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外文言文阅读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 而应继续阅读。)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一、词语解释题 解释实词的方法: 1.联系课内法 2.组词法(单音节组成双音节)3.语境法 4.词性界定法 虚词:要重视积累。 二、句子翻译题 1.三个“遵照” : 遵照原文语气、语义和习惯。 2.四个步骤 审。审清句中语法要点,找准采分点。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可以
2、先在 草稿纸上抄下要翻译的文言句子,然后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地圈注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切。将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逐一解释。 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释出的词义连缀成句。 抄。在逐一查对原句语法要点全部落实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卷纸上。在誊写过程中还 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 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3.文言句子翻译六字歌诀: 留、对、换、调、补、删 “留”:凡朝代、年号、人各、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如:山、石、 高、远等。 ”对”:即对译法。对应直译,
3、逐字落实。不遗漏,也不能多余 。(尽可能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 式、风格,大量采用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词,即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 误区点拨:绝少有不译的字词。特别是副、介、连三大虚词,翻译时常出现漏译的现象。 “换”:即替换法。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翻译时要替换为现代词 语。 (比如:古今异义的词,词类活用词,通假字等都要相应的替换。) “调”: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的语序调准为正常语序。 “补”:即补出省略内容。比如主语、宾语和介词“于”等。 (译出补足部分后用括号标示。 需要注意的是,增补的内容一定要必要,不要画蛇添足了。) “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发语词
4、、衬词、虚词删去。例:“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句中“之”是帮助宾语前置的,不翻译。 三、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过关训练 (一)(一)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贞观十三年,太宗 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 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 ,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犹如饮食资身,恒 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 (选自贞观政要)
5、 (注释)太宗:指唐太宗李世民。相继:指持续不断。斯须:片刻。资身:指保养身子。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1 分) 林 深 则 鸟 栖 水 广 则 鱼 游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 3本文设喻说理,请结合选文内容阐述太宗所讲道理。(2 分) (二)(二)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猫说 明薛碹 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铦 且利。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以其未驯也,絷维 以伺,候其驯焉。 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
6、维絷。 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 起而捕之。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日:“勿庸。物之 有能者,必有病。噬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遂释之。 已则伈伈泯泯 ,饥哺饱嘻,一无所为。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已也,犹屏伏不敢出。既而鼠 窥之益熟,觉其无他异,遂历穴相告曰:“彼无为也。”遵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 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余之家人执之至前,数 之曰:“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 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弃才也哉!”遂笞而放之。 注释铦(xin) :锋利。絷(zh)维:系缚。遽(j) :突然
7、。比:等,待。伈(xn)心:恐惧。 泯泯:茫然无知。饥哺饱嘻:饥则吃食,饱则嬉闹。匿形致已:意为故意躲藏以捕获自己。数(sh) : 责备,斥责。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 分) (1)群鼠闻其声,相与 窥其形 (2)适 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 (3)舍 其病,犹可用其能也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河曲智叟笑而 止之日(愚公移山) B余强饮三大白而 别(湖心亭看雪) C未有问面不告、求而 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 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猫“
8、类有能”的一组是( )(2 分) 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 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 遽起而捕之 已则似心泯泯,饥哺饱嘻 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 又亟往捕之而走 A B C D 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 8猫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4 分) (三)(三)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
9、一见,便如旧识, 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磬竭心力,知无不为。 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 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 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凿苑墙开门,数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捱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 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选自旧唐书 房玄龄传,有删改)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2 分) 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 数 遣中使候问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玄龄杖策谒于军门。 11.房玄龄病情加重之后,
10、唐太宗为他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3 分) (四)(四)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惟石 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 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 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 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顾恐陆行不能致也,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视之。余复过此,将问其安 否。 (节
11、选自苏轼石菖蒲赞一文) 注释:昌阳,名医别录认为昌阳和菖蒲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濯 去泥土/濯 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B乃以遗 九江道士胡洞微/是以先帝简拔以遗 陛下(出师表) C既非昌阳之所能及 /及 郡下(桃花源记) D置 盆中/且焉置 土石(愚公移山) 13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以石盆养之 A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B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 D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14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一处朗读停顿。(1 分) 余 游 慈 湖 山 中 1
1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 苍然于几案间 16请简要概括石菖蒲的特点,并揣摩作者对石菖蒲的情感。(3 分) (五)(五)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知者乐水 子贡问曰:“夫识者何以乐水也?”子曰:“泉源溃溃,不释昼夜,其似力者;循理 而行,不遗 小间 ,其似持平者;动而之下,其似有礼者;赴千仞之壑而不疑,其似勇者;障防而清,其似知命者;不清以 入,鲜洁而出,其似善化者;众人取平品类以正万物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其似有德者;淑淑 渊渊,深不可 测 ,其似圣者。通润天地之间,国家以成。是知之所以乐水也。”诗云:“思 乐泮水,薄采其茆, 鲁侯戾 止,在泮饮酒
13、。”乐 水之谓也。 说苑杂言 (注释)知:通“智”,智慧;乐:yo,喜欢。理:地势。间:缝隙。淑淑:水清澈的样子。思: 发语词。泮(pn)水:水名。茆:水藻,水草。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不遗 小间/先帝简拔以遗 陛下 B深不可测 /夫大国,难测 也 C鲁侯戾 止/鸢飞戾 天者 D乐 水之谓/以乐 其志 18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 分) 众人取平品类以正万物得之则生失之则死。 19选文最后引用诗中的诗歌描述了什么场景?引用在此有什么作用?(3 分) 过关训练(解析版) (一)(一)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
14、小题。 贞观十三年,太宗 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 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 ,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犹如饮食资身,恒 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太宗:指唐太宗李世民。相继:指持续不断。斯须:片刻。资身:指保养身子。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1 分) 林 深 则 鸟 栖 水 广 则 鱼 游 【答案】 林 深 则 鸟 栖 / 水 广 则 鱼 游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 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则则”的格式应该能够
15、首先识读,根据句式整齐的特征,以及“只画一 处”的提示即可以明确在“水”的前面断开。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 【答案】 示例:人们都知道畏惧、躲避灾害,不知道施行仁义就能使灾害不发生。(重点词语正确,语 句通顺,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 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 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皆”:都。“畏”:畏惧。 “行”:施行。句意要通顺。
16、3本文设喻说理,请结合选文内容阐述太宗所讲道理。(2 分) 【答案】 示例 1:太宗以“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设喻,阐明施行仁义的必要性。 示例 2:太宗以“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设喻,阐明施行仁义的途径。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时要注意题干中“设喻说理”的关键词提示,找到文中的比 喻,如“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犹如饮食资身”等句,再理解比喻的意义,所讲的道理要注意分别 从施行仁义的必要性和施行仁义的途径的角度回答。 【点睛】 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 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
17、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 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译文】 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对待从的大臣们说:“树林广袤就有飞鸟栖息,水域深广就有鱼儿游戈, 多施仁义百姓自然会归顺。 人们都知道惧躲避灾害,却不知施行仁义,那么灾害就不会产生。 仁义之道, 应当在心里思考,我们要不断地将仁义推行下去,如有片刻懈怠,就会远离仁义之道。 这就好比用饮食来 滋养身体,要让肚子经常吃饱,才能保全性命一样。” (二)(二)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猫说 明薛碹 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铦 且利。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以其未驯也,絷
18、维 以伺,候其驯焉。 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维絷。 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 起而捕之。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日:“勿庸。物之 有能者,必有病。噬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遂释之。 已则伈伈泯泯 ,饥哺饱嘻,一无所为。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已也,犹屏伏不敢出。既而鼠 窥之益熟,觉其无他异,遂历穴相告曰:“彼无为也。”遵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 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余之家人执之至前,数 之曰:“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 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今汝无捕鼠之能,而
19、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弃才也哉!”遂笞而放之。 注释铦(xin) :锋利。絷(zh)维:系缚。遽(j) :突然。比:等,待。伈(xn)心:恐惧。 泯泯:茫然无知。饥哺饱嘻:饥则吃食,饱则嬉闹。匿形致已:意为故意躲藏以捕获自己。数(sh) : 责备,斥责。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 分) (1)群鼠闻其声,相与 窥其形 (2)适 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 (3)舍 其病,犹可用其能也 【答案】 (1)共同、一起 (2)适逢、恰好 (3)舍弃(抛开)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课内文言词语迁移(先想课内我们学过的文 言里面有没有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课内迁移没有办法
20、的话我们需要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 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我们初中学过的记承天寺夜游里面有一句“相与步于中庭”“相与”的 意思是“一起,共同”。 根据句意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正好看见出壳的小鸡,啾啾叫着”“适”的 意思是“恰逢,正好”。 根据句意理解,这句话意思是“不管缺点,还有它的本事可以利用啊”。“舍” 的意思是“舍弃”。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河曲智叟笑而 止之日(愚公移山) B余强饮三大白而 别(湖心亭看雪) C未有问面不告、求而 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 死于安乐
21、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我们要掌握初中常考的文言虚词,这道题考查 的是虚词“而”,根据虚词“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来判断。 根据译文我们知 道原句中的“而”表转折。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的“而”是表修饰;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的“而”表承接; C“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中的“而”表转折; D“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 安乐也”中的“而”表并列。选项中 C 表转折,所以这道题选择 C。 6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猫“类有能”的一组是( )(2 分) 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 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
22、者月余日 遽起而捕之 已则似心泯泯,饥哺饱嘻 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 又亟往捕之而走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文章大致意思我们可以知道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只猫不抓 老鼠只吃鸡的事情,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道题让我们选择表现猫 “类有能”(像是有本事的家伙)的 句子,根据意思判断出这道题选择 A 选项,句都表现出猫“类有能”。 也可用排除法,如“遂偕 其类复出,为暴如故”是写老鼠,排除 BC 两项。 “已则似心泯泯,饥哺饱嘻”是写猫的小心谨慎悠悠 然,每天饿了就吃,饱了就嬉戏,没有什么作为。即可排除 D 项。 所以选 A 项。 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
23、代汉语。(3 分) 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 【答案】 我正感到很是诧异,这时刚好又有小鸡从屋外走过,它又非常迅捷地追了过去,等我赶上,它 已经把小鸡吃了太半了。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句子需要结合句子所在语境,如果单独把句子挑出来翻译可能 会理解有偏差,所以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句子放在原文当中,结合语境来翻译。 另外还要注意这句 话当中的一些关键词,根据课内迁移我们知道句子中“方”的意思是“正、刚刚”,“亟”的意思是“马 上”,“啮”的意思是“咬、吃”,在根据语境可知这句话的意思为“我正非常奇怪呢,但是又有小鸡从 堂下经过,(那猫)又
24、马上过去抓了它就跑。(仆人)追,而已经咬了一半了”。 8猫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4 分) 【答案】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看似有优点,其实一无是处! 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有缺 点的人,能用他的长处为人谋事,我们应该给他成长的机会: 反之,那些表面看似有优点的人,却把它的 缺点发挥到了极致,这样的人不光难堪太任,更可能祸患无穷。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同时还考查文章给我的启示,根据文章翻译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主要 讲的是一只猫不抓老鼠只吃鸡的事情,意思就是有些东西或是有些人,看似有优点,其实一无是处。 可以 从我们应该让有缺点的人利用他的长处为人
25、谋事而不是让它的缺点发挥到极致来危害别人(社会)的角度 写启示。 【点睛】 小题 2 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 句。 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 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 “而”“则” 作为连词使用,可根据上下文推断它的用法。 【译文】 我家中以鼠患为苦,向别人请求帮助。得到了一只猫,外形魁梧威猛,牙齿和爪子都很锋利。我私下 里认为鼠患是不足为虑的了。刚来的时候(猫)还没有被驯化,就(用绳子)把(它)栓起来观察,等它 被驯服
26、。 老鼠听到它的声音,都出来瞧(它的样子),看上去像很厉害的样子,害怕(猫)把自己吞噬,于是 许久屏息着不敢走出鼠穴。不久我认为它驯服了,于是解开了束缚它的绳索。(猫)正好看到刚孵出的小 鸡,(小鸡)在啾啾地叫,于是(猫)跃起捕捉小鸡。等到我的家人赶到,(小鸡)已经被(猫)吃了。 家人想要持器击打它,我说:“不要以为它平庸无能。(凡是)有能力的东西,一定有些弊病,吞噬鸡雏 就是它的弊病,难道会没有捕鼠的能力么?”于是把它放了。 (猫)当时小心谨慎悠悠然的样子。(过后)每天饿了就吃,饱了就嬉戏,没有什么作为。老鼠又偷 偷观察,认为猫是把自己捕鼠的能力隐匿起来招引自己,还是屏息隐蔽着不敢出来。后来
27、老鼠们暗中仔细 观察了很久,发现猫没有其他异常,于是在各个鼠穴里相互转告:“那只猫没有什么能力。”于是和他们 的同类又出来,在(我家)肆虐依旧。我这才认为它的反应奇怪,而猫看见有经过大堂的鸡雏,又赶过去 捕食。还(经常)跑着追逐, (不多久)被捕食的鸡雏就超过了一半。我的家人把它抓住带到我面前, (我) 数落它说:“上天安排人才总是有或多或少的弊病,有能力的人必定有某方面的弊病,忽视弊病,还是可 以利用它的能力的。现在你没有捕捉老鼠的能力,却有吞噬鸡雏的缺点,真是没有什么用处啊。”于是鞭 打它然后把它赶走了。 (三)(三)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房乔,字
28、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 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磬竭心力,知无不为。 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 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 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凿苑墙开门,数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捱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 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选自旧唐书 房玄龄传,有删改) 9.解释
29、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2 分) 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 数 遣中使候问 【答案】 禁得起、受得住; 多次、屡次。 【解析】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 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 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数”是一词多义,这里是“多次,屡次”; “胜”是古今异义词,“禁得 起,受得住”的意思。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玄龄杖策谒于军门。 【答案】 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 【解析】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
30、积累,尤其是重点 篇目,要做到熟记。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 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策(马鞭子)、谒(拜见)、于(到)” 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11.房玄龄病情加重之后,唐太宗为他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3 分) 【答案】 房玄龄病情加重之后,唐太宗让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皇上下诏 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 当他病情加重,唐太宗下令就凿开宫墙开门,多次 派宦官问候。 【解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作答。从“追赴宫
31、所, 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等语句可以看出,在房玄龄病情加重之后,唐太宗让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 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 从“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一句可以看出,唐太宗下诏派名医救 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从“后凿苑墙开门,数遣中使候问”一句可以知道,当他病 情加重,唐太宗下令就凿开宫墙开门,多次派宦官问候。据此概括作答。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 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 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译文】
32、 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 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 工于草书和隶书,善 于写文章。十八岁时,被本州推举为进士,朝廷授予羽骑尉的官职。 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玄龄的心思全 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 太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 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 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偏用尽自己的 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 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 到他渐渐病重,玄 龄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 太宗对他流泪,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
33、控制。 太宗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 喜色; 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就变得满面凄怆。后病情加重,就凿开宫墙开门,多次派宦官问候。 皇上又 亲自光临,握手叙别,悲不能忍;皇太子也去跟他诀别。 不久去世,享年七十。朝廷三日不上朝。 (四)(四)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惟石 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 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
34、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 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 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顾恐陆行不能致也,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视之。余复过此,将问其安 否。 (节选自苏轼石菖蒲赞一文) 注释:昌阳,名医别录认为昌阳和菖蒲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濯 去泥土/濯 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B乃以遗 九江道士胡洞微/是以先帝简拔以遗 陛下(出师表) C既非昌阳之所能及 /及 郡下(桃花源记) D置 盆中/且焉置 土石(愚公移山)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
35、实词,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本题是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现象的考查,要结 合语境,具体分析。 A濯:洗涤/洗涤。 B遗:给予/给予。 C及:赶得上/到。 D置:放置/放置。 13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以石盆养之 A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B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 D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能力。文言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内容,要特别注意重点虚词的用 法。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把握“
36、之”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例句和 D 项中的 “之”,意思都 是代词;A 项中的“之”,意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 项中的“之”,是动词,意 为“去、往”;C 项中的“之”,意为“助词,的”。故选 D。 14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一处朗读停顿。(1 分) 余 游 慈 湖 山 中 【答案】 余/游慈湖山中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 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 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
37、、“云”等。本句中 可借助句意、句子结构来断,这是一个主谓句,“余(我)”是主语,“游慈湖山中”是谓语。依此分析 断开即可。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 苍然于几案间 【答案】 在室内的桌案之间显示着自己的苍翠颜色。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 “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 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苍然,苍翠的样子;几案,桌案。 16请简要概括
38、石菖蒲的特点,并揣摩作者对石菖蒲的情感。(3 分) 【答案】 生命力强,忍寒苦,安澹泊;生长条件简单,易养且能入药等等。作者对石菖蒲充满怜爱赞美 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要结合关键句子回答。 “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 可数十年不枯”写其生命力顽强; “至于忍寒苦,安澹泊”写其能忍寒苦,安于澹泊; “与清泉白石为 伍,不待泥土而生”写其生长条件简单,易养; “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写其能入药,有 延年益寿的功用。 “可数十年不枯” “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 “既非昌阳之所能及” “意甚 爱焉”表达了作者对石菖蒲的喜爱、赞美之情。 【译文】 凡是生
39、长在石头上的草木,必须有少量的土附着在它的根部。 比如石韦、石斛这一类,即使不需要泥 土,然而除去它的根部的泥土,它就会干枯而死。 只有石菖蒲,将它和石头一起拔出来,再洗去泥土,用 清水泡着,放在盆中,可以几十年不枯朽。 虽然不是很茂盛,但是它的枝节和叶子坚硬细小,根须都连结 在一起,在室内的桌案之间显示着自己的苍翠颜色,时间一长就更加喜人了。它的延年益寿的功效,已经 不是昌阳能比得上的了。 至于它能忍受寒苦,安于淡泊,与清澈的泉水、白色的石头在一起,不需要泥土 就能生存,又岂是昌阳能与之相比的呢?我在慈湖山中游玩的时候,找到了几棵(石菖蒲),用石盆养起 来,放在船上。用文石,石英夹杂在中间,
40、光彩鲜明,香气浓郁,我心里很是喜爱它啊。回头又害怕陆上 之行不能养好它们,就把它们送给九江道士胡洞微,让他好好照顾。我再到这里的时候,将要问问它们是 否安好。 (五)(五)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知者乐水 子贡问曰:“夫识者何以乐水也?”子曰:“泉源溃溃,不释昼夜,其似力者;循理 而行,不遗 小间 ,其似持平者;动而之下,其似有礼者;赴千仞之壑而不疑,其似勇者;障防而清,其似知命者;不清以 入,鲜洁而出,其似善化者;众人取平品类以正万物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其似有德者;淑淑 渊渊,深不可 测 ,其似圣者。通润天地之间,国家以成。是知之所以乐水也。”诗云:“思
41、 乐泮水,薄采其茆, 鲁侯戾 止,在泮饮酒。”乐 水之谓也。 说苑杂言 (注释)知:通“智”,智慧;乐:yo,喜欢。理:地势。间:缝隙。淑淑:水清澈的样子。思: 发语词。泮(pn)水:水名。茆:水藻,水草。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不遗 小间/先帝简拔以遗 陛下 B深不可测 /夫大国,难测 也 C鲁侯戾 止/鸢飞戾 天者 D乐 水之谓/以乐 其志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 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 再作比较,
42、得出正确选项为 C 项。意思都是“至”。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遗漏,留下/给予。B:测 量/推测,揣测。D:喜欢/对感到快乐。 18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 分) 众人取平品类以正万物得之则生失之则死。 【答案】众人取平/品类以正/万物得之则生/失之则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 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一般人都拿它作为衡量万物的标准,万物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失去它就会 死去。 19选文最后引用诗中的诗歌描述了
43、什么场景?引用在此有什么作用?(3 分) 【答案】描述了人们在水边饮酒作乐的场景。作用:(1)进一步说明知者乐水的情形,突出主题。(2) 增添诗情画意,引人联想,发人深思。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及其作用分析。文章中运用环境描写,作用一般有: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 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 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主题。结合画线句子所在的语境来看,主要是描述了人们在水边饮 酒作乐的场景。作用:进一步说明知者乐水的情形,突出主题。增添诗情画意,引人联想,发人深思。 选自:说苑 作者:刘向 年代:西汉 【译文】 子贡问孔子:“有智
44、慧的人为什么都喜欢水呢?”孔子说:“水奔流澎湃,日夜不停,好像毅力坚强的 人。它顺着地势流动,很小的地方都不漏掉,好像是秉持公平的人。它向着低下的地方流动,好像很知礼节 的人。流向千仞的深壑,毫不犹豫,像个勇敢的人。遇到障碍能以清正对待,好像是知道天命的人。不清 洁的水流进去,干净的水流出来,好像是善于感化人的人。一般人都拿它作为衡量万物的标准,万物得到 它就能活下去,失去它就会死去,好像有品德的人。它清澈回旋,高深莫测,又像圣君一样。通达滋润天 地之间,国家能兴旺发展。这就是为什么有智慧的人喜欢水的原因啊!”正如诗所写:“兴高采烈地赶 赴泮水边上,采撷水草。鲁侯驾到,在泮水边上饮酒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