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家的元宵节 二等奖 万家灯火一齐点亮了夜空,大街上,马路上,五光十色,热闹非凡。城市 里,一股浓稠温热的汤圆味儿飘在空中,久久不肯散去,这似乎是元宵在迎送春 节,迎接新的明天。 。 。 。 。 “爸爸! 爸爸! 快开车, 我要去奶奶家吃汤圆! ” 我幼稚的童声, 回响在车内。 此时一年级的我早已在车上坐立不安,恨不得立马穿越到奶奶家呢!今天是元宵 节,也是我们最期待的节日,因为那又香又甜的汤团正等着我呢!我们一家三口 出发了, 车水马龙, 高速也几乎沦陷了。 因为他们和我一样, 都要回家过元宵节。 “漫长的爬行” ,终于到家了,那栋老房子似乎在元宵里,一下子发了光,四处 香味扑鼻, 像糖果
2、屋。 小小的客厅里, 一下子聚满了人, 大家坐在沙发上聊着天, 嗑着瓜子,共同等待着晚餐。七点整,奶奶向大家说到: “汤圆来了! ”她笑着从 厨房里来回端出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圆。 大家看到汤圆,围着桌子,坐成一圈,争相品尝起来。我兴奋极了,大人 们这样吃,我也不顾嘴,拿着勺子,将一个大汤圆放入嘴中。我家的元宵,就是 那一口浓稠软糯的汤圆味儿, 一个汤圆入口, 我的所有幸福仿佛也都积在了一起, 被我吞下了肚。我的脸荡漾着微笑,那汤圆,黑芝麻的香甜可口,汤圆皮儿的热 情粘人,把我们对元宵节的所有涵义都包了进去。一时间,香味包满了不大的客 厅、 餐厅。 风吹进来, 都变暖了, 在花灯的照映下, 一家
3、人在一起, 多么的温馨、 快乐啊!小时候的元宵节,总是这样安心度过的。我家的元宵节,人性浓浓、亲 情浓浓。 。 。 。 。 。 世界在变化, 慢慢的, 高楼建了起来, 却挡住了汤圆的飘香; 工厂建了起来, 它的黑烟,却遮住了五彩的灯光;手机网络连在一起,却剪断了心与心的合唱。 开学了,我已经站在了我人生的第一次门槛,即将小升初。六年级的学习, 忙碌与奔波,那元宵节与那汤圆,似乎遗忘了。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成堆的培优 作业便向我发动了“闪电战” ,我几乎忘记了时间。第一个周末到了,培优班开 课了,我无意间瞟了一眼日历表,才发现“咦!今天元宵节! ”我立刻兴奋了起 来,冲进爸爸妈妈的房间,告诉他们这
4、个喜讯。谁知,妈妈却冷冷地说“今天元 宵节呀!我们明天有事情,你明天有培优班,今年就不去奶奶家吃汤圆了。 ”我 听后,眼里的光瞬间熄灭了,只好垂投丧气地走进了客厅。此刻,家中硕大的客 厅、餐厅愈显冷清,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无比单调、刺眼,丝毫比不上五年前 那温馨的小房间,我回忆着那以前大家欢聚一堂,不禁苦笑。落叶躺在地上,虽 然已是初春,可它们还没有回归,只能回忆;而我,也不是这样的吗?时钟“嘀 哒、 嘀哒” 地响着, 我的手指慢慢地敲着, 我紧皱眉头, 想拼命地闻出汤圆的香, 可是,只有气油味罢了。 傍晚,我站在阳台上,望着楼下,一片昏黄,望着马路,一片昏黄;望着远 处,一片-昏黄。这城市里
5、,哪儿一定要有这缤纷的彩色灯光呢?我伫立着,一 片叹息。我家的元宵节,去哪儿了呢?晚上七点整,又是一碗碗汤圆端上了桌, 可是却早已不再是元宵的主角。 妈妈低头看着手机, 爸爸一言不发, 热闹的气氛, 又去哪儿了呢?窗户微微开着,冷风吹了进来,只能让房间更加清冷,窗外灯火 通明,却没有一盏为元宵节而开,汤圆努力冒着热气,却始终温暖不了我们早已 麻木冰冷的心。我用勺子缓缓将汤圆放入勺口,慢慢地放入嘴中品尝,还是那黑 芝麻, 还是那汤圆片儿, 还是那样香甜、 粘嘴。 可是, 却少了股那浓稠温热的情。 这几碗汤圆,我家的元宵节。 。 。 。 。 。 。 现代的城市,高楼大厦,五光十色,花样儿太多,传统
6、却太少。在各色美食 的诱引下,我们是否遗忘了那浓浓的元宵情? 我想找回我家的元宵节。可是,那股浓稠温热的情飘到哪里去了呢? 【点评】 高年级的竞赛作文应该体现立意的高远、 思维的深广和语言的老 练。这篇文章无疑在这几个方面都做得很好。 作者首先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以前元宵节时合家团圆、其乐融融 的美好场景,接着笔锋一转,书写了当今被高楼大厦禁锢的冷冷清清 的元宵节。 其实背后折射出的现如今城市的诸多尴尬现状: 比如 “躲 进小楼成一统” ,缺少邻里往来;比如择校学子“一心只读圣贤书” , 压力山大。这样一对比,文章就以小见大,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元宵节 牵引出了令人深思的“城市病” ,立意自然就高远了。 (楚才云特邀点评 董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