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夸张的面具第二课时【课程标准内容与要求】本课属于“雕刻塑造”主题教学内容,本主题学习上的要点是:尝试用搓、压、团、捏等技能进行造型表现。在知识技能目标领域强调:通过学习知道“搓、压、团、捏”等泥工基本技法;初步学会用彩泥材料,运用搓、压、团、捏等方法进行造型创作。同时还要求在学习泥塑技法中,能制作简单的泥塑造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材分析】夸张的面具是上教版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彩泥变变变”中的第1课。本单元共有三节课:夸张的面具、巧饰小瓶子、学摩尔来玩泥。本单元学习目标是通过彩泥的制作与想象,了解面具和瓶罐的装饰美,提高立体造型能力,增强装饰生活的意识。夸张的面具是本单元的第一课
2、时,着重引导二年级学生在制作与想象过程中,感受装饰美;在造型制作中学会搓、压、团、捏等泥工技法;在彩泥与瓶子等辅助材料组合过程中,提高立体造型能力;在色彩表现过程中结合第二单元“感受色彩,引导学生注意色彩的冷暖对比,为后续两节课的制作奠定基础。【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夸张的面具的第二课时拓展。在第一课时,学生利用超轻土制作脸型、五官以及装饰部分。课后,老师也发现了有些小问题。在制作脸型时,学生很难掌握脸型的大小和厚度,这样就会在时间上有所耽误。所以,在第二课时,老师做了一些调整。并且,学生在一节课中同时兼顾脸型、五官以及装饰时,不能有效得表现夸张,只能做到顾一头。考虑到这个因素,才有了本节课的拓展
3、部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面具夸张变形的造型特点,学会用搓、压、团、捏等泥工技能,塑造不同造型的面具方法。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与讨论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泥工对形象进行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夸张变形的艺术美,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俗的审美习惯,增强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核心知识】理解夸张变形的特点。【核心技能】会用泥工技能制作面具,并能通过夸张变形的方法表现造型的特点。尝试运用其他材料有创意地表现独特的面具。【教学重点】表现夸张变形的特点。【教学难点】利用各种泥工技法制作【突破重难点的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面具的特点;2. 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索使面具夸张的方法;3.
4、教师提示指导。【教学准备】学具:彩泥,纸杯教具:彩泥、纸杯、示范作品、图片、课件等【学习资源】材料:彩泥、纸杯信息: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交流与发现1、对第一课时的展示与评价进行简单的点评。2、说一说:你在做的过程中碰到了什么问题?3、小结:面具包括脸型、五官和装饰。我们也知道夸张的面具它有造型夸张、色彩对比强烈的特点。今天,我们一起来设计一个不同寻常的夸张的面具。4、揭示课题设计说明:利用电子书包平台的优势,在上一课时学生完成创作后,他们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在平台上并且有丰富的点评形式。通过展示上一课时的作品情况,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有成就感,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新的创作中。学习
5、反馈:在第一课时所遇到的问题,学生能说到五官不够夸张,色彩对比不够强烈,学生这样说说明他们对第一课时的重点掌握不错。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意识到在制作面具时,脸型的大小,厚薄都是影响整个面具的关键。并且考虑时间关系,老师因此提出今天再一次来做一张与上次不一样的面具,得到学生的相应。二、夸张与创意1、请同学们猜猜这里是什么?看看这个纸杯有什么用?做脸型提问:这个脸型可以怎么摆?(杯口向上或向下)2、复习第一课时面具制作步骤观看纸杯面具制作步骤小结:有了脸型,今天我们的重点在制作五官和装饰头发、耳环、胡子。设计说明:纸杯的引入使学生们展开联想,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同时,纸杯分为杯口和杯底,引导学生不同
6、的摆放思维。学习反馈:在请一位学生摆放纸杯的时候,其他学生也很有兴趣参与,这里可以有所调整,每个学生都拿出纸杯来摆一摆。复习第一课时制作步骤后,学生对于本节课新的制作过程明显有不同反应,他们对在纸杯上做的脸型感到很惊奇,也表现出很大兴趣。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老师接着做示范。三、选材与创作1、教师示范:(复习搓、压、团、捏、刻等技法)贴五官;重点:眼睛(眼珠四个不同方向的摆放表现出不同的神态)装饰(额头、耳朵、下巴)。;重点:头发(线条粗细有变化)2、提出问题:老师发现呀,上次小朋友做的鼻子都是和我一样的,那么你有什么方法能做出一些既夸张又和老师不一样的五官呢?PPT:采用几何图形,进行适当变形/
7、添加花纹(刻)3、提出作业作业要求:五官造型较夸张色彩对比要强烈脸部装饰有创意。4、学生自主完成设计说明:教师在演示范作时,将复习泥工技能穿插在示范中。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心得,以达到夸张效果。由于,第一课时的经验,在引导学生创作五官的时候,不能依赖于老师的示范。可以通过一些几何图形通过变形和添加的方法变换出更多夸张的造型。学习反馈:在老师示范前,请学生说出已掌握泥工技法,学生都能说出。在提问环节,怎样能做出既夸张又不一样的五官时,有一个学生说只要做的“乱七八糟”,这是老师把学生的意思转化为“造型奇特”。虽然老师及时补救,但是在第二位学生回答时,他犹豫了一下,也说出了“乱七
8、八糟”。这是老师及时引导,“乱七八糟”显得有点粗糙,我们用“造型奇特”来形容的话会表现得更精致。在学生自主完成的过程中,他们在线条粗细的把握上有所欠缺,个别引导可以进行变化。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夸张效果方面的创意发挥得比较好。四、展示与评价1、作品上传至作品库 生生互评。2、投票评价要求:五官是否夸张?色彩对比是否强烈?脸部装饰是否创意?第一次:你最喜欢哪位同伴的作品?第二次:你想对哪位同伴提些改进的建议?3、教师点评设计说明:电子书包的运用在作品展示和保存环节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先完成的学生可以先拍照上传,并且可以浏览其他同伴作品。在全体完成后,会有一个投票环节,第一次投票对表现比较出色的作品
9、,第二次投票针对需要改进的作品。生生互评根据评价要求,学生可以点击任何同伴的作品。这个环节的展示突破了传统的集体展示,而是通过媒体的展示,既全面又个别,使得美术课传统的展示与评价有新的突破。最后,对于未完成或未得到点评的作品,在课后有上传至微信圈,又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大的平台进行展示与评价。学习反馈:在经过了一个兴奋的制作过程,学生的注意力可能有点难收拢。这里利用一个学生熟悉的音乐来进行常规管理比老师喊有效得多。在拍照、投票过程中,学生都是兴致高昂,意犹未尽。对于投票结果,学生能对自己的投票对象有简单的点评。最后,在总结时,对未完成或者未点评的学生也有所鼓励。学生会在课后,有更多的兴趣去投入到课后的互动与点评中,他们也很愿意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