人患病史,及症状、体征、相应检 查结果及与疾病、健康有关的各方面情况。3. 计算危险分数 评价危险因素的关键步骤是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危
17、险 分数是根据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经过一定数理统计模型计算得到的。 表11-2 以男性4044岁组冠心病危险因素为例,列举了其危险分数的计算方法。表 11-2 冠心病危险因素转换表(男性 4044 岁组)危险指标测量值危险分数收缩压 kPa(mmHg)26.6(200)23.9(180)3.22.221.3(160)1.418.6(140)0.816.0(120)0.4舒张压 kPa(mmHg)14.1(106)3.713.3(100)2.012.5(94)1.3胆固醇 (mg/dl)11.7(88)10.9(82)280220180有0.80.41.51.00.53.0糖尿病史已控制无坐
18、着工作和娱乐有些活动的工作中度锻炼2.51.02.51.00.6运动情况较强度锻炼坐着工作 , 有定期锻炼其他工作 , 有定期锻炼父母均 60 岁以前死于冠 心病0.51.00.51.4家庭史父母 60 岁以前死于冠心 病父或母健在 (60 岁) 父母健在 (60 岁)10 支/ 日10 支/日吸烟吸雪茄或烟斗1.21.00.91.51.11.0戒烟( 不足 10 年)0.7不吸或戒烟 10 年以上0.5超重 75%2.5超重 50%1.5体重超重 15%1.0超重 10%以下0.8降到平均体重1.0(四)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价步骤1. 收集死亡率资料 收集当地年龄组、性别前 1015 位死因、疾
19、病别发病率或死 亡资料。表 11-3 位某地某 41 岁男性健康危险因素评价表。表中第( 1)、( 2) 项是疾病别每10 万人口的平均死亡概率,如冠心病为 1877,车祸为 285 等。表 11-3 某地某 41 岁男性健康危险因素评价表死死亡亡疾病 诱概率指标值根据医危建组生合险危 存 在 死险议新组新危合 新存 在危险因死 亡危危险 程降低 量 度 降低(%)(1原 (1/10发 因素(4)分分 亡 危 险改素险险百分 比因 万)(2(3)数数(7)变(9)分 (11)2)(%)(15)(1)(6)危险因素(8)数3)(10)血压 16.0/90.-0.4(kPa).34胆固 醇(mg/
20、d l)糖尿 病史1920.6无1.0-0.61.0-定冠体力 活 坐着工 2.1.93585.期1.00.1206.43378.47心1877病动作5107锻176炼无0.家族 史吸烟9-0.9不吸0.5-0.5降到体重超重1.30%3平1.0均体重车饮酒祸285不饮0.5-0.5驾车 里程安全 带使 用2.1.9541.5-2.51.9541.5001000.8%治2.5疗抑1.51.5369.0264.04郁25000 5公里/ 年890%0.抑郁经常264家族 史无222饮酒不饮自杀1.0肝0.硬1化血压 16.0/90.0.0.1691.(kPa).341.02.5660.0-0.1
21、22.2-0.10.122.200-0.4脑血222管胆固 醇192 (mg/dl)42.18-0.60.1942.1800病肺癌202慢性风糖尿 病无-01.00.8-0.80.20.240.4-0.20.240.4001.01.01.00.116.7-1.00.116.7000.10.1史吸烟不吸吸烟不吸心脏 杂无音湿167风湿热性心脏症状征体病无无炎饮酒不饮1.01.0无1.肺气 肿01.0111.0-1.00.1111.000吸烟不吸1.1.0肺1111.0111.0-1.00.333.377.7-1.0每年其1.1.0他1987019871987007167.3430.3737.计5
22、5604535152.20肠息 肉无肛门 出无血1.01.01.0-1.01肠癌肠炎无111直肠 镜检 查无1.0检查0.3次血压(kPa)16.6/9.30.40.739.2高血压心脏病56降到体重超重30%1.3平均体重1.00.4 22.416.80.2X 线检阴性查肺结核无56动0.21.0 0.2-0.2结核 活11.2-1.00.2 11.200经济 和社 会地位中等1.0合注: mg/dl 0.0259=mmol/L2. 收集个人危险因素资料 一般采用调查表的形式 (问卷或自填) 来收集。表 11-3 第( 3)、( 4)项为各种疾病的相应危险因素合资标志。3. 将危险因素转换成
23、危险因素 个体所具有的危险因素相当于人群平均水平时, 危险分数为 1.0 ,即个体发生某病死亡的概率大致与当地平均死亡水平相等。危 险分数小于 1.0 , 即个体发生某病死亡的概率小于当地平均死亡水平。危险分数 越大,死亡概率越大。如按表 11-2 中 40 岁44 岁男性危险因素计算:胆固醇为 220mg 其危险分数为 1.0 , 以下类推。4. 计算组合危险分数 同一疾病常常同时受多种危险因素的协同作用。因此计算 危险分数时,要考虑危险因素的联合和协同作用,计算组合危险分数。其分 2 种情况:(1) 与死亡危险因素有关的危险因素只有一项时,组合危险分数与该死因危险 分数相等;(2) 与死亡
24、危险因素有关的危险因素是多项时,组合危险分数的计算:将危 险分数大于1.0 的个项分别减去 1.0 后,剩下的数值作为相加项分别相加, 1.0 作为相乘项; 小于或等于 1.0 的各项危险分数值作为相乘项分别相乘; 相加 项和相乘项的结果相加即可得到该死亡原因的组合危险分数。 如:冠心病的危险 因素有 7 项,其中体力活动的危险分数为 2.5 ,吸烟的危险分数为 1.5 。其余各 项都小于或等于 1.0 。计算方法: 2.5-1.0= 1.5 ;1.5-1.0 = 0.5 ,1.5 和 0.5 就是相加项。危险分数小于或等于 1.0 的其余各项以及体力活动被减去的 1.0 都作为相加项。全过程
25、计算为:相加项之和: 1.5+0.5 = 2.0 。相乘项之积: 0.6 1.0 1.0 1.0 1.0 1.0 1.0 = 0.6 组合危险分数: 2.0+0.6= 2.65. 计算评价年龄 依据年龄和死亡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按个体存在的危险因素计算 的预期死亡率水平求出的年龄。 方法: 将各种死亡原因的存在危险因素求和, 得 出重的死亡危险值,按表 11-4 可计算出健康年龄评价。表中左边一行是男性合 计的死亡危险值; 中间部分的上面一行数值是个体实际娘俩的个位数, 主体部分 是评价值。如表 11-3 中第(7) 项总存在死亡率 41 岁男性为 7167.45/10 万人口。 再查评价年龄表,
26、 左边一列中无此数值, 但其介于 6830 和 7570 之间,前者的评 价年龄为 43 岁,后者为 44 岁,因此得出该男性的评价年龄为 43.5 岁。男性存在死亡实际年龄最末一位数女性男性实际年龄最末一位数012344女性存在死亡表 11-4 健康评价年龄表存在存在0123死亡死亡危险56789危险危险679危险58530893504510383940414225505675706789103505010394041424327806307108911350556040414243443020710 810111236061604142434445328097909101112133806
27、830424344454635608801011121314410757043444546473870990111213141543083804445464748422011101213141516460926045464748494600123013141516174901019046474849505000135014151617185201116047484950515420144015161718195501217048495051525860150016171819205701323049505152536330154017181920216001434050515253546850
28、156018192021226201553051525354557440157019202122236401683052535455568110158020212223246601826053545556578870159021222324256901982054555657589730159022232425267202149055565758591068015902324252627750232605657585960117201600242526272879025140575859606112860162025262728298402712058596061621410016602627
29、282930900292105960616263154501730272829303197031420606162636416930183028293031321040337606162636465185601960293031323311303622062636465662036021203031323334122038810636465666722340231031323334351330415406465666768245202520323334353614604441065666768692692027603334353637160047440666768697029560303034
30、353637381760506506768697071324703330353637383919305407068697071723569036703637383940212057720697071727339250406037383940412330616407071727374432006. 计算增长年龄 指通过努力降低危险因素后可能达到的预期寿命。 表 11-3 的第 ( 8)( 11)项都用于计算增长年龄,方法同评价年龄。其中第( 8)项可能改 变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体育活动等;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生物遗传、 疾病史等。第( 9)、( 10)项为去除可改变危险因素后,计算出新的危
31、险分数 和新组合危险分数。第( 11)项为新存在的死亡危险值 = 第(2)(10)。如 上述 41 岁男性遵医嘱去除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重新计算的核计死亡危险为 3430.3510/10 万人口,查表得增长年龄为 36 岁。7. 危险因素降低程度 其表示的是如果能够根据医生建议改变现有的危险因素, 危险能降低的程度,用存在死亡危险降低死亡危险表示。表 11-3 第( 12)项是 危险降低的绝对数,由第( 7)-第( 11)项求得。第( 13)项是危险降低的数量 在总存在死亡危险中所占的百分比,由第( 12)项总存在死亡危险得到。如:冠心病的危险降低量 =3585.07-206.47 = 3378.60 危险降低百分比 = 3378.60 7167.45100% =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