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始终把音乐听觉思维放在首位,突出学生的“学”为主体,“以 学定教”为指导思想进行教学设计。在听记节奏、自主识谱、小组合作、自主 演唱、器乐辅助等音乐活动中自主唱会、唱好歌曲,并用自己的形式表现歌曲, 用音乐的形式体会、表现,唐诗的意境,体会民族音乐的美,从而提升音乐审 美能力,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二)理论依据(二)理论依据 本课是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在课堂教学中“以学定教” 设计活动。比如在听记节奏、演唱歌谱、歌词时都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在唱好歌曲和表现歌曲时是以“对比
2、、合作”为主的。课堂教学由一个个活动构 成,且在活动中逐渐构建起本节课的音乐能力歌曲的合唱与对民族音乐的 深入感知。 二、教学背景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 1 1全全套套教材相关内容分析:教材相关内容分析: 2 上述内容可以看出,(1)合唱歌曲自四年级上六年级上每一册数量都 较多,五年级下册出现最多,为 9 首;(2)古诗词 12 册书里只出现 3 首,而 五年级下册占 2 首;(3)音乐练习中“补充旋律、创编旋律”从四上六下, 6 册教材里每一册都会出现;(4)音乐练习中“关于节奏、节拍”的练习出现 在四下、五上和五下。 可见五年级的音乐教学不仅在歌曲演唱方面,在各
3、种音乐知识的运用方面 也是非常关键的时期。 2.2.本本册教材相关内容分析:册教材相关内容分析: 民 族 调式 合唱 歌曲 古诗 歌曲 拍 拍 拍 拍 一 段 体 二 段 体 三 段 体 4 4 9 9 2 2 9+9+复复 拍子拍子 子子 1 1 2 2 1 1 4 4 9 9 1 1 上述内容看一看出,本册教材合唱、拍的歌曲居多, 静夜思正是这 居多的歌曲中的一首,可见,为本年级重点音乐能力提升的作品,在本课之前 3 已经出现了 5 首合唱,因此,会对本首歌曲演唱合唱的效果有所期待,针对 拍的一些相关音乐能力也会有一定关注,比如拍的指挥图示等。 (2)作曲家黎英海 黎英海(1927-200
4、7),四川富顺人,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努力奋斗和钻 研,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繁荣和发展、对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显著贡献。他 的代表作阳关三叠、夕阳箫鼓(春江花月夜)可称为钢琴艺术“中国 化”。汉族调式及其和声这部著作,通过对汉族音乐文化及其音乐语言的 研究,为深入了解中国音乐的风格和创作中国音乐风格的作品奠定了基础。在 这部著作中,黎先生提出汉族黎先生提出汉族调式中的三种五声性七声音阶是民族音乐音阶体调式中的三种五声性七声音阶是民族音乐音阶体 系的组成部分,系的组成部分,它们分别是“清乐音阶、燕乐音阶和雅乐音阶”,通过史料揭
5、示了这三种五声性七声音阶的历史渊源,并将它们应用于和声的具体实践中。 创作的童声合唱君自故乡来、静夜思、回乡偶书是作曲家为唐诗 而作,刻画出了唐诗的音韵和意境。 3.3.核心内容分析:核心内容分析: 古诗静夜思是唐代诗仙李白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之一,写出了游子月 夜思乡之情。 歌曲静夜思是由中国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黎英海谱曲,刻画 出了唐诗的音韵和意境。选自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 10 册第 6 课, 是一首首四四拍的童声合唱,三个乐句组成的五声性七声音阶”G 宫清乐七声调 式“,一段体结构(a+b+c)。分为齐唱部分和合唱部分,齐唱部分结构的扩充强 调了思乡的情感,合唱部分重复一声
6、部主旋律并在后半部分加入二声部,是得 音乐形象更为丰富,情感也更为丰富。 4 4 4. .相关内容分析:相关内容分析: 本课结合核心内容的教学需求把表现领域中的“识读乐谱”与感受与欣赏领 域中“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表现要素”相结合。 5 5音响分析:音响分析: 歌曲静夜思范唱音响是一首童声合唱,速度为中速,与教材中的稍慢 不符合。为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和听辨能力,在学生唱会歌曲后仔细听辨范唱 音响,感受合唱丰富的音响以及速度的差别带来的情感的不同。 (二)学生情况分析(二)学生情况分析 5 1.“1.“情感情感态度态度价值观价值观” ” 方面方面 从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发现,本班学生在演唱歌曲方面具
7、有非常高的热情, 自我表现的愿望也十分强烈,愿意参与歌曲演唱中来。 2.“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方面方面 本班学生平时演唱歌曲时多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教学内容,喜 欢表现、愿意参与表演活动,其中合唱队与管乐团的学生表现尤为突出。 3.3.“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方面方面 本班学生喜欢演唱歌曲,具备一定的演唱能力(齐唱、合唱) ,口风琴演奏 过无升降、一升、一降调号的歌曲,具备一定的视唱能力和演奏能力;学生针 对“将旋律补充完整”的音乐练习从四年级就有接触,音乐流畅、完整的感觉 比较到位,因此,本节课开始的环节并不会成为难点。 因为音乐能力不同,识读乐谱方面,如果短时间内完成合唱旋
8、律的视唱, 对于本班部分学生来讲会有一些难度;口风琴演奏也存在一定差异,如何设计 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成为关键。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本课主要是建立在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自主建构音乐能力 的歌曲教学。在听记节奏、自主识谱、小组合作、自主演唱、器乐辅助等音乐 活动中自主唱会、唱好歌曲,并用自己的形式表现歌曲,用音乐的形式体会、 表现,唐诗的意境,体会民族音乐的美,提升音乐的审美能力。 (四)技术准备(四)技术准备 1音乐软件的技术准备 (1)运用 Overture 4.0 中文版音乐软件编辑歌片及教师钢琴伴奏谱 (2)运用 Mp3ABCut 软件截取音频。
9、 2 2其他技术准备:其他技术准备: 教师课件(powerpoint) 、多媒体设备等。 (五)(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前期教学中,本班学生整体状况:喜欢演唱歌曲,具备一定的演唱能力 (齐唱、合唱) ,口风琴演奏过无升降、一升、一降调号的歌曲,具备一定的视 唱能力和演奏能力;学生针对“听辨旋律”的音乐练习从四年级就有接触音乐 6 的内心演唱能力有一定基础,因此,本节课开始的环节并不会成为难点。 但是,因为音乐能力不同,识读乐谱方面,如果短时间内完成合唱旋律的 视唱,对于本班部分学生来讲会有一些难度,因此,在视唱旋律的环节采用小 组视唱,一组完成一个乐句视唱任务,
10、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准确演唱;口风 琴演奏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本节课根据学生能力设计分层的教学活动,让每 一位学生都有锻炼与提升的机会,都有各自的收获。 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 (一)(一)“情感情感态度态度价值观价值观” ” 目标目标 在连贯、柔和的演唱中体会歌曲略带伤感的情;愿意与他人合作进行歌谱 的识读与乐器的演奏活动,从中体会音乐的快乐。 (二)(二)“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目标 在听辨、对比、内心演唱中准确听辨合唱部分两个声部的旋律;自主的学 习方式唱会歌谱、歌词;口风琴辅助歌曲合唱部分的音准,在互听、合作中完 成歌曲合唱;采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表现歌曲,再次体会歌曲的情感美、
11、意 境美。 (三)(三)“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目标目标 1能够用自然、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2歌曲合唱部分达到音准、基本和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一)教学重点 歌曲静夜思的演唱 (二)教学难点(二)教学难点 歌曲的合唱部分达到音准 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由旋律聆听旋律聆听、演唱演唱歌曲、歌曲、拓展环节、拓展环节、课堂小结课堂小结五个环节组成。具 体过程如下: (一)(一)旋律聆听旋律聆听 7 阶段目标:阶段目标:能够在默唱旋律中听辨出老师演奏的旋律,锻炼识读乐谱 的能力及内心演唱能力。 1复习一个升记号调的“do”在五线谱上的位置(大屏幕
12、出示三条旋律) 2.旋律听辨:教师演奏三挑旋律中的任意一条,学生听辨,举起相应的数 字卡片,并用“bang”模唱旋律。 (1)教师演奏顺续: (2)学生听后举出相应卡片,然后用“bang”模唱旋律。 (演唱要求:边 划四四拍指挥图示表演唱。 ) 预设问题:预设问题:发现有不正确的答案后,教师在学生演唱时就多关注这些不准 确的学生,请他们演唱,锻炼、提升他们的听辨能力。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借助旋律的聆听锻炼学生内心演唱能力与识读乐谱的能力,并 且开始自主演唱歌曲旋律,为自主演唱歌曲做准备。其中学生举起答案卡片环 8 节,教师环视学生答案后,对学生的反馈心中有数,并及时关注出现问题的学 生,做到
13、“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 。 3.识读乐谱 (1)分组识谱,口风琴辅助音高 (2)口风琴演奏一个升级号调音阶位置,齐奏,明确指法、键盘位置 (3)小组合作识读乐谱 (4)分别齐唱旋律 (5)练唱,指导唱法(气息、音准) 4.初步合唱 (1) 两个声部分别清唱 (2) 练习 9 (3) 初步合唱 (4) 评价:音准、两个声部的和谐程度 (5) 再次合唱 (二)(二)演唱演唱歌曲歌曲 阶段目标:阶段目标:在聆听中感受歌曲连贯、柔和的情绪,并能够准确听辨出自己 刚才演唱的旋律。 1 1揭示课题,初听歌曲揭示课题,初听歌曲 (1)教师揭示课题,播放音响范唱 (2)学生边听边举起手中相应的数字卡片,
14、出示听到的旋律 (3)学生说一说歌曲带给自己的感受 预设问题:预设问题:二声部学生有可能会听不出自己声部 的旋律,教师范唱再次听 辨(歌曲合唱部分,教师演唱二声部、钢琴弹奏一声部的旋律) ,如果还听不出 来,就单独演奏合唱部分,仔细听辨,直到听出来为止。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此环节,锻炼学生聆听合唱的能力,并通过老师的范唱,激发 学生演唱的兴趣(歌曲合唱部分,教师演唱二声部、钢琴弹奏一声部的旋律) , 感受到合唱音响的丰富,喜欢演唱合唱歌曲。 2 2分别唱一唱歌曲中出现过以下两条旋律的乐句 10 3.分别演唱其他合唱部分的旋律及歌词 4.完整演唱歌曲 (1)全班完整演唱歌曲,教师钢琴伴奏(带主
15、旋律的钢琴伴奏) (2)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预设问题:预设问题:歌曲合唱部分音准出现问题,请两个声部,分别请学生口风琴 演奏合唱旋律。 5.提示演唱的位置、 “声断气连”的唱法演唱带有八分休止符的乐句、音准、 咬字等问题 6.随音响伴奏演唱歌曲 (三)拓展环节 分析歌曲旋律特点(具有民族五声性六声调式) (1)分别唱一唱歌曲旋律 (2)发现只有“d r m s l si”几个音,并且民族音乐调式很明显 ()歌曲合唱部分两个声部的节奏很有特点,一声部紧凑时二声部节奏 舒展 ()演唱、体会 .介绍作曲家:黎英海(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繁荣和发展、对中国音乐教育 事业做出了显著贡献。创作的童声合唱君自故乡来
16、 、 静夜思 、 回乡偶书 是作曲家为唐诗而作,刻画出了唐诗的音韵和意境。 )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认识、了解作曲家黎英海,对中国民族调式有所了解,体会民族调 式的韵味,从而更加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并且在合唱演唱的过程中,体会两 个声部节奏互补的创作手法,为以后创编旋律做准备。 11 (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 阶段目标:阶段目标: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所回顾、记忆、理解。 1回顾歌曲的标题、作者。 2课下听一听作曲家黎英海先生的其他合唱歌曲。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将课上内容延伸 到课下,拓展学生音乐视野。 六、学习评价方式六、学习评价方式 本课的学习评价方
17、式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教师通过观察、谈话、 鼓励、提问等方式进行评价,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进行互评、自 评,主要在唱会、唱好歌曲、拓展歌曲的环节中,通过聆听、对比进行评价。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七、教学设计的特点 (一)(一) “以学定教”“以学定教” 、深入分析,撬动音乐思维。、深入分析,撬动音乐思维。 为了落实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学定教” ,切实发挥学生的学位主体,设计适 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活动,在课前将纵向册教材进行对比、分析,横向一册 里课内容进行分析,尤其分析了册教材里涉及到的所有音乐练习环节, 为本课设计真正符合学生,能够撬动学生音乐思维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依据。比 如,本班学生
18、识读乐谱、口风琴演奏等音乐能力层次不一,合唱歌曲演唱过一 些,但是两个声部的音准仍是一个难点。因此在第一个环节:听辨旋律的设计 中,首先考虑歌曲的难点如何突破,于是出示的两条旋律就选择了歌曲合唱部 分最有难度的旋律;其次,怎样呈现、如何完成两个声部旋律的演唱,怎样才 能真正撬动学生的音乐思维呢?在进行全套教材的分析和本班学生的分析后, 设计了内心随老师演奏的旋律演唱的环节,既有音乐思维的判断,又有识读乐 谱能力的锻炼,真正做到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二)充分利用教具、学具提升学生音乐能力。 在突破歌曲合唱部分难点时,教师演奏音乐白板, 12 因为键盘直观,学生很清晰地观看到教师演奏旋律的位置,
19、既听到音响,又看 到音位,为后面口风琴辅助合唱的音准潜移默化地进行了铺垫,因此后面分声 部识谱环节,学生利用学具口风琴找音高时,不觉得很难,很自然就开始 了演奏,充分发挥了学具的辅助作用。另外,在此环节还设计了让学生举起数 字卡片的环节,这样更强调了要关注音乐的要求,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 反馈可以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准确,学生也在动中锻炼了音乐听觉能力,形 式有变化,不觉的枯燥,也会更加关注音乐。 (三)教师的范唱也做到了锻炼学生音乐能力的设计之一。 歌曲静夜思是一首童声合唱作品,怎样才能既突出教师的范唱在“唱 法”上的示范作用,又能够作为锻炼学生音乐能力(聆听、分析、判断)的手 段呢?于是,在演唱时首先提出要求:请学生边听边听辨一声部、二声部的音 调,听到就举数字卡片;其次,当听到老师弹一声部、唱二声部时关注合唱的 两个音高;第三,教师用这种新颖的范唱形式激发学生渴望演唱合唱歌曲的情 感,做到了一举多得。 八、教学反思八、教学反思 13 本节课的设计是依据本班学生的学情进行设计,突出调动学生音乐思维、 锻炼学生得音乐能力,切实做到了“以学定教” ,提高课堂的实效。 但也有一点做得不够深入,就是歌曲情感的表现方面,过于注重合唱部分 的演唱了,应再请学生在唱中体会歌曲的情感表现,演唱的效果会更生动、感 人,今后要注意这方面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