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中学科目二章节知识点(一).docx

上传人(卖家):最好的沉淀 文档编号:6112525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8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 中学科目二章节知识点(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教师资格证 中学科目二章节知识点(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教师资格证 中学科目二章节知识点(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教师资格证 中学科目二章节知识点(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教师资格证 中学科目二章节知识点(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选择题、辨析题)(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 教育的酒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 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 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比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2 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特点目的

2、性和专业性。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 受教育影响的人。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 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 ;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

3、容 等各不相同) ;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4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 (1) 没有阶级性(2) 传递生产经验(3) 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 4000 多

4、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警宗”、“辟雍”“、泮宫” 等。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资本主义教育目的在于为资产阶级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及利益服务,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通知人才,又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知识,培养熟练的劳动力。社会主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教育基本特征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20 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选择题)1 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5、(牢记) 孟子:“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孔子:重视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著作。专谈教育,开2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 s 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昆体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雄辩术原理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康德 :教育学最早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投裴斯泰洛齐:教育

6、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 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洛克:提出“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提出了“四阶段教学理论”: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三个中心: “ 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鲁普斯卡娅: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三

7、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三)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3(四)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包括:1. 按作用的对象分: 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 按作用的性质分: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 按呈现的形式分: 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制约作用:1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 :2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的选择;3 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

8、;4 制约学校机构;5 制约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促进作用: 1 教育是劳动力在生产的必要手段:2 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 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教育制约作用:1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 2 决定教有的领导权;3 决定受教育的权利;4 影响部分教育内容促进作用: 1 教育培养出具有-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2 教育通过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定的社会舆论.形成社会的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3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教育与社会文化制约: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方

9、法的运用,文化本身也是- -种教育力量促进:教育具有传递一-保存文化的功能、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选择一- 提升文化的功能、创造一更新文化的功能教育与人口(1) 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 (2)人口的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3)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4)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质量44. 斯金纳:集成华生的观点,人的行为乃至人格都可以通过强化或惩罚来塑造、改变、控制或矫正。1)多因素相互作用轮(辐合论)人的发展 是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1. 施太伦(德国)4 青春期的发展变化1. 身体外形。明显的外部特征。2. 体内机能。3. 脑发育。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10、4. 性的发育和成熟。第二性征。5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1) 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素质不能预订或决定人的发展,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2) 环境: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3) 个体主观能动性4)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者人的发展方向2

11、. 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师队伍施教的,相对面言效果较好3. 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6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原因:1.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3.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助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六)教育制度1 西方发达国家学制的纵向发展趋势1. 双轨制: 19 世纪欧洲。一轨面向资产阶级子女, 另-轨面向劳动人民子女。2. 单轨制:美国。3. 分支制:前苏联。2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1、旧中国的学制(1) 1902 年,颁布

12、未执行“王寅学制”。(2) 1903 年,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3) 1905 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建立新式学校:(4) 1922 年国民政府颁布“壬戌学制”,规定的六三三学制沿用到全国建放初期: 该学制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有阶段的依据,这 在我国现代学制史上是第一次。2、新中国的学制改革与发展(1) 1951 年,新中国颁布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幼(3-7) -初(7-12) -中(12-18) -高(18-23)(2) 1958 年,颁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五二二制”、“五三二制”(3)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学制改革7198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

13、革的决定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9;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3.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我国当前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2010 年 6 月 21 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020 年) ,21 世纪第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3 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

14、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的特点:1. 强制性。一是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二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2. 普及性。原则上义务教育覆盖我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也包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盲、聋、哑、弱智和肢残的儿童、少年。3. 免费性。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免收学费.收取杂费是义务教育一个阶段性现象.国务院已经明确要在两年内全部免除杂费。(七)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 -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规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教育目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1 教育目的理论1. 宗教本位论: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强调教育对

15、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唯心主义。2. 社会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饮斯、巴格菜看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强调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8来制定。片面的、不科学的3. 个人本位论: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装斯泰洛奇尊重儿童:要培养“自由的人”、“自我实现的人”和健全人格的理论体;系,倡导民主的教育观不足:忽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过于强调人性中的天生倾向对人的发展作用4. 教育无目的论:杜威否定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即每 -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2 我国当前教育方针2001 年,国 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七)当前教学改革1

16、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a, 实施素质教育一一主题(1) 面向结果和面向对象并重( 2)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3) 教师指导与学会学习并重(4) 一般能力培养与创造品质形成并重 b.坚持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一 基本策略(1) 对教材、教法、学法、考试、教学环境进行整体性、系统化的改革(2)提高整体教学改革的可操作性c. 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一- -重心(1)必修、选修、课外活动相结合:(2) 提高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和问题课程的地位:(3) 强化隐性课程对显性课程的积极作用。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民主教育的教学思想:教学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密切9结合:主体教育的教学思想:进一步优化教学机

17、构教学内容的现代化、人本化: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终生发展的教学思想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关注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关注教学的组织:统整与衔接:关注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向教学的渗透: 关注教师的发展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一)感觉感觉的特性(1) 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暗适应:由亮至暗,感受性提高明适应:由暗至亮,感受性下降(2) 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正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同的后像负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反的后像(3)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时对

18、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器官所产生的对比继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器官所形成的对比(4) 感觉的相互补偿:某种感觉系统的技能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技能来弥补(5) 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二)知觉知觉的特性(1) 理解性:指人以直接为经验的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过程。10(2) 选择性: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客观的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3) 整体性: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正好为一一个整体的过程。(4) 恒常性:指人的直觉印象在一-定 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

19、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特性的过程。(三)注意注意的分类注意分为三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品质包括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1) 注意的广度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它反映的是注意品质的空间特征。扩大注意广度,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影响广度的因素有: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的性质和任务个体的知识经验(2) 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这是注意的时间特征。但衡量注意稳定性,不能只看时间的长短,还要看这段时间内活动效率。影响因素:对象的特点精神状态意志力水平(3) 注意的分配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志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事实证明,

20、 注意的分配是可行的, 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做到“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分配的条件: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注意的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 : 个体因素(需要、兴趣、过去经验、人格特征) : 组织目的与活动。11(四) 记忆记忆的分类:(1)按照内容分类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情绪记忆 D、语义记忆 E、动作记忆(2)按记忆保持时间分类:A、瞬时记忆(一般 0.251 秒,不超过 45 秒)B、短时记忆(不超过一分钟,- -般 30 秒:容量-般为 7 土 2 个组块)C、长时记忆(3) 按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分

21、类: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遗忘的规律德国艾宾浩斯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最初发生的很快,以后遗忘的速度会逐渐下降,即“先快后慢”。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遗忘原因的消退理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亚里士多德, 桑代克)遗忘原因的干扰理论:信息的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收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詹金斯,达伦巴希)遗忘原因的动机理论:遗忘因动机压抑作用所引起。(弗洛伊德)遗忘原因的提取失败理论:遗忘是因为一时难以提取所需信息。(图尔文)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目的性2. 理解读学习材料的意义3.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 运用

22、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 运用多冲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 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12(五)思维思维的种类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1) 按照思维的发展水平来分:A、直观动作思维(具有直观实践性的特点)B、具体形象思维(形象性、整体性、可操作性等特点C、抽象逻辑思维(语言符号)(2) 按照思维的逻辑性来分:A、直觉思维 B、分析思维(3)按照思维的指向性来分: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4)根据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来分: A、再造性思维 B、创造性思维: (5)按照思维过程的依据来分A、经验思维 B、理论思维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1. 感知运动阶段: 0-2 岁:主要是感觉的

23、动作的分化2. 前运算阶段: 2-7 岁:自我中心,单向思维,思维不可逆。3. 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主要特征:守恒概念的出现。另一特征:去自我为中心主义4. 形式运算阶段: 11-16 岁:特征: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 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 问题的特征132. 已有的知识经验3. 定勢:积极、消极4. 功能固着5. 原型启发(六)学习动机1 学习动机的功能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指向- -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学习动机包括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因素。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诱因,两者相互

24、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学习动机的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和维持功能。2 学习动机理论:(1) 行为主义强化理论代表人物:巴甫洛夫:俄国心理学家: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美国心理学家: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理论: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 有效的激励是很好的学习诱导:评价:利:重视外部诱导对学习动机的形成作用:弊:忽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 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 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物:麦克里兰、阿特金森理论: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14

25、趋向成功的倾向大于避免失败的倾向时敢于冒险:(4) 成败归因理论:代表人物:韦纳观点:个体成败归因的六大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六因素的三个维度:内因与外因、稳定性与非稳定性、可控归因与不可控归因意义: 1.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2. 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点3. 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3 学习动机的构成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诱因(1)学习需要即学习内驱力: .学习需要:个体学习活动中感觉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学习成就动机的三种内驱力:认知的内驱力:好奇

26、。内部动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外部动力。附属的内驱力:年龄小较多见,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转化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2) 诱因:分积极和消极。4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强都会影响学习效率。1. 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中等偏低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2. 在学习中等强度的问题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 U 型曲线关系:3. 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线性的关系,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率越佳。5 学习动机的培养151. 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2. 设置具体目标及到达目标的方法。3.

27、 设置榜样。4.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5. 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6. 主要学生的归隐倾向。6 学习动机的激发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2.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习得性无助一个总是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的学生会形成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觉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实践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七)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的分类迁移的分类:按迁移的结果:正

28、迁移(积极的促进作用)和负迁移(阻碍作用) . :按迁移的方向: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和逆向迁移(反之)。按迁移的内容: - -般迁移(原理、策略和态度运用到具体事例中)和具体迁移(经验要素重新组合移动另一学习)。按迁移的抽象和概括水平:水平迁移(同一水平)和垂直迁移(不同水平)按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不同:同性化迁移(直接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顺应性迁16移(调整原有的经验以适应外界的变化)重组性迁移(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的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建立联系,应用于新情境)17关注【教师资格证】公众号在线模考,真题解析关注即送【核心考点+历年真题+思维导图】扫描下载教师派 APP知识汇总,备考福利名师课堂,在线指导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教师资格证 中学科目二章节知识点(一).docx)为本站会员(最好的沉淀)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