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高三五模语文试题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现代化的本质是一种文明新形态的生成,由于工业化进程肇始于西方社会,部分人误认为现代文明等同于西方文明。世界各国迈上现代化进程有先有后、有快有慢,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结合中国国情,探索出的一条新型现代化道路。反观资本主义现代化实践,无论其发展历程还是现实进展,都映射了西方国家现代化理论模式的诸多弊端。资本主义文明源自血腥的暴力掠夺,即通过对广大亚非拉地区的殖民统治,积累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一桶金”。资本主义文明在世界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主要依靠武力维系
2、。西方国家借助工业革命取得的生产力发展成果,通过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武器,促成资本主义文明的生成与扩张,并以此维护其在世界格局中的主导地位。资本主义文明发展王今,诸多弊端已经暴露,且愈演愈烈,造成严重的失序问题,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对立的生态危机,阶级对立与贫富分化加剧的社会危机与拜金主义盛行、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消解的精神危机等。面对资本主义现代化文明带来的种种失序问题,俄国十月革命开启了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与创建。但苏联的解体,引发世界舆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走向的担心、怀疑和否定。进入21世纪,中国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树立起世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信心。在庆
3、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告:“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彻底打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靠武力和掠夺实现并维系的现代化道路模式,革除了建立在资本基础上的现代化文明面临的系统性危机,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又为
4、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迈向现代化的新选择,进而为人类文明的品质提升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摘编自唐亚林、郝文强人类文明新形态视野下中国式现代化的范式建构与路径选择)材料二:我们已经进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伟大历史时期。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马克思主义没有在它的出生地资本主义土壤中开出绚烂之花,反倒在贫瘠落后的东方国家生根发芽、苗壮成长,开辟出一条恢宏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之路,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
5、奇迹。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明确重申:“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国共产党人通过革命斗争把马克思主义的种子、社会主义的种子播撒下去之后,这种子就在中华文化的沃土中生根发芽,成为中华文化中的新的内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目标、唯物论、辩证法思想、民本观念等方面有高度契合性,这为二者相互融通提供了重要的学理基础,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
6、代化的理论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不仅为中华民族的成长发展壮大提供精神养分,而且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提供肥沃土壤。因而“两结合”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与马克思主义融合的过程,而不是你“吃掉”我,或者我“吃掉”你。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和必然选择。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保证“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的文化基因。一个国家的治理制度与其民族的历史和文比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道路,就必须把中国的问题
7、放在第一位。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质上也是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不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增强我国在文化领域的国际影响力,还能够以中华文化历代传承的文明智慧为基础,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摘编自贾淑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三重逻辑及建构路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同于西式现代化“国强必霸”的道路,而是一条高质量的、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新道路。B中国推动“五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将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为世界提供迈向现代化的新选择。C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水乳
8、交融,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多方面有高度契合性。D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又保证了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中国文化基因。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中国式现代化,但材料一侧重论述其理论基础,材料二则侧重论述其实现的途径。B资本主义现代化违背国际正义、依靠武力维系并引发了各种系统性危机,因此难以被其他发展中国家复制。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一不可,只有两者水乳相融,方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D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概念被转化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融合。3下列选项,最适
9、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在劝学篇中系统阐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C黑格尔谈美学时提到:“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D恩格斯曾说:“每个国家运用马克思主义都必须穿起本民族的服装。”4习近平总书记用中华文化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言必信,行必果”“德不孤,必有邻”等来深刻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请结合材料二加以分析。5如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文化构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渔风渔俗渔家乐蒋子龙处于网络时代的人,常有一种虚幻的
10、狂妄感,动不动就爱说:“世界真小!”觉得一只鼠标在握,五洲四洋一目了然,喜欢在虚拟的世界里称王称霸。一旦回归现实,用自己的双脚丈量世界,才知天下之大,难以想象。其实不用说世界,就说中国最大的群岛舟山群岛,有大小一千三百多个岛屿,有人居住的却只有三十二个。社会已经进入“人口爆炸”“过度开发”的今天,只一个舟山就还有一千三百多个岛屿仍保留着纯天然的野态,想想都让人兴奋和好奇。这也正是舟山群岛无可比拟的自然资派优势。舟山古称“海中洲”,面向大洋,背靠大陆,横流无际,群岛有致,大小对应,远近相接,有舟有山,碧空远影中国的文明史是“上下五千年”,舟山群岛就有五千年的开发史。其丰富的渔盐之利,成就了全国第
11、一大渔场。而舟山渔场的中心港口,就是著名的“沈家门”,与挪威的卑尔根港、秘鲁的卡亚俄港并称“世界三大群众渔港”。据传舟山海上有“十六门”之多,沈家门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四山环拥,对开两门,其势连亘”,为天然良港,又是海上天险。自唐宋起便成为渔民及海内外船舶最佳避风港,其“东控日本,北接登莱,南亘瓯闽,西通吴会”,是我国东南沿海通往日本、朝鲜等国的必经之地,为“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大港,及来往使节祭海祭山的海疆要地遵照当时中国的规定,凡经过沈家门的海内外船队,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其名叫“沈家门”,其实是国家的东大门。明清时期,倭寇屡犯浙东,沈家门遂成为海上要塞。沈家门外常常硝烟弥漫
12、,海水为赤,沈家门人抗倭御敌,战绩累累。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战舰长阔、高大,“巍如山岳,浮动波上,锦帆鹚首,屈服蛟螭”“乘风下压,如车碾螳螂”。在那个时期,被尊为“天朝”的泱泱大国,士气高昂,御倭寇于大洋之上。至乾隆年间,大对船、大捕船兴起,渔业大盛,渔港拓展。沈家门一派大港气象,桅樯如林,万商云集,市肆骈列,海物错杂,大街小巷,腥味盈天。每当小黄鱼汛、大黄鱼汛、乌贼汛、鳓鱼汛、带鱼汛、海蜇汛等汛期到来,沈家门更是旆旗招展,号角长鸣;入夜后还万家灯火,繁华异常,有“小上海”之称。更重要的也是舟山最幸运的,是其还有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被尊为“海天佛国”的普陀山,坐落于舟山本岛的莲花洋中,是国内外著名的
13、旅游胜地。当年鉴真和尚经此东渡日本,成就了世界佛教史上的经典。就在这样的地理与人文环境中,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有独特的人文资源,“上承吴越古风,下创列岛特色”,从而积淀形成了沈家门独具特色的渔家风俗习尚,成为中国海洋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其核心是一个“仁”字。以仁对海,心存敬畏。出船先“祭海”,回港要“谢洋”,甚至还要“敬鱼”。在海上遇到大鲨鱼、鲸鱼等,渔民要向海祷告,向大鱼撒米、丢三角旗,此谓“撒米施食,丢旗引路”,以免大鱼兴波鼓浪,掀翻渔船。以仁对天,崇拜神灵。普陀山梵风习染舟山诸岛,信佛便成了沈家门渔民的重要风俗,“一门都仗佛扶持”。同时还崇奉妈祖、祭拜龙王但,在“仁”的含义中,最重要的
14、还是对人。这也构成了沈家门渔民文化中最温暖、最多姿多彩的那一部分。“一船遇难,众船相救”;“一家有客,全岙接待”;“避风难胞,一宿二餐”内陆人乃至行驶在江河湖泊上的船家,遇见死尸都会觉得是一件不吉利的事,而以沈家门为代表的浙江、福建沿海的渔民,在海洋上遇到浮尸,不管是不是正遇到鱼群或丰收在望,也要立刻停止作业,将浮尸捞起,布襄席包,旋即返港。回港后将尸体摆放在岸边,等待家属认领。无人认领者,将尸烧化,骸骨有瓮,葬于“义山”。自明代起,由几家米行牵头,在沈家门创建了“存仁局”:饥荒施饭,流行瘟疫施医药,为收敛无名露尸及无钱置买坟地的死难者,开辟“义冢山”,分“本地义山”和专门埋葬闽籍海难者和无主
15、死者的“福建义山”。沈家门的“存仁局”乐善好施,扶困济危,积德无数。能像渔民这样仁厚地看待生死,就会勇,就会强,就会豪爽,就会快乐。千百年来,渔民把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演绎得精彩纷呈、浩瀚广大。过去在各种各样的祭祀、庆典和节日中,渔民们创造了斑斓多姿的文化形式。发展到今天演变成一年一度的“沈家门民俗文化节”。其实是全球渔民的狂欢节,来自世界各地的渔民文艺表演队,融入到舟山锣鼓、渔歌号子、舞龙、舞鱼等当地的民俗文艺节目中,群情欢娱,渔港沸腾。中华民族的整个传统道德体系,也是以“仁”为先的。仁,然后有义、礼、智、信,有这样淳厚的民俗风尚,必然会成就渔家最真实的快乐。沈家门,是历史之门,文化之门,大通
16、之门通海通陆通世界,天助神佑通过去、通未来。门里门外,风光无限。(有删改)文本二:我为什么写散文?当心里萌生出一种对自己的激情,对自己有了感觉,写虚构小说或其他文体无法表达这种情感时,便写散文。散文凭借真诚感知生命的诗意,让自己艺术的情弦充满智慧和饱满的感情。散文的美是融合了心灵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而创造出来的。不能指望一个虚伪的灵魂、一个没有真情实感的人会创造出真实的美,写出感人的散文。散文是作者“心灵的告白”,可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个人独有的感受,因而是值得珍视的。看散文如同欣赏一个人的精神收藏品。有了真情,再把它提升到文学的层面,表达得美,这美就是活的,充满生命力。否则只有美,没有
17、真,再精致也只是工艺品,没有活趣。正是这份真情,使散文虽很少大红大紫,却也从未被冷落过,香若幽兰。(摘编自王必胜读写他们(二)一本散文和一组作家书信)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对网络时代那些自以为“一只鼠标在握”就能“在虚拟的世界里称王称霸”的虚幻狂妄之人的批评,引出对舟山的描绘。B以沈家门为代表的舟山群岛历史悠久,独特的地理与人文环境孕育出独特的民俗和精神,当地渔民具有勇、强、豪爽的性格特点。C这篇散文常常使用连续的四字词组成句子,整散结合,句式灵活,文白相间,简练而又雅致,将读者引向深渺悠远的历史场景。D文章既从大处落笔,又注重在小处着墨,始终
18、围绕沈家门的“渔风渔俗渔家乐”展开记叙与描写,突显其清新明快的写作风格。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沈家门因为历史悠久,岛屿众多,所以逐渐由小小的渔船避风港发展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大港,千年不衰,是“世界三大群众渔港”之一。B抗倭名将戚继光驾舰于大洋上御寇的表现,与他马上作诗中“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的句子一样,都令人感到气势豪壮。C“仁”是沈家门风俗习尚的核心,渔民以“仁”对海、对天和对人,与子夏“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中“仁”的对象一致。D中国人历来看重“养生丧死”,孟子曾向梁惠王指出正确处理该问题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沈家门人则用行动体现了孟子这一主
19、张的正确性。8文本一中,在叙写沈家门的人文环境时,作者为什么对历史进行了丰富的想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请结合文本二,简要分析文本一的“活趣”之美。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上)文本二:凡谷:成熟有早晚,苗杆有高下,收实有多少,质性有强弱,米味有美恶,粒实有息耗。地势有良薄,良田宜种晚,薄田宜种早。良地,非独宜晚,早亦无害;薄地宜早,晚必不成实也。山泽有异宜。山田,种强苗以避风霜
20、;泽田,种弱苗以求华实也。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违道,劳而无获。入泉伐木,登山求鱼,手必虚;迎风散水,逆坂走丸,其势难。凡谷田:绿豆小豆底为上;麻、黍、胡麻次之;芜菁、大豆为下。良地一亩用子五升薄地三升谷田必须岁易。凡春种,欲深,宜曳重挞,夏种,欲浅,直置自生。凡种谷雨后为佳:遇小雨,宜接湿种;遇大雨,待薉生。春若遇旱,秋耕之地,得仰垄待雨。夏若仰垄,匪直荡汰不生,兼与草俱出。凡田欲早晚相杂,有闰之岁,节气近后,宜晚田;然大率欲早,早田倍多于晚。早田净而易治,晚者芜薉难治。其收任多少,从岁所宜。早谷皮薄,米实而多;晚谷皮厚,米少而虚也。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国者,君之本。
21、是故人君上因天时,下尽地利,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殖。为治之本,务在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勿夺时;勿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于节欲;节欲之本,在于反性。反其所受于天之正性也。未有能摇其本而清其末,浊其源而清其流者也。(节选自齐民要术卷一、卷三)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大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良A地B一C亩D用E子F五G升H薄I地J三K升L谷M田N必O须P岁Q易。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树,文中指种植,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树之以桑”的“树”意思相同。B宜,文中指适合,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所宜深慎”的
22、“宜”意思不同。C匪,文中是指“不”,这与蜀道难中“所守或匪亲”的“匪”意思相同。D率,文中是指全、都,这与六国论中“率赂秦耶”的“率”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稷教百姓生产劳动之法,栽培的谷物成熟了,百姓便得到养育。在百姓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后,需对他们进行教育。B种植庄稼时,百姓需据情况而定。田地肥沃或贫瘠,需选择相应的秧苗种植;山田或泽田,需选择相应的时间种植。C种植庄稼要顺应四季变化,如果听凭主观情感去做,如同潜入水中砍树,只会空手而归;就像逆风泼水,形势艰难。D如果国君能顺应四季的气候条件,开发地理上的有利形势,利用人的力量,那么一切生物顺遂生
23、长,各种谷物繁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2)早田净而易治,晚者芜薉难治。其收任多少,从岁所宜。14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中国历代重视稼穑的好处。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刘朝英进斋杨万里灯火三更雨,诗书一古琴。唯愁脚力软,未必圣门深。莫笑云端树,初如涧底针。不应将一第,用破半生心。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灯火三更雨”写做学问辛苦,接着用“古琴”做伴来写读书之雅趣。B颔联设喻,将艰苦学习过程比作通向圣门之路,流露出作者担忧之情。C尾联诗人希望刘朝英即便耗尽半生心血也要积
24、极争取科举仕进的成功。D这首诗通俗易懂又饱含真知灼见,体现出诗人对后辈谆谆告诫的真情。16这首诗颈联饱含哲理,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六国和秦朝的覆亡都是因为统治者骄奢淫逸,如果秦朝爱护六国人民,“_,_?”这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思想。(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两句总括赤壁风景之美,然后由景入情,过渡到写人叙事。(3)“吟”或“啸”是古人用以吐露心曲、抒发情怀的方式,或彰显闲逸雅趣,或表达深情感怀等,在古代诗文中颇为常见,如“_,_”。六、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远远望去,璀璨灯火映照下的大唐不夜城
25、,微笑着迎接四方的游客。随着涌动的人潮步入不夜城,眼前的景象立刻就吸引和震撼着我。驻足放眼,();(a)展馆剧院重檐歇山,中西结合,展示着古城的含蓄和开放;君臣雕塑栩栩如生,风范尽显,讲述着大唐的强盛和辉煌;唐城遗址形态各异,卧马盘龙,倾诉着历史的厚重和渊长。顺着指引牌西望,“长安十二时辰”唐风市井生活街区雍容华贵,为元宵佳节增添了无限的浪漫。大雁塔慈恩寺里浑厚的钟声传了过来,带着我穿越到了大唐吗?两队身着唐装的宫女手抱琵琶,一曲霓裳羽衣引来阵阵惊叹;另一边,不倒翁小姐姐团扇轻摇,圆旋飘飞,令人 ,思接敦煌。(b)“妈妈,我弹得好听吗?”循声看去,一个小女孩双脚飞快地踩着地上硕大的琴键,快乐洋
26、溢在稚嫩的脸上;“快,快给我再拍一张!”一对情侣在精致的华灯前幸福地摆拍;羊肉泡馍馆门口,一位男子搀扶着老人走了出来,老人用地道的四川话连声说着“好吃,好吃”。庆典广场上, ,舞龙的队伍周围,高亢的秦腔引得听众也放开了嗓子,现代街舞更是让年轻人禁不住扭动了起来,给不夜城带来了热闹,带来了活力。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比较文中a、b两处画横线的句子的句式特点,分析其表达效果。20在下面提供的大唐不夜城的景观中任选一个,根据相关提示信息,仿照a处的语句在文中括号处拟写一句话。景观一:玄奘铜像提示:历经磨难去印度取佛经促进文化交流景观二:李白石雕提示:诗仙追月个性张扬诗风雄奇浪漫阅读下
27、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 ,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点任务。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村容村貌稳步提升,农村居民环境卫生观念也发生了可喜变化,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在培育乡风文明上出实招。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村不仅要“富口袋”, 。近年,各地各部门从加强农村文明建设硬件,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都实施了一系列文化下乡活动。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振了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提高了乡村社会文明程度。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七、材料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人生方面有诸多的启示,请全面理解材料,结合自身经历和体会,谈谈你的思考。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试卷第9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