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天动地二十四孝感天动地二十四孝孝感孝感 动动 天天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舜有个弟弟叫象,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戏彩娱亲戏彩娱亲老莱子,春秋时楚国人。生性至孝,家境贫苦,生活艰难。为了孝敬双亲,七十岁的他,不说自己老,常穿五色彩衣,学做孩子游戏。有时担水进屋,诈跌在地,学孩子哭,千方百计逗二老心里喜欢,开中而笑。他的孝行感动了楚王,
2、亲往请其出山辅政,老莱子面对高官厚爵,毫不动心,婉言谢绝了楚王的聘请,陪双亲终老山野。鹿乳奉亲鹿乳奉亲郯子,春秋时郯国国君。生性至孝,父母年老都患眼疾,很想吃鹿乳。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敬其孝心,以鹿乳相赠,并护送郯子出山。而国君孝顺的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话流传至今。啮指痛心啮指痛心曾参,姓曾名参,字子兴,又称曾子,鲁国武城(今山东费县)人。孔子子弟。著有大学一书。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对母孝顺。传说,有一天,他进入深山砍柴,家中来了客人,母亲急盼儿归,便咬了咬自己的手指,此时曾参忽感心痛,知
3、是慈母呼唤,急忙背柴回家。真是母子连心。芦衣顺母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孔子子弟。生性至孝,自幼丧母,后母对两个亲生儿子用棉花做衣服,对他却用芦花。一次,他为父亲驾车,体寒手抖,车险些失控,父亲恕而鞭打他,芦花飞出,才发觉后母虐待他。父亲决定休掉后母,闵损却哭泣着劝阻说:“娘在只孩儿一人受冻,娘走了三个孩子衣单。”后娘知道后深受感动,从此待他如亲生儿子一样,一家和睦。亲尝汤药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个儿子。生母薄太后患病三年,汉文帝处理完政务后,经常陪伴在太后的病床边,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服用的汤药,恐怕失调,非亲口尝过后再让母亲服用。仁孝之名闻于天下。刻木事亲刻木事亲丁兰,
4、东汉河(今河南武陟西南)人。幼年丧父母,未得奉养。长大后,看养别人父母健在有家庭,享受着天伦之乐,内心非常痛苦,他昼思夜想,深切怀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作为一种寄托,也为了安慰自己,他用木头雕刻了二老的形象,供奉于厅堂,象侍奉活养着的父母一样毕恭毕敬。凡事都和木象商量,一日三餐先敬双亲而后自食,出返必告,终年不息。其妻久而不敬,用针戏刺木像手指,木像手指出血,丁兰返家,见木像眼中垂泪,查问情由,斥责其妻,其妻惭愧之极。此事传开,足见丁兰对父母之孝顺。拾葚供亲拾葚供亲蔡顺,字君仲,汉代汝南人。少年丧父,对母极孝。时遇王莽之乱,年岁饥荒,粮食缺乏。蔡顺拾桑椹充饥,并以不同的容器分装。一队赤眉军经过,问
5、他,他说:“黑甜的给母亲,青的给自己吃。”赤眉军称赞其孝顺,赠牛脚一条,白米二斗,让他带回家供养母亲。怀桔遗亲怀桔遗亲陆绩,字公纪,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出身官宦世家,从小深懂忠义孝悌之道。六岁时随父赴九江见袁术。袁术用红橘招待他,他随手拿了几个装在怀里。辞别弯腰作揖时,红橘从怀中滚落在地,袁术笑他:“你是我的贵客,怎么还偷柑橘呢?”陆绩答道:“我是想拿回去给母亲尝个新鲜。”袁术听后深感他将来定是不同凡响的人物。“陆绩怀橘遗亲”的事迹广为流传。卧冰求鲤卧冰求鲤王祥,字休征,晋代琅砑临沂(今山东费县人。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对他不好,他仍很孝顺。有一年冬天,朱氏病了想吃鱼,他来到冰河上解开衣服,裸
6、出胸膛,趴在冰上,用体温将冰融化,这时,从冰面的缺陷口处跳出两条红色的大鲤鱼,王祥将鱼带回家为继母做了可口的鱼汤。朱氏感动了,从此,一家人和睦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恣蚊饱血恣蚊饱血吴猛,晋朝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年仅岁,因家贫穷,买不起蚊帐,夏天夜间蚊了极多,打不完,赶不走,而父亲又怕烟熏,年幼的吴猛,实在没有办法了,突然他想:如果蚊子吃饱了就不会叮咬父亲了。于是,他每晚都赤裸着上身,在父亲的旁边,任蚊子叮咬自己。吴猛的孝心感动了天下,孝名千古流传。乳姑不怠乳姑不怠唐夫人,非常孝顺,待婆婆极好。她的婆婆长孙夫人老了,牙齿脱落,不能咀嚼食物,她就用自己的奶喂婆婆,并熬些汤粥给婆婆吃。婆婆病了,唐夫人
7、更是衣不解带,日夜侍候在婆婆身边,煎汤喂药,小心看护,婆婆感动地说:“我没什么能报答你的,但愿你的儿子、媳妇都会象你一样孝顺。涤亲溺器涤亲溺器宋朝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善书法,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极其孝顺,虽然任高官,对母亲的生活仍照顾得体贴入微。黄母生病多年,庭坚日夜守护在母亲身边,喂汤喂药、端屎端尿、衣不解带。因母亲爱干净,他每夜必亲自为母亲洗涮便桶,以安母心,没有一刻放弃尽儿子的孝道。所以他的孝行被天下传诵。弃官寻母弃官寻母朱寿昌,宋朝人。七岁时,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外出嫁人,母子不相见已五十余年。宋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为了寻母亲,他弃官前往陕西,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乡。终于在同州
8、(今山西大荔)找到母亲,欢聚而归。朱寿昌弃官寻母的孝行,受到王安石苏轼等人的赞美。扇枕温衾扇枕温衾黄香,字文强,汉代江夏人,从小对父母孝顺。九岁时,母亲去世,哀痛至极,为母守孝三年。夏季天气炎热,其父因思念其母无法入睡,他就用扇子扇凉枕席。冬季天气寒,他先用身体暖热被褥,才让父亲上床休息。“黄香扇枕温席”的故事就世代流传下来。闻雷泣墓闻雷泣墓王裒,字伟元,西晋城阳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对双亲很孝顺。母亲生前怕听雷声。每逢雷电交加的时候,他便跪到父母墓前,哭着说:“娘,儿子王裒在这里,您老人家千万别害怕。”他终生都这样做,其孝心真诚可以想见。卖身葬父卖身葬父董永,东汉千乘(今山东高
9、青东南)人。因家贫困,父死后无钱安埋,便卖身葬父。在去富翁家途中的一株老槐树下,遇一仙女主动要嫁给董永为妻,于是同至富翁家。富翁命其夫妇织绢三百匹,那女子心灵手巧,一月织成,得以提前偿债赎身。夫妻归家途中在老槐树下,其妻告诉董永:“我是天帝第七个女儿,奉命助君还债,请勿留恋。”说完告别董永而去。从此,槐荫这个地方,改名为孝感。为母埋儿为母埋儿郭巨,汉朝河南林县人。非常孝顺,因家庭贫困,儿子又特别能吃,郭巨的母亲痛爱孙子,常把自己的饭给孙儿吃。看着母亲快被饿死的样子,郭巨和妻子商量后决定忍痛把儿子埋掉,节食奉母。郭巨挖坑三尺,忽见黄金百两,上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能夺,民不得取。”夫妻高高兴兴地
10、返家孝母。郭巨孝母之心感动天地,然而埋儿之举不宜效法。为亲负米为亲负米仲由,字子路,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生性至孝,家境贫寒,常以野菜为食。仲由为孝敬父母,常从百里之外背米回来供养父母。仲由父母去世后,他随孔子周游列国时,在楚国面对美味佳肴,回忆起昔日生活之苦,更加思念其父母。后来仲由在鲁国、卫国做官,成了千古闻名的孝子 涌泉跃鲤涌泉跃鲤后汉姜诗,妻子庞氏,夫妻奉母至孝。姜母喜欢饮用沱江水,又好食鲤鱼。夫妻常烹鱼奉母。为了让母亲喝到沱江水,庞氏演常去离家六七里远的江边挑水。一日,宅旁忽然涌出泉水,其味如江水,并且每日跳出两尾鲤鱼,夫妻就常常做美味给母亲吃。这是他们感动上天的缘故。哭竹得笋哭竹得
11、笋孟宗又名孟仁,三国时江夏(今湖北鄂城)人。他很孝敬母亲。有一年,孟母病了,医生嘱咐用鲜竹笋做汤病体可以康复,正值寒冬,哪有竹笋呢,孟宗跑到竹林,放声大哭,泪水所洒之处,竟然破土冒出一枝竹笋来。孟宗喜出望外,挖了几枝回家给母亲做菜吃了。孟母吃后心情愉快,病也随着好了。这个故事带有神话色彩,寄托了人们对孝敬父母行为的推崇和对孝子的喜爱。扼虎救父扼虎救父杨香,晋朝杨丰的女儿,十四岁那年,随父去田间收割稻子,突然一头斑斓猛虎跃出,将其父扑倒在地。杨香听到父亲的叫声,一个箭步跨上前,跃上虎背抡起拳头,对着虎头砸下去,后又将老虎的嘴按在坑里。老虎因无法呼吸,倒地而死。杨香不畏猛虎,“打虎救父”的故事成了
12、脍炙人口的佳话。尝粪心忧尝粪心忧庾黔娄,字子贞,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后移居江陵(今湖北、江陵)。受祖父及父亲的影响,自小喜爱读书,曾任县令。知父亲病危弃官归家,听名医讲“尝父亲粪便味能知病情,味苦病情好转,味甜病情恶化。”便尝了父亲的粪便,其味甜,他内心非常忧伤和痛苦,并在深夜替父祷告,愿替父死,足见其孝。行佣供母行佣供母后汉江革,早年丧父,奉母至孝。为避战乱,背着年迈的母亲逃难。路遇强盗,欲杀江革,江革哭告,有老母无人奉养,强盗感其孝,放其生还,江革背着母亲最后在下邳定居下来。为了生活,他到一家人家当佣人,供养老母。后来他又背着母亲回到老家临淄。母亲有事外出,他必定亲自驾车缓缓前行。江革背母、行佣、拉车的孝行很快在天下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