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单元说课稿-.doc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文档编号:6116724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单元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单元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单元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单元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单元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比例的意义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40页到42页。2.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第40页“比例的意义”。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和初步理解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理解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认识比例、应用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3.教学目标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自主

2、参与知识探究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4、教学重、难点:数学学习活动过程应该是知识建构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组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发展学生的思维,就成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5、教学准备:在教学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二、说教法学法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学法。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将一匹

3、马牵到河边,但是你决不能按着马头让它饮水。这句话也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灵魂在于主体探究。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紧紧扣住生活实例采用合作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快乐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结合,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内化和建构。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

4、融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合作、交流、总结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我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三说教学流程结合教学策略,教法和学法,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新课标中指出:数学学习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根据这一理念,我创设了以下情境:教师:同学们,老师外出旅游时拍了一张风景照,现在我把这张照片放大,这是放大前后的两张照片。课件出示例题中的两幅图 教师:请大家先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并把这两个比化简或算一算比值,然后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设计意图】这样由照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有利于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

5、。以价值观的角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新知的欲望。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有效地数学学习内容,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是小学数学新课标中倡导的理念,因此理解比例的意义,让学生能够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就成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步骤。1.比较发现。先由学生独立写出后,汇报。教师板书:6.4:4 9.6:6或 6.4/4 9.6/6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 学

6、生可能回答“求比值,或把它们分别化成最简比。”2.明确概念。师:这两个比相等,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 6.4:4=9.6:66.4/4=9.6/6然后教师揭示: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学生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3.学以致用师提问:(1)学习比例的意义有什么用呢?(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2)分别写出照片放大后和放大前的长的比和宽的比,这两个比也能组成比例吗?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想的?根据以住的经验,学生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算也不

7、算,就简单的跟着说能成比例,原因:因为本课这两张照片就是按比例放大的,学生意识到肯定能成比例,没有研究的热情了。教师适时引导,数学知识是严谨的,到底大家的猜测是否正确呢?我们必须进行验证才能得出正确结论。通过学生的验证既是对新知的巩固,又给学生渗透了数学知识的严谨性。(3)你能根据以上照片提供的数据,再写出两个比,它们能组成比例吗?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既让学生学以致用,又加深了对比例的意义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活学活用。你能根据以上的理解,再写出两个比,并将它们组成比例吗?说出为什么能组成比例【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自己编写两个比组成比例,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理

8、解,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5.回顾反思。师: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使学生明确:化简后的比相同或比值相等。【设计意图】这样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比的意义,整个环节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学习能力。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拓展应用【设计意图】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力求体现知识的纵横联系,做到形式新颖、层次分明。我设计以下几组习题:1.金牌小裁判“练一练” 刚才大家在写比例的时候,有些同学写出了这样的两个比

9、,你来判断一下对吗?看谁是金牌小裁判。【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要应用于生活,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题目2.做练习九第3题。先写出符合要求的比,再说清楚相应的两个比是否能够组成比例的理由。 小狗卡通的问题,先独立完成,再同桌说一说。【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巩固了新知,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让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的乐趣,增强了自信心和成功感。 第四个环节是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如果学生只从知识的掌握方面总结,我会引导学生从学习方法和情感方面进行总结。四、学习评价最后,来给大家说一说本课所用的学习评价,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我注重对学生

10、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的评价,我想以此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积的变化说课稿一、说教材 面积的变化是一个实践活动课,内容安排在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这一单元。主要是研究图形在放大与缩小时边长与面积的变化关系,通过教与学,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应用”的过程,自主发现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进一步体会比例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活动分两部分安排。第一部分,探究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把平面图形按n:1

11、的比放大,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应该是n2:1。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呈现了某小学的校园平面图,要求学生从图中选择一幢建筑或一处设施,测量并算出它的实际占地面积,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与内容,确定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自主发现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解决简单的平面图中实际面积的计算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例的应用价值,增强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说教法与学法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遵循数学来源于生

12、活,又运用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和语言表达为主线。通过猜测、验证、讨论、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与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强化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思考。拟为学生选择如下的学习方法:动手操作法、猜测验证法、讨论交流法等。在动手测量、计算及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会随之展开,这样学生可以获取到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在此的基础上逐步地展开探索,理解和掌握知识。五、说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的目标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将整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复习导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

13、课成功的起点。课一开始,我从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入手,以复习旧识导入新课。第二部分:初探规律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初探规律这一部分我设计了测量、猜测、验证、交流四个环节。在学生通过测量得出长方形是按3:1放大后,让学生猜测大小方长形面积的比。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刚学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这儿让学生猜测大小长方形面积的比,学生的猜测会出现不同的情况。让学生的新旧知识产生碰撞,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以过渡到下面的“验证”、“交流”环节。在验证、交流的环节中,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检验自己的猜测

14、是否正确并在全班交流。由此小结:不管怎样验证,都可以得出长方形边长的比是3:1,而面积的比是9:1,9也就是3的平方。 【设计意图】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设计时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索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测量、猜想、算算和画画的验证中,初步感知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变化的规律。 第三部分:自主探索谈话激趣: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个长方形按3:1的比放大,放大后面积和放大前面积的比是9:1,也就是32:1。那如果把其它的平面图形也按比例放大后,面积会有什么变化呢,会不会也是上面我们发现的规律?我们接着进行探索。出示第52页的正方形、

15、三角形、圆形的图,及53页的表格。布置活动:同桌相互合作,完成必要的测量和计算后,把表格填写完整。 将自己的发现在小组讨论后在班里交流,得出结论:把平面图形按n:1放大,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2:1。【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布置学生自主探索,把研究的对象扩展到正方形、三角形和圆,通过测量、计算、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魅力。第四部分:巩固运用学生在自主探索后,为了达到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标,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的练习,循序渐进地运用。这一部分,我设计成两个环节。第一环节,巩固练习,深化规律。 出示两题基

16、本的习题后让学生同桌合作,提一个类似的问题,互相问答。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规律后,应用规律之前,安排这样的练习,意在继续巩固、深化学生对规律的理解,让同桌合作,互相提问,突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加深对规律的理解。第二环节,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出示东港小学的校园平面图,提问:根据比例尺,你知道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吗?布置学生分组活动,每小组选择一幢建筑或一处设施,测量并算出它的实际面积。【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主动探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再次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部分:全课总结通过师生交流,回顾本节课的收获,提

17、出学习的困惑等。以上是我对面积的变化这一活动课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说明。在整个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回顾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知识和已有生活经验,并把它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得到了升华,不仅掌握了知识,学会了方法,也实现了数学实践活动课与各种知识资源的整合、多种学习方法的融合。这些就是我的教学预设,在实际教学中,我会关注课堂的随机生成,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认识比例尺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小学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三小节第一课时。内容包括比例尺的认识和例1及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资源开发六

18、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1、单元教材分析比例尺是第三单元比例中的一部分,该单元属于数与代数中的一部分,是比和比例中的重点内容。本单元体现比例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中第三小节安排了“比例的应用”,其中就包括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还渗透了函数思想。本单元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是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内容。2、知识的立体式整合本部分知识是学生在六年级上册又学习比和比的基本性质,六年级下册学习比例、正反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基础上更深入的学习,为第三学段函数的学习打下基础。小学阶段的学习体现了由简

19、到繁、由浅到深的学习理念。3、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学习比例尺,能读懂地图或示意图上的比例尺,并能利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按照比例放大或缩小图片等。4、本课主要学习两个内容(1)通过主题图教学比例尺的认识。首先给出比例尺的概念,再结合两幅地图介绍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教学时,可由绘制地图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引出比例尺,并结合地图使学生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含义。然后,教材通过一张机器零件放大的图纸,让学生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让学生找出教材呈现的图纸的比例尺,说一说它表示的意义,体会比例尺前项比后项大时,表示放大。(2)例1是

20、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习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的方法,使学生明确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带单位名称。5、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出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意义教学难点: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教学关键:弄清线段比例尺的具体含义二、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比和比的基本性质,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习了比例、正反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些都为比例尺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在小

21、学品德与社会中学生也接触了比例尺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对比例尺已不再陌生,并能较容易的掌握本课内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接触过地图,对地图上的比例尺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比例尺的学习提供了资料,带来了方便。三、教学模式 根据新课标和高年级数学的教学特点,基于以下原则1、以学生自学为主的原则。2、注重学生合作参与,重视“三主”,即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思想。3、精讲多练,快乐学习的原则。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提出了“合作体验,自主感悟,快乐达标”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参

22、与和自学意识。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环节包括:1、设疑激趣,导入新课;2、合作体验,突破重点;3、自主感悟,化解难点;4、小组互助,巩固知识;5、快乐练习,达标提升。四、教学设计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合作体验,自主感悟,快乐达标”教学模式的特点,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脑筋急转弯:一只蚂蚁从天津到北京,只用了3秒钟这是为什么?(学 生答是在地图上)天津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小蚂蚁为什么能跑的这么快?(引导学生说出是把实际距离缩小了。这样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目的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合作自学,重点点拨因比例尺的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所以要充

23、分利用课本的主题图这一教学资源,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让学生有充分自学的空间,在学生自学遇到困难时教师再去点拨,教师只点拨本课的重点内容,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学,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主要设计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1、展示自学目标,自学比例尺的意义教师展示自学目标,让学生能清楚地知道自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使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有准备地进行自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使教学变得更加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同时也能激发起全体学生的参与达标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显示出来了。 设计的自学题目有;(1)什么是比例尺?(2)如何表示比例尺?(3)比例尺作用?2、合作自学,分组汇报各小组依据自学

24、目标进行合作自学,自学后,进行汇报。根据小组汇报的情况,教师投影。比例尺的意义和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同时利用课后做一做进行实战练习。教师重点点拨比例尺的意义。3、结合主题图,掌握比例尺的分类让学生认真观察48页主题图,通过小组合作自学以下问题:比例尺分哪几类?图中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图中的两个比例尺是将实物放大还是缩小了呢?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点拨线段比例尺的具体含义。4、活用主题图,体会比例尺的放大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刚才看到的比例尺都是将实物缩小的比例尺,那么有没有将实物放大的比例尺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适时出示49页主题图,并告诉同学们,在实际生产中,有些零件

25、比较小,我们需要把它扩大后再画在图纸上。之后进一步设疑:图中的2:1表示什么呢?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理解这类比例尺的含义。教师重点点拨:为了计算的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体会比例尺前项比后项大时,表示放大。(预设5分钟)(三)整体感知,化解难点本环节主要利用课本例题1,让学生明确线段比例尺如何改成数值比例尺。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难点,难就难在比例前后项的单位不同。因此应加强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设计了尝试性练习,针对学生在尝试性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设计了三各方面的学习内容:1、出示例题1,尝试性练习。2、汇报板演,及时纠错。3、巩固练习,点

26、拨提升。设计一道与例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再次练习,同学间互相交换答案。通过教师适时点拨,将所学知识再次巩固提升。(四)快乐练习,达成目标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了:判断题、找比例尺、比例尺互化、求比例尺四类题目。1判断题:主要设计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比如:比例尺只能放大物品,比例尺的前后项不能同时是1,等。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2找比例尺:通过练习,加深对比例尺的认识,更深入的理解比例尺的意义。3比例尺互化:这道题的安排是对教学重难点的巩固,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同时深化教学内容,防止思维定势。4求比例尺:主要考察学生对比例尺意义的掌握情况,同时强化比例

27、尺的实际应用。这些题目的设计,一方面考虑本课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我们所学的数学是身边的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总结全课,深化目标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出本课所学的内容,设计了“我学会了什么?”这一题目,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整理。这里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学生积极讨论,积极发言,是该环节成功的关键。教师及时总结:以后希望同学们多动脑,勤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问题需要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望同学们能学会运用,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六)课堂作业结合本节

28、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布置比例尺的意义、线段比例尺的具体含义,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等方面的题目,让学生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五、板书设计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六、资源开发课标中指出,要大力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这样便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结合本节课内容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开发。1、文本资源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教科书、练习册、教师用书等文本资源。本课的主题图便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对我们的教学非常有用。便于孩子们发现信息,展开讨论。2、生活资源 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地图,利用这些生活资源,可以加深对比例尺的学习和认识。3、信息技术资源主要表现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的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应该成为用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便于学生学习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的一种工具,多媒体教学贯穿于整节课堂。4、课堂新生资源。这些资源主要来源于课堂,本课中主要的新生资源是学生进行常识性练习和板演练习题时出现的问题,让同学们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加深理解,巩固知识。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它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教师要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苏教版(2024) > 六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单元说课稿-.doc)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