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表现的思想感情。 2、体会歌曲中的速度、力度以及情绪变化。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体会歌曲中的速度、力度以及情绪变化。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1、五指山、万泉河图片,风景区简介视频导入 2、欣赏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感受男高音阳刚之声所表现的战士风貌。 3、讲解复习人声和演唱形式分类 欣赏不同版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加深对人声和演唱形式分类概念, 同样一首歌不同人声和演唱形式各有不同, 表现人民战士爱家乡爱哨所, 男声的阳刚之气更 为有劲,尤其是男高音明亮而富有穿透力
2、、更显英雄气概。 4 (1) 设问:为什么爱五指山,爱万泉河?(情感引导) (2) 设问:各段速度、力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 5、聆听歌曲。 完整、全面地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学习革命战士的豪情壮志,爱家乡保江山。 6、拓展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段斗笠舞 6、小结下课。 三个未到过海南的人共同打造 其实, 不管是词曲作者郑南和刘长安,还是演唱者李双江,在创作、 演绎 我爱五指山, 我爱万泉河的时候甚至以后很多年,没有一个到过海南,没有一个见过五指山和万泉河。 三个都没看见过海南什么样的人,却共同为海南打造了一张早期的名片。 郑南和刘长安俩 人在广州工作,他们祖籍都在北方,创作这首歌的
3、时候,二人抱定的宗旨是,艺术创作既有 个性的东西,更多的是有共性的东西。这首歌以海南岛为背景,反映解放军战士热爱祖国, 保卫祖国,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颂,这一点是天南地北的战士所共同的。这种爱国主义的情 怀就是艺术的共性,不管到没到过海南都是相同的。于是他们查找了许多资料,对海南岛的 风土人情、自然风貌,以及生活在海岛上的渔民的特点等,都尽力作了详细地了解。 其实我们从歌曲中能够看出,词作者一是受当时红色年代所局限,二是并未亲临海南, 真正感受南国风情,仅靠翻阅资料,而翻阅资料又偏重于了解海南岛的革命历史,所以歌词 中所呈现出来的是红色海南,革命之岛,而并非现在旅游观光者们眼中的绿色海南、热带风
4、 情之岛。像歌词中的“我爱五指山的红棉树,红军曾在树下点篝火,我爱五指山的红石岩, 红军曾在石上把刀磨” ,“我爱万泉河的清泉水, 红军曾用河水煮野果。 我爱万泉河的千重浪, 红军在这里把敌人赶下河”等句子在那个岁月,这样的歌词却很正常,很普遍,要知道,山 山水水都只是革命的背景,都是拿来为革命服务的 歌唱家李双江虽然早在 1973 年就完美地演唱了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但在 这支歌传唱了差不多十年以后,他才第一次来到海南。那是 1982 年,李双江随“心连心” 艺术团慰问西沙部队官兵, 他才有机会来到五指山。 仰望着这座他在歌曲里反复歌颂的雄伟 之山,感慨五指山比他想像中还要壮丽。从那以
5、后,李双江还随着中央电视台军歌嘹亮 摄制组一起来到过五指山,当然,在拍摄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的 MTV 时,他更是在 五指山下、万泉河边留下了歌声和身影。 原唱者并不是李双江 这支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的首唱却并不是李双江,而是另一个名叫游国屏的男 高音歌唱家。 而李双江对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的演绎,则更有力地推动了这支歌曲的传播。 他的演唱热情奔放,富有乐感,吐字清晰,声音流畅,高音稳定透明,辉煌而华丽。 为了达到演出效果,李双江经常把歌曲原调提升 13 度,最为典型的就是这首我爱 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原唱游国屏是用 F 调,但李双江用降 A 调演唱后,使其最高音落在 High C(音
6、乐术语,大概意指男高音中的高 c 大调)上,大大提升了歌曲内涵。 春晚重唱为海南建省作铺垫 在 1987 年的除夕夜,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舞台上,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出场,演唱了 这首老歌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过完春节后不久,就传来了海南建省的消息。1988 年 4 月,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从此,海南成为我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 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原来老歌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的再次唱响,是在为海南建省做先期的舆论工作, 是在向全国人民再次宣传海南。海南岛,位于我国南海的万顷碧波之中,有橡胶、剑麻、油 棕等热带经济植物和石油,天然气以及各种丰富矿产,还有那“不是夏威夷,胜似夏威夷” 的南国旖旎风光。美丽海南,椰岛风情,是现在的海南旅游业积极推销和宣传的重点,但其 实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 让海南名声大振的却是不含半点商业目的的一剧一歌, 剧是革 命样板戏红色娘子军 ,歌就是红歌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推介海南, 我爱五指 山,我爱万泉河是再合适不过,因为当年很多人正是通过这首歌,知道了海南,了解了海 南。它已俨然成为海南最早订制的一张至今行之有效的老名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