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第2课时 认识米 教学设计学 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发展空间观念。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利用米尺建立他们之间的联系,知道1米=100厘米,培养量感。3能用米作单位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体会测量工具的作用。 重 点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难 点利用米尺进行测量活动。学情分析“认识米”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课时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了厘米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个性特征,学生有意注意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课堂上学生比较活跃,积极性容易被调动。所以应多设计
2、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学生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度,为本学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而基础。学习本课时是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培养学生量感的重要课时,为后面学习认识线段和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做铺垫。教学辅助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米尺、绳子、卷尺、折尺等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感受测量工具的作用【设计意图:选取生活中的素材导入新课,既复习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复习时所设计的情境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产生了问题意识,即测量起来麻烦、不好算。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了测量的便捷,自然导
3、入新课。】一、 量身高1. 同学们,请利用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来互相测量同桌的身高。(同桌互测)2. 学生汇报身高。(预设)生1:我的身高是6个20厘米。 生2:我的身高是130厘米。 生3:我的身高是125厘米。 .二、回顾厘米的相关知识1.同学们刚刚是用什么测量身高的?2.学生说(直尺/厘米尺)3.测量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生:用厘米尺量只适合量较短的物体,量身高很麻烦,不好算。师:怎么办呢?生:有没有更长的尺子?4.引入课题师:对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更长的尺子,用“米”作单位的。“认识米”(板书课题).学习任务一: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量一量
4、”和“比一比”来初步感知“1米”。再让学生通过观察米尺和用厘米尺测量米尺来直观发现1米=100厘米的关系。结合生活实际,用米作单位的尺子除了米尺,还介绍了卷尺和折尺,让学生明白测量工具的多样性。】一、初步感知1米1.老师带来了用米做单位的尺子米尺。用米尺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介绍1米,用字母“m”表示。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用米尺量自己的身高,说说1米到身体的什么位置。3.用米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课桌的什么位置。再比一比课桌的长有没有1米。4.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二、观察米尺,探究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小组合作,观察米尺,仔细观察刻度。思考:1米里有( )个1厘米。2.用厘米尺量一量米尺,对比
5、观察,有什么发现?3.小组交流,全班汇报;4.总结:1米=100厘米三、介绍卷尺和折尺1.卷尺有多长,拉出来看看。2.总结:这个卷尺有3米,上面标记了“3米”。生活中还有“5米”“10米”“50米”等数值的卷尺呢!3.折尺有多长呢?请学生上来把它与米尺比一比。4.总结:折尺长度是1米。四、随堂练习1.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米 厘米(1)我们的教室长约7( )。(2)课桌高70( )。 (3)亮亮的身高是128( )。(4)黑板宽约1( )。2.单位换算。(1)1米=( )厘米(2)300厘米=( )米(3)4米=( )厘米(4)800厘米=( )米3.在里填“”“”或“=”。8厘米 8米 3米
6、 3厘米80厘米 1米 90厘米 9米学习任务二:用米作单位来实际测量【设计意图:教师关注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教学中引导学生上讲台去测量黑板和测量教室的宽,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使1米的量感更加清晰。通过对比厘米尺与米尺测量工具的使用,发现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这样一种空间观念。】一、测量黑板的长1.以小组为单位,在黑板上量出2米长给大家看一看。2.谈论:测量时要注意什么?3总结:一端对准0刻度,尺子要与测量物体边缘在一条线上,看另一端1米处标记一下,再从0刻度继续测量,看是几个1厘米,就是几米。二、用厘米尺、米尺对比测量1.小组合作,分别用厘米尺、米尺测量教室的宽。2.谈论:用哪种工具测量更快捷?为什么?3.小结: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三、随堂练习(1)走一走,1米大约有几步。(2)量出一根长3米的绳子。总结1. 米是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长度时,可以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2. 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1米=100厘米 1m=100cm【作业设计】1. 自制学具“米尺”(标上刻度);2. 完成分层作业。【板书设计】认识米 1米 用字母“cm”表示1米=100厘米