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欣赏教学课单簧管波尔卡教学设计欣赏教学课单簧管波尔卡教学设计 一、音乐作品分析:一、音乐作品分析: 单簧管波尔卡是一首波兰民间乐曲,经波兰单簧管演奏家卡 普罗修斯卡改编,成为一首单簧管独奏曲并广泛流行。 “波尔卡”一词在捷克语中为“半步”,描述的是一只脚与另一 脚之间按四二拍子飞快交替。它本是捷克农民舞蹈,发展于捷克斯洛 伐克境内往日的东波希米亚。尽管它应该是由捷克民间舞发展过来 的, 但波希米亚的史学家们却认为它是一位农家少女在星期日为了自 娱而发明的。1833 年,波尔卡首次进入布拉格舞厅。1840 年,布拉 格的舞蹈教师在巴黎表演波尔卡一举成功, 从而使波尔卡一下子闯进 了巴黎的沙龙和舞
2、厅。19 世纪中叶,波尔卡传到英美,与华尔兹一 道取代了乡村舞和科蒂林舞。 波尔卡舞曲大致分为急速、徐缓和玛祖卡节奏等三种类型,一般 为二拍子,三部曲式,节奏活泼跳跃,在第二拍的后半拍上常作稍微 停顿的装饰性处理。 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者斯美塔那最先将此种舞曲 形式用于器乐和歌剧创作。 乐曲为降 B 大调,四二拍,快板,回旋曲式。全曲轻松活泼、情 趣诙谐、旋律流畅、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乐曲曲式结构图: a + a + b + b + a + a + c +c +a +a 在钢琴奏出三个响亮有力的和弦之后,单簧管以坚定明亮的音 色,快速的奏出 a 主题:先以主和弦上行的琶音进行开始,后以属七 和
3、弦下行的琶音进行结束, 其中频繁使用的轻巧的颤音和富有弹性的 吐音奏法,使乐曲带有轻松诙谐的情绪。 a 主题: 主部主题反复之后,乐曲又呈现出插部主题b 主题。这个主 题的调性从降 B 大调转到 F 大调, 在旋律上虽然和第一个主题没有十 分明显的对比, 但连续十六分音符的运用, 使音乐显得更加欢快活跃, 情绪更为高涨。 b 主题: 紧接着 a 主题再次反复出现。 再现主部主题(a 主题)后呈现的是 c 主题,是由四个乐句组成, 在调性上从 G 大调转为 F 大调, 主题旋律的节奏排列发生了一定的变 化,使得旋律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和歌唱性,与之前出现的主题形成鲜 明的对比。 c 主题: 最后再次
4、回旋到 a 主题,在反复演奏两遍后结束全曲。 二、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以上作品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一些音乐线索: 1. 乐曲为单簧管独奏曲。 2. 乐曲是波兰民间乐曲,采用的是波尔卡舞曲风格。波尔卡是 一种捷克民间舞蹈,随着波尔卡舞的流行,波尔卡舞曲也成为了作曲 家们非常喜爱的一种音乐体裁。 3. 乐曲为回旋曲式,包含三个音乐主题,全曲轻松活泼、情趣 诙谐、旋律流畅、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主题与主题之间,节奏、旋 律、演奏技巧等各有特点。而其中 a 主题为回旋曲的主部,会不断地 再现回旋。 基于以上线索和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 为: 1. 感知单簧管音色
5、,认知乐器。 2. 感知波尔卡舞曲的音乐风格特点 本曲带有波尔卡舞曲风格, 这一体裁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陌 生,因此先从欣赏波尔卡舞入手,感受了波尔卡舞的特点再去介绍波 尔卡这个音乐体裁。 3. 听辨音乐主题 引导学生主要从速度、节拍、节奏、旋律、演奏技巧等音乐要素 去感知,理解音乐情绪,从而进行听辨。 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初步感受并了解波尔卡舞曲的体裁以及音乐风格 特点。 2. 认知单簧管,并能感知其音色。 3. 认知颤音记号,并感受、了解在音乐中的作用。 4. 能听辨出三个不同音乐主题。 5. 感知音乐变化,探究音乐要素,积累聆听经验,逐步提高音 乐欣赏能力。
6、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知单簧管及颤音记号。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探究音乐要素的变化,从而听辨不同主题。感受波尔卡舞 曲的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年级:教学年级:四年级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音乐主题卡片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孩子们,我们都知道不同情绪的音乐会让我们有着不同的感 受。接下来老师将播放一个音乐片段,当你听到时,将会有着怎样的 感受呢?(睡觉、踏步、跳舞) 生: 师:为什么? 生: 教学行为:播放 a 主题旋律 二、简介音乐体裁波尔卡,欣赏波尔卡舞 师: 其实我们刚才听到的这首音乐正是一种舞曲的体裁波尔 卡(板书),难怪大家一听到音乐脑海里便
7、浮现出跳舞的场景。波尔 卡舞发源于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东波希米亚。于 19 世纪传到英国和 美国后开始广为流传。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段儿波尔卡舞,你们能观 察出波尔卡的舞步有什么特点吗? 教学行为: 板书“波尔卡” 播放波尔卡舞蹈视频 环节目标:初步感受波尔卡舞曲的音乐风格特点。 师:波尔卡舞步的特点是怎样的呢?选一个你觉得最恰当的词 语! 生: 师:你已经掌握了波尔卡舞步的特点!掌声送给他!“波尔卡”一 词在捷克语中意为“半步”, 意思是说这种舞的舞步比较碎,是以半 步为基础的, 一只脚与另一脚之间快速交替。 伴随着波尔卡舞的流行, 波尔卡舞曲成为了作曲家们非常喜爱的一种音乐体裁。 接下来我们将
8、 欣赏波尔卡舞曲,感受它的音乐风格。 三、欣赏 a 主题 1. 初听,感受音乐情绪 生: 2. 复听,探究音乐要素并总结 师:是的,屏幕上的这些音乐要素都影响着我们对音乐的感受。 接下来请大家边听音乐,边结合这些音乐要素去思考。(自由发言, 适当总结板书,中途可以再播一至两遍) (节拍:二拍子,而且是四二拍,四二拍的音乐特点是明快、活 泼,节奏感强。) (节奏:观察谱例,密集,大部分由连续的十六分节奏和后十六 组成) (速度:稍快) 环节目标:欣赏波尔卡舞蹈,感受其特点。 (旋律线:起伏明显,这样一种跳进的旋律配合一定的速度、节 奏,音乐色彩就非常地明快而活泼) 教学行为: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9、适时启发引导学生,并板书总结。 3. 认识单簧管及颤音记号 师:大家听得非常仔细,也总结得非常好。不过除了这些常见的 音乐要素,其实在这段音乐片段里,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让音乐听起 来有着特别的感受!这就要说到演奏这首乐曲的乐器了!一起来认识 一下!(微课点击) 师:这个乐器叫做? 生:单簧管! 师:(板书)单簧管有将近 4 个八度的辽阔音域,是管乐家族中 的冠军呢!在刚才我们听到的乐曲中,展现得较多的是单簧管的中音 区和高音区,大家认为这部分音域的音色,听起来是怎样的? 生:(清澈圆润、嘹亮明朗) 师:除了音色比较特别,其实在这段音乐中,还运用了一个特别 的演奏技巧,那就是? 生:颤音! 师:
10、有了颤音的加入,音乐听起来有什么不同呢?(弹奏没有颤 音和有颤音的旋律片段) 生: 师: 在刚才的音乐旋律中出现了多个这样的颤音,所以音乐听 起来是轻松、诙谐而跳跃地的。(板书)那到底什么叫做颤音呢?由 主要音与上方邻音快速而均匀地交替组成的,就叫颤音。由小写的字 母 tr 标记在音符的上方,就像这样。一起来唱唱! 生: 师:现在请大家跟着钢琴用“lu”轻声哼唱这段旋律。注意有颤 音记号的地方! 生: 师:请大家唱出轻松、诙谐、跳跃的感觉! 生: 教学行为: 播放单簧管的微课 板书 对比弹奏没有颤音和有颤音的旋律片段 弹奏 a 主题旋律片段 四、欣赏全曲 师:其实刚才我们欣赏到的旋律片段正是乐
11、曲单簧管波尔卡 中的 a 主题。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全曲,当听到 a 主题出现时, 环节目标: 1. 通过微课介绍,了解单簧管这件乐器,认知并记住乐器的形制, 并能够从听觉上分辨出单簧管的音色 2. 认知颤音记号,并感受了解在音乐中的作用。 3. 探究音乐要素, 理解音乐情绪, 哼唱音乐旋律, 从而熟记 a 主题。 就举起你们的音乐主题牌!边听边想,a 主题在全曲一共出现了几次 呢? 生: 师:你们的音乐记忆能力都非常棒! 教学行为:播放全曲 五、欣赏 b 主题 师: 接着欣赏 b 主题, 边听边想, b 主题中的节奏和 a 主题相比, 有什么特点? 生: 师:更加密集的节奏使乐曲情绪更加欢
12、快活泼(板书)。请大家 和老师一起跟着 b 主题节奏拍起来! 生: 师:你们自己来一次! 生: 教学行为:播放 b 主题音乐,并跟随节奏变化拍手。 六、欣赏 c 主题 (师随 c 主题画旋律线) 环节目标:聆听全曲,听辨出 a 主题出现的次数。 环节目标:通过拍手活动,从节奏排列方式中,感受 b 主题与 a 主 题的不同,感知节奏对于音乐情绪的表现作用,并能能够用语言进 行描述。在活动中熟记 b 主题旋律。 师:这一次的节奏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 师:是的,c 主题的节奏一开始变得舒展起来,让旋律具有了歌 唱性,与之前出现的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板书:舒展流畅)接 下来,请大家跟着 c
13、主题画一画! 生: 教学行为:播放 c 主题音乐,并随 c 主题画旋律线。 七、再次聆听全曲 师:最后我们将再次完整聆听单簧管波尔卡,当每一个不同 主题出现时,就举起你们的主题牌吧! 生: 师:大家能看出这些主题出现的顺序有什么特点吗? 生: 师:这种以主部(也就是 a 主题)开始和结尾,其他的插部(也 就是 b 和 c 主题)与主部交替、轮换出现,而且主部具有循环反复的 特征,我们称为回旋曲式,而大部分回旋曲的音乐都带有舞蹈歌曲的 风格。 教学行为: 播放全曲 板书各主题出现顺序 环节目标:通过画旋律线,感受 c 主题舒展的节奏,并体会 c 主 题的抒情性和歌唱性。在活动中,熟记 c 主题旋律。 环节目标:复听全曲,听辨主题及各主题出现的顺序,初步了解 回旋曲式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